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文廟

恭城文廟

文廟即孔廟,又稱學宮,是祭祀孔子的祠廟。位於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基本簡介

恭城文廟恭城文廟
文廟即孔廟,又稱學宮,是祭祀孔子的祠廟。位於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文廟左側是恭城武廟。文、武兩廟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東一西。左右文武,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文廟歷史

據資料記載,唐貞觀四年(630 年)各州縣普遍建立了文廟。恭城文廟創建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原址在恭城縣城西北鳳凰山,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遷至縣西黃牛崗,嘉靖庚申歲(1560年)又遷至西山(現址),清康熙九年(1670年)毀於兵燹。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人認為原廟室規模小,出不了狀元,於是官府派遣王雁洲、莫勵堂兩位舉人到山東曲阜參觀孔廟,以曲阜孔廟為模式設計繪圖,籌集巨款,並從廣東、湖南等地請來工匠重建,歷時兩年余始告竣工,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清鹹豐四年(1854年)又毀於兵燹,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重新修復。以後曾修葺二十多次。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並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恭城文廟恭城文廟
文廟坐北朝南,南偏東6 度,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布置,顯得莊嚴肅穆。全廟占地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由兩邊耳門出入,東向門叫禮門,西向門叫義路,門外立禁碑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孔廟的莊嚴。正面是照壁,沒有開大門,據說等有人中了狀元,才在照壁中間開大門,稱狀元門,想從大門步入欞星門,唯狀元莫屬。進入孔廟後首見由大青石砌築的“欞星門”,額枋和明樓上雕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魚躍龍門”、“拜相封侯”等眾多的吉祥圖飾。望柱上有六尊避邪獸,窺視八方,氣勢雄偉,莊重肅穆。過欞星門後就會來到泮池,因外型像一半月,又稱月池。池上有一狀元橋,因橋面鑲有一塊浮雲石,亦寓有“平步青雲”,唯有狀元由此青雲直上,才算是真正的“脫掉藍衫換紫袍,腳踏雲梯步步高”。過泮池沿著石階登上平台,便是大成門,其意為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的境界,該門高4公尺,其11扇格扇全是對稱的幾何圖案和鏤空雕飾,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可說是及中國工藝、美術的精華。門的兩邊掛有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御筆所提的匾額。門兩旁的次間分別是“鄉賢祠”、“名宦祠”,分別祭祀有政績、有德行、有建樹、造福於民的外籍官宦和地方鄉賢。這座文廟,坐北朝南,依印山山勢而建。樓閣殿宇依六級平台,層疊而上,一座高於一座,對稱嚴謹,十分巍峨、雄偉、壯觀!金黃色的琉璃瓦,紅色的牆面,在墨綠色林木的映襯之下,一片金碧輝煌!它是嚴格按照我國古代堪輿學和營造學(俗稱風水學)的理論設計建造的,處處閃耀著中國傳統易學的哲理。整座恭城文廟,以易經既濟卦六爻為依據,順應山勢,分六級層疊而建。陽居一三五,陰居二四六,是“陰陽各得其位”,為水火相濟的完美大吉之象。五爻為最貴之位,大成殿居之。難怪整座文廟,莊嚴、肅穆、雄偉,萬分崇高!它布局嚴謹,造型完整,凌空飛動,紅牆黃瓦掩隱在綠樹叢中,大有飛出天外之勢!這是易學和中國傳統建築文化魅力之所在。它是嚴格按照我國古代堪輿學和營造學(俗稱風水學)的理論設計建造的,處處閃耀著中國傳統易學的哲理。新中國成立後,為方便民眾遊覽,把狀元門打開了。欞星門相傳是漢高祖命祀欞星而移用於孔廟,以尊天者尊孔為本意。該門全部青石砌築,上面刻有“欞星門”三個大字,還有雙龍戲珠、雙鳳朝陽等浮雕。欞星門的六根大石柱頂端有六隻小石獅互相窺視著。過了欞星門便是泮池,又叫月池,料石砌就,周圍以青石為欄,有石拱橋跨過池面,稱狀元橋,意為狀元才能通過,橋面有一塊刻有雲紋浮雕的青石,為“青雲直上”之意。由欞星門步上
恭城文廟恭城文廟
兩層平台,便是大成門。大成門由十一扇組成,木質結構,門扇上樓空的花鳥蟲魚雕刻,栩栩如生。大成門東面是名宦詞,西面是鄉賢祠,是供奉歷代先賢、先儒的地方,計有一百四十三個靈位。大成門後面是天井,前有寬大的平台,叫杏壇,又叫露壇,傳說是孔子講學的地方。露壇之上是大成殿,為文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有磚柱十根,木柱十八根,大門十四扇,門窗、檐口均飾以木雕。屋面飛檐高翹,重檐歇山,脊施花飾,泥塑彩畫,琉璃瓦蓋,金碧輝煌。大成殿正中的神龕是供奉孔子靈牌的地方。大成殿之後是崇聖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崇聖祠與大成殿在建築構造上很講究,大小高低有分別。 歷代每歲春仲月(農曆二、八月),在大殿舉行祭禮。祭期黎明,各官衣朝服,按序而立,齊集行禮,典儀極為隆重。

周邊

恭城 瑤族自治縣 是置縣於隋末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的古老縣城,至今已有1380年的歷史。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東南方向,距桂林市108公里,是桂林唯一的瑤族自治縣。在恭城縣總人口中,瑤族口占50%。恭城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雨足土肥。恭城是桂林的水果大縣。因採用沼氣液施肥,柑桔水果皮薄、肉厚、消渣、少籽、酸甜適度(三分酸七分甜)。名特優產品恭城月柿,遠銷港、澳地區及海外。恭城縣城內建於明、清時期的恭城文廟、恭城武廟、恭城湖南會館、恭城周渭祠等四座古建築,屬省(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整體建築氣勢恢弘,文化蘊涵豐富。特別是文、武兩廟並存一地,相互輝映,實為全國僅有;湖南會館、周渭祠攜手相鄰,彼此烘托,可謂匠心獨具。有“山水秀美在桂林, 古建精華在恭城”之說。瑤族風情色彩紛呈,民俗旅遊獨具風韻。瑤族善歌舞,以歌舞傳情達意,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祖先神靈的懷念和尊敬。悠久的歷史, 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間舞蹈。十八種舞蹈異彩紛呈。尤以長鼓舞師公舞最為盛行

景點相關

餐 飲

恭城文廟在恭城縣城內,最好不要錯過當地的油茶及各種小吃。隨便找一家小巷或當街的大排擋,即可品嘗到被中國清朝乾隆皇帝贊為“爽神湯”的油茶,其佐料十分講究。獨特小吃有“排散”、“板栗”、“芋頭糕”、“燈盞耙”等。

交 通

恭城縣城內,距桂林市區80公里。

1、可以在遊覽陽朔後,在陽朔車站乘桂林至恭城的班車到縣城下車(普通車票價約5元/人)。

2、也可從桂林乘坐桂林至恭城的班車(空調直達快班15元/人,普通班車13元/人)。

門 票

票價:15元/人 (身高1.10-1.40米的兒童半票,1.10米以下免票)。

開 放 時 間

開放時間:每天8:30-17:30。

遊覽時間:需1小時左右。

陵墓與祠廟

中國古代習用土葬。新石器時代墓葬多為長方形或方形豎穴式土坑墓,地面無標誌。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曾發現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達10餘米,並有大量奴隸殉葬和車、馬等隨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陝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陽附近,尚未發現確切地點,陵制不詳。戰國時期陵墓開始形成巨大墳丘,設有固定陵區。秦始皇陵在陝西臨潼縣,規模巨大,封土很高,圍繞陵丘設內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

桂林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