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鳽屬

葦鳽屬

大多數麻鳽具保護色(斑駁的褐色和皮黃色條紋),嘴尖朝上,站立時模仿周圍的蘆葦和草,可避免被發覺。以尖利的喙捕捉魚、蛙、蝲蛄和濕地及沼澤地的小動物為食。種類體形較小(30∼40公分〔12∼16吋〕),兩性外形不相似,共同營巢;每窩產卵多至10枚,呈白色、淡藍色或淡綠色。

基本信息

大多數麻鳽具保護色(斑駁的褐色和皮黃色條紋),嘴尖朝上,站立時模仿周圍的蘆葦和草,可避免被發覺。以尖利的喙捕捉魚、蛙、蝲蛄和濕地及沼澤地的小動物為食。種類體形較小(30∼40公分〔12∼16吋〕),兩性外形不相似,共同營巢;每窩產卵多至10枚,呈白色、淡藍色或淡綠色。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葦鳽屬[1]

黑葦鳽黑葦鳽

【拉丁學名】Ixobrychus[2]
【科屬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葦鳽屬

外形特徵

葦鳽屬是一些小型涉禽,在鷺科種類屬體形較小的鳥類,一般身長30-40cm.。兩性外形不相似。成鳥具有擬態,鳥體羽毛呈各種棕色、褐色、白色和黑色紋,與生境融為一體。

黑葦鳽黑葦鳽

分布範圍

姬葦鳽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藍葦鳽(包括中國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2],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姬葦鳽姬葦鳽

生活習性

栗葦鳽棲息於樹林及林間溪流、水庫和山腳邊的稻田、蘆葦叢、灘涂及沼澤草地。夜行性,多在晨昏和夜間活動,白天也常活動和覓食,但在隱蔽陰暗的地方。性膽小而機警,通常很少飛行.多在蘆葦叢中通過,或在蘆葦上行走。食物主要是小魚、黃鱔、蛙、小螃蟹、水蜘蛛以及昆蟲。有時也吃少量植物性。

藍葦鳽藍葦鳽

生長繁殖

紋背葦鳽巢建於蘆葦沼澤、湖邊、水塘和水稻田邊的蘆葦叢和灌叢中,有時也見在小灌木上和樹上營巢營巢。共同營巢,巢整潔,高出水面,巢結構簡陋。通常由大芒葉、草莖、枯樹枝或竹枝構成。每窩產卵3—6枚,多至10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白色。

栗葦鳽栗葦鳽

該屬種類

小葦鳽(8種 18亞種)
1.栗葦鳽 Ixobrychus cinnamomeus Cinnamon Bittern

紋背葦鳽紋背葦鳽

2.紫背葦鳽 Ixobrychus eurhythmus Schrenck’s Little Bittern
3.姬葦鳽 Ixobrychus exilis Least Bittern (5種)
4.黑葦鳽 Ixobrychus flavicollis Black Bittern (3種)
5.紋背葦鳽 Ixobrychus involucris Stripe-backed Bittern
6.小葦鳽 Ixobrychus minutus Little Bittern (5種)
7.黃葦鳽 Ixobrychus sinensis Yellow Bittern
8.藍葦鳽 Ixobrychus sturmii Dwarf Bittern

保護等級

紫背葦鳽該屬物種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小葦鳽小葦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