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圍屋

贛南圍屋

在贛南的青山綠水間,最醒目又最有滄桑感的人文景觀,應該是那些位於贛南邊陲被稱作圍屋的客家民居。贛南圍屋,全稱贛南客家圍屋,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龍南鎮)、定南縣(歷市鎮)、全南縣(城廂鎮)、信豐縣(嘉定鎮)、安遠縣(欣山鎮)、尋烏縣(長寧鎮)6縣境內。

基本資料

小武當山附近最小的圍屋小武當山附近最小的圍屋

景點類型:古鎮村落

詳細地址:贛南邊陲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文

文化遺產:贛南圍屋等列入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簡介

晨色中的關西新圍(相對老圍而名)晨色中的關西新圍(相對老圍而名)

贛南的青山綠水間,最醒目又最有滄桑感的人文景觀,應該是那些位於贛南邊陲被稱作圍屋的客家民居。贛南圍屋,全稱贛南客家圍屋,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龍南鎮)、定南縣(歷市鎮)、全南縣(城廂鎮)、信豐縣(嘉定鎮)、安遠縣(欣山鎮)、尋烏縣(長寧鎮)6縣境內。贛南圍屋,點綴於青山綠水間,散落於古老的贛南村落,時而婉約時而雄渾,象是一位歷經滄桑卻溫情依舊的千年老人,以其厚重的歷史感與獨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引來歷代文人墨客的駐足驚嘆。

歷史成因

贛南最高的燕翼圍有320年歷史贛南最高的燕翼圍有320年歷史

贛南圍屋產生於明末清初,如今尚存500餘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 贛南,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洲,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衝”,故秦漢時便建有縣治,至漢末已設有府一級的行政機構。唐末五代時,中原衰亂,贛南因地廣人稀,相對偏僻安靜,因此,成為避亂者的理想棲身之所,大量中原難民擁入贛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劇增十倍,外來移民已遠遠超過原有的土著居民,從而極大地改變了當時居民的成分和文化傳統結構,於是,在此特定的歷史和地理環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個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時及此後,從中原遷入贛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斷往閩西、粵東遷徙。

贛南比同為客家人聚居地的閩西、粵東地區,建縣建州時間都要早的多,秦代時便設有南墅縣(今南康或大余縣內)。據《淮南子》載,秦世皇為統一祖國南疆,曾令大將屠唯率五十萬大軍,分五路進軍百越,成功之後,其中便留“一軍守南墅之界”。這是史書上最早所見中原漢人進入贛南的記載。這便是客家形成的淵源及前身,在以後的歷史演變中,客家人構成了贛南居民中一個獨特的群落,贛南圍屋則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牆既是圍屋的承重外牆,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牆。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龍光圍”等題名。

結構和特點

贛南圍屋,面積有大有小。小的五、六十平方米,只有三開間,名叫“貓櫃”,大的萬餘平方米,最大的龍南栗園圍占地面積高達37000平方米。贛南圍屋,從平面上可分“口”字形和“國”字形成兩大類。其形制多是方圍,也有部分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形的。結構形式則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

贛南圍屋是古代集祠、家、堡於一體,具有鮮名防衛特徵的堅固民居,具有堅固的防禦功能和宗族群居的親和性,方圍四周都是簡單的圍屋,一般都有是兩三層,也有多至四層者,為懸挑外廊結構。較大圍子內部還建有祖廳;更大的則是多層的套圍。圍子外牆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磚構築的堅固牆體,厚度甚有達兩米者。內部糧倉、水井、排污道等等一應俱全。這種易守難攻的圍樓簡直就是一個獨立王國,一座小小的城池。圍屋外牆厚1米(燕翼圍牆厚1.45米),高三四層,四角構築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

為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定排排槍眼炮孔。門牆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製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後多有設閘門,閘門後還設重便門。門頂還設漏以防火攻。除少數大圍外,一般只設一孔圍門。圍屋頂屋多為戰備用,並取牆內側2/3牆體作環形夾牆走廊貫通一氣,方便占時人員機動。圍屋內掘有水井,多辟有糧草貯藏間,有的還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紅糖、蛋清拌和粉刷牆壁,久困缺糧,可剝下充飢。贛南圍屋絕大多數是方形,四角(少數在對稱兩角)都構築強固的碉樓。外牆為堅實的封閉體,遍布槍炮眼口,外形森嚴冷峻,給人固若金湯的感覺。

典型圍屋

現存的圍屋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的關西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站在城堡一樣的“燕翼圍”前,面對那兩扇沉重的圍門,突然之間便可以感觸到,曾經在客居者的內心深處,有著遠離故鄉後長久無法消除的孤獨感,那種漂泊他鄉的深深不安。應該說,圍屋是客居者複雜心態的寫照,是他們留意生活環境,努力營造安寧生活的內心呈現。客居在安定的贛南山水之間,而那種對動盪與戰亂的隱痛,一直成為他們世代不完的警示。

走進“烏石圍”,或流連在環形的石子路上,穿行在迷宮一樣的走廊中,或俯視那口沉靜清亮的老井,仰看祠前高大端穆的大門,都可以把一顆原本充滿好奇的心,帶進一個久遠的歲月里,帶進一個客家人生活的情境中。仿佛自己正走入一個結構嚴謹,次序井然又禮數周到的大家族裡做客,心裡不僅為一個家族曾有的人丁興旺景象而欣喜,也被那濃濃的生活氣息所溫暖。

在千百年的歲月中,聳立在贛南土地上的無數客家圍屋,用自己堅固、嚴密的身軀,給了一個個遠離故鄉的家族以安全生活的空間,延續血脈香火的環境。因為有了這樣的圍屋,一個個漂泊不定的生命才得到安頓,一個個原本動盪不安的心靈,才有了皈依的溫暖家園。“客居千年不是客”,因為有了這樣的圍屋,一代代客家後人在走出贛南,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時,才會深情地把這裡當成自己的故鄉,虔誠地將贛南當作自己人生的基點。贛南的圍屋,是融於青山碧水間的人文景觀,更是長久溫暖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交通

航空

離市區只有20分鐘的車程,已擴建成4C級機場,可起降B-737飛機,已開通至南昌、廣州、廈門、深圳、南京、珠海航班。民航售票處門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班客車開往機場。

鐵路

京九鐵路的開通,使贛州的交通更為便捷。贛州火車站位於市區東面,幾乎每一班公共小巴都會到火車站,1元就夠了。

公路

贛州交通發達,但以公路為主,有多條幹線公路穿越市境,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5萬公里,境內有105、323、319、206等國道。

市內交通

贛州市內有10班左右的小公共汽車運營線路,公共汽車到達的地方有貿易廣場、新車站、老車站、贛州飯店、贛龍大酒店、人民醫院、貿易廣場、南門廣場-章江酒家、火車站、人民影城、商業城等地,其中,10路汽車還到達機場路口。公共小巴1元,計程車白天5元,包車的話10元就夠了。

最佳旅遊時間

春秋季。

入選世遺預備名單

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正式公布。贛南客家圍屋躋身名單之列。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審查、考察、評定由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有嚴格的程式,首先必須有完整的保護規劃,符合規定的申報文本與省級以上文管部門推薦。入圍名單的還有北京中軸線等44項。

贛州市加大對現存圍屋的保護力度,通過開展圍屋普查分級,對確定為保護對象的圍屋予以公布,並建立記錄檔案,對號入座制定保護措施。2011年起,贛州市正式啟動贛南客家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且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龍南縣、安遠縣、定南縣、全南縣捆綁申報,其中龍南縣將作為主要工作縣。龍南縣安排專項資金,對20多座具有代表性的圍屋進行維修和周邊環境整治。

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顯示,贛南現存的客家圍屋總數有600多座,地處贛粵交界的龍南縣最為集中,有376座,多為方形,並於2007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項為“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縣”。贛南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世界上最璀璨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說明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至少每10年修訂一次。最新一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共有45項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
文物類陰山岩刻|瘦西湖|鼓浪嶼|花山岩畫|哈尼梯田|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靈渠|白鶴梁|蜀道|坎兒井|志蓮淨苑|南蓮園池|奉國寺大殿|應縣木塔
遺址類 西夏陵|統萬城|遼上京城遺址|紅山文化遺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金上京遺址|良渚遺址|青瓷窯遺址|潞簡王墓|黃石礦冶工業遺產|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釣魚城遺址|萬山汞礦遺址|杏花村汾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瀘州老窖作坊群|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劍南春酒坊遺址|宜賓五糧液老作坊|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泰安作坊|牛河梁遺址| 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紅山後遺址|興城城牆|南京城牆|台州府城牆|壽縣城牆|明中都皇城遺址|荊州城牆|襄陽城牆|西安城牆|唐崖土司城遺址|容美土司遺址|老司城遺址|海龍屯|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普洱景邁山古茶園|芒康鹽井古鹽田
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關聖文化建築群|丁村古建築群|党家村古建築群|無錫惠山祠堂群|江南水鄉古鎮|閩浙木拱廊橋|閩南紅磚建築|三坊七巷|贛南圍屋|侗族村寨|藏羌碉樓與村寨|苗族村寨|甪直鎮|周莊|千燈鎮|錦溪|沙溪|同里鎮|烏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南潯鎮|新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