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湖北省恩施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恩施玉露外形條索緊圓光滑、纖細挺直如針,色澤蒼翠綠潤。經沸水沖泡,芽葉復展如生,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湯色嫩綠明亮,如玉露,香氣清爽,滋味醇和。觀其外形,賞心悅目;飲其茶湯,沁人心脾。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恩施玉露”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恩施玉露的殺青沿用中國唐代所用的蒸汽殺青方法。恩施玉露是我國目前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傳統蒸青綠茶。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蘭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湖北省恩施市東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駢聯,倚不崛起,它就是恩施玉露的主要產地五峰山。這

採摘玉露茶採摘玉露茶
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朝夕雲霧繚繞,山下為滔滔清江環抱;山坡緩園,峪地平闊,砂質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態環境,不但促進了茶樹健壯生長,而且茶樹代謝旺盛,內含葉綠素、蛋白質、胺基酸和芳香物質特別豐富,是製作色、香、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產茶,歷史悠久。遠在宋代,這裡已有茶葉生產。恩施玉露之創作,相傳始於清康熙年間。當時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其焙茶爐灶,與今日之玉露茶焙爐極為相似。所制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珍貴如玉,曾稱“玉綠”。到了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與黃連溪毗鄰接壤的宣恩縣慶陽壩設廠制茶,其茶香鮮味爽,外形色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顯露,改名為“玉露”。由於品質優異,很快獲得了發展,先後運銷恩施、襄陽、光化、豫西等地,並遠銷日本。

現今恩施玉露的製作,除殺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殺青外,做工較前更為精巧。高級玉露,採用一芽一葉、大小均勻、節短葉密、芽長葉小、色澤濃綠的鮮葉為原料。加工工藝分為蒸青、扇涼,炒頭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揀選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製成玉露茶光滑油潤、挺直細緊、湯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懸手搓條,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葉,放在50—80℃的焙爐上,用兩手心相對,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條,右手向前,左手往後朝一個方向搓揉,並不斷拋散茶團,使茶條成為細長圓形,約七成乾時,轉入第二階段。此階段採用“摟、搓、端、扎”四種手法交替使用,繼續整形上光,直到乾燥適度為止。整個整形上光過程,約需70—80分鐘。然後烘焙至用手捻茶葉能成粉末,梗能折斷,就可上揀。揀除碎片、黃片、粗條、老梗及其他夾雜物,然後用牛皮紙包好,置於塊狀石灰缸中封藏。

所制的茶葉,外形條索緊圓光滑、纖細挺直如針,色澤蒼翠綠潤,被日本商人譽為“松針”。經沸水沖泡,芽葉復展如生,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湯色嫩綠明亮,如玉露,香氣清爽,滋味醇和。觀其外形,賞心悅目;飲其茶湯,沁人心脾。歷受消費者所贊。

相關產地

恩施位於湖北省的西南端,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這裡生活著土家族、苗族、漢族、侗族等27個民族。崇山峻岭包圍著恩施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恩施的美在於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旅遊者來到這裡,可以隨興遊玩,於不經意間就能隨時發現好風景。這裡的山水風光如詩如畫,奇洞異穴光怪陸離,主要景點有清江、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苗族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的風雨橋、七月的女兒會、吉慶時跳的擺手舞,無不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恩施風情。

芭蕉侗族鄉是名茶的故鄉,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記載,在清朝康熙年間,芭蕉侗族鄉就研製出享譽四海的“恩施玉露” 芭蕉富硒茶現已暢銷全國,遠銷海外。芭蕉侗族鄉,被譽為“湖北省無性系良種茶葉第一鄉”,隨著科技的滲透和技術的創新,以恩施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茶企根植於優越的地理生態環境條件,為恩施玉露的發展,壯大提檔升級,投資1200多萬元新建“恩施玉露”茶全自動化生產線,投資25萬元在芭蕉侗族鄉建茶葉品比園,鞏固了芭蕉侗族鄉名茶故鄉的地位。

茶史追溯

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品質特徵

恩施玉露的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適中,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析,該茶乾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湯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 的人類消費要求。

食用方法

採用85-90度水溫沖泡後,其茶葉復展如生, 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如玉下落,香氣清爽 。

茶具選擇

由於綠色色澤通透,為了方便觀察茶葉的形態,茶水的色澤,一般選用透明圓筒玻璃杯,泡茶時,將少許茶葉置於杯中,將 85-90的開水沿杯壁緩緩倒入杯中,切記不要直接澆到茶葉上面。半分鐘後即可使用。

採制工藝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的取材於中國富硒有機茶標準化國家級示範基地,選用獨芽或一芽一葉的嫩芽,採用保留鮮葉營養成分最豐富的唐代蒸青工藝和現代不落地清潔化生產技術精製而成,最大程度保留茶葉營養,使飲者獲取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保障人體健康。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施兆鵬為恩施玉露題字:“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日本茶師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葉生產時題字:“恩施玉露、溫古知新”。

加工工序

恩施玉

露的傳統加工工藝為:蒸青、扇乾水氣、剷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手法為:摟、搓、端、扎)、揀選七大步驟。

蒸青

是利用蒸汽高溫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的氧化,以形成玉露外形、茶湯、葉底特有綠色。要求:高溫、薄攤、短時、快速。

扇乾水氣

扇乾水氣驟降葉溫是造成玉露特有香味的重要措施。

剷頭毛火

剷頭毛火,又叫抖水氣:是將扇乾水氣的茶葉放在120℃左右的焙爐上進行,要求進一步蒸發水分,並達到葉色油綠,梗脈略黃且出現“雞皮皺紋”,芽梢顯白毫,手握不粘,亦不成團的程度,即“散子”。鏟時兩個相對站立密切配合,動作協調,兩掌微彎曲,掌心相對,將茶葉如捧球一樣,左右來回推揉翻動。

揉捻

揉捻與其他茶類一樣,目的在於卷緊條索,為形成玉露茶緊、細、圓、直、光的外形奠定基礎,唯程度較其它茶類略輕,細胞破壞達45%左右,其手法分為“巡轉揉”和“對揉”。

鏟二毛火

目的在於繼續蒸發水分,初步整理茶葉形狀,為整形上光奠定基礎。用鏟的手法完成,手法與頭毛火相同,唯活動更為敏捷,掃葉更勤,以葉色澤油黑、滋潤光滑,梗呈黃綠色,手捏柔軟而不刺手為度。

整形上光

整形上光,又稱搓條上光:它是形成玉露緊細、圓整、挺直、光滑的關鍵。全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採用五大手法完成。兩個階段、五大手法是有機聯繫統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應注意兩個階段、五大手法的聯合運用。

第一階段

採用懸手搓的手法,把0.8-1千克的鏟二毛火葉放在70-80℃的焙爐上,具體操作是兩手手心相對,大拇指朝上翹起,四指併攏微彎,構成圓筒狀,捧起茶葉離爐面16.5-20厘米搓制,如此反覆,待搓到茶條呈圓柱狀,色澤油綠,約七分乾時即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

目的在於蒸

乾水分、固定外形。採用摟、搓、端、抽(或扎)四大手法,更換交替,直到乾燥為止。

“摟”是緊接第一階段懸手搓的方法進行的,具體做法是兩手相對提起,手腕略向外彎曲,兩手如撈機制麵條一樣,把茶條摟攏,並稍用力。克箍茶條,使少量茶葉從虎口和小指邊角吐出,以理順茶條,做成“茶墩”。“茶墩”高約6.6厘米-10厘米,便於搓制。

“搓”是在摟的基礎上連貫使用的。四指第一節微彎曲,形成勾狀,壓在爐面少量茶葉上固定不動,與爐面形成70-80°角,右手順勢將理順的“茶墩”帶上左手手掌,大拇指翹起,四指併攏,向右前方搓出,使茶葉隨手滾動向前,約1/5的茶條從虎口和小指邊瀉涌而出,當搓至右掌心達彎曲的左指尖相對時,復用摟法做墩換手搓,如此反覆,左右交替。

“端”是整理茶墩,換手搓茶的手段,其操作時緊接搓法,順手合抱茶墩,借勢端轉茶墩,以使茶墩內部疏鬆,茶條理順後,換手繼續搓茶。

“抽”或稱扎,在茶葉較長或條子欠直的情況下,於摟、搓、端交替之間,兩手虎口相對,握住茶墩正中,以手臂為支點,向下用力抽扎茶墩,使茶條抽直,身骨較長的能扎短,以便做得更直。

第二階段四大手法連續採用,不可分割。兩手交替,一摟一搓一端,間或採用抽扎的手法,反覆搓制,直到茶葉條索緊細、圓整、挺直、光滑呈鮮綠豆色時,從茶墩中抽出少許茶條冷卻後,手摺即斷,乾燥適度即可,整個整形上光過程時間約70-80分鐘。

揀選

是按玉露品級規格的要求,選出黃片、梗、果及非茶雜物等,然後分級包裝貯藏。

"恩施玉露"品牌建設

近年來,在發展茶葉產業上,恩施市堅持"整合品牌成大器"的理念,把"恩施玉露"作為恩施市"三張

恩施玉露

名片"之一全力打造,2009年成效開始顯現,3月27日,恩施玉露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初審公告,3月28日在武漢成功舉辦"湖北第一歷史名茶"恩施玉露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6月28日恩施玉露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註冊公告,12月,"恩施玉露"品牌價值被權威機構評定為1.87億元。如今,"恩施玉露"已在武漢、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設立了銷售網點。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魯銀成表示,茶葉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恩施玉露"更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蒸青綠茶,他建議恩施市一定要堅定將"恩施玉露"品牌做大做強的信心,引進工商資本,加強品牌管理,並深入研究茶葉產業發展情況,使其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恩施市政府已有條件同意潤邦公司獨家使用恩施玉露品牌 ,在恩施玉露茶葉協會的指導下,眾多茶葉加工企業開始與潤邦公司開展合作。按照協定,這些企業必須在潤邦茶業公司的具體指導下,按規定的工藝要求生產恩施玉露茶,同時必須接受潤邦公司的質量檢測和產品定級。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

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的故鄉是中國。它是我國古代最早發明的一種茶類,比炒青的歷史更悠久。據“茶神”陸羽《茶經》中記載,其製法為:“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即將采來的新鮮茶葉,經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後揉捻、乾燥、碾壓、造形而成。 這樣製成的茶葉色綠湯綠葉綠,十分悅目。

據考證,南宋鹹淳年間,日本高僧大廣心禪師到浙江餘杭徑山寺研究佛學,將徑山寺的“茶宴”和“抹茶”製法帶到了日本,日本的蒸青綠茶由此發軔。日本的蒸青茶,除了抹茶外,還有玉露、煎茶、碾茶、番茶等。由於蒸汽殺青溫度高、時間短,葉綠素破壞較少,加上整個製作過程沒有悶壓,所以蒸青茶的葉色、湯色、葉底都特別綠。 南宋時出現的佛家茶儀中所使用的即是蒸青的一種“抹茶”。當時浙江餘姚徑山寺的徑山茶宴,經來訪的日本僧人的歸國傳播,啟發了日本“茶道”的興起。至今日式“茶道”所用仍是蒸青綠茶。

綠茶種類

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雲峰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岩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盪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營養價值

1、硒元素對人體的作用

1957年最早發現硒元素對防治肝壞死有重要意義。

1973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硒是動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硒在地球上分布不均衡。已知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硒。中國大陸有22個省(市)缺硒,72%的縣(市)缺硒。人類的克山病、大骨節病與硒密切相關。心血管疾病、腫瘤的發生也與硒有關。硒在人體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只有13mg。硒的缺乏可使動物產生各種疾病,如肌壞死、心肌變性、姨髒萎縮、水腫、貧血溶血、生殖機能衰退等。每天補充200微克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腫瘤的發生。但另一方面,硒過量又引起硒中毒,包括皮膚腿色、指甲和手指變形、貧血和智慧型變化。

2、茶葉中的硒含量

茶樹鮮葉中的含硒量在0.03-4.1mg/kg

成茶中硒的含量在0.08-0.12mg/kg

各種茶類中絕大多數硒含量在0.1mg/kg以下

以整株茶樹而言:硒含量老葉>嫩葉,老枝>嫩枝,果殼>種子,葉片>枝幹,地上部>地下部.

中國地區有兩個富硒區:

1.恩施(平均在0.52mg/kg最高達6.45mg/kg)

2.陝西紫陽(平均在0.65mg/kg,最高在3.85mg/kg)

3、茶與人體健康

2杯茶(30ml)抗氧化能力相當於:225ml紅葡萄酒、7杯(1050)橙汁、12杯啤酒、5隻(750克)洋蔥、六隻(600克)蘋果。茶具有以下功效: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性、降血壓、預防冠心病、防、殺菌抗病毒、降血糖、預防糖尿病、抗癌抗突變等。

品茗指南

沖泡方法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沖泡

水溫在80°左右,用煮沸過的水少許沖入茶杯以濕潤茶葉,吸水後開始慢慢膨脹的茶芽,有如春筍破土,楊柳吐綠,潤物細無聲。懸壺高沖使細嫩的茶芽在杯中翻滾鏇轉,上下沉浮。在熱水的沖泡下,茶芽舒展開來,慢慢沉降杯底,如雨下落,香氣清爽。湯色明亮。細看養眼透亮的潤澤,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

品飲技巧

慢品玉露,滋味醇和,淡而有味,回味甘甜,品飲一杯恩施玉露,慢品沁人心脾的回味,爵不爛摸不透捨不得的是玉露茶厚重的人文底蘊。

由於綠色色澤通透,為了方便觀察茶葉的形態,茶水的色澤,一般選用透明圓筒玻璃杯,泡茶時,將少許茶葉置於杯中,將 85-90的開水沿杯壁緩緩倒入杯中,切記不要直接澆到茶葉上面。半分鐘後即可使用。

選購鑑別

恩施玉露按陳舊劃分:可分為新鮮綠茶和陳舊綠茶。按季節分:可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按地域分:高山富硒綠茶和平地富硒綠茶。

看茶型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

新鮮綠茶

的外觀色澤鮮綠、光澤顯眼,聞有濃烈清新茶香;陳舊綠茶的外觀色稍黃暗晦、光澤不強,香氣不太明顯,有點若隱若現,如對茶葉用口吹熱氣,濕潤的地方葉色黃且乾澀,聞有冷感。

春茶芽頭碩壯扁平、色墨綠、潤澤明亮,條索緊結、乾淨幹練;夏茶外形條索較粗松,色雜,葉片較大,葉芽木質分明;秋茶外形條索緊細、絲筋多、輕薄、色綠,沒有春茶幹練,沒有夏茶那么大葉片。

高山富硒綠茶外形條索厚重,色綠、富光澤;平地富硒綠茶外形條索細瘦、露筋、輕薄,色黃綠。

視茶色

新鮮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淺綠;陳舊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

春茶泡出的茶湯色澤嫩綠,香氣濃;夏茶泡出的茶湯味澀,色澤濃綠;秋茶泡出的茶湯色淡,茶色黃綠。

高山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平地富硒泡出的茶湯色清淡。

聞茶香

新鮮綠茶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味等;陳舊綠茶茶香沒有新鮮綠茶那么濃烈,保存的不好的話,還會有各種雜七雜八的雜味,因為茶葉是很容易扯潮的。

春茶香味濃烈,清新的茶香是綠茶的一貫給人的感覺。恩施玉露的春茶也不例外;夏茶香味稍微老道點,濃烈的多;秋茶就好比蠟炬成灰淚始乾的蠟燭,已經到了茶樹一年之類的最後一次成茶了,這個時候隨不如春茶那么豐盛的營養,但也是最後的精華。

高山綠茶香味持久;平地綠茶香味稍微平淡。

茶味

新鮮綠茶,滋味甘醇爽口;陳舊綠茶,味雖醇厚但不爽口。

春茶味清香、清新爽口;夏茶茶湯青澀,味道多變,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茶味老道,比春茶較之醇厚,少了清新之氣;秋茶味道較之前面兩季稍平和,我個人覺得茶樹的最後一波衝刺的成茶,是最有品頭的,湯味微甜,香氣淡。

高山茶葉茶香更持久,而且含硒量更多,滋味濃厚;平地富硒茶滋味醇和。

葉底

新鮮綠茶葉底鮮綠明亮;陳舊綠茶葉底陳黃欠明亮。

春茶葉底柔軟明亮,底色鮮綠;夏茶葉底質硬,葉脈顯露,夾雜銅綠色葉子;秋茶葉底較之春茶粗壯,較之夏茶短小,葉底質柔軟,多銅色單片。

高山富硒茶葉底明亮,葉質柔軟;平地富硒茶葉底葉片較硬,葉脈顯露。

儲存方法

恩施玉露儲存應密封放置於冰櫃或冷藏櫃內,貯存溫度0~5°C。

獲獎榮譽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

2006年,恩施玉

露被省農業廳評為“湖北省十大名茶”。

2007年3月,恩施玉露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08年7月,恩施玉露被省農業廳評為“湖北第一歷史名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