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旱船

延慶旱船

延慶旱船是一種融文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等藝術於一體的藝術。

簡介

延慶旱船延慶旱船

所屬地區:北京·延慶縣

文化遺產名稱:延慶旱船

遺產編號:BJⅢ-2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延慶縣文化館

延慶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澱豐厚,歷史上民間舞蹈很引人注目,而旱船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根據地方史志記述,延慶旱船產生於400年前的明代。因明代有大量的江淮貶謫官員定居延慶,所以對延慶文化影響很大。延慶旱船除了在“文革”期間停止演出之外,曾十分廣泛地活動於延慶城鄉。尤其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三天聚眾表演,其場面壯觀、熱鬧非凡。

特色

延慶旱船表演的道具有一隻船(雙人駕,俗稱大船)、三隻船、九隻船、多隻船的劃分,這是延慶旱船在歷史上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結果。在表演套路上,主要以不斷出現的“圓”為基礎的套路,以各種“葫蘆”命名的套路很多。

延慶旱船伴奏的音樂曲牌喜慶熱烈,以嗩吶、笙、大鼓、大鑔、小鑔、大鐃、小鐃為主要的伴奏樂器,對於烘托濃郁的節日氣氛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主要演奏的曲牌有:《剎鼓》、《八板》、《小釘缸》、《小番召》、《將軍令》十餘套。

延慶旱船其價值表現在三個方面:獨特的道具造型,豐富的表演套路,粗獷的音樂伴奏;研究、挖掘整理、保護、推廣價值;實用價值。

現延慶旱船正面臨諸多問題,如:現存的檔數急劇減少(興盛時期有二十餘檔,現在僅存五六檔);表演套路和技巧正在被簡化或失傳;道具製作粗糙;音樂伴奏中傳統的曲牌和傳承人急劇減少等。如果不從人力和物力上加以保護和搶救,這項文化活動將慢慢自然消失。

非物質文化之民間舞蹈

與“物質文化”相對,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化。本任務即盤點我國民間的舞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