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縣兩江鎮心浪頭村,座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旁邊的崇山峻岭,宛如兩條巨龍盤鏇交匯於此,並以二龍戲珠堪稱風水寶地。建於20年代,經多次擴建,現布局有客廳、將軍第、學館、庭院及後院的閣樓,井池、魚塘和前後對角的炮樓等,由里至外三次擴建。占地7.3畝,建築面積7畝,二層磚木結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宗仁將軍李宗仁將軍
李宗仁(1891-1969年),字德鄰,祖籍廣西臨桂縣。著名愛國人士、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早年就讀於廣西陸軍國小堂廣西陸軍速成學校。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6年投桂軍,先後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因戰功由排長遞升營長。1922年自任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後改所部為定桂軍。1923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11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聯合黃紹竑白崇禧之討賊軍,組成定桂討賊聯軍,李任總指揮,先後消滅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沈鴻英部,擊退入桂雲南軍閥唐繼堯部,統一了廣西,成為新桂系首領。北伐戰爭期間,擔任國民黨軍第七軍軍長,曾指揮過汩羅江、賀勝橋之戰以及武昌攻城戰。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指揮了台兒莊戰役,取得輝煌戰績,振奮了民心士氣,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赫赫戰功,彪炳史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李宗仁作為國民黨要員,於1965年毅然決然從美國歸來,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熱烈歡迎,率先在兩岸統一大業中邁出重要的一步,在祖國統一歷史進程中,占有重要一頁。

故居簡介

李宗仁故居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里的臨桂縣兩江鎮浪頭村,建於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為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分布有7個院落、13個天井,共有大小廳房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築。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家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並接待蔣介石等大批國民黨要人、桂系將領。該故居為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的母親、胞兄李德明和元配夫人李秀文長住,其本人曾數度回歸省親和居住。1988年11月完成第一期維修工程,並已對外開放。

風水說

李宗仁故居風水遠景李宗仁故居風水遠景
臨桂縣位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距桂林市中心僅6公里。臨桂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李宗仁故居位於臨桂縣兩江鎮,座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旁邊的崇山峻岭,宛如兩條巨龍盤鏇交匯於此,屬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這裡阡陌交錯,河流縱橫,小山羅列,峻峭秀美,姿態各異。故居的選址頗有講法,宅地正好對著靠近天馬山的穴位,引進山上的泉源,可謂難得的祖蔭地,實為李宗仁成名的根本原由。
浪頭村距桂林市30公里,座落在風光秀麗的田園林木之間。這個村名也有點特殊,稱為“木田木”,字典里沒有這個字,村里老百姓說專門為他們選的,用音讀便成為浪頭村。李宗仁家的房子是他當上總司令蓋的。建於20世紀20年代,背靠兩座桂林特有的山貌——天馬山腳下。
不知李宗仁當年是如何選址的,在浪頭村的天馬山腳下蓋起這座這座宏偉的建築。天馬山像南天一柱,使人想到李宗仁在“近代中國”的支柱作用。那天馬山像南天一柱聳立在平原上,不僅使人想到靠山的風水,使人想到李宗仁是怎樣在“近代中國”發生其支柱作用的呢?我們試翻史冊,就不難一目了然了,他也是“近代中國”這座高樓大廈中的一根主要支柱。
李宗仁故居內景色李宗仁故居內景色

天馬山從平地而起,形如一匹昂首嘶嘯的駿馬,南邊有一個低矮的山頭,中間形成馬鞍狀,頭向東北方抬起。有人指點:李家人要在東北方向建功立業,“出將入相”。說來也巧,故居落成時的1928年,李宗仁沿天馬山和大門所朝的東北方向,從廣西一直打到山海關,威震全國,成為民族英雄。
在李宗仁故居前轉來轉去,有二十分鐘。忽然發現,李宗仁故居南邊有一山相撐,西南兩面有靠山,雖向南發展有礙,但可保穩定。李宗仁終身在危險中拼打,但無性命之憂。覺得現在門前的路狹窄,車也太多,轟隆隆的響,像是縣鄉公路,緊挨著故居的牆通過。路墊高了,故居像是矮了。這條路,修的不是地方,按老說法有點破環風水。我覺得,臨桂縣在有錢的時候,應把這條路挪一挪。

布局

李宗仁故居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建於20世紀20年代,距今大概有90年歷史了。大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占地4550平方米。四周以清水牆高垣屏護,高9.57米,厚45厘米,頂蓋硬山式雙坡青瓦頭,牆頭“金包鐵”砌法(即內外青砌包泥磚),對角設定兩炮樓。內分安東第、將軍第、學館及三進客廳等四大院落,均為兩層,全木結構,以重重券門相聯,通高8.68米,建築面積4361平方米。兩第建築是“前扣兩進三開間,一井兩廂前後房,披廈後門香火壁,正中堂屋兩側門,樓井式神龕通屋頂”;學館是大五開間構架,大開井採光;三進客廳則渠用大式等尺寸的五開間,通廊迴環,氣勢雄偉,均集中了桂北民居的特徵。大門樓頂飾龍脊,樓下用花崗岩鑿制巨大門框,門兩側邊飾竹節,內塑“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對聯,“青天白日”橫批,反映看“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救亡的時代氣息。所有建築,木楹石礎,漏花窗格,烙花裙板,朱紅方柱,粉綠壁板。
李宗仁故居李宗仁故居
四周以清水牆高垣屏護,頂蓋硬山式雙坡青瓦頭,牆頭“金包鐵”砌法(即內外青砌包泥磚),對角設定兩炮樓。大廳有李宗仁先生的照片,和生平偉大事跡的介紹。最為突出的,這府邸西邊是一座平地突然而起山,就像獨秀峰那架勢,使人感覺李宗仁的平地突起。這座房子是二十年代隨李宗仁由排長升為司令擴建而成,為2層磚木結構,有7個院落,13個天井,113間房屋,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組成,具有桂北民居耕讀大家的傳統建築特色,與浙江溪口江南式的蔣介石故宅風格截然不同。後院有閣樓、井池、魚塘。布局獨特,構思巧妙,氣勢雄偉,既具雄踞一方的莊園氣派,又富有桂北民居的建築特色,易使人想起“宅心仁厚”這個詞,李家這個大宅是很寬厚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曾攜夫人宋美齡駐足於此。

設計

李宗仁故居的設計很考究。這是一個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家園,整座建築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分為上下兩層,庭園綴有多種珍貴樹木。故居始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後三次擴建,於北代前結束。布局分客廳、將軍第、學館、庭院及後院的閣樓,井池、魚塘和前後對角的炮樓等。

風格

李宗仁故居高高的院牆李宗仁故居高高的院牆
李宗仁故居那土黃色的方磚,高大且很顯氣派的院牆院門。看著這個高牆大院,你便能輕易的知道那個時代的人的審美觀。高高的牆,很有氣派,很高,似乎比靖江王府還要高,像一座城牆,顯得威風,然而牆上幾扇窗戶很小,像是碉堡上的槍眼似的,不過這個窗戶是曲線的造型,有點西洋風格,主人見過世面似的。東西對角有“炮樓”,此建築顯示出明顯的保衛型風格。青磚石刻的大門兩旁,醒目地鐫刻著“山河永固,天地皆春”的對聯,氣勢不凡。無言地流露出主人的夙願,不僅僅只是想做一名將軍。

接待

1940年12月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專程到廣西臨桂縣兩江鎮看望了李宗仁之母劉肅端1940年12月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專程到廣西臨桂縣兩江鎮看望了李宗仁之母劉肅端
李府中堂壁上寫著“和平養無限生機,忠厚留有餘地步”的對聯,顯示出主人精到的處世為人。故居處處體現出主人奮發自強和順善向上的精神。蔣介石是李宗仁一輩子的敵人,蔣的奸詐與李宗仁的忠厚形成鮮明的對比,蔣介石夫婦到李宗仁家為其甲祝壽便是蔣介石奸詐的一面。1940年12月,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不顧寒冷,以把兄弟的名義,專程到廣西臨桂縣兩江鎮看望了李母劉肅端,他們在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的陪同下,在鄉間路上顛簸一個多小時才到達李府。此時,李宗仁坐鎮鄂北老河口前線,特地安排夫人郭德潔、兄弟同劉太夫人等家人,在大門外恭候。蔣介石夫婦在白崇禧的一一介紹下,操著濃重的寧波口音,很是平和地與劉太夫人、李春華、李宗唐等人一一躬身握手,微微頷首微笑。有一件事是李家人後悔莫及的。橫聯“青天白日”的“青”字,寫字的人用篆書含蓄的把“青”字改成“李”字,蘊含著“李家”當頭的意思。蔣介石回頭看了一眼,久久的停著,可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聽說從那以後,老蔣便把李宗仁閒置起來了。到門頭一看,我們看到大門上纂書有“青天白日”四字,第一個字的確像是“李”字。

李宗仁官邸

簡介

李宗仁官邸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官邸位於桂林市象山區文明路16號。東北兩面瀕臨杉湖。官邸為大庭院,呈四方形,占地約3000平方米,周築青磚批灰圍牆,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中西式磚木結構,粉牆青瓦,布局有單層的門樓、副官室和兩層的主樓及附樓等。主樓居於中心,廡殿式層面,覆蓋小青瓦,通高12米,寬23.3米,長21.3米,建於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磚牆隔房,全木地板,外牆三分之二以下著黃色批灰,三分之一以上系清水磚面。第一層是會議室、客廳、秘書室、警衛室及餐廳;二層布局為接待室、客房、臥室等。上下會議室、貴賓室均有壁爐。副樓和副官室的門樓兩側,是管家、親屬、副官室及貯藏室。主樓坐西朝東,大院門樓則面向西南。建於1948年,1948年下半年1949年11月李宗仁曾居此辦公。已闢為陳列館。1991年8月13日,在紀念李宗仁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正式開放。1996年,李宗仁故居與李宗仁官邸同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立標誌。

會所

李宗仁會所位於李宗仁官邸內,能容納30-40人開會,此會所是桂系最高級別軍官開會的會議室,目前此會議室連同於李宗仁官邸作為供認參觀的場所,有極高的參觀價值。此會議室能適合開董事會會議,公司高層領導會議等。另外此會議室是桂林特有的寶貴資源及歷史文物古蹟,而且全國也沒有類似可租用的會議場所。面積45平方米,可容30人左右。

歷史文化價值

李宗仁官邸內李宗仁官邸內
遊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歷史生涯;回歸祖國的征程;一個前國民政府代總統的府邸陳設、家居生活、政治生涯的終結;其“青春戎馬,晚節黃花”傳奇人生。在他的故居,蘊涵著奇趣玄妙的民間風水論理與哲學、以及多姿多彩的桂北民俗文化
近年來,當地政府投資對故居進行了修繕,故居已成為對外開放的旅遊點。

李宗仁公館

簡介

南京李宗仁公館南京李宗仁公館
李宗仁公館位於江蘇南京市傅厚崗,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473平方米,有主樓一幢,門房一座,平房兩幢,有走廊與主樓相連,共有房22間。院內有松樟楝桐,假山水池。主樓為中西合璧建築,磚混結構,三層,帶閣樓,並建有地下室。客廳里原來牆壁上有不少名人字畫,如于右任的“大江東去”條幅,齊白石的大壽桃,徐悲鴻的寂寞貓和雄雞……李宗仁離開南京前,這些字畫大多被轉移。1992年,“李宗仁公館舊址”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江蘇省省級機關第一幼稚園

沿革

南京李宗仁公館南京李宗仁公館
亂世公館,主人往往換來換去,傅厚崗68號宅院也是幾易其主。1934年,國民黨軍委會辦公廳副主任、首都警察廳廳長姚琮建造了這所宅子。宅子於1934年7月破土,但到南京為日寇占領時,仍未完全竣工。1937年8月,中共和紅軍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朱德和葉劍英就住在當時的姚琮公館。南京淪陷後,日寇占用公館,將房子續建完工,增修了一個防空洞。抗戰勝利,姚琮回到南京接管故宅,次年租給美軍作招待所。李宗仁是南京的外來戶,在南京沒有住房,而姚琮在高樓門等處還另有公館,於是將傅厚崗68號騰出來給了李宗仁,這裡因此被稱為“副總統官邸”。

交通指南

李宗仁故居
1.從桂林汽車總站乘往永福壽城方向和柳州融水方向的班車可直接到達李宗仁故居。2.從兩江機場往兩江鎮方向到李宗仁故居,路程8公里。
李宗仁官邸乘市公車至桂林百貨大樓站下車,進文明路100米處即到李宗仁官邸。

景點信息

地址李宗仁故居位於臨桂縣兩江鎮文明路,距離市區8公里。
桂林李宗仁官邸的地理位置桂林李宗仁官邸的地理位置
李宗仁官邸位於桂林市文明路16號。
門票李宗仁官邸:10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遊覽需3小時)。景點級別尚未評定等級

遊記

臨桂李宗仁故居葉落歸根

將軍第李宗仁故居內的將軍第
由臨桂縣兩江鎮往西走約4公里,有個李姓人家聚居的村子,村名十分特別,頭一個字由“木+田+木”組成,讀音同“浪”——頭村。由字形思字意,雙木夾一田,這裡是個樹木茂盛的地方。雖然村里人自認為風光不亞於陽朔,但這個村的出名,不是因為風景,而是因為村口那座堡壘式大宅院——李宗仁故居。
故居宅院背倚著一高一低兩座峻峭的石峰,遠遠望去,如行空天馬,當地人就叫它“天馬山”。慕名而來的遊客,面對這縱橫馳騁的“天馬”,會產生許多聯想——想到李宗仁於1925年7月率軍擊敗舊桂系,成為新桂系首領;想到李宗仁1926年率第七軍參加北伐,轉戰湘、鄂、贛、皖,立下赫赫戰功;想到李宗仁1938年指揮徐州會戰,在台兒莊與日軍血戰,取得抗戰正面戰場首次重大勝利……
李宗仁故居入口,李宗仁故居入口,橫聯“青天白日”的“青”字看似像“李”字
立於院牆右側的故居大門,在裝飾上很動了一番心思。三環龍脊拱檐正中鐫刻著一座大鐘,時針固定指向“9時”。當地老人說:“這是‘座中(鍾)有靠’、‘長長久久’的意思。”大門兩旁鑲刻著一副紅底金字對聯——“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對聯邊緣的“綠色竹節”圍飾,讓人聯想到“氣節”,聯想到“勃勃生機”。橫批4個篆書大字乍一看頗令人費解,琢磨半天才認出是“青天白日”。頭一個“青”字筆畫簡潔而誇張,像極了“李”字,以致許多人隨口念成“李天白日”。據說,這是橫批製作者當年有意奉承的“得意之作”。占地面積寬達5060平方米的李家大宅院,外牆高9.57米,厚0.45米。牆體以青磚包泥磚,當地人俗稱“金包鐵”,堅固異常。
伴隨著政治風雨,整座宅院斷斷續續造了近30年——
鹹豐年間,以“耕讀傳家”過著小康優裕生活的李家突遭橫禍——攻打桂林城的太平軍橫掃而過,鄉間盜賊蜂起。故宅被焚毀,曾祖又遭綁票勒贖,李家由此衰落。廢棄的宅院,被用來種菜。菜地里,只有年幼的李宗仁在牆基間爬上爬下、嬉鬧玩耍,不知愁滋味。清代末年,李宗仁祖父李玉璽緩過氣來,傾其所有在廢墟上重建起一座僅有“一堂兩廂房”的宅院。李玉璽為宅院起名“安樂第”,希望子孫後代從此“安居樂業”。
李宗仁故居內李宗仁故居庭園與建築物
李家的轉機,出現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這一年,村里人從兩江圩請來一位姓李的湖南拳師。李拳師每次到李家作客,年少的李宗仁總是殷勤地泡茶遞煙。看著眼前這個結實勤快的小伙子,李拳師鼓動道:應該去桂林城報考陸軍國小堂。這一年,報考陸軍國小堂的考生多達上千人,而錄取名額不過100多人,考試完畢的李宗仁並沒抱多大希望。這天,他從山上砍了一擔柴回家,一位趕圩歸來的同村人興沖沖告知:“你榜上有名!”李宗仁立即意識到:壓在肩膀上的這付沉重擔子,從此可以甩掉了!1921年,升任少校營長的李宗仁與舊桂系決裂,將所部改稱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軍”,自任司令。訊息傳回老家,李家上下一片興奮,開始著手在“安樂第”旁建造“將軍第”。
“將軍第”的格局,被後人編成順口溜:“前後兩進三開間,一井兩廂前後房,披廈後門香火壁,正中堂屋兩側門,樓井神龕通屋頂。”16間房組成4個單元,各單元既自成一體,又通過側門、廊道相互貫通。竣工後,“將軍第”成了李家成員的起居室,“安樂第”則讓給傭人們做“安樂窩”。隨後,李家又著手建造“學館”。“學館”採用多門多窗、五開間大天井構建,樓上樓下共10間大房,占地面積相當於“安樂第”、“將軍第”之和,充分體現了這個“耕讀世家”對教育的重視。
李宗仁故居內李宗仁故居庭園與建築物
隨著李宗仁成為“新桂系首領”,李家宅院日漸熱鬧,往來拜訪、謁見的官員絡繹不絕。為接待方便,李家於1926年開始建造“三進客廳”。建築面積達2120平方米的“客廳”,按桂北傳統民居客廳形制,三進平行排列,五開間大構架。房與房之間是可拆拼的木板牆,立起木板是一間間客房,拆開便可連成通透的大廳廊,相當實用。
抗戰期間,客廳里迎來的最有名的客人,是蔣介石夫婦。
1938年11月,到桂林考察婦女救亡運動的宋美齡,專程赴李家看望李母。回到重慶,宋美齡在一次集會上談起會見的情景:“我在廣西見到李宗仁先生的母親,這位73歲的老太太說:日本沒有什麼可怕,我們中國婦女每人拿一把菜刀就可以解決那些日本軍閥!”會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李宗仁故居內陳列圖片李宗仁故居內陳列圖片
1940年12月4日,為部署抗日戰事來到桂林的蔣介石,在宋美齡、白崇禧陪同下專程來到村里看望李母。在客廳里與蔣、宋兩位“大人物”會談時,農家主婦出身的李母憑著從《抗戰問答》一書里背下來的知識,如“節衣縮食,捐獻財物”、“踴躍當兵,努力生產,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等等內容,從容應答。旁聽的人過後悄悄議論道:“李母沒有給兒子丟臉!”
穿過座座天井、重重院門,來到後院,眼前豁然一片田園風光——綠油油的菜地,清幽幽的水井、池塘。
據李宗仁回憶,年幼時母親曾問他“長大後想做什麼”。李宗仁答,想做個“養鴨的”——因為看到村里養鴨人趕著二三百隻鴨子在田塘河溝里覓食,鴨生蛋,蛋孵鴨,既賺錢又有趣。
1965年7月,李宗仁毅然從美國返回祖國,落葉歸根。在公開發表的聲明里表示:“宗仁老矣,對個人政治出處無所縈懷。今後惟願盡人民一分子的責任……”當“文革”風雨襲來時,他私下裡對夫人說:老家院子裡有個池塘,可以養鴨度日,頤養天年。
令人感嘆的是,1969年1月病逝於北京的李宗仁,最終沒能回到老家池塘邊,實現他“養鴨”的夢想……。

游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官邸內李宗仁官邸內布置
桂林作為李宗仁生長的地方,留有不少他的遺蹟,尤以官邸和故居為最佳。
從中山中路的百貨大樓處進文明路不遠就是李宗仁官邸。這是現已不多見的民國建築院落,占地4000來平方米。建築的色彩基調為橙黃色,中式屋頂,主樓及依傍兩側的副樓和家眷樓屋檐下飾一圈紅磚牆,紅點綴黃,莊重大方。環繞建築的是整齊劃一的冬青樹帶、草坪,隨意的幾株花木,間或幾隻鳥兒竄出,婉轉鳴叫。
1948年4月官邸落成,正是李宗仁成為前國民政府副總統之時,故又被稱為“桂林總統府”。人們常說喬遷為喜,但府邸的建成並沒有給李宗仁帶來喜悅和榮耀。1949年4月23日離開南京回到桂林,是他居住在官邸最長的時光。就在主樓會議室,他接見了強烈要求和平的廣西民主人士和學生代表,二樓的會客室里,他一聲不語,任由桂系高級人員對“戰”與“和”激烈爭吵,在歷史抉擇關頭,他茫茫然,無所適從。
李宗仁官邸內李宗仁官邸內建築

李宗仁畢竟是李宗仁,雖然在歷史大勢面前雖如張治中將軍所說的“毫無定見”,但在這裡,他作出了讓蔣介石眥目的決定:離開蔣,遠離權勢。1949年11月9日,他攜妻帶子告別這座僅住了50天的官邸,赴美寓居。李宗仁還是李宗仁,居然在晚年還書寫自己歷史的輝煌篇章,回歸祖國。1966年3月14日,他站在官邸,對當地官員一再說:“我對此已不以為然。”可面對陶鑄特為他夫婦到後面就餐方便而架設的風雨橋,感受的那份關愛,湧上心頭的就是:“我回來的路走對了。”靜謐的院落似乎有這樣的迴響:“我由於自己的錯誤而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中國正在誕生。”
探完官邸,也不要錯過李宗仁故居。驅車進入機場高速,過兩江機場不久就到李的故鄉。這裡阡陌交錯,河流縱橫,小山羅列,峻峭秀美,姿態各異。李宗仁少年時在這裡的田間勞作、收穫。也許就是這種情愫變成那長長的絲帶,牽引著他的歸來。
李宗仁官故局內布置李宗仁故局內布置

故居是一個有5000多平方米的家園,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和三進客廳組成,散布7個院落、13個天井、113間房。偌大的空間,徜徉其間,盡可以讓時間慢慢流淌。故居的選址頗有講法,宅地正好對著靠近天馬山的穴位,引進山上的泉源,可謂風水寶地,為李宗仁成名找一些祖蔭的原由。走進故居,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平和感覺,沒有精巧的雕樑畫棟、流光溢彩,就按桂林北部民居,用木頭建成兩層樓,取五開間、四開間,一進二進三進,求大、高、深,有氣勢就成。同樣,求安祈福的要素是不能少的,安樂第老宅的廂房設計前寬後窄,有5厘米的差距,是想“光前裕後”,希望後代富足。堂屋的屋頂不得封死,是讓“五福降臨”,後代能出人頭地。李宗仁6歲隨父開蒙,一直到14歲,四書五經,之乎者也,自然是描紅、死背硬記了不少,那戒尺、長鞭也挨了許多,從此他便有了文化的底子和堅毅果敢的稟賦。那使故居有幾分儒雅氣的學館是李宗仁為實現乃父在家設館教書的願望修建的。
李宗仁故居庭園與建築物李宗仁故居庭園與建築物
故居的房間太多,但有兩處應頓足停留一下。一間是安樂第後一進李宗仁的婚房,新婚之夜,他教新娘認“李”字。另一間是將軍第的堂屋,1940年12月4日,蔣介石夫婦以李宗仁把兄名義到此拜見李母。故居作為農家大院,隨處放置的農家活計,鼓風車、腳踏的舂米器、蓑衣斗笠以及糧倉、大火灶等等,一一回訪當年的熱鬧。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地方應該是後院,那眼為李家帶來瑞祥的泉眼就從一米來深直徑不到二尺的土坑裡清清冽冽地湧出,從不停息過,掬起一捧,如玉般的潤軟膩人,入口甜心。
歷史不會淡忘李宗仁先生。他的官邸、故居1996年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弘揚愛國主義成為這裡永恆的主題。走進這裡,可以探探李宗仁,評點你所認識的李宗仁……。

桂林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