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茶

恩施玉露茶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在清朝時期,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被列為清代名茶。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

基本信息

簡介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於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兆鵬先生給予極高評價並揮毫題詞“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恩施玉露深受國人及東南亞一帶的厚愛,並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自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採制工藝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一芽一葉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名稱類別及產地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名稱】:恩施玉露

【類別】:綠茶

【產地】: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以及東郊的五峰山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

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於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施兆鵬先生給予極高評價並揮毫題詞“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恩施玉露深受國人及東南亞一帶的厚愛,並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歷史淵源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恩施玉露的採制工藝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品質特徵

恩施玉露的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適中,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析,該乾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湯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 的人類消費要求。

恩施玉露的食用方法

採用85-90度水溫沖泡後,其茶葉復展如生, 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如玉下落香氣清爽

食補價值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據中茶科所檢測,恩施玉露成品茶含胺基酸2945.13mg/100g,咖啡鹼含量2.17%,茶多酚含量24.48%,含硒量3.47mg/kg,茶湯含硒0.01--.52mg/kg。玉露茶能幫助人們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此外還有減肥抗癌的作用。

茶基地

我國歷史上保存下來的唯一蒸青針形綠茶。在清朝時期,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被列為清代名茶;上世紀60年代,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2006年,“恩施玉露”被省農業廳評為“湖北省十大名茶”;同年,“恩施玉露”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和“恩施玉露”生產標準申報為湖北省地方標準。該市出台了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化的決定,整合、重組茶葉加大企業,重振恩施玉露品牌。目前,潤邦國際茶葉公司、怡茗有機茶廠精加工生產線已經上馬。

“恩施玉露”是恩施市“三張名片”之一,是全國十大名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恩施玉露”有基地面積15.54萬畝,產量達4300多噸,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恩施玉露茶產業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協會的成立,旨在建設大基地、培植大龍頭、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場。

茶史追溯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茶導遊

恩施玉露的主產地位於恩施東郊五峰山。五峰山因五座山峰如珠相連而得名,古代亦稱五珠山。在五峰山的龍首頂,有清代道光年間建成的連珠塔,塔頂由七顆大錫珠重疊而成。現在,連珠塔被列為恩施重點保護文物。每逢盛夏,人們相約爬山登塔,於塔舍周圍茶舍乘涼賞塔,品飲玉露茶,別有情趣。

名茶鑑賞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其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品質特點為: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

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成立

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由恩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明東同志出任協會會長,市農業局局長張自樹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文旗先生出任協會副會長,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蔣子祥先生出任協會副秘書長,恩施市各級政府部門行政領導出任理事及恩施市茶葉行業生產廠、茶葉基地成員170餘家出任會員。協會的成立旨在建設大基地、培植大龍頭、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場。

“恩施玉露”是恩施市“三張名片”之一,是我國的傳統十大名茶,歷史悠久,品質獨特優良,含硒豐富,是我國唯一一隻保留傳統蒸青工藝的健康富硒針形綠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現有基地15.54萬畝,產量達4300多噸,是恩施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恩施玉露”茶在恩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為主導核心技術生產,同時加大品牌戰略化、產品系列化、生產標準化、市場規模化的發展建設,為恩施玉露的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的成立為“恩施玉露”重振雄風帶來了福音。

順道一游

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茶

八百里清江清江闖灘位於恩施城區清江中游至汾水河大橋段,全長38.5公里,最窄處15米,最寬處200多米。沿途既能感受到驚險刺激的險灘漂流,觀賞到如夢似幻的清江畫廊,還能體驗古樸獨特的土家民俗,被譽為"神州第一漂"。

每年四至十月間是清江闖灘的最佳時間,此時河水水量較大,水流湍急。漂流時乘坐橡皮艇,遊程中要穿過48道險灘,最大落差4米,越5段峽谷,在水流緩處,可仰望兩岸幽靜的景色;而水面急處,浪花飛濺,一不小心會撞上大石頭,既驚險刺激,又頗有意趣。全程漂流需6小時,到終點後乘車返回恩施市。

魚木寨 位於利川西部,地處318國道線利川萬縣途中,寨樓空兀於萬山之中,兩邊一色懸崖,中間只有一狹窄寨門與外界相通。

相傳古代馬、譚兩大土司交戰,魚木寨的險要地勢令譚土司久攻不下,數月後,守寨的馬土司扔下活魚無數,落於前來攻寨的譚土司帳前,譚土司嘆道:"吾克此寨,如緣木求魚也",從此便有了魚木寨這個名字。 目前,魚木寨中居住著五百多人,均是土家族。寨內還保存有清代碑墓10座,碑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墓石大都石雕工藝精湛,技藝高超。寨中的"三陽關"卡門、"亮梯子"石棧道鑿於絕壁之上,十分險要, "古城牆"、"六吉堂"等遺蹟則古樸典雅,環繞山寨的"雞頭溝瀑布"高達百餘米,氣勢磅礴。

中國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