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是打虎計策之一,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占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這樣才可以取勝。在政治鬥爭中,這一計用得最多,且一代一代,亦漸神化。從其套用中可見,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3回:“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例子: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基本信息

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引誘老虎離開牠盤踞的山頭。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語出《西遊記.第五三回》。△「賺虎離窩」

調虎離山
拼音:diàohǔlíshān
解釋:
設法使老虎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釋義

引誘老虎離開牠盤踞的山頭。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語出《西遊記.第五三回》。△「賺虎離窩」

典源

《西遊記.第五三回》

卻說那沙和尚提著吊桶,闖進門去,只見那道人在井邊擋住道:「你是甚人,敢來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寶杖,不對話,著頭便打。那道人躲閃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掙命。沙僧罵道:「我要打殺你這孽畜,怎奈你是個人身!我還憐你,饒你去罷!讓我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的,爬到後面去了。沙僧卻纔將吊桶向井中滿滿的打了一吊桶水,走出庵門,駕起雲霧,望著行者喊道:「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饒他罷!饒他罷!」大聖聽得,方纔使鐵棒支住鉤子道:「我本待斬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二來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老孫若肯拿出本事來打你,莫說你是一個甚么如意真仙,就是再有幾個,也打死了。正是打死不如放生,且饒你教你活幾年耳。已後再有取水者,切不可勒掯他。」那妖仙不識好歹,演一演,就來鉤腳;被大聖閃過鉤頭,趕上前,喝聲「休走!」那妖仙措手不及,推了一個蹼辣,掙扎不起。大聖奪過如意鉤來,折為兩段;總拿著又一抉,抉作四段,擲之於地道:「潑孽畜!再敢無禮么?」那妖仙戰戰兢兢,忍辱無言。這大聖笑呵呵,駕雲而起。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3回:“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

例子: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典故說明

「調虎離山」指引誘老虎離開盤踞盤踞的山頭,藉機進入此山。此成語見於《西遊記》。《西遊記.第五三回》中,提到唐三藏一行人西行取經時,唐三藏因誤飲子母河照胎泉的水,腹痛成胎,於是孫悟空來到一處寺廟,想要求得一碗落胎泉水治師父的病。但寺廟內的道人因與唐僧一行人有冤仇,不願意讓他取水。孫悟空於是叫沙和尚當他的助手,再一次來到寺廟。因有過之前一次失敗的經驗,孫悟空就想出一個方法,先把那個道人引出寺廟爭戰,沙和尚再趁著二人交戰的機會,探井取水。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沙和尚已取了水,此時孫悟空正想趕盡殺絕,但沙和尚卻喊道:「饒了他吧!」孫悟空一聽,就告訴如意真仙,這次用「調虎離山」的計策,已經順利取了水,且念在他之前不曾犯法,於是就放了他一馬,並且警告他以後再有人來取水,不可以再有要挾、勒索的行為。後來「調虎離山」就用來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

書證

西遊記.第五三回》:「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

明.無名氏《英烈傳.第一三回》:「太祖顧徐達曰:『此君弼調虎離山之計,引我入湖,頓兵圍繞,奈何,奈何!』」

《封神演義.第八八回》:「取城只用哪咤、雷震子足矣。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九命奇冤.第三六回》:「至於爵興、喜來二個,當時是用調虎離山之計,暫時把他調開,又怕他聞風遠揚,所以不等大人駕到,先移提回來,以備歸案的。」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八.妒律》:「一副狠心辣手,早定調虎離山,拔去眼釘,推入火坑,辱當壚而不惜。」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

使用類別用在「計策奸巧」的表述上。

例句


為了不讓他礙事,大夥決定用調虎離山計把他支開,好讓計畫順利進行。

二次大戰中,因為盟軍使用調虎離山之計,才能順利地在諾曼第登入成功。

我這是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將敵人誘騙出來後,再用主力直搗巢穴。

等他追趕一段路段,才警覺這是賊人的調虎離山,急奔返家,桌上寶物果然已失。

由於這個巧妙的調虎離山計,削弱了敵人大本營的兵力,使他順利達成了這次進擊的任務。
辨識


近義詞聲東擊西圍魏救趙

反義詞
參考詞語吊虎離山

釋義吊,通「調」。「吊虎離山」即「調虎離山」。

書證
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等到日夕,掌了燈,……兩個還不道是晁大舍用了吊虎離山計,只疑道是轉了背,錦衣衙差人到了,正在衙里亂哄也未可知。」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diào hǔ lí shān)

英文】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
日文】敵(てき)をおびきだして,その虛(きょ)をつく
法文】attirer par ruse un adversaire hors de son domaine
德文】den Tiger vom Berg weglocken
俄文】выманить на открытое мéсто

調虎離山是打虎計策之一,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占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這樣才可以取勝。在政治鬥爭中,這一計用得最多,且一代一代,亦漸神化。從其套用中可見,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

原文-註解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 .蹇》卦。蹇,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計名由來

“調虎離山”一語可能源於《管子》 ·形勢解。該篇中有一段這樣的話:“虎豹,獸之猛者也,屬深林廣澤之中人畏其威而載之。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故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 去其門而迫於民,則民輕之而傲其勢。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意思是說,虎豹是獸類中最威猛的。當它們居住在深山大澤中時,人們就會因懼怕其威風而敬畏它們。君主時天下最有勢力的人,如果深居簡出,人們便會害怕他的勢力。虎豹若是離開它們居住的深山大澤而走近人類居住的地方,人們就可以將它捕捉使它失去原來的威風。做君主的若是離開王宮的門而與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們就會輕視他而以傲慢的態度看待他。所以說,虎豹只有不離開它們居住的深山幽谷,其威風才會使人感到畏怯

這裡雖然尚未使用“調虎離山”一語,但已經包含只有將老虎調離深山,才能將其制服的意思。後來在民間語言、文學作品中便逐漸出現了“調虎離山”的說法。如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三,孫大聖對如來真仙說:“才然來,我使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清代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也寫著:“吉青道:‘我前日在青龍山,中了這番奴調虎離山之計。’”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孫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顧條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會失敗的。敵人既然已占據了有利地勢,又作好了應戰的準備,就不能去與他爭地。應該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誘敵人,把敵人誘離堅固的防地,引誘到對我軍有利的戰區,我方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天時、地利和人為條件,一定可以擊敗敵人。漢末虞詡智騙羌人的故事就是個好例證。他故意說等待援兵,鬆懈了敵人的鬥志,分散了他們的兵力;他日夜兼程行軍,充分利用了時間;他還增加灶的數量,讓敵人誤以為援軍已到,不敢輕舉妄動,都在於擾亂故人的意圖。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己方的主動性,牽住了敵方的牛鼻子,以己方的意圖隨意調動了敵方,終乾取得了平羌的勝利。

探源

調虎離山,此計用在軍事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調”字。虎,指敵方,山,指敵方占據的有利地勢。如果敵方占據了有利地勢,並旦兵力眾多,防範嚴密,此時,我方不可硬攻。正確的方法是設計相誘,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誘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這樣做才可以取勝。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

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乾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賞析

常言道:游淺水遭蝦戲,虎臥平陽被犬欺。說的是叱吒風雲的巨龍,出了深潭大淵便無法施展本領,連蝦蟹都鬥不過;而威振山林的百獸之王,離了大山森林,便威風盡失,連犬羊之類的小傢伙也奈何不得。反過來,蝦蟹入龍潭鬥龍,犬羊入虎穴擒虎,縱使攻得進去,也只是白白送死。

軍事較量、政治鬥爭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形不是十分驚人地相似么?

軍事上,敵人勢力強大,又占據堅固陣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龍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費精力。所以,孫子以為攻打這類堅固城池是下等戰策。上策是引龍離潭,調虎出山,然後消滅它們。虞詡以小計引誘羌敵離陳倉崤谷,予以全殲;赤風子反覆挑釁,激原伯貫帶兵出城,然後生擒;鄭莊公大叔段出據地京城,然後克之,等等,都是高招。

歷史上各種勢力集團,無時不在營造地盤或勢力範圍,並且倚仗地盤進行較量與爭鬥。而調虎離山,一直是一個集團消滅或兼井另一個集團最常用的手法。它的套用,方式也很多,或將最關鍵、最重要或最危險的敵手引出他的地盤,使他失去反抗的屏障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在現代經商活動中,當自己和對手共同爭奪一塊市場時,如果用協商的方法不能解決,就可以考慮攻擊對手的另外一個市場,以分散對手和自己競爭的精力,使其首尾難以兼顧,迫使對手做出讓步,以達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該核心內容:


a)將虎引至平地後加以制服。

b)將虎從山中引開,為的是不費力地占領此山(必要時也要將虎除掉)

c)除掉虎的最重要的幫手,以削弱其實力

d)將虎與它的被保護者們分開,然後就可以更容易地除掉它們。孤立計

早在《管子》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話:“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形勢解》 )有一句成語至今在中國還很流行,即:“虎落平陽被犬欺。”

韓非說:“虎之所以能伏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

在第十五計計語中.“虎”指敵人,這是一種形象化說法;“山”則是指對敵人有利的地點、條件,也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運用第十五計的目的在於:將“虎”從其盤踞的“山”上引開,尤其在對付一隻強壯的“虎,時,更需如此。如果人們面對本來就強壯的“虎”,還要讓它處在有利於它的鬥爭場合中,那不就像另一句中國成語所說的那樣:“為虎添翼”了嗎?這樣,一個強敵就會更強。

當然也有這樣的“虎”,它們不光是以純粹的蠻力和兇猛為標誌,還富於智慧。要把這樣的虎引下“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希臘 神話中的奧德賽,有一次,他乘船經過一個海妖塞壬所在的小島,它以施了魔法的歌聲引誘所有駛近它的海員投海,然後吞食他們。奧德賽為抵抗引誘,用蠟堵住船上所有海員的耳朵,又讓人把自己綁在桅桿上,這樣,他和海員們就不會受到海妖歌聲的引誘,從而保證了航行的平安。第十五計有各種不同的變體,下面就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

三國案例

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兵第六次伐魏,兵分五路。魏明帝曹睿聞報,命司馬懿為大都督,領兵至渭水之濱迎戰。

諸葛亮司馬懿是沙場老對手,雙方都知道對方兵法嫻熟,足智多謀,不好對付。所以戰前各自都作了周密部署,嚴陣以待。諸葛亮在祁山選擇有利地形,分設左、右、前、後、中5個大營,並從斜谷到劍閣一線接連紮下14個大營,分屯軍馬,前後接應,以防不測。

司馬懿則屯大軍於渭水之北、同時在渭水上架起九座浮橋,命先鋒夏侯霸、夏侯威領兵;萬渡河至渭水南岸紮營,又在大營後方的東原,築城駐軍,進可攻,退可守,穩紮穩打,務使魏軍立於不敗之地。司馬懿受命離開魏都時,曾受曹睿手沼:“卿到渭濱,宜堅壁固守.勿與交戰。蜀兵不得志,必詐退誘敵,卿慎勿追。待彼糧盡,必將自走,然後乘虛攻之,則取勝不難,亦免軍馬疲勞之苦。”所以在經過兩次規模不大的交鋒、雙方互有勝負之後,魏軍便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由於蜀軍勞師遠來,糧草供應頗為困難,因而利於速戰;而魏軍以逸待勞,利於堅守。因而諸葛亮的主要策略目標,就是要誘敵出戰調虎離山,速戰速決。然而司馬懿老謀深算,素以沉著、謹慎、穩重著稱,加上有魏明帝臨行手詔,也不必擔心那些急於求功的部將鼓譟攻擊。

諸葛亮深知,己方最根本的弱點是遠離後方,糧草供應困難;他同時也深知司馬懿正是看準了自己這一弱點,並利用這點作文章,期待並設法使蜀軍斷糧,從而將蜀軍困死或逼蜀軍撤退,然後乘機取勝。於是諸葛亮便將計就計,也在糧草供給問題上作文章、設誘餌,以此引司馬懿這隻“虎”離山。措施之一是分兵屯田,與當地老百姓結合就地生產糧食,以供軍需,擺出一副作持久戰的架勢

果然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沉不住氣了,對其父司馬懿說:“現在蜀兵以屯田作持久戰的打算,如此下去,如何是了?何不約孔明大戰一場,以決雌雄:司馬懿口頭上雖說:“我奉旨堅守,不可輕動”,心裡其實也很著急。諸葛亮的另一個措施.是自繪圖樣,令工匠造木中流馬,長途運糧,據傳這東西很好使。“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蜀營糧草由木牛流馬源源不斷從劍閣運抵祁山大寨。司馬懿聞報大驚說道:‘我所以堅守不出者,為彼糧草不能接濟,欲待其自斃耳。今用此法,必為久遠之計,不思退矣。如之奈何?”諸葛亮看出司馬懿急於破壞蜀軍屯田、運糧、屯糧計畫的心情,於是進一步利用這一點引他上鉤。辦法是:一方面在大營外造木柵,營內掘深坑,堆乾柴,而在營外周圍的山上虛搭窩鋪草營造成蜀兵分散結營。與百姓共同屯田屯糧,而大營空虛的假象,引誘魏軍前來劫營;另一方面在上方谷內兩邊的山坡上虛置許多屯糧草屋,內設伏兵,同時讓軍土驅動木牛流馬,偽裝往來谷口運糧。而諸葛亮自己則離開大營,引一支軍馬在上方谷附近安營,以引誘司馬懿親領精兵來上方谷燒糧。而司馬懿呢?他雖燒糧心切,卻又極為謹慎小心,深恐中了諸葛亮調虎離山的詭計。於是便也使了個聲東擊西、調虎離山計來應戰。他親領魏兵去劫蜀兵祁山大營,但卻一反過去每戰必讓主攻部隊走在前面的慣例,讓手下的部將衝鋒在前,直撲蜀營,自己反而在後引援軍接應。他這樣做,一則是擔心蜀營有準備,怕中了埋伏;二是他指揮魏軍劫蜀軍大營本屬佯攻,目的是調動蜀軍各營主力,甚至諸葛亮本人領軍前來營救,而他卻自領精力奇襲上方谷,燒掉蜀方的糧草。

然而,司馬銳懿的這個調虎離山計,卻未能得逞。諸葛亮早料到這一著。因而當魏軍直撲蜀軍大營時,諸葛亮只是事先安排蜀軍四處奔走吶喊,虛張聲勢,裝作各路兵馬都齊來援救的態勢,而諸葛亮卻趁司馬懿這隻‘虎’已離山之機,另派—支精兵去奪了渭水南岸的魏營,而自己卻在上方谷等待司馬懿來“燒糧”,以便“瓮中捉鱉”。司馬懿果然中計。他見四處蜀軍都急急忙忙奔向大營救援,便趁機急領司馬師、司馬昭及一支親兵殺奔上方谷來。接著又被蜀將魏延依諸葛亮的安排,用詐敗的方法誘進谷中,截斷谷口。一時山谷兩旁火箭齊發,地雷突起,草房內乾柴全都著火,烈焰沖天。司馬氏父子眼看就將葬身火海。虧得突來一場傾盆大雨,才救了司馬氏父子3人及少數親兵的性命。

司馬這隻“虎”原本拿定了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決不離山的主意,結果卻仍被諸葛亮調下了山;他原想用“調虎離山”計燒掉蜀軍的糧草,想不到卻反而中了諳葛亮的“調虎離山”計。真箇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哪。

戰爭案例

調虎離山,此計用在軍事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調”字。虎,指敵方,山,指敵方占據的有利地勢。如果敵方占據了有利地勢,並旦兵力眾多,防範嚴密,此時,我方不可硬攻。正確的方法是設計相誘,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誘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這樣做才可以取勝。


約書亞攻打艾城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被達尼爾。萊歇爾稱作為“戰爭手冊”的《舊約》 .約書亞記》中,記述了公元前13世紀約書亞攻打艾城的故事。

約書亞在攻打艾城時,把以色列軍隊分成兩部分,約書亞率領一部分人先沖向艾城,佯裝要門平對方。艾城人出城迎戰。約書亞佯裝戰敗,向遠處的曠野逃跑。於是,艾城人傾城出動,猛追逃敵。等追到距城相當遠的地方,以色列入突然掉頭,向追來的敵人發動了反攻。而在此之前,另一支以色列軍隊已趁著夜色,在離城不遠的地方隱蔽下來。在艾城人傾城出動,去追擊“逃跑”的以色列人之後,這支以色列軍隊從隱蔽處沖廠出來,他們沒費多大週摺就占據了城池。隨後,他們接到了約書亞發來的信號:立即出動去支援在曠野中與敵人作戰的同伴們。艾城人受到兩面夾攻,最後被全部消滅。

[參照阿伯拉罕.馬拉馬特《征服迦南》 :猶太人遵照聖經的傳統指揮戰爭,摘自《猶太人百科年鑑1975/6》(耶路撒冷,1977)]

然而達尼爾。萊歇爾在他的《運動性與不確定性》 (瑞士軍事部門出版的研究文獻第5冊,伯爾尼,1986)一書中強調,約書亞的勝利並不僅僅歸功於計謀。

商場案例

●范先生得天困之巧破“卜內門”

范旭東是位有遠見的企業家,原本從事鹽業生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洋鹼”輸入中國大幅度減少,中國的鹼市場出現異常稀缺的狀況。機會難得,在范旭東先生的極力倡導下,中國第一家制鹼工業永利制鹼工業永利制鹼公司於1918年宣告成立。

永利制鹼公司的成立,引起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極大不快,卜內門公司駐華經理對范先生說:“鹼在中國的確非常重要,只可惜先生辦得早了些,就條件上說,再晚30年不遲。”

范先生立刻反駁道:“恨不得早辦30年,事在人為,今日急起直追還不算晚。”

調虎離山范旭東
英國卜內門公司一直壟斷著中國鹼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它又捲土重來,見到中國自己的制鹼企業成功了,便惱羞成怒地向永利制鹼公司發起猛烈進攻,但是沒有成功。卜內門公司不甘心與永利制鹼公司共享市場,便又調來一大批純鹼以低於原價的40%在中國市場傾銷,企圖以此擠垮永利制鹼公司

面對卜內門公司的屢屢侵犯,永利制鹼公司老闆范旭東決心還擊。永利公司與卜內門公司實力相差懸殊,無法正面與其抗衡。如果永利公司也降價銷售產品,用不了多久,實力就會損失殆盡,如果不降價,產品賣不出去,資金無法收回,再生產無法進行,用不了多久,永利公司照樣破產。如何是好呢?.

范旭東先生苦思冥想,某日,他在書房踱步,瞧見了自己年輕時因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留學時的相片,觸景生情受到啟發,現在,為什麼就不能暫避卜內門公司的鋒芒而去日本發展呢?公司的創立,不就是鑽了卜內門公司無暇顧及的空隙嗎?范先生決定東渡日本,替永利制鹼公司謀求生存和發展,他立即著手市場調查分析及計畫實施。“日本是卜內門公司在遠東的大市場,戰爭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卜內門公司產量有限,能運到遠東來的數量就不會太多。卜內門公司現在在中國市場傾銷這么多鹼,那運到日本的數量肯定不多,日本鹼市場肯定缺貨。我何不來個“調虎離山”之計,乘虛將鹼打入日本市場,等他回顧日本市場時,我公司再猛擊他在中國的鹼市場,令對手窮於應付,首尾難顧。”

永利制鹼公司的純鹼,雖然在日本的銷量只及卜內門公司的1/10,但是卻如一支從天而降的輕騎兵,向日本的卜內門公司發起突襲。

卜內門公司為了保住日本的大市場,迫不得已停止在中國鹼市場進攻永利制鹼公司,主動要求談判求和,並希望永利制鹼公司在日本停止挑戰行動。范旭東先生理直氣壯地說:“停戰可以,但得有個說法,卜內門公司今後在中國市場變動鹼價,必須事先爭得永利公司的同意。”卜內門公司別無選擇,只好同意了。上例談判的成功,是范旭東先生巧用“調虎離山”之計的結果,此計,使英國卜內門公司作出讓步,范先生為中國人民爭了口氣,同時又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三十六計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crossing the sea under camouflage
第二計: 圍魏救趙 relieving the state of Zhao by besieging the state of Wei
第三計:借刀殺人 killing some one with a borrowed knife
第四計: 以逸待勞 waiting at one's ease for the exhausted enemy
第五計:趁火打劫 plundering a burning house
第六計: 聲東擊西 making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ing in the west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第八計: 暗渡陳倉advancing secretly by an unknown path
第九計:隔岸觀火 watching a fire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第十計:笑裡藏刀 covering the dagger with a smile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Palming off substitute for the real thing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picking up something in passing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beating the grass to frighten the snake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resurrecting a dead soul by borrowing acorpse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luring the tiger out of his den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letting the enemy off inorder to catch him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giving the enemy something to induce him to lose more valuable things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capturing the ringleader first in order to capture all the followers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muddling the water to catch the fish;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slipping away by casting off a cloak; getting away like the cicada sloughing its skin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catching the thief by closing blocking his escape route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befriending the distantenemy while attacking a nearby enemy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attacking the enemy by passing through a common neighbor

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stealing the beams and pillars and replacing them with rotten timbers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reviling abusing the locust tree while pointing to the mulberry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顛 feigning madness without becoming insane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removing the ladder after the enemy has climbed up the roof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putting artificial flowers on trees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turning from the guest into he host

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using seductive women to corrupt the enemy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unpreparedness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sowing discord among the enemy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deceiving he enemy by torturing one's own man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coordinating one stratagem with another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decamping being the best; running away as the best choice

三十六計簡介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中國《三十六計》略表

三國百科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概述瞞天過海、欲擒故縱、調虎離山、美人計、苦肉計、走為上……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兵法計策都出自我國古代的著名兵學著作— 《三十六計》,但《三十六計》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卻一直是個謎。
第一套[勝戰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第二計: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 |第五計:趁火打劫| |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第九計: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顛|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