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該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東經119度30分,北緯41度20分。遺址於1981年發現,1983年開始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第十六地點的發掘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牛河梁遺址是距今約5000多年的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址,

牛河梁遺址牛河梁遺址
屬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的遺存。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的努魯兒虎山谷間,占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發現於1981年文物普查期間。

牛河梁遺址其布局和性質與北京的天壇太廟十三陵相似,考古工作者在這裡開展了多次發掘,出土了一批代表紅山文化的玉器。這一重大發現把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並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這一考古新成果對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發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的研究產生巨大影響。

考古發現

女神廟

牛河梁遺址牛河梁出土文物—玉豬龍

牛河梁遺址中已發現的女神廟由一個多室和一個單室兩組建築物構成。多室部分南北長18米多,東西寬7米左右;單室部分南北長2米多,東西寬6米多,為土木結構,牆壁以原木為骨架,經過結紮禾草秸把、敷泥和表面壓光處理,然後在上邊彩繪以赭紅色相間、黃白色交錯的三角幾何紋、勾連紋圖案。

女神廟內堆滿了女神、動物的塑像,目前僅發掘了遺址的一小部分,就出土了人物塑像的頭、肩、乳房、手等殘塊和玉豬龍、大鳥雕像數十件。人像殘塊至少分屬五六個不同的人像個體,均為女性形象,形體有大有小,或與真人相當,或大於真人若干倍,有的一隻耳朵就有12厘米長,塑像的表面還塗以朱色。這些塑像表現出相當高的造型技巧,其中有一尊基本接近真人大小的彩塑女神頭像,頭高22.5厘米、面寬16.5厘米,耳長圓,鼻樑低,眼內嵌圓形玉片為睛,顴骨高聳,嘴大,面塗紅彩,出土時仍很鮮艷。在女神廟中還發現了一些祭祀用的陶器,說明當時女神廟中曾經有過較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積石冢

積石冢一般都是用高30厘米、長40厘米、寬20多厘米,經過打制的大石塊砌成的,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每座冢的占地面積都相當大,一般有三、四百平方米,最大的達1000餘平方米,平均的壘石高度在1米以上。每座積石冢內,一般都有數十人列“棺”而葬。他們可能因為身份的不同而被分別安置在大小各異的石砌棺材之中。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石砌棺材(位於墓的中心),長寬各3.5米,一般的石砌棺材長僅有1.5米,寬僅0.5米。

在這些大型的積石冢中,隨葬了數量眾多、十分精美的各式玉器,總數達數十件。玉器一般放置在死者的頭下、胸前和身邊,種類有作為原始宗教信仰之物的玉豬龍,有掛於胸前的雙聯、三聯玉壁,有勾雲形王佩、扁圓形玉環、圓桶形玉箍,有作為藝術品的玉鳥、玉鴿、玉龜、玉魚、玉獸等,工藝精美,造型上追求神似,別具風格。其中以玉豬龍為代表的玉器已經成為紅山文化的代表器物。

金字塔山

在距離牛河梁女神廟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經初步發掘證實,這座土山竟全部是人工夯築起來的,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徑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內石圈直徑為60米,外石圈直徑約為100米。夯土層次分明,估計總土方量在數十萬立方米以上。小土山的形狀為圓錐形、小抹頂。上面是用3圈石頭圍砌起來的,每一層石頭伸進去10米,高度為1米,山下面亦有3圈石頭圍砌起來。圍繞小土山周圍的山頭上,還發現有30多座積石冢群址,整個積石冢群都是圓錐形、大抹頂,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布局是一樣的。故考古專家將其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珍貴文物

紅山女神像

牛河梁遺址紅山女神復原像

20世紀八十年代初,遼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女神廟,並在廟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與真人一樣大的泥塑女神頭像。她面部為朱紅色,兩顴突起,圓額頭,扁鼻樑,尖下巴,是典型的蒙古利亞人種,與現代華北人的臉型接近。女神的眼珠用兩個晶瑩碧綠的圓玉球鑲嵌而成,顯得雙目炯炯。和女神頭像同時出土的還有6個大小不同的殘體泥塑女性裸體群像。牛河梁女神廟出土的這些彩塑女神像,其高度的藝術概括可與西方的維納斯相媲美。但值得注意的是,已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內帶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專家推測有可能是人骨。

無足玉龜

牛河梁遺址女神頭像

考古人員在發掘金字塔山附近的一座積石冢中心大墓里出土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骨架頭部兩側有兩個大玉環,胸前佩帶著雙龍相交的勾雲形班次佩,頭的上部有玉箍,腕部有鐲。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死者雙手各握一玉龜,一雌一雄,相配成對。

中國著名考古專家蘇秉奇先生認為,玉龜可能是當時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圖騰崇拜物或保護神。當然,最有身份的人死時手中所握的,很可能是這個氏族的標誌即圖騰神。 另據專家考證,遼寧、吉林兩省一帶農村的民俗現在仍很流行龜崇拜,男女青年結婚時,房頂上都要貼一幅四龜相交的大團花式圖案剪紙。

在另一座積石冢里,考古人員發現了伴有20餘件玉器的墓葬。死者的胸部也佩置一碧綠色玉龜。

奇怪的是,這兩座積石冢中出土的玉龜均無頭無尾無足,渾然一體。聯想到古籍記載中女媧補天時“斷龜足以立四極”的神話傳說,這個無頭無尾無足的玉龜也與神話傳說相契合。

帝陵之說

牛河梁第五地點一號冢1號墓里手握雙龜的神秘老人。牛河梁第五地點一號冢1號墓里手握雙龜的神秘老人。

浩大的積石冢群證明,牛河梁不是普通的古人類遺址,而極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帝陵。

國內考古界、史學界均認定牛河梁遺址距今至少5000年,正處於中華民族三皇五帝的上古時代;牛河梁遺址中出土的玉箍、玉佩、玉玦、玉龜等上古遺物,就是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部落首領的隨身配飾。在遠古工具缺乏、技術落後的情況下,能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營造如此繁雜的陵墓,墓主人生前顯然具有“號令天下”的顯著身份。按這個思路分析,稱廟、壇、冢為一體、且規模宏大的牛河梁遺址為中國最早的帝陵,實不為過。較之國內其他地區發現的上古墓穴、祭祀場所,毫不誇張地說,牛河梁遺址的積石墓冢完全是“帝王級”的。

考古專家通過對牛河梁遺址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牛河梁遺址位於紅山文化分布區四通八達的中心部位,具有政治中心的規格;

2、從女神廟的寫實女神像可以看出紅山先民已從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進入到較高級的祖先崇拜;

3、積石冢的大小和位置排序,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等級觀念;

4、積石冢中心大墓和隨葬品,反映出當時社會“一人獨尊”的王權觀念;

5、公共祭壇的發現,反映了當時以巫為代表的原始宗教已經形成;

6、遺址墓葬中出土了玉龍、玉鳳、玉人、玉佩等珍貴玉器,這種唯玉為葬的習俗,展現了當時社會文化觀念和中國傳統禮制的雛形。

牛河梁遺址如此龐大複雜的祭祀中心場所顯示,這絕非是一個部落的力量所能建築和擁有的,只能是更大的一個政治共同體崇拜共同祖先的宗教聖地。而在遠古工具缺乏、技術落後的情況下,能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營造如此繁雜的陵墓,墓主人生前顯然具有“號令天下”的顯著身份。

遺址保護

中國國家文物局和遼寧省於2008年底將牛河梁遺址確定為國家考古遺址建設工程,並從文物本體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以及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對該遺址進行了保護和修繕。

目前(2012年11月),遺址公園的主體工程項目已經竣工。遺址已有多個文物本體保護展示棚和相關遺址博物館建設完工,101國道在遺址核心區內的公路也正在遷移之中。此外,相關部門還從牛河梁遺址核心區遷出了77戶居民,關停了23個大小不同的企業,並採取綠化措施還遺址以新鮮空氣。

申報世遺

牛河梁遺址將於2013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不出意外的話,繼瀋陽故宮、清昭陵、清福陵、清永陵、本溪桓仁五女山山城、九門口水上長城之後,遼寧省將誕生第七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並成為國內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省份之一。朝陽市政府更是以牛河梁遺址為基礎,啟動修建遺址公園工程,為其穿上一件“鐵布衫”。

牛河梁遺址屬於紅山文化晚期,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在努魯兒虎山谷間蔓延十餘公里的幾道黃土山樑上。在東西約10000米,南北約5000米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冢群,組成了一個獨立於居住區以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有關專家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以確鑿考古資料證明,5000年前這裡確實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同時,在中華文化起源過程中,該地區也是中華文明之源。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說明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至少每10年修訂一次。最新一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共有45項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
文物類陰山岩刻|瘦西湖|鼓浪嶼|花山岩畫|哈尼梯田|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靈渠|白鶴梁|蜀道|坎兒井|志蓮淨苑|南蓮園池|奉國寺大殿|應縣木塔
遺址類 西夏陵|統萬城|遼上京城遺址|紅山文化遺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金上京遺址|良渚遺址|青瓷窯遺址|潞簡王墓|黃石礦冶工業遺產|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釣魚城遺址|萬山汞礦遺址|杏花村汾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瀘州老窖作坊群|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劍南春酒坊遺址|宜賓五糧液老作坊|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泰安作坊|牛河梁遺址| 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紅山後遺址|興城城牆|南京城牆|台州府城牆|壽縣城牆|明中都皇城遺址|荊州城牆|襄陽城牆|西安城牆|唐崖土司城遺址|容美土司遺址|老司城遺址|海龍屯|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普洱景邁山古茶園|芒康鹽井古鹽田
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關聖文化建築群|丁村古建築群|党家村古建築群|無錫惠山祠堂群|江南水鄉古鎮|閩浙木拱廊橋|閩南紅磚建築|三坊七巷|贛南圍屋|侗族村寨|藏羌碉樓與村寨|苗族村寨|甪直鎮|周莊|千燈鎮|錦溪|沙溪|同里鎮|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南潯鎮|新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