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

臘肉

臘肉是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煙燻烘烤的過程所成的加工品。臘肉的防腐能力強,能延長保存時間,並增添特有的風味,這是與鹹肉的主要區別。以前的老百姓因為不能隨時買肉吃,一般都是年三四月買一小豬仔,到農曆十二月中下旬殺掉。那時因為沒有電冰櫃之類的,所以不能長時間保存。但是、如果先用食鹽醃製、然後煙燻(不同的地方、煙燻的材料不一)的話,就可以保留到來年的立春之後。又因為大多都是在農曆臘月醃製,故稱臘肉。

基本信息

食品簡介

臘肉臘肉

臘肉是中國醃肉的一種,主要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由於通常是在農曆的臘月進行醃製,所以稱作“臘肉”。

形態

熏好的臘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湖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特點

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起源

臘肉臘肉
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走巴中,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後,讚不絕口。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七~十五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乾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乾。

製作

原料

臘肉臘肉
取皮薄肥瘦適度的鮮肉或凍肉颳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一l公斤、厚4—5厘米的標準帶肋骨的肉條。如製作無骨臘肉,還要切除骨頭。加工有骨臘肉用食鹽7公斤、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無骨臘肉用食鹽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醬油備3.7公斤、蒸餾水3—4公斤。輔料配製前,將食鹽和硝壓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曬乾碾細。

做法

1.最好是買二刀肉坐墩肉,用刀把肉上面的髒東西刮乾淨(千萬不要用水洗)。

2.將鹽和花椒一起炒熱,鹽被炒成黃顏色的樣子起鍋。

3.將炒好的鹽均勻的抹在肉上(鹽大約是半斤,可以按自己的口味自己掌握),把抹好了鹽的肉放才盆里醃7天,每天都要翻動一次.

4.7天之後,把肉拿出來晾起,一定要晾在特別通風的地方。

5.晾了一周后,把肉取下來,將醪糟汁直接抹在肉上,再晾1-2周的時間。(在此期間也可以多抹兩次醪糟)

6.要吃的時候,把臘肉取下,要將醪糟洗淨,如果肉的味道比較鹹就煮著吃,如果味道合適,就蒸著吃。(蒸的時間大概是20-40分鐘,根據火力大小自己控制)

醃漬有三種方法:(l)乾脆。切好的肉條與乾醃料擦抹擦透,按肉麵向—下順序放入缸內,最上一層皮面向上。剩餘乾醃料敷在上層肉條上,醃漬3天翻缸;(2)濕醃。將醃漬無骨臘肉放入配製醃漬液中醃15一18小時,中間翻缸2次;(3)混合臆。將肉條用乾脆料擦好放入缸內,倒入經滅過菌的陳醃漬液淹沒肉條,混合醃漬中食鹽用量不超過6%。

小貼士

晾乾時一定要用風吹,這個是風吹臘肉的重點。

熏制有骨醃肉,熏前必須漂洗和晾乾。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將晾好的肉胚掛在熏房內,引燃木屑,關閉熏房門,使熏煙均勻散布,熏房內初溫70℃,3—4小時後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時左右為成品。剛剛成的臘肉,須經過3—4個月的保藏使成熟。

分類

臘肉臘肉
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南方以醃臘豬肉較多,北方以醃牛肉為主。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雲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品種。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

廣式臘肉以臘腩條最聞名,是以豬的肋條肉為原料經醃製、烘烤而成,具有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澤金黃、條形整齊、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點;

湖南臘肉,亦稱三湘臘肉,是選用皮薄、肉嫩、體重適宜的寧香豬為原料,經切條、配製輔料,醃漬、洗鹽、晾乾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點是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鹹淡適口、薰香濃郁、食之不膩;

四川臘肉,是將肉切成5cm寬的條狀,再經醃漬、洗晾、烘製而成,成品具有色紅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

此外,河南的蝴蝶臘豬頭,湖北的臘豬頭、臘雞、臘魚、臘鴨,廣西的臘豬肝,陝西的臘羊肉、臘驢肉,山西長治的臘驢肉,甘肅的臘牛肉等。

食用

臘肉,食用方法五花八門,既可單獨入饌,也可與其它葷素原料配合烹製。常用的烹製方法有炒、燒、蒸、煮、燉、煨等,可以製成冷盤、熱炒、大菜等菜式,剁碎也可用作餡料,如冬筍炒臘肉臘肉燒白菜等。以臘肉為主料的菜餚,在地方名菜中也占有一定的席位,如湖南腊味合蒸、天椒炒臘雞肫、湖北洪山菜苔炒臘肉、江西藜蒿炒臘肉、陝西老童家臘羊肉等。

營養

成分

項目 數據/100g NRVs(%) 項目 數據/100g NRVs(%)
熱量 692kcal 34.6 膳食纖維 0g 0
蛋白質 18.4g 30.7 293mg 36.6
碳水化合物 1.6g 0.5 0.1mg 0.7
脂肪 68g 113.3 763.9mg 38.2
飽和脂肪 0g 0 416mg 20.8
膽固醇 0mg 0
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看,臘肉對很多人,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實在不是一種合適的食物。
首先,臘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從重量上看,100克臘肉中脂肪含量高達50%;不僅如此,臘肉還含有相當數量的膽固醇――每100克含膽固醇123毫克,比豬肉要高50%!很多證據表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正是導致高血脂的“危險因素”。其次,臘肉營養損失多。在製作過程中,肉中很多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幾乎喪失殆盡,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等含量均為零。可以說,臘肉是一種“雙重營養失衡”的食物。這種雙重失衡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也可能“雪上加霜”。第三,臘肉的含鹽量較高。100克臘肉的鈉含量近800毫克,超過一般豬肉平均量的十幾倍。長期大量進食臘肉無形中造成鹽分攝入過多,可能加重或導致血壓增高或波動。
臘肉因為是醃製食品,裡面含有大量鹽,所以不能每頓都吃;這樣超過人體每天攝入的最大鹽量; 所以當作調節生活的一個菜譜; 當然可以先採用蒸煮或者多次蒸煮,儘量降低裡面肉的鹽的含量,也就可以多吃了;與此同時也能享受臘肉的淳樸香味了。

食用指南

鑑別

臘肉臘肉
若臘肉色澤鮮明,肌肉呈鮮紅或暗紅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乾爽、結實、富有彈性,並且具有臘肉應有的醃臘風味,就是優質臘肉。反之,若肉色灰暗無光、脂肪發黃、有霉斑、肉鬆軟、無彈性,帶有黏液,有酸敗味或其它異味,則是變質的或次品。選購購買時要選外表乾爽,沒有異味或酸味,肉色鮮明的;如果瘦肉部分呈現黑色,肥肉呈現深黃色,表示已經超過保質期,不宜購買。

保存

臘肉製作出來,需要能夠保存很久。農曆冬至節氣後,大寒節氣前製作的臘肉保存得最久,且不易變質變味。其它月份製作的臘肉則不行。一般臘肉在常溫下能保存到農曆四月,過久了的臘肉就不能在常溫下保存了,否則會變質變味。過了四月的臘肉,最好的保存辦法就是將其洗淨,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櫃的冷藏室的保存。這樣保存三年五年也沒問題,長久不變味如果計畫在2個星期內食用完臘肉,而室內氣溫又低於20攝氏度,濕度低於60%,便可以不用放進冰櫃,只要放在通風乾爽、不被太陽直接照射的地方即可。否則就必須把臘肉用保鮮袋包裹好,放在冰櫃的保溫層,並將溫度調至4攝氏度左右,這樣大約可貯藏半年不變質。

臘肉食譜

西芹百合草莓炒臘肉
菜系:川菜
特色:口味感鮮、色澤鮮艷,草莓可用鳳梨等水果代替,味道略有不同。
原料:四川臘肉150克,西芹百合草莓各100克。

製作:
1.臘肉切成片,西芹去筋切成片,百合瓣開洗淨,草莓切成片。
2.鍋中放水燒開,加西芹、百合過一下油水,臘肉也過一下開水。
3.鍋中放2勺油,燒至溫油,臘肉放鍋中過一下。
4.炒鍋中留底油,放入蒜茸、薑片起鍋,把主配料同放鍋中一起翻炒,加鹽、味素、糖、水澱粉淋芡即可。
藜蒿炒臘肉
菜系:江西名菜
特色:在所有蔬菜與臘肉的組合中,數藜蒿達到了最高境界。鹹香柔軟的臘肉,愈發襯出藜蒿特立獨行的香氣。吃上一口,唇齒生香,回味悠長。
原料:主料:臘肉(肥三瘦七)300克;配料:藜蒿根200克;調料:熟豬油50克,精鹽1克,乾紅椒15克。
製作:
1.將臘肉用溫水洗淨,剔去皮,盛入瓦缽內,上籠蒸30分鐘取出,將肥、瘦肉分別切成5厘米長、0.7厘米寬、0.3厘米厚的條。藜蒿根用刀颳去表皮,洗淨後,切成4厘米長的條。紅乾椒切成細末。
2.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先下肥臘肉和蒸臘肉的原汁,炒幾下,再加入藜蒿根和乾紅椒未煽炒,接著放入精鹽,繼續炒1分鐘,然後下瘦臘肉合炒,淋入清水,燜2分鐘,待收乾水,盛入盤中即成。

臘肉炒莧菜

菜系:家常小菜
特色:臘肉鹹中帶香,莧菜鮮好嫩爽口。
原料:主料:臘肉、莧菜調料:鹽、料酒、雞精、食用油
製作:
1.將臘肉洗淨,放入盆中,加入料酒上屜蒸30分鐘取出晾涼後切成片備用,莧菜去根,去老葉,莖洗淨切成2寸長段。
2.坐鍋點火倒入油,油熱放入莧菜,加入鹽、雞精、煸炒熟後出鍋裝入盤中。
3.坐鍋點火放入油,油熱倒入臘肉片煸炒後放入莧菜同炒,翻炒均勻出鍋裝入盤中即可食用。
提示:炒莧菜用旺火熱油,炒斷生後即可。臘肉和莧菜分著炒就是避免因炒莧菜過火而影響菜的質量。

注意事項

一般人均可食用,老年人忌食;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禁食。
如果暫時放開“口感”,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看,臘肉對很多人,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實在不是一種合適的食物。
首先,臘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從重量上看,100克臘肉中脂肪含量高達50%;不僅如此,臘肉還含有相當數量的膽固醇――每100克含膽固醇123毫克,比豬肉要高50%!很多證據表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正是導致高血脂的“危險因素”。其次,臘肉營養損失多。在製作過程中,肉中很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幾乎喪失殆盡,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等含量均為零。可以說,臘肉是一種“雙重營養失衡”的食物。這種雙重失衡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也可能“雪上加霜”。第三,臘肉的含鹽量較高。100克臘肉的鈉含量近800毫克,超過一般豬肉平均量的十幾倍。長期大量進食臘肉無形中造成鹽爆炒大塊臘肉[2]分攝入過多,可能加重或導致血壓增高或波動。
因此,對於血脂高的朋友而言,科學選擇和食用油脂是非常重要的。大量進食油脂固然於健康不利,完全不吃油也是不可取的。日常飲食可選用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茶油等,對降低“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有幫助。不過,再好的“油”也得適量吃,每天20―25克就足夠了。
臘肉因為是醃製食品,裡面含有大量鹽,所以不能每頓都吃;這樣超過人體每天攝入的最大鹽量;所以當作調節生活的一個菜譜;當然可以先採用蒸煮或者多次蒸煮,儘量降低裡面肉的鹽的含量,也就可以多吃了;與此同時也能享受臘肉的淳樸香味了。
臘肉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是重要的致癌物質。

飲食文化

臘肉是湖北、四川、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甘肅隴西、陝西的特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走巴中,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後,讚不絕口。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乾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乾。西部地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裡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醃製,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湖南風味小吃

詳細介紹湖南各地小吃,讓更多人知道和喜歡湖南的風味小吃,進一步了解各地的民俗、民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