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夜鷺

白背夜鷺

白背夜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黑色頭,短厚冠,背部的大塊白斑,黃眼環,黑鳥喙,喙基較低處黃色,虹膜黃綠色,眼先黃色,白頦,棕頸褐色,褐色的翅膀上具石板色飛羽,翼角白色。黑褐色的尾巴有淺黃色底面,腹部淺棕色,腿和爪橙綠色。

基本信息

簡介

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鸛形目鷺科中的一個屬,體態中型。其學名Nycticorax來自希臘語,意為“夜鴉”,原因是這些鳥一般夜間活動,而其最常見的種夜鷺的叫聲類似烏鴉。除生活在熱帶的夜鷺屬鳥類外,生活在其它地區的夜鷺屬鳥類均是候鳥。
夜鷺屬鳥類頸短,身體粗壯,一般頭頂和背部深色,腹面白色或灰色,腿短。各個種的幼鳥類似,羽毛為棕色,帶有白色和灰色的斑點。
夜鷺幼鳥夜鷺屬鳥類成群在樹冠頂部築巢,有些在地面受保護的地方(比如島上或者沼澤)上成群築巢。每次產3至8隻蛋。
捕食時夜鷺屬鳥類一般在夜間靜靜地站在水邊偷襲獵物。主要食物為小魚、節肢動物、蛙、水生昆蟲和小的哺乳動物。白天它們在樹上或灌木叢上休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白背夜鷺

白背夜鷺白背夜鷺

【拉丁學名】Nycticorax leuconotus
【命名時間】Wagler, 1827
【英文名稱】White-backed Night-heron, White-backed Night Heron[2]
【科屬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夜鷺屬

外形特徵

白背夜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黑色頭,短厚冠,背部的大塊白斑,黃眼環,黑鳥喙,喙基較低處黃色,虹膜黃綠色,眼先黃色,白頦,棕頸褐色,褐色的翅膀上具石板色飛羽,翼角白色。黑褐色的尾巴有淺黃色底面,腹部淺棕色,腿和爪橙綠色。

白背夜鷺白背夜鷺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從塞內加爾、蘇丹東部到南非的南部呈片狀分布,但確切的範圍不明。向東延伸通過赤道帶和南邊的莫三比克。

白背夜鷺分布圖白背夜鷺分布圖

生活習性

白背夜鷺棲息於草木茂密的淡水塘、河流和紅樹林。 一般縮頸長期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間走動,有時亦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干擾或未受到威脅,一般不離開隱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時才突然從樹葉叢中衝出,邊飛邊鳴,鳴聲單調而粗獷。食物包括小魚,兩棲類,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飛蟻,蒼蠅和其他昆蟲。

白背夜鷺白背夜鷺

生長繁殖

白背夜鷺集小群繁殖,在樹上營巢,巢系由樹枝搭建,內部墊以柔軟材料。每巢產卵3-8枚,由雙親共同撫育,每年6月-7月間可見幼鳥隨親鳥離巢活動。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2]。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