大白鷺

大白鷺

大白鷺,拉丁名:Egretta alba 英文名:Great Egret。它的別名有白鷺鷥、鷺鷥、風漂公子、白漂鳥、冬莊、大白鶴、白鶴鷺、白莊、白窪、雪客等。它是人們常見的觀賞鳥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大白鷺

大白鷺大白鷺

二名法:Ardeaalba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鸛形目Ciconiiformes
科:鷺科Ardeidae
屬:鷺屬Ardea
種:大白鷺A.alba
大白鷺(學名:Ardeaalba),別名白鷺鷥、鷺鷥、風漂公子、白漂鳥、冬莊。鷺科鷺屬的一種,有時也被歸入白鷺屬。

基本概述

(圖)大白鷺大白鷺

體型顏色:大白鷺頸、腳甚長,兩性相似,全身潔白,繁殖期間肩背部著生有三列長而直,羽枝呈分散狀的蓑羽,一直向後延伸到尾端,有的甚至超過尾部30~40毫米。蓑羽羽乾呈象牙自色,基部較強硬,到羽端漸次變小,羽支纖細分散,且較稀疏。下體也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輕微黃色。嘴和眼先黑色,嘴角有一條黑線直達眼後。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也為白色,但前頸下部和肩背部無長的蓑羽,嘴和眼先為黃色。虹膜黃色,嘴、眼先和眼周皮膚繁殖期為黑色,非繁殖期為黃色,脛裸出部肉紅色,跗跖和趾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840~1100克,雌性625~1025克,體長雄性897~981毫米,雌性820~855毫米;嘴峰雄性95~118毫米,雌性96~104毫米;翅雄性348~379毫米,雌性330~350毫米;尾雄性115~162毫米,雌性122~138毫米;跗跖雄性145~170毫米,雌性135~140毫米。

物種分類: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鸛形目->->->鷺科->->白鷺屬

分布範圍

(圖)大白鷺大白鷺

國內分布: 指名亞種繁殖在我國東北北部呼倫池、黑龍江流域和新疆西部與中部,遷徙和越冬期間見於甘肅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陝西青海西藏,偶見於東北遼寧河北四川湖北; 普通亞種繁殖於我國東北東南部吉林、遼寧、河北、福建雲南東南部蒙自;遷徙和越冬期間見於河南、山東長江中下游江西、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海南島台灣

國外分布: 分布於全球溫帶地區。 指名亞種E. a. alba國外分布於歐洲東南部、北非,往東到亞洲北部、中亞印度,一直到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和日本北部。 普通亞種繁殖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澳大利亞、俄羅斯遠東和日本本州。 紐西蘭亞種E. a. maorianus,分布於紐西蘭南島。 非洲亞種E. a. melanorhynchos,分布於塞內加爾蘇丹南非開普省。 美洲亞種E. a. egretta,分布於美國南部到阿根廷巴塔戈尼亞。

生長繁殖

(圖)大白鷺大白鷺

大白鷺每年繁殖期為4~7月。營巢於高大的樹上或蘆葦叢中,多集群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同時有數對到數十對營巢,亦與蒼鷺在一起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巢較簡陋,通常由枯枝和乾草構成,有時巢內墊有少許柔軟的草葉。巢外徑56~61cm,內徑52~54cm,高22~25cm,深15~20cm。1年繁殖1窩,每窩產3~6枚,多為4枚。卵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天藍色,大小為51.5~60mm × 34~41mm,重29~31g。

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25~26天,雛鳥晚成性,雛鳥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1個月的巢期生活後即可飛翔和離巢。

黑龍江大白鷺卵重65.0(58.0~70.0)g,卵徑62.3mm×44.6mm。安徽、遼寧大白鷺卵重分別為39~40g,44.29(35~53)g,卵徑為42~60mm×36~40.5mm和54.29mm×40mm,都較內蒙古、黑龍江的為小。孵化期26~28天,孵化率95%,育雛期約30~42天。繁殖力為1.995。

生活習性

(圖)大白鷺大白鷺

棲息:大白鷺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湖泊、水田、海濱、河口及其沼澤地帶。

食物:大白鷺以直翅目鞘翅目雙翅目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以及小魚、蛙、蝌蚪和蜥蜴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主要在水邊淺水處涉水覓食,也常在水域附近草地上慢慢行走,邊走邊啄食。

活動:常呈單只或10餘只的小群活動,有時在繁殖期間也見有多達300多隻的大群。偶爾也見和其他鷺類混群活動。通常白天活動。多在開闊的水邊和附近草地上活動。行動極為謹慎小心,遇人即飛走。

飛行:剛飛行時兩翅扇動較笨拙,腳懸垂於下,達到一定高度後,飛行則極為靈活,兩腳亦向後伸直,遠遠超出於尾後,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成囊狀,兩翅鼓動緩慢。站立時頭亦縮於背肩部,呈駝背狀。步行時亦常縮著脖,緩慢地一步一步地前進。

遷徙:大白鷺部分為夏候鳥,部分為旅鳥冬候鳥。通常3月末到1月中旬遷到北部繁殖地,10月初開始遷離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遷徙時常呈小群或成家族群。

飼養

(圖)大白鷺大白鷺

大白鷺可成對飼養,也可成群飼養。在一些動物園的水禽湖中,大白鷺與其它水禽混群飼養較為普遍,一般用鐵絲或塑膠網籠飼養,每對繁殖鳥的活動空間應為100~150立方米,否則不利於繁殖。籠中應有一株較大的枯樹木,活樹木更好,在離地面1.5米處應設定棲槓,以便於鳥栖息,食水用具宜大、堅固,但不需太深,通常40厘米左右為宜。人工籠養大白鷺的飼料以魚、蝦、貝類及一些兩棲類的小動物和水生昆蟲等肉食性動物為主,籠養的大白鷺除動物性飼料外,還應當餵些無機鹽,如骨粉、牡蠣粉及少量的礦物質、維生素添加劑等。餵食時要注意衛生,一是魚、蝦、貝等動物性飼料要洗淨;二是每天的殘食要清除乾淨,特別是夏季,每次投餵量要少。這種鳥食量較小,夏季宜多增加飼料投放次數,減少每次投放量。以不餓為原則。

大白鷺容易繁殖、飼養,在動物園內的繁殖記錄是:5月初發情、交配和營巢,5月中、下旬產蛋,每窩3~5枚,孵化期28天左右。雛鳥出殼後,需要靠親鳥可進行人工代育雛。繁殖期內,要保持環境安靜,儘量避免驚嚇。動物園籠養的繁殖鳥,應與觀賞鳥分開飼養,努力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籠養大白鷺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冠羽、肩羽、胸羽都可以做飾羽,遠銷國外,價格昂貴。這些飾羽在農曆2~5月份較好,因此,在此期間人們爭相獵取。近年來,大白鷺的資源數量明顯地減少。人工籠養大白鷺不但可以供人們觀賞,更重要的是增殖自然資源,同時也為飼養者打開致富之門,可謂一舉多得。

價值

觀賞價值:白鷺的羽毛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代人喜歡用它們來裝飾服飾,西方人則喜歡用它們來點綴女帽。

經濟價值: 大白鷺肉可入藥,有解毒的功效。其冠羽、肩羽、胸羽都可以做飾羽,遠銷國外,價格昂貴。

保護情況

(圖)大白鷺大白鷺

由於大白鷺的羽毛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加上白鷺喜歡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野生大白鷺數量銳減,幾乎陷入滅絕的境地。

大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上的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並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和棲息環境的協定》。

動物的世界4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