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科

鷺科

鷺科(學名Arde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鸛形目中的一個科,也被稱為鷺類。本科的鳥類為大、中型涉禽,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基本信息

鷺鳥淵源

鷺科是較古老的科,其起源可追溯到5500萬年前的始新世。至今記錄的鷺科化石種類已達34種,大多是在歐洲發現的。一些現存屬的歷史也很悠久,如鷺屬(Ardea)出現於700萬年前的中新世夜鷺屬(Nycticorax)則出現於第四紀早期。
鷺科的鳥是人類認識較早的鳥類之一,由於體態優美,常成為古人詩歌中讚美的對象。由於它們主要在濕地棲息,對於濕地的變化具有重要的知識意義,所以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人們對它們的鳥卵的成份和微觀結構、血液生化和同工酶譜都有很細緻的研究,對於它們的遷徙和行為學研究也有著很長的歷史。

外形特徵

鷺科鳥類是大中型涉禽,嘴長而尖直,翅大而長,頸長且飛行時呈“S”型,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體羽疏鬆,多為單色,通常由白、灰、紫、褐等色構成,有些種類具深色條紋。不少種類在頭、背或前頸下部具有絲狀蓑羽,繁殖期尤為突出。雌雄同色。鷺科鳥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它們具有發達的粉冉羽,在胸、腹和脅部成斑塊分布。鷺科的鳥飛翔能力強,在飛行時,頸收縮於肩間,成駝背狀,腳向後伸直。棲止於樹上時,縮頸也呈駝背狀。
鷺科鳥類依外型、習性可以分為四大類:

1. 鷺亞科

屬於日行性鳥類,體型大、適合生活於各種水域環境。有活動於河口濕地的大白鷺蒼鷺;溪流環境的綠簑鷺、小白鷺;岩石海岸的岩鷺、白鷺。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主要以水種生物為食,包括魚、蝦、蛙及昆蟲等。大多遷徙,並選擇固定的地點築巢,繁殖期時多群居營巢。鷺屬Ardea、白鷺屬Egretta、牛背鷺屬Bubulcus、池鷺屬Ardeola、夜鷺屬Gorsachius多結群在樹上營巢,葦鳽屬Ixobrychus、麻鳽屬Botaurus多在蘆葦或草叢間棲息。

2. 夜鷺亞科

屬於夜行性鳥類,成幼鳥羽色差異大,幼鳥全身布滿縱紋。白天喜歡棲息在密林內,黃昏、清晨較活躍。夜鷺常出沒在河口紅樹林或河岸密林中;黑冠麻鷺則喜歡在低海拔密林中覓食落葉層下的生物。

3. 麻鳽亞科

隱藏在淡水水域的濃密蘆葦草叢中。有時也會躲藏在池塘、耕地邊緣的草叢中,不易被發現。
(鳽讀音jiān)包括4屬14種。與鷺亞科相比,頸較短,體稍胖。體羽大多有斑駁的褐色和皮黃色條紋,以形成保護色。嘴尖朝上,站立時模仿周圍的蘆葦和草,可避免被發覺。單獨棲息於沼澤等水域,以尖利的喙捕捉魚、蛙、蝲蛄和濕地及沼澤地的小動物為食。幾乎分布全球。包括麻鳽屬Botaurus、黑鳽屬Dupetor、葦鳽屬Ixobrychus、波斑鷺屬Zebrilus。

4.虎鷺亞科

分布在美洲、非洲、紐幾內亞的熱帶雨林河域環境。
包括4屬9種。栗腹鷺屬Agamia僅栗腹鷺Agamia agami,分布於南美,枕羽發達,體羽具金屬光澤。白冠虎鷺屬Tigriornis僅白冠虎鷺Tigriornis leucolophus,分布於歐亞大陸至非洲北部。虎鷺屬Tigrisoma包括6種,分布於南美洲,體羽具橫斑的保護色,是最原始的鷺類,如條紋虎鷺Tigrisoma lineatum、裸喉虎鷺(墨西哥虎鷺)Tigrisoma fasciatum等。林鳽屬Zonerodius僅林鳽Zonerodius heliosylus,分布於東南亞。

分布範圍

鷺科鳥類除了亞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南極洲及一些海島以外,廣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鷺類的分布也以江南為主,東北、西北及青藏地區分布種類較少。

生活習性

鷺科鳥類大部份是群居性,共同覓食、繁殖。多棲息在濕地環境,近水林區、海濱、湖泊、河流、沼澤、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動非常機警,見人即飛。但麻鷺類則采獨自生活方式,遇到干擾時會將脖子伸直、嘴亦朝上,呈現一種擬態姿勢避敵。它們大多要遷徙。
大都是肉食性,常見到它們在水岸邊緩步慢行邊走邊啄食水中魚類;或佇立水中,伸長長頸,伺機快速往水中捕食游魚;也可在草地、稻田看見跟隨牛隻的牛背鷺跟隨牛群,捕食被牛隻趨趕出來的昆蟲或其他生物。以水種生物為食,食小魚、蝦、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水生昆蟲,也食蛙、蝌蚪等。

生長繁殖

多集群營巢,營巢於樹上或蘆葦叢中,用枝條築造淺巢。每巢產卵2-6枚,鷺科鳥的卵呈圓形或橢圓形,卵殼多呈藍或綠色,同巢的卵有的顏色、形狀差別很大。雙親一起坐巢孵化和哺育。雛鳥屬晚成雛。

該科種類

(17屬 62種)
1.栗腹鷺屬Agamia(1種)
2.鷺屬Ardea(10種,20亞種)
3.池鷺屬Ardeola(6種 7亞種)
4.麻鳽屬Botaurus(4種 6亞種)
5.牛背鷺屬Bubulcus(1種 3亞種)
6.綠鷺屬Butorides(3種 33亞種)
7.舵嘴鷺屬Cochlearius(1種 5亞種)
8.白鷺屬Egretta(13種 28亞種)
9.夜鳽屬Gorsachius (3種)
10.葦鳽屬Ixobrychus (8種 18亞種)
11.夜鷺屬Nycticorax(4種 16亞種)
12.黑頂鷺屬Pilherodius (1種)
13.嘯鷺屬Syrigma(1種 2亞種)
14.白冠虎鷺屬Tigriornis(1種)
15.虎鷺屬Tigrisoma(3種 8亞種)
16.波斑鷺屬Zebrilus(1種)
17.林鳽屬Zonerodius(1種)
中國只有10屬22種
鷺科10-22

保護等級

鷺科的鳥多分布在人口壓力大的地區,有的甚至在市區中集群營巢,人們雖然喜愛它們,但鳥與人爭樹、爭魚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多與濕地環境受到破壞,鷺科鳥栖息地缺乏有關。近些年有些種類大量出現在城市周邊,有的人以此認為是城市環境變好而適合它們生存;但實際情況是,原有的棲息地受到破壞,鳥類被迫集中在城市的高樹上營巢繁殖,有些地方由於遠離覓食地,使雛鳥的哺育非常困難而造成繁殖失敗。
該科特種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鸛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鸛形目(Ciconiiformes)是大中型的涉禽,多為長頸,長腿的鳥類,嘴形不一,但多較大較長。鸛形目有6科,中國有3科。
代表鳥類
鷺科(Ardeidae),鷺科包括多種鷺和[開鳥],是鸛形目最大的一科,分布於南北緯60º之間的大陸及沿海水域。鷺科鳥類多數嘴長而直,體型優雅。世界17屬76種,中國10屬20種,常見的有蒼鷺,池鷺,白鷺,夜鷺和大麻[開鳥]等。蒼鷺池鷺白鷺
廣嘴鷺科(Cochlearidae),廣嘴鷺科或寬嘴鷺科只有一種,船嘴鷺,分布於美洲熱帶地區。廣嘴鷺科與鷺科大體相似,但有寬大似船型的巨嘴。 船嘴鷺
鯨頭鸛科(Balaeniciptidae),鯨頭鸛科僅鯨頭鸛一種,只產於非洲有限的地區。鯨頭鸛的喙寬大而粗壯,嘴端下彎成勾狀,頭也非常巨大,是現存頭最大的鳥,讓人想起已經滅絕的不飛鳥。 鯨頭鸛
錘頭鸛科(Scopidae),錘頭鸛科也只有一種,即錘頭鸛,僅分布於非洲南部。錘頭鸛頭後有向後的長冠羽,使頭部呈錘型。錘頭鸛
䴉科(Threskiorothidae),䴉科包括䴉和琵鷺,頭和頸裸出,嘴很長,䴉的嘴向下彎曲,琵鷺的嘴扁平。䴉科廣布於溫熱帶地區,共有28種,中國5屬6種,最著名的有朱䴉和白琵鷺等。
朱䴉粉紅琵鷺
紅鸛科(Phoenicopteridae),紅鸛又叫火烈鳥,喙側扁而高,自中部起向下彎曲,喙邊緣有濾食用的櫛板,頸和腿極細長。紅鸛的分類地位爭論比較多,曾經單劃分為紅鸛目,與鸛形目和鵜形目都有一定的關係。紅鸛科有3屬6種,在溫暖地區分布較廣,但以前在中國並未發現,1997年,在新疆發現了其中的大紅鸛美洲紅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