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葦鳽

小葦鳽

小葦鳽(學名:)為鷺科葦鳽屬的鳥類。體長約33-38厘米,翼展52-58厘米,體重125-150克,壽命5年。羽色偏黃色或黑白色。成年雄鳥絨白色,頂冠黑色,兩翼黑色具近白色的大塊斑,嘴紅色。雌鳥黃褐色,上體具褐色縱紋,下體略具縱紋,翼褐色而具皮黃色塊斑。幼鳥似縮小了的大麻鳽,多具雜斑和縱紋。一般生活於沼澤及湖邊以及營巢於沼澤草叢中或樹上。主要在黃昏、晚上和清晨覓食。白天隱藏在蘆葦或其他茂密的植物叢中。食物主要為各種小魚、蛙、蝌蚪、水生和陸生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分布於亞洲中部、歐洲中部及南部、非洲、印度、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小葦鳽 小葦鳽

小葦鳽是小型的涉禽,眼先黃色或綠色,嘴細長、黃色,基部黑色,嘴鋒兩側有溝。體形較為粗胖,翅膀短,尾羽寬,只有10枚,下喉部的羽毛較長,呈披針形,與典型的鷺類不同。雄鳥的頭頂、冠羽、枕部、背部、肩部,一直到尾羽均為黑色,並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頭側、頸部和胸部為赭色或葡萄色,喉部中央和前頸為淡白色,腹部白色,兩脅為赭土色,具有黑色的細紋。翅膀為黑色,兩翅的基部各有一塊大形的皮黃色斑,向外側逐漸變淡,飛翔時和黑色的翅膀形成鮮明的對比,極為醒目。嘴和腳均為黃綠色。

雌鳥頭側和頸部為紅褐色,翅膀較雄鳥更暗,並且具有更多的皮黃色;肩部為栗褐色,胸側為深栗色,具有淡皮黃色的條紋,脛骨有羽毛覆蓋,下體主要為皮黃色,兩脅和下胸部具有粗著的暗赤褐色條紋。

虹膜為淡黃色或橘黃色,嘴為黃色,眼先和眼周的裸露皮膚為暗綠色,腳和趾為黃綠色。

大小量度:體重136-145;體長310-380mm;嘴峰46-52mm;翅138-160mm;尾46-53mm;跗蹠45-51mm。(註:♂雄性;♀雌性)

(註:小葦鳽圖冊網址 )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富有蘆葦、蒲草、灌叢等植物的湖泊、水塘、池沼、水渠岸邊,也棲息於樹林中流速緩慢的河流與溪邊。夜行性。

生活習性

小葦鳽在繁殖期成對活動,繁殖後期則呈家族活動,其他時間大多單獨活動。常沿著水域岸邊大步向前行走,步履輕盈,跨步較大,當遇到危險時也能迅速地奔跑。在厚密的蘆葦叢中行動敏捷,行走自如,能用趾迅速的抓住長長的蘆葦桿,起飛也較葦容易和靈活,但通常飛行的距離不大,起飛不久就又落下來。下降時多呈滑翔姿勢落入蘆葦叢中,也能在水上游泳,但極為笨拙,有時受傷以後還能試圖通過潛入水下來逃避敵害。主要在黃昏、晚上和清晨覓食。白天隱藏在蘆葦或其他茂密的植物叢中。食物主要為各種小魚、蛙、蝌蚪、水生和陸生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

小葦鳽通常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蔽在蘆葦叢和其他茂密的植物叢中。但有時白天也活動。性隱蔽,行動極為謹慎小心。稍有聲響,或當它們感覺列有人到來時,常常向上伸直頭頸,長時間的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就象一件標本或一株枯草,如不仔細觀察、很難將它們同四周的蘆葦和樹枝區分開來,只有走到它的跟前,它才“撲”地一聲飛走了。這是它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發展的非常奇妙的模擬環境的本領,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隱藏得非常巧妙,這種現象被稱為“擬態”。雖然動物中的擬態現象很多,但在鳥類中卻比較少見,小葦鳽是可以算是最為出色的。

繁殖方式

小葦鳽每年春季於3月末至4月初陸續由南方越冬地遷到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陸續從繁殖地遷到越冬地。繁殖期為每年的5-8月。通常分散營巢於水邊富有蘆葦、灌叢或低矮柳樹的水塘、池沼、湖泊與河流岸邊,巢多築於水邊蘆葦叢、灌叢中或者樹上。雄鳥和雌鳥共同參與營巢。巢的結構較為簡陋,主要由枯枝和蘆葦莖、葉所構成。營巢時間約3-5天即可完成,但在產卵和孵卵期間,巢仍然在不斷地進行修補,因此在孵卵的後期巢常常變得更大。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天產一枚,每窩產卵4-9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白色和淡綠色,到孵化後期則變為土色或暗褐色。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化,由雄鳥和雌鳥輪流承擔,親鳥護巢的本能很強,即使危險就在身邊,也總是一動也不動。孵化期葦19-20天。雛鳥為晚成性,剛孵出的時候弱軟無力,在親鳥的共同撫育下,大約經過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在巢中站立起來。三個星期以後,雛鳥便棄巢躲藏在蘆葦叢或者樹葉叢中,但仍由親鳥繼續餵養。直到大約一個月左右,它們才能飛翔和獨立覓食。

分布範圍

小葦鳽分布圖 小葦鳽分布圖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 、亞美尼亞 、澳大利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貝寧、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札那、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法國、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加納、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荷蘭、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 、獅子山、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里、南非、蘇丹南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 - 流浪。 ) 、蘇丹、史瓦濟蘭、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旅鳥:巴貝多、維德角、丹麥、法羅群島、直布羅陀、冰島、愛爾蘭、利比亞、列支敦斯登、蒙古、紐西蘭、挪威、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瑞典、英國。

亞種分布

小葦鳽(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小葦鳽澳洲亞種 Ixobrychus minutus dubius
2. 小葦鳽指名亞種 Ixobrychus minutus minutus
3. 小葦鳽紐西蘭亞種 Ixobrychus minutus novaezelandiae
4. 小葦鳽非洲亞種 Ixobrychus minutus payesii
5. 小葦鳽馬達加斯加亞種 Ixobrychus minutus podicep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級。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