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生態濕地位於鄱陽湖區,主要包括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泥炭濕地等。因濕地資源豐富,鄱陽湖濕地每年吸引占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50%的白枕鶴、60%的鴻雁都來此越冬,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栖息地。

簡介

鄱陽湖生態濕地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生態濕地,即“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是指鄱陽湖在天然、人工、常久、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能夠保持--靜止、流動、淡水、半鹹水、鹹水、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易變性是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態之一,當水量減少以至乾涸時,該濕地生態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演化為濕地生態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態。

鄱陽湖濕地包括水域、洲灘、島嶼等地貌。洲灘系指高低水位之間的廣闊地域,面積約3130km2。島嶼41個,面積約103km2。由於鄱陽湖季節性水位變化,冬季“水落灘出”形成眾多的淺水湖和洲灘,這些淺水湖和洲灘就成了冬候鳥的主要棲息地。在夏季,出露的島嶼以及湖邊的洲灘高丘,是夏候鳥的主要棲息地。

水文環境

地表水徑流量

鄱陽湖生態濕地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濕地為鄱陽湖輻聚水系的匯聚中心,其水環境受制於整個水系大環境。鄱陽湖水系由鄱陽湖及與之相連的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及清豐山溪、潼津河、樟田河和博陽河組成,流域面積162225km2,1950-1984年流域平均年徑流量為1457×108m3,1986-2000年流域平均年徑流量1525×108m3。

水位

鄱陽湖1956~2000年各水文(位)站平均水位12.86~15.19m,最高水位22.43~22.98m,最低水位為5.90~12.09m。有75%的年份最高水位發生在6月、7月;78.8%的年份最低水位發生在12月、1月。

水溫

鄱陽湖生態濕地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濕地多年平均水溫18℃左右,以8月最高為29.9℃,1月最低為5.9℃,全湖極端最高水溫為38.2℃,極端最低水溫為0℃。日間最高水溫出現在15~17時,最低水溫在6~8時。由於鄱陽湖湖水不深和受風浪、湖流的影響,水溫的垂直分布差異較小,上下層相差1℃左右。

水質

鄱陽湖水質評價結果表明,全湖水質基本維持II~III類水標準,水質較好。從超標情況來看,所選定的12個評價項目中有總磷、揮發酚、氨氮及高錳酸鹽指數等項目在不同的水期在部分的監測斷面出現超標。

由於有機污染物質、營養物質等入湖量大,特別是總磷等營養物質,對鄱陽湖水質存在不可忽視的影響。從污染趨勢分析結果表明,全湖氨氮、揮發酚和綜合污染指數以上升趨勢為主,高錳酸鹽指數以下降趨勢為主;湖區波陽、龍口、瓢山、康山和蛤蟆石以上升趨勢為主,渚溪河口和蚌湖以下降趨勢為主。

生物資源

底棲動物資源

鄱陽湖生態濕地鄱陽湖生態濕地

據1981~1992年調查,鄱陽湖已知底棲動物106種,其中包括軟體動物87種,水生昆蟲5目8科17種,寡毛類12種。底棲動物的平均總生物量為246.42g/m2,平均密度為721個/m2。軟體動物占平均總生物量的99.34%,水生昆蟲占0.42%,寡毛類占0.24%。水生昆蟲以搖蚊幼蟲為優勢種群,寡毛類以水蚯蚓為優勢種群。

鄱陽湖87種貝類中腹足綱8科16屬40種,雙殼綱4科17屬47種(其中40種為中國特有種)。鄱陽湖底棲動物的分布因水深、水流、底質和水生植物生態類型的種類和數量有顯著的差異。在沉水植物區雙殼類占絕對優勢,其次是湖北釘螺(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中華沼螺和紋沼螺。鄱陽湖底棲動物生物量為2464.26kg/hm2,其中軟體動物2448.03kg/hm2,湖區按31.8×104hm2計算,全湖有底棲動物約76.7×104t,其中軟體動物76.2×104t,可年產青、鯉、鯽等底層魚類9568t。

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是良好的淡水珍珠蚌,主要分布於通湖的進水河道。為保護和合理利用淡水珍珠資源,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在鄱陽湖區南昌、新建、星子等建立了1553hm2以保護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為主的鄱陽湖河蚌保護區。

蝦蟹資源

1、蝦類

鄱陽湖蝦類有8種,占江西已知蝦類10種的80%,其中秀麗白蝦(Palaemommodestus)和日本沼蝦(Maerobrachiumnipponenes)為優勢種,分別占年總產量的40%~50%和30%~40%。另外,還有中華小長臂蝦(Palaemonetessinensis)、粗糙沼蝦(Macrobrachiumasperbum)、細螯如蝦(Macrobrachiumsuperbum)、中華新米蝦(Neocaridinadenticulata)、細足米蝦(Carioinanilitica)、克氏螯蝦(Cambarusclarkii,外來物種)分布。

2、蟹類

鄱陽湖有蟹類4種,占江西已知蟹類14種的28.57%。中華絨螯蟹(河蟹,Eriocheirsinensis)分布長江和鄱陽湖等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江河建閘築壩,親蟹降河洄游和幼蟹上溯通道受阻、捕撈強度增大等原因,中華絨螯蟹資源急劇衰退。鄱陽湖原有較大產量,21世紀初長江流域的中華絨螯蟹已形不成產量,代之而起的是沿湖各大中小湖泊、池塘、甚至稻田的人工養殖,已成為鄱陽湖區主要養殖品種。

魚類資源

1、魚類種類

鄱陽湖生態濕地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已記載魚類有140種,隸屬21科,主要成分是鯉科,有75種,占鄱陽湖魚類種數的53.5%。主要優勢種為鯉、鯽、鯿、魴、鮊、鯇、青、鰱、鱅等。屬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白鱘和中華鱘,II級保護動物有胭脂魚。鄱陽湖魚類種數占中國淡水魚類種數的17.50%,占長江水系魚類種數的46.67%,占江西魚類種數的68.29%。

2、魚類產卵場和索餌場分布

鄱陽湖定居性魚類主要有鯉、鯽、鯿、魴、鮊、黃顙魚、鯰、鱖、烏鱧、太湖短吻銀魚和喬氏短吻銀魚等。

洄游性(江海洄游)魚類有中華鱘、長頜鱭、鰣、鰻鱺、窄體舌鰨、半滑三線舌鰨、弓斑東方魨和暗色東方魨。

半洄游性(江湖洄游)魚類有青、草、鰱、鱅、鱤、䲘等。

山溪性魚類有鱯、中華紋胸魚兆、鬍子鯰和月鱧等。

鄱陽湖東南部的波陽、餘干等縣水域是鯉、鯽魚的集中產地,湖區南部程家湖的趙河、黃老湖的項子口、草灣湖的嶺口是長頜鱭產卵場,永修縣吳城松門山以北的蜈蚣山一帶是鰣魚幼魚的主要索餌場,珠湖、西湖渡、青嵐湖、大郁池一帶是銀魚的主要產地。

3、漁業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

為保護和合理利用鄱陽湖漁業資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在鄱陽湖劃定了休漁區和休漁期。每年3月20日至6月20日休漁期,休漁範圍包括:餘干縣的北口灣、程家池、鯽魚湖、三洲湖(長湖子);南昌縣的大沙坊(芳)、三湖、團(潭)湖、進賢縣(青嵐湖);新建縣的東湖、上北閘(甲)湖、下北閘(甲)湖、上新湖、下新湖、常湖;永修縣的沙湖、大湖池、星子縣的蚌湖、波陽縣的漢池湖、大蓮子湖、雲湖、都昌縣的西湖渡等,共20處。休漁區的草洲高程為12.3—14.7m。在冬季還實行輪換休港,以保護魚類越冬。 

鳥類資源

1、鄱陽湖鳥類種類

鄱陽湖生態濕地鄱陽湖生態濕地

鄱陽湖已知鳥類310種,其中典型的濕地鳥類(水鳥)159種。按居留型分,留鳥45種,冬候鳥155種,夏候鳥107種,迷鳥3種。有13種為世界瀕危鳥類。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54種,其中I級保護動物10種:白鶴、白頭鶴、大鴇、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和遺鷗;II級保護動物44種,如小天鵝、卷羽鵜鶘、白枕鶴、灰鶴、沙丘鶴、白額雁、白琵鷺等。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鳥類有153種,占協定保護鳥類種數227種的67.4%;屬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鳥類有46種,占協定保護鳥類種數的56.8%。
2、水鳥數量及分布

鄱陽湖水鳥總數約40×104,其中越冬水鳥約10-20×104隻,最多時達30×104隻。越冬水鳥中雁類數萬隻。最重要的有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白額雁、白琵鷺、小天鵝等,總數量在3×104隻以上。世界上現存的鶴15種,見於中國有9種,鄱陽湖有5種。其中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為冬候鳥,沙丘鶴(Gruscanadensis)為偶見的迷鳥。

鄱陽湖是白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越冬種群數量2500餘只,占世界總數的95%以上,這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鴻雁越冬群所在地(3萬隻以上)。自1998年以來,鄱陽湖又成為東方白鸛的重要棲息地,2800多隻東方白鸛在鄱陽湖越冬,約占世界總數的80%。

保護措施

2012年10月16日,為保護鄱陽湖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江西省表示,2012年開始實施鄱陽縣132萬公頃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棲息地恢復建設工程,促進鄱陽湖濕地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利用。項目總投資1524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恢復濕地植被、疏通引水渠,建設界碑、界樁、標識牌、管護碼頭、巡護步道,建設水文水質監測點、氣象監測點,購置必要的監測、巡護、科研等設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