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HongKong Wetland Park)位於新界天水圍的北部,建有占地1萬平方米的室內展覽館“濕地互動世界”,以及超過60公頃的濕地保護區,是亞洲首個擁有同類型設施的公園,2006年5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擁有遼闊自然美景的香港濕地公園是一個世界級的生態旅遊景點,整個濕地公園設野生動物模型展覽、仿真濕地場景和娛樂教育設施。徜徉其中遊人不僅能夠欣賞自然美景,還能通過香港規劃設計師匠心獨具的設計,欣賞各種水的形態、體驗水孕育生命的特質。公園裡有近190種雀鳥、40種蜻蜓和超過200種蝴蝶及飛蛾。濕地保護區包括人造濕地和為水禽而重建的生境。

香港濕地公園香港濕地公園

每個星期日和公眾假期,富生態經驗的義務導師會帶你進入濕地的奇幻之旅,通過講解和有趣的活動,將有趣特別的濕地植物和動物展現眼前。

坐落於人造濕地的濕地探索中心讓遊人親身體驗濕地生趣。溪畔漫遊徑、演替之路、紅樹林淨橋和三間分別位於河畔、魚塘和泥灘的觀鳥屋引領遊客走進不同的生境,尋訪各式各樣的有趣生物。濕地公園的生境包括淡水沼澤、季節性池塘、蘆葦床、林地、泥灘和紅樹林。

遊覽示意圖遊覽示意圖

香港濕地公園的原址只是一片普通的濕地。香港政府在發展天水圍新市鎮的同時,打算用這片土地來補償於發展時所失去的具生態價值土地。

1998年,當時的香港漁農署(即現時的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香港旅遊協會(即現時的香港旅遊發展局)進行研究,最後決定把這片土地建成國際級的生態旅遊項目,即是香港濕地公園。同時,香港濕地公園作為米埔濕地保護區的緩衝區,故此香港政府亦希望借著興建濕地公園,用以保育濕地,教育市民及吸引遊客之用。

香港濕地公園景色香港濕地公園景色

1999年,濕地公園動工興建,是香港首個生態環境旅遊項目,耗資約5億港元。公園分2期發展,第1期展覽館已於2000年12月落成開放,而第2期展覽館已於2006年5月20日啟用。位於新界天水圍的北部,包括占地10,000平方米的室內“濕地互動世界”即訪客中心,以及超過60公頃的濕地保護區,是亞洲首個擁有同類型設施的公園。

景區特點

香港新肺

獅子山獅子山

香港這個城市的呼吸,一直依賴外人不知的元朗農田、大嶼山、獅子山等郊野,直到回歸後建成了濕地公園——一個新的城市之肺,它不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之氧,還在心靈層面教育了香港人城市生存邏輯之外的寶貴价值,也教育了訪港的遊客:原來香港不只是水泥森林,也有一方細膩清新之地。

去往濕地公園,先得穿過天水圍,這是一個新興社區,在這裡能看到大片的陽光與空地、新移民們自得其樂,還在蔡瀾等人主導發起下變成一個超級大排檔,所以去完濕地公園還可以回來這裡尋找各方美味。乘西鐵線到天水圍站再轉乘輕軌705或706,到濕地公園站下車後經天橋步行約9分鐘或在天秀站下車後經隧道步行約4.5分鐘,就到了另一個香港——清秀且淡定的香港。

大嶼山大嶼山

但它同時也是現代的,公園的入口和主體展覽館的設計有包浩斯風格,門外的濕地地質斷層浮雕和玻璃上的動物剪影都是很有心思的細節。訪客中心暨展覽館的設計頗有大師手筆,連續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2000年周年大獎會長獎”、香港建築師學會“2005全年建築大獎”、首屆“環保建築大獎”全新建築類別大獎等,之所以得最後一個獎,是因為訪客中心在建築時引入不少環境保護的概念。

創意活動

濕地公園除了提供這樣自然而然的體驗,還很熱衷於許多創意式的參與性活動。復活節假期期間,它還會行“復活節親子濕地游”,讓一家大小在春日親近大自然。公園首次舉辦了“與螢火蟲相遇”展覽,我們在熱帶沼澤展覽廊漆黑的環境下近距離觀賞螢火蟲,見到螢火蟲幼蟲那忽明忽暗的亮光。這樣的詩意,難以想像能在香港遇上,流螢如夢,在短暫的春夜緩緩發亮。

三部分

香港濕地公園香港濕地公園

濕地世界內細分為三部分(苔原、熱帶沼澤、香港濕地),介紹不同地域的濕地生態。 濕地向來與人類息息相關,濕地挑戰則以互動遊戲引領訪客探索人類活動對全球濕地的威脅。沿著蜿蜒的木頭路向深處走去,各種植物錯落有致,小動物則隱現其中。同時我們透過深淺不一但是都清澈如許的湖水,能看見游魚歷歷,穿行於雲影之中。

濕地保護區包括溪畔漫遊徑(介紹溪流由上游至下游的生態)、濕地探索中心(設有兩個小型展館,定期有展覽)、生態探索區(溪流的縮影,可在此探索生態的奧秘)、濕地工作間(展示濕地的農作物)、演替之路(模擬荒廢的濕地逐漸從開闊水域演變成林地的過程,並介紹生境與生物群落互相影響的關係)、河畔觀鳥屋、泥灘觀鳥屋、魚塘觀鳥屋、紅樹林浮橋、蝴蝶園和原野漫遊徑。其中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三個不同的觀鳥屋,原木搭就,內設望遠鏡,可以讓你清楚地看到當下時令在濕地活躍的鳥類。在三月上旬的候鳥遷徙季節,碰上潮水高度合適的時間,於觀鳥屋中,不難發現整個泥灘也會站滿正在休息中的水鳥。

香港濕地公園正門入口香港濕地公園正門入口

紅樹林浮橋那一段也充滿了驚喜的叫聲,總有男孩大嚷:我又發現一隻蟹!紅樹林名字仿佛童話,生長方式也微妙有致,像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它主要由紅樹目的常綠灌木組成,一般生長在潮汐與海浪比較弱的海灣里,香港有不少這樣的地方,濕地公園正好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之地。不過最吸引我的是林間的落葉紛呈,在地面上染出不同濃度的紅黃色調。原來大片的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由於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紅樹林生長於亞熱帶和溫帶,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門票收費

兒童(3至不足18歲)/全日制學生/長者(65歲或以上)

兒童(3歲以下)免費

溫馨提示

參觀期間,請不要接觸野鳥的羽毛及排泄物。若曾觸摸野鳥,應立刻以清水和肥皂液、酒精濕紙巾或酒精消毒液徹底清潔。若發現傷病鳥或野鳥屍體,請立即通知園內工作人員。

相關條目

香港公園,九龍清真寺,蘭桂坊,西貢,香港文化中心,太平山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海防博物館,終審法院,香港仔,跑馬地賽馬場,荷李活道,皇后廣場,深水灣,杜莎夫人蠟像館,電影資料館,茶具博物館,香港動植物公園,石階街,石澳,大潭郊野公園,香港醫學博物館,文武廟,孫中山紀念館,半山自動扶梯,舊灣仔郵政局,西港城,香港仔郊野公園,淺水灣,香港大學,赤柱,香港仔避風塘,外國記者會及藝穗會,懲教博物館,金紫荊廣場,警隊博物館,海洋公園,聖約翰大教堂,香港禮賓府,美利樓。

魅力香港

香港(Hongkong)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是一個充滿奇蹟和神話的城市,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城市。世界級的建築、快節奏的生活、時尚摩登的娛樂享受,無不凸現出這座城市的驚艷魅力。

香港公園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