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位於香港鑽石山的志蓮淨苑,始建於1936年,占地三萬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六十多年來致力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宗教文化等事業。1989年根據社會環境變化的需求進行了整體重建,工程歷時十年,共分六期進行,先後興建安老院、大禮堂、露天劇場、佛寺建築群、公園以及一所特別技能訓練中學等。

基本信息

法師

宏智法師於1946年出任住持,她有鑒於戰後兒童失學情況嚴重,遂發心興辦義學,並親自執教。當時九龍城至鑽石山一帶,僅得志蓮義學一間學校,雖杯水車薪,仍可見出家人慈悲盡力提供就學機會的苦心。

1948年開始,各地尼眾績南下到港,此時淨苑房舍破舊,殿宇傾頹,林楞真、王學仁及陳靜濤諸位居士商議後,請來寬慧法師擔任住持及重興淨苑。當時淨苑經濟拮据,但寺眾仍決心自力更生,在張寬明居士之大力支持下,得以重建大雄寶殿,增建彌陀殿、觀音殿及地基殿等。

志蓮淨苑志蓮淨苑

1950年,寬慧法師將義學申辦為政府津貼之志蓮學校,翌年增建校舍及添置設備。1954年法師又開展了安老福利事業,得胡文虎等太平紳士向政府申請拔地並樂捐院舍,1957年落成啟用;1964年因應需求,由何耀光紀念其母何貴榮夫人的新院舍建成,當時新舊院舍共可照顧一百五十位長者。志蓮淨苑在1963年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並成為不牟利慈善機構。寬慧法師於1965年往生後,由繼航法師繼任住持。至1979年,全港首位榮獲MBE勛銜的出家人慈祥法師任住持。為志蓮淨苑進一步開展教育文化事業。1982年得到董事會主席王澤長積極支持,又開辦了達一萬平方英尺的志蓮圖書館,現時館內藏有佛學、哲學、建築及藝術書籍四萬餘冊,並公開提供圖書借閱、期刊閱覽及佛學資料查詢等服務。

現任住持瑞融法師及第子承物啟後,繼往開來,在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志蓮淨苑進行龐大的重建工程,德化及福利事業成就巨大。計有建造仿唐式佛寺,完成創辦人的遺願;常邀高僧大德講學,宗教活動不絕,普施法雨;出版典籍,弘揚佛教及中華文化,出版書籍、書冊更屢獲殊榮,誠非僥倖;1993年開辦幼稚園,1995年成立文化部,與各地佛教團體及學術機構系及交流,並舉行佛教文化藝術展覽等。至1998年更開設技能訓練學校,為不適應正規文法蓮國小亦正式開辦。在護理安老方面,經五年重建和擴建,志蓮護理安老院成為全港最大的護理安老院,共可容納三百五十多位長者。並有日間護理中心及物理治療中心。可見志蓮淨苑在弘法利生各方面,均積極投入,蓬勃開展。

建築特點

志蓮淨苑志蓮淨苑

建寺歷史悠久,建築規模宏大,在海內外較有影響。該寺始建於一九三八年。創辨人葦庵法師本擬建造一所傳統式寺院以供僧眾清修,後因國內移民大量涌至,當時社會對福利服務需求甚為殷切,故決定暫時挌置建寺計畫,將原來的古老大屋為為佛殿,而致力於教育及福利服務。

首先在1948年開辨義學,為附近貧窮的失學兒童提供教育機會,繼而於1957年開辨非政府資助的不牟利慈幼院及安老院,收容無依無靠的孤兒及老人。一九八九年根據社會環境的變遷與需要進行重建,工程歷時10年,分六期進行,先後建成安老院、大禮堂、露天劇場、佛寺建築群、公園及特別訓練中心等。此寺屬全木結構仿唐佛寺建築,面積約30,000多平方公呎,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之精粹,融禮佛、文化推廣及旅遊於一體,成為香港佛寺建築的一大新亮點。該寺由三進建築構成,呈四合院格局。整個寺院依山勢而建,南面為山門,氣勢開揚;東邊有回遊式山水園景,曲經通幽;西邊有唐式枯木水庭,禪味盎然。首進是四個蓮池(由香港著名藝人譚詠麟及梅艷芳捐建),暗喻寺廟淨土無染。左右兩側為鐘鼓樓,正中為天王殿,殿中供奉天冠彌勒佛、韋陀及四大天王。二進建築群是全寺中心,大雄殿莊嚴渾厚,供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迦葉尊者及阿難尊者,兩旁配觀音殿、藥師殿。三進為藏經閣和法堂。寺院東北面高地,矗立著一座樓高七層的萬佛寶塔。

該寺的設計,依照敦煌壁畫第一百七十二窟所繪畫的西方淨土經變圖及中、日現存唐式寺院建築物揉合而成,是內地、香港及日本設計家的精心傑作。志蓮淨苑是一出家女眾叢林,任何專心出家的女尼均可於此掛單,安身立命。該寺於一九六三年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已成為不牟利的慈善機構,在興辦佛學教育及開辦安老服務方面,成績卓著。志蓮淨苑現在有佛學、哲學、建築及藝術等藏書4萬餘冊,可供公眾人士查閱,並提供諮詢服務。該苑常年開辦佛學夜校教育,設四年制佛學和哲學文憑,還開辦有技能訓練中心。

1980年代,慈幼服務需求銳減,慈幼院逐告停辨,因香港人口不斷老化,淨苑便致力發展安老服務,並推廣佛教文化工作。1991年,志蓮淨苑將原有之安老院重建為護理安老院,第一期工程於1993年底建成,設有宿位184個,第二期工程於1995年底完成,當時宿位為284個。而至1999年12月,宿位更增至318個。建有全港最大的護理安老院,可容納350位長者“志蓮淨苑”和其它的寺廟不同,不許參觀者和香客、信徒在寺內燒香、大聲喧譁。也不為人做佛事,只有一個例外,為梅艷芳做過,因為當年籌建“志蓮淨苑”梅艷芳義演籌款為“志蓮淨苑”出了很大的力量。香港已故著名藝人梅艷芳的骨灰亦被供奉在“志蓮淨苑”里。 “志蓮淨苑”過去是不開放的,1998年1月6日才重新開放。

仿唐建築

巧奪天工令人慨嘆

志蓮淨苑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是全球唯一的仿唐木製建築,從外觀看有一種雄偉古樸的感覺,記者本以為與普遍古代建築感覺差距不大,但甫進入內,特別行入大雄寶殿附近,卻有幽閒舒適、寧靜之感,全木製的建築、對稱設計、迴廊環抱,更能領會到古人智慧。相信不少市民由新界經大老山隧道一出九龍,途經鑽石山便能看到志蓮淨苑,單看‘志蓮’的外表建築,帶有一種雄偉美感,但卻感受不大。不過記者昨日有機會進內,發現整個建築群上蓋部份,真的沒有用到一口釘,全是瓦片及木材組成。而寺廟沒有木柱、木樑,均以原木見人,令人感到有如回到千年前的唐代。行至大雄寶殿,因殿柱以黃檜木,更發出陣陣的幽香。更特別的是記者發現殿內木柱有裂紋,原來木柱有過百年歷史,被砍下來時,放在海內經三年釋放水份,半年陰乾,使木內只餘百分之二水份,裂紋留作木柱用作釋放餘下水份,故木柱懂得呼吸、有生命的。

因整個建築物完全採用唐代設計,以唐式建築的屋頂坡度和緩為主,站近殿前,看到屋砃翹出,亦突出了斗拱藝術的獨特造型及作用,斗拱主要將屋頂的重力移至殿堂內的支柱,穩固支柱承托力,最重要是屋角斗拱,用一百零八塊木材製成。至於設計方面,不難發現殿堂布局層次分明,依循地勢而建,將主體與單體建築沿中軸線作主次分布,主要殿堂皆位於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兩側則有附屬殿堂,成為‘三進三重門一院’的布局,加上四周有迴廊環抱,踱步其中,悠然舒適,整個建築群既對稱、亦平衡,不但寺廟如此設計,四周花園、盆景、樹木亦是此等設計。為配合‘志蓮’的古樸設計,不少樹木有數以百年計樹齡,其中更有兩棵羅漢松是由湖南移植來港二千年以上,大大小小的樹木姿態各異、妙趣橫生。而整個寺院內的木窗,亦以獨特設計,窗內的木條以菱型擺放,據悉亦能阻隔雨水的進入,卻無損涼風飄送入內。無論看植物、建築、古園林設計,亦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正因此物難得,志蓮淨苑的負責人一再呼籲,遊人應愛護公物,切勿塗鴉。

欣賞的地方

山門 山門是正門,象徵明燈,指引眾生走向解脫之道。
山門山門
蓮園 在山門後是 蓮園 。隨著四季氣候的不同和日轉星移的景致,園內的荷花亦展現出不同的美態。
蓮園蓮園
天王殿 天王殿 是大門後的第一座大殿,它亦是位於庭院之前方。該殿的兩邊有兩座對稱的大樓,分別是鐘樓和 鼓樓 。該殿是用作迎接及引導眾生和守護寺院。
天王殿天王殿
志蓮淨苑 藥師殿 和 觀音殿 分別位於庭院的左右方。前者主要為眾生祝禱消災延壽之用,而後者則用作舉行各項宗教儀式。
志蓮淨苑志蓮淨苑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位於庭院的後方。該殿是全寺的中心,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殿堂。在殿內可舉行各式宗教活動,並讓教徒向 釋迦牟尼 禱告
萬佛塔 地位僅次於大雄寶殿的是 萬佛塔 。該塔位於寺院的東北方,樓高數層,收藏著過萬尊的佛像。該塔在佛教傳統建築中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寓意內在精神淨化的境界逐層提升。
同塔 同塔 位於大雄寶殿的西北方,用作供奉寺內僧人圓寂後的骨灰。
志蓮淨苑 建築群內尚有 祖堂 、 報本堂 、 念佛 堂、 法堂 、方丈室及藏經閣。
志蓮淨苑 建築群的右方是一個中國傳統寺院式的花園,內裏滿是回遊式山水及石景園藝。

軼事

志蓮淨苑志蓮淨苑

張國榮火化後靈位安放何處?他的家人及好友一直三緘其口。據悉,張國榮的骨灰將安放在鑽石山志蓮淨苑最高的萬佛塔,而促成這次事宜的人,是張國榮昔日的競爭對手譚詠麟。張國榮的摯友唐鶴德最初打算將張國榮的部分骨灰帶回美國日夕相對。不過,傳統中國人視此舉為將死者分屍。唐先生最後也尊重張國榮家人的意見,讓張國榮在一個寧靜祥和的地方安息,每天有善信為他誦經念佛,減除其心中怨氣,而最理想之地要數志蓮淨苑的萬佛塔。然而,志蓮十多年前已不接受新骨灰加入,即使死者家人願意出巨額錢財,也不能成事。

志蓮淨苑志蓮淨苑

志蓮淨苑在鑽石山屹立67年,1996年重建成仿唐建築佛寺。其中樓高9層的萬佛塔最為注目,曾由高僧開光。平日除安放了靈位的親屬可進入,其他人士一概不得進內,絕對稱得上清靜之地。據悉,譚詠麟曾主動與淨苑理事商議,而譚詠麟的妻子楊潔薇也幫忙不少。楊潔薇是志蓮董事,在苑內服務多年,佛誕、觀音誕,她都出錢出力。一位志蓮中人說:“楊潔薇多次陪譚詠麟找理事商量,最初理事不肯答應,後來楊潔薇說願意將自己的長生位讓給哥哥,感動了理事,最後無條件給張國榮的骨灰安放志蓮。”

相關詞條

灣仔 雀仔街 旺角 香港西貢
香港廟街 香港天文台 青馬大橋 香港淺水灣
香港茶具文物館 妙法寺 大帽山郊野公園 香港科學館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說明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至少每10年修訂一次。最新一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共有45項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
文物類陰山岩刻|瘦西湖|鼓浪嶼|花山岩畫|哈尼梯田|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靈渠|白鶴梁|蜀道|坎兒井|志蓮淨苑|南蓮園池|奉國寺大殿|應縣木塔
遺址類 西夏陵|統萬城|遼上京城遺址|紅山文化遺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金上京遺址|良渚遺址|青瓷窯遺址|潞簡王墓|黃石礦冶工業遺產|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釣魚城遺址|萬山汞礦遺址|杏花村汾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瀘州老窖作坊群|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劍南春酒坊遺址|宜賓五糧液老作坊|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泰安作坊|牛河梁遺址| 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紅山後遺址|興城城牆|南京城牆|台州府城牆|壽縣城牆|明中都皇城遺址|荊州城牆|襄陽城牆|西安城牆|唐崖土司城遺址|容美土司遺址|老司城遺址|海龍屯|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普洱景邁山古茶園|芒康鹽井古鹽田
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關聖文化建築群|丁村古建築群|党家村古建築群|無錫惠山祠堂群|江南水鄉古鎮|閩浙木拱廊橋|閩南紅磚建築|三坊七巷|贛南圍屋|侗族村寨|藏羌碉樓與村寨|苗族村寨|甪直鎮|周莊|千燈鎮|錦溪|沙溪|同里鎮|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南潯鎮|新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