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現代漢語成語,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三十六計之一,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基本信息

打草驚蛇打草驚蛇

成語相關

漢典解釋

【拼音】dǎcǎojīngshé
【日文】ㄉㄚˇㄘㄠˇㄐㄧㄥㄕㄜˊ
【英文解釋】[beatthegrassandfrightenawaythesnake;(fig)actrashlyandalerttheenemy]
【基本解釋】原指懲罰了別人,也警戒了自己。後喻指做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備
例子: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水滸傳》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十回:“不要性急,走漏了風聲,~,就會壞大事。打草驚蛇:dǎ cǎo jīng shé

詞語相關釋義

驚:驚動。打在草上卻驚動了蛇。原比喻懲治甲,以警告乙。現比喻做事因泄密而驚動對方。 英語翻譯 beatingthegrasstofrightenthesnake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歷史典故

南唐時候,當塗縣(現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的一個縣)的縣令叫王魯。這個縣令貪得無厭,財迷心竅,見錢眼開,只要是有錢、有利可圖,他就打草驚蛇可以不顧是非曲直,顛倒黑白。在他做當塗縣令的任上,幹了許多貪贓枉法的壞事。
常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王魯屬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見上司貪贓枉法,便也一個個明目張胆幹壞事,他們變著法子敲詐勒索、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這樣的大小貪官竟占了當塗縣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裡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怨氣。

英文翻譯:beating the grass to frighten the snake

社會生活里,充滿陰謀詭計,像草叢中潛伏下來的毒蛇,時不時地有無辜者被傷害,正直者遭打擊,只有陰謀被事先探明與揭露,才能保護無辜者與正直者。探明與揭露陰謀的最好方式,往往是打草驚蛇。

【近義詞】:操之過急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義詞】:欲擒故縱、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原文-註解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②。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陰之媒也:復者,反覆去做,即反覆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著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

解釋:真相不明就應查實,洞察了實情之後再採取行動;反覆偵查,是實施隱秘計謀所必需的。

按語

古人按語說: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揮其鋒。兵書云:“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孫子》 ·行軍篇)。

打草驚蛇打草驚蛇

兵法早已告誡指揮者,進軍的路旁,如果遇到險要地勢,坑地水窪,蘆葦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而被埋伏之敵所殲。可是,戰場情況複雜變化多端,有時已方巧設伏兵,故意“打草驚蛇”,讓敵軍中計的戰例也層出不窮。

計名由來

計名“打草驚蛇”原是借用了一句民間俗語來喻指某種軍事策略。願意是蛇在草叢中,草被攪動,便受驚而走。也有人認為,“打草驚蛇”一語,源出宋代鄭文寶《南唐近事》 :“王魯為當途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南唐時候,當塗縣的縣令王魯。這個縣令貪得無厭,財迷心竅,見錢眼開,只要是有錢、有利可圖,他就可以不顧是非曲直,顛倒黑白。在他做當塗縣令的任上,幹了許多貪贓枉法的壞事。

打草驚蛇打草驚蛇
常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王魯屬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見上司貪贓枉法,便也一個個明目張胆幹壞事,他們變著法子敲詐勒索、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這樣的大小貪官竟占了當塗縣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裡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怨氣。

一次,適逢朝廷派員下來巡察地方官員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貪污受賄的種種不法行為。

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王魯把狀子從頭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這一看不打緊,卻把這個王魯縣令嚇得心驚肉跳,渾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來,老百姓在狀子中所列舉的種種犯罪事實,全都和王魯自己曾經乾過的壞事相類似,而且其中還有許多壞事都和自己有牽連。狀子雖是告主簿幾個人的,但王魯覺得就跟告自己一樣。他越想越感到事態嚴重,越想越覺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繼續控告下去,馬上就會控告到自己頭上了,這樣一來,朝廷知道了實情,查清了自己在當塗縣的胡作非為,自己豈不是要大禍臨頭!

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么也安靜不下來,他不由自主地用顫抖的手拿筆在案卷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幹了壞事的人常常是做賊心虛,當真正的懲罰還未到來之前,只要有一點什麼聲響,他們也會聞風喪膽。

典故

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打草驚蛇打草驚蛇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裡應外合,奪取鄭國都城。大夫蹇叔以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鄭國肯定會作好迎戰準備。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等三帥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隊出發時.痛哭流涕地警告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給士兵收屍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鄭國得到了秦國襲鄭的情報,逼走了秦國安插的奸細,作好了迎敵準備。秦軍見襲鄭不成,只得回師,但部隊長途跋涉,十分疲憊。部隊經過崤山時,仍然不作防備。他們以為秦國曾對晉國剛死不久的晉文公有恩,晉國不會攻打秦軍。哪裡知道,晉國早在崤山險蜂峽谷中埋伏了重兵。一個炎熱的中午,秦軍發現晉軍小股部隊,孟明十分惱怒,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突然不見蹤影。孟明一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這時鼓聲震天,殺聲四起,晉軍伏兵蜂擁而上,大敗秦軍,生擒孟明視等三帥。秦軍不察敵情,輕舉妄動,“打草驚蛇”終於遭到慘敗。當然,軍事上有時也可故意“打草驚蛇”而誘敵暴露,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

賞析

在山村里,人們走路,特別是走雜草叢生的山路時,總拿著竹棍子,一邊打擊雜草,一邊行走。為什麼打草呢?雜草叢是毒蛇出沒的地方,毒蛇,諸如地皮蛇、響尾蛇等,大多體形小,體色或如土色或如草色,喜歡潛伏在草叢中,襲擊路人,不易被人發現,毒蛇咬人一口,致傷致殘,甚至致命。但是,這類毒蛇怕竹棍。人們打草,是為了驚蛇,蛇受驚逃走了,路上安全,受驚跑出來的蛇,目標明確,會被人一棍子打死。

打草驚蛇打草驚蛇
兵法早已告誡指揮者,進軍的路旁,如果遇到險要地勢,坑地水窪,蘆葦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而被埋伏之敵所殲。可是,戰場情況複雜變化多端,有時已方巧設伏兵,故意“打草驚蛇”,讓敵軍中計的戰例也層出不窮

打草驚蛇之計,一則指對於隱蔽的敵人,己方不得輕舉妄動,以免敵方發現我軍意圖而採取主動;二則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動,中我埋伏,聚而殲之。

社會生活里,充滿陰謀詭計,像草叢中潛伏下來的毒蛇,時不時地有無辜者被傷害,正直者遭打擊,只有陰謀被事先探明與揭露,才能保護無辜者與正直者。

探明與揭露陰謀的最好方式,往往是打草驚蛇。大多數搞陰謀的人,和做賊一樣,心是虛的,只要我方一方面虛張聲勢,一方面謹慎防範,就可以使其中止陰謀,或者暴露陰謀,並打擊陰謀者。

36計具有陽直與陰毒兩面性,有一部分是純陽直的善計,打草驚蛇便是其中之一。

在現代化的商品經營活動中,經營者在競爭對手中選擇合作夥伴,應事先調查,研究,分析,預測,以掌握市場行情,了解對手,認識消費者需求等各個環節,準確把握後面的經銷活動,以保證經營有的放矢,達到自己真正的經營企圖。

三國案例

打草驚蛇,用作成語比喻行動不謹慎,使對方事先有所察覺;用作計謀則反其意而用之,字面意義為,用打草這一小行動,使隱蔽的蛇驚動而暴露。也就是說,無意識地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預作防範;而有意識地打草驚蛇,卻可以促使對手驚慌失措,顯露原形。

蜀丞相諸葛亮第五次出兵伐魏,對手仍是魏軍統師司馬懿,兩軍在祁山長期對峙,司馬懿據險固守,拒不與蜀軍直接交鋒。就在此時,諸葛亮獲悉魏國正與東吳聯合,想趁諸葛亮外出作戰之機,從西面進攻蜀國。為避免陷入兩面受敵的境地,諸葛亮決定班師回蜀,這一訊息被司馬懿得知。司馬懿懷疑諸葛亮在使用“引蛇出洞”之計,所以不敢發兵追擊蜀軍。魏軍大將張郃建議馬上發兵追蜀軍,司馬懿不準。直到探馬證實了諸葛亮退兵的實況,他才率領大軍衝出營壘去追擊蜀軍。可他又怕諸葛亮半路設伏,所以決定先“打草驚蛇”。這時,前軍先鋒張郃請求立即前去追擊,司馬懿就給了五千騎兵,要他仔細謹慎,以防埋伏,自己則率大軍在後緊跟。張郃早已按捺不住,急著與蜀軍決一死戰。他帶領五千兵馬飛馳而去。但正如司馬懿所料,諸葛亮確實在一座山谷布下了伏兵。有勇無謀的張郃在這道路狹窄,樹木叢生的山谷中縱馬狂奔。就在他奔到山谷縱深之處時,只聽一聲吶喊,埋伏於谷中的蜀軍突然從樹林後殺出,蜀將魏延截住張郃一陣廝殺,十幾回合後便詐敗而逃。張郃不知是計,縱兵緊追不捨。此時天色已黑,魏軍走進了一條幽深的峽谷。猛然間,四面八方滾下許多大石亂木,堵住了去路。接著,一聲梆子響,兩邊萬弩齊發,張郃及眾軍兵皆被射死於深谷中。

司馬懿得到了訊息,暗自慶幸虧得自己用了“打草驚蛇”計,讓張郃去探路,否則他的大隊人馬就難以保全了。

戰爭案例

瓦杜丁巧用打草驚蛇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正在激烈進行。德軍幾乎調集了東線所有兵力圍攻史達林格勒,大有不拿下該城誓不收兵之架勢。

這時,處在距史達林格勒400公里之外的著名紅軍將領瓦杜丁的部隊,在外圍頑強地陰止了德軍進攻後,卻贏來了暫時休整時機。德軍未能突破瓦杜丁的防線,原地駐紮,開始整修工事,絲毫沒有繼續進攻的意思。和史達林格勒相比,這裡的戰鬥遠不是那么激烈。這種不正常的反差,很快引起了瓦杜丁將軍的注意,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德國的緩兵之計,目的是為了拖住他的部隊,不能去支援史達林格勒。

打草驚蛇瓦杜丁
瓦杜城區將軍覺得問題十分嚴重。如果調集部隊去救史達林格勒,那么,對面的德軍勢必從背後追擊,這樣反而等於把敵人引進了史達林格勒。但是自己按兵不動,只看住眼前的敵人,那又正中德軍的詭計。怎么辦才好呢?眼看德軍成批成批往史達林格勒調動,該城危在旦夕。瓦杜丁將軍果斷採取了“打草驚蛇”的戰術,迫使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抽調了兵力。

他先派飛機每天夜裡向德軍扔炸彈,白天在德軍上空盤鏇,進行騷擾,開始沒有引起德軍多大的反映。幾天后,德軍被攪得惶惶不安。晚上睡不好,白天也不敢出來曬太陽,整天縮在掩體裡不敢動彈。但是,德軍還是沒有大規模的兵力調動。

瓦杜丁一看德軍不見棺材不掉淚,索性組織了一次真正的進攻。他派部隊繞到德軍後方,在一個晚上突然向敵發起了進攻,並占領了德軍的後方陣地。德軍摸不清蘇軍的戰略意圖,加上連日來紅軍收音機不斷進行轟炸,以為紅軍要從他們的後方陣地實施戰略總攻,立即報告前線總指揮部說:“紅軍要從後方實施反攻,請火速調兵增緩。”總指揮部根據“種種跡象”判定,紅軍真的要從背後反攻,於是急忙從史達林格勒抽調大量兵力前來應戰。守衛史達林格勒的部隊乘機發起了真正的反攻,從而取得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

商場案例

一個企業生產某種新產品,是在可行性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試產的;而這種新產品投放市場,仍要繼續調查研究。一般來說,新產品投放市場要有一個試銷的過程,只有根據試銷情況的好壞,才能決定能否成批生產。“試銷”就是“打草驚蛇”之計的一種運用。

美國西歐和港台地區,一些經營者要出售產品,經常採用“贈送”、“試用”等多種子形式,讓消費者獲得對該產品的好感。

打草驚蛇打草驚蛇
在商戰中,運用“打草驚蛇”之計,容易探明市場對某一產品的潛在需求,降低經營中的風險,同時改變消費者的認識,使經營和銷售獲得成功。

例一:傳說中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異常聰明,雙親早喪,只有一個叔父,他見叔父愁眉苦臉,上前問什麼緣故,叔父告訴他因自己還沒有兒子,想娶個侍妾,但妻子又不許可,因而生氣。

他想一會,便對叔父說:“叔父,你不要憂慮,我有辦法叫嬸母答應!”“好管閒事!”叔父雖然知道他聰明,卻絕不相信他有辦法去說服妻子。第二天早晨,他拿了一把截縫尺,在叔父的房子門前反覆量度,並整蠱作怪,故引嬸母出來。“你在這裡乾什麼?”她問。“量地!”他冷然漫應,依舊地量度著。“什麼?量地!”嬸母大聲問,“我的地方你什麼事?”他把手撐拍一拍,在褲子揩一揩,理直氣壯地向她解釋,說“嬸母!我不是好管閒事,而是先作準備哩!你和叔父的年事已高,又沒有兒子,將來萬一百年歸老之後,這房子一定是我繼承的了。所以我現在把房子度量好,準備日後改建……。”嬸母聽了,又急又氣,一句話也不說,跑回房裡去,搖醒丈夫,催他快去找個侍妾回來。


用計案例

簡介

打草驚蛇《三十六計》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文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②。

注釋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當考實查究清楚。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云:“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出處

《打草驚蛇》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解析

兵法早已告誡指揮者,進軍的路旁,如果遇到險要地勢,坑地水窪,蘆葦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而被埋伏之敵所殲。可是,戰場情況複雜變化多端,有時已方巧設伏兵,故意“打草驚蛇”,讓敵軍中計的戰例也層出不窮。
打草驚蛇之計,一則指對於隱蔽的敵人,己方不得輕舉妄動,以免敵方發現我軍意圖而採取主動;二則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動,中我埋伏,聚而殲之。
在山村里,人們走路,特別是走雜草叢生的山路時,總拿著竹棍子,一邊打擊雜草,一邊行走。為什麼打草呢?雜草叢是毒
蛇出沒的地方,毒蛇,諸如地皮蛇、響尾蛇等,大多體形小,肢色或如土色或如草色,喜歡潛伏在草叢中,襲擊路人,不易被人發現,毒蛇咬人一口,致傷致殘,甚
至致命。但是,這類毒蛇怕竹棍。人們打草,是為了驚蛇,受驚逃走了,路上安全,受驚跑出來的蛇,目標明確,會被人一棍子打死。
社會生活里,充滿陰謀詭計,像草叢中潛伏下來的毒蛇,時不時地有無辜者被傷害,正直者遭打擊,只有陰謀被事先探明與揭露,才能保護無辜者與正直者。
探明與揭露陰謀的最好方式,往往是打草驚蛇。大多數搞陰謀的人,和做賊一樣,心是虛的,只要我方一方面虛張聲勢,一方面謹慎防範,就可以使其中止陰謀,或者暴露陰謀,並打擊陰謀者。
36計具有陽直與陰毒兩面性,有一部分是純陽直的善計,打草驚蛇便是其中之一。
在現代化的商品經營活動中,經營者在競爭對手中選擇合作夥伴,應事先調查,研究,分析,預測,以掌握市場行情,了解對手,認識消費者需求等各個環節,準確把握後面的經銷活動,以保證經營有的放矢,達到自己真正的經營企圖。

探源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裡應外合,奪取鄭國都城。大夫蹇叔以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鄭國肯定會作好迎戰準備。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等三帥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隊出發時.痛哭流涕地警告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給士兵收屍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鄭國得到了秦國襲鄭的情報,逼走了秦國安插的奸細,作好了迎敵準備。秦軍見襲鄭不成,只得回師,但部隊長途跋涉,十分疲憊。部隊經過崤山時,仍然不作防備。他們以為秦國曾對晉國剛死不久的晉文公有恩,晉國不會攻打秦軍。哪裡知道,晉國早在崤山險峰峽谷中埋伏了重兵。一個炎熱的中午,秦軍發現晉軍小股部隊,孟明十分惱怒,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突然不見蹤影。孟明一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這時鼓聲震天,殺聲四起,晉軍伏兵蜂擁而上,大敗秦軍,生擒孟明視等三帥。秦軍不察敵情,輕舉妄動,“打草驚蛇”終於遭到慘敗。當然,軍事上有時也可故意“打草驚蛇”而誘敵暴露,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

故事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部圍困開封。崇禎皇帝連忙調集各路兵馬,援救開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對開封的包圍部署。明軍二十五萬兵馬和一萬輛炮車增援開封,集中在離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
李自成為了不讓援軍與開封守敵合為一股,在開封和朱仙鎮分別布置了兩個包圍圈,把明軍分割開來。又在南方交通線上挖一條長達百里、寬為一丈六尺的大壕溝,一斷明軍糧道,二斷明軍退路。明軍各路兵馬,貌合神離,心懷鬼胎,互不買帳。李自成兵分兩路,一路突襲朱仙鎮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隊,造成“打草驚蛇”的作用,一路牽制力量最強的左良玉部隊。擊潰虎大威部後,左良玉果然因被圍困得難以脫身,人馬損失過半,拚命往西南突圍。李自成故意放開一條路,讓敗軍潰逃。哪知,左良玉退了幾十里地又遇截擊,面臨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溝,馬過不去,士兵只得棄馬渡溝,倉皇逃命。這時打草驚蛇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擊,明軍人仰馬翻,屍填溝塹,全軍覆沒。

戰例

春秋時期,絞國是一個小諸侯國,但其城牆高森堅固,宜守不宜攻。楚國攻
打絞國,採取正面進攻的方法,始終不行。楚國謀臣使出一計:先派出一隊不帶武器的士兵,裝作打柴的農夫,到絞國城北的山中砍柴,故意驚動了絞國的城防力
量,絞國軍隊贏取了暫時的勝利。第二天,絞國集中優勢兵力,再一次的到山裡捕殺楚國“砍柴人”,而這時,楚國早已設下埋伏,一舉將追殺砍柴人的絞國軍隊全
殲。隨即,楚國順利攻克絞城,滅了絞國。
賀龍嚴詞懲領事
1925年,賀龍在湖南北部一個叫灃洲的地方任鎮守使。灃洲位於灃水之濱,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因此,這一帶私運軍火、走私毒品等不法活動非常猖獗,一些外國商人勾結國內利慾薰心的官僚軍閥,利用水運的便利條件,頻繁出沒在這一地區,猖狂從事走私活動。賀龍對此十分痛恨,上任後下決心要整治這一社會毒瘤。
有一天,值勤士兵發現一艘英國商船上的貨物內夾有槍枝彈藥和不少鴉片。遵照賀龍的命令,士兵將船扣留。
船被扣了,英商慌了。他們立即去長沙找英國領事商量對策。
英國領事仗著有湖南省政府的支持,見了賀龍,就傲慢地問:“請問賀鎮守使,我大英公民來華經商有何罪?”
只見賀龍不緊不慢地說:“正當經商,當然一點罪也沒有。不僅無罪,我們還非常歡迎。”
“那為什麼扣留我們的商船?”英國領事拍著桌子大怒。
賀龍不動聲色地說:“領事閣下,我怎敢扣留貴國商船?省政府安排我在此當鎮守使,我只不過是例行公事。只要你將船上的貨物列個清單,我們查對無誤,就立即放行。”
英國領事見賀龍態度溫和,以為他軟弱可欺,就當場列清單,不過,他們並沒有,也不敢列出槍枝彈藥和鴉片。
賀龍接過貨單一看,故意追問:“是否全部列出?沒有漏掉的嗎?”
英商和英國領事急忙點頭,他們哪裡考慮那么多,認為賀龍只不過是“例行公事”,心想,你趕快放船吧!
這時,賀龍傳令,叫進一名年輕的軍官,將英國領事親筆寫下的貨單交給他,說:“我叫你們檢查那條被扣商船上所載的貨物,你們檢查結果與貨單相符嗎?”
年輕軍官看看貨單,立即回答:“報告長官,船上還有不少槍枝和鴉片。”
賀龍笑了,他一步一步走近英國領事說:“領事閣下,誤會了。我們扣留的這條船上有槍枝彈藥,還有鴉片,你說你們那條船沒有這些貨物,看來我們扣留的是另外一條走私船,與貴國無關。請你們回長沙好了。”面對強敵,賀龍的話語十分靈活。
英國領事聽賀龍這么一說,一下子呆住了。因為他怎么也沒想到,眼前的這個賀龍這么厲害。英國領事和省府官員一時不知所措,很久沒有開口。
而過了一會兒,英國領事不得不裝出一副笑臉對賀龍說:“那條船的確是英國商船。他們帶的鴉片是自己吸的。賀鎮守使如此忠於職守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賀龍毫無表情地說道:“那么,請閣下在原來的貨單上把槍枝彈藥和鴉片列上。”
英國領事以為剛才的阿諛奉承起到了作用,補上貨單可能會放行。於是,英國領事命令英商在原貨單上補寫了“槍枝彈藥”和“鴉片”。英國領事、英商在貨單上籤了字,省府官員為證人也簽了字。
賀龍拿著清單,把臉沉下來,十分嚴肅地說道:“尊敬的領事閣下,按照國際法規定,私運軍火要嚴懲,走私毒品更要從嚴!貴國商人無視國際法,危害我國的主權和尊嚴,理所當然應予嚴懲!”
就在賀龍義正嚴詞地說這段話的時候,幾位軍人將標有英國商標的幾箱軍火、鴉片抬進大廳。賀龍指著箱子,厲聲說:“現在人證、物證俱在,我們將向全世界公布。領事閣下,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英國領事像泄了氣的皮球,無話可說,省府官員也都慚愧地低下了頭,不敢吭聲。直到現在他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賀龍的
計謀,但悔之晚矣。而賀龍堅持原則的同時,卻運用了巧妙的計謀,用“與貴國無關”來打草,驚“那條船的確是英國商船,他們的鴉片是自己吸的”之蛇,而不是
死硬地堅持原則。
陰姬如願以償做王后
中山國國王的兩個愛妃陰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私下裡勾心鬥角,爭奪十分激烈。她們之間的爭奪對於中山王的謀臣司馬喜來說,是一個謀求個人發展的良好機緣。
老謀深算的司馬喜暗中求見陰姬,一本正經地對她說:“爭奪王后可不是一件輕鬆好玩的事。事若成,則為國中第一夫人,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盡的綾羅綢緞;事若不成,弄巧成拙,恐怕連自家的性命都難保。所以,要么放棄這個念頭,要么就一舉成功。你選擇哪一條路呢?”
陰姬眼中流露出渴望的神情,說:“我要做王后,而且要一舉成功!”
司馬喜不慌不忙地說:“既然如此,微臣願助你一臂之力。”
陰姬十分感激:“若能成功,我必定厚報先生。”第二天,司馬喜按自己的計畫行事。他先寫了一份奏章給中山王,說他有一個削弱趙王的想法。中山王當即召見他。司馬喜請求中山王讓他以使者的身份去一趟趙國,主要考察趙國的山川地形、軍事設施、君臣好壞、人民貧富,然後在加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個詳盡的方案。中山王準許了他的請求。
司馬喜到趙國後拜見了趙王,公事談完後便轉入了聊天。司馬喜說:“我早就聽說趙國是一個出美女的地方。但我在街上巡視時,發現趙國的婦女中沒有特別出色的。我周遊列國,跑過的地方多了,美女也見多了,但從未見過有哪個美女能與我國的陰姬相比。陰姬的容貌顏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簡直就像天上的仙女。”
趙王是個好色之徒,聽了司馬喜這番話頓時感到心跳加速,忙問道:“你若能把她弄到趙國,我重重賞你。”
司馬喜故作難色,說道:“儘管陰姬只是個嬪妃,可我們大王卻愛如珍寶。請大王不要把我剛才的話傳出去,否則我會有殺身之禍。我在暗中替大王做這件事就是了。”
回國後,司馬喜憤憤不平地對中山王說:“趙王不好仁義,而好武力;不好道德,而好女色。他甚至私下裡打陰姬的主意,想讓陰姬做他的妃子。”
“這個荒淫無恥的東西!”中山王氣得大罵。
司馬喜勸中山王息怒,說:“眼下趙國比我們強大。如果趙王來要陰姬,恐怕我們只好送給他。若我們不從,就會招致兵戈之災。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我們拱手送陰姬給趙王,天下人會譏笑我們中山國懦弱無能。”
中山王為難了,問道:“這可如何是好?”
司馬喜見時機已到,忙獻計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大王立陰姬為王后,以絕趙王之念。世間還沒有聽說要他國王后做妃子的事情呢!”
中山王認為此計甚妙。於是,陰姬在司馬喜的策劃下順利地登上了王后寶座。
在這個故事裡,司馬喜讓趙王對陰姬產生不軌之心仿佛是“打草”,使中山王惱怒不安恰似“驚蛇”。司馬喜正是運用打草驚蛇之計激怒中山王,迫使他立陰姬為後。
徐庶以馬試劉備
徐庶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謀士。他聽說劉備是一個為人寬厚仁慈的賢明之主,很想投靠他,但不知劉備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於是,徐庶想試探一下劉備的虛實。
一天,徐庶見劉備專心致志地欣賞坐下的戰馬,便上前對劉備說:“我以前學過一點相馬術,讓我來看看您的馬。”劉備叫人把戰馬繞徐庶轉了幾圈,徐庶突然故作驚訝地說:“主公的馬雖是一匹好馬,但終究要傷害一人。主公可以先把這匹馬送給您所痛恨的人,等傷害他之後,您再騎它就平安無事了。”
劉備一聽這話,很不高興地說:“我希望先生告訴我做善事的道理,不要教我害人的辦法。”徐庶在旁哈哈大笑:“主公,得罪了!我一直聽人說主公仁德,今日特用這番話試探您,果然名不虛傳。”
從此,徐庶盡心輔佐劉備,以後又為劉備推薦了曠世之才諸葛亮。
徐庶採用試探手法,誘使劉備暴露其真實品性,這是“打草驚蛇”的策略。

三十六計簡介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中國《三十六計》略表

三國百科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概述瞞天過海、欲擒故縱、調虎離山、美人計、苦肉計、走為上……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兵法計策都出自我國古代的著名兵學著作— 《三十六計》,但《三十六計》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卻一直是個謎。
第一套[勝戰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第二計: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 |第五計:趁火打劫| |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第九計: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顛|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