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位於甘孜州西部,隸屬甘孜藏族自治州。北緯28°46-30°38′,東經98°58′-99°45′。南北長約260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面積8186平方公里(2013年)。東接鄉城、理塘縣,南連得榮縣,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芒康、鹽井、貢覺縣和雲南省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交界。 2006年,巴塘縣城鄉人民的收入8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96元。2006年巴塘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71萬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1786萬元,增加173.11%。各項貸款餘額10983萬元,增加41.90%。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巴塘縣風景 巴塘縣風景

巴塘,古為部落之地,周曰戎,秦稱西羌,漢系白狼國。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魏、晉、南北朝,白狼國一直立於西南部落之林。

唐武德元年,白狼國舉土內附。唐乾封二年,白狼國被西藏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贊普松贊乾布所滅,從此巴塘受吐蕃統治。

明隆慶二年至崇禎十二年(1568至1639年),雲南麗江土知府納西族木氏土司攻占巴塘。明崇禎十二年底,巴塘轉隸青海和碩特部固始汗統治。

康熙三年(1646年)到康熙五十八年(1701年)清廷收復巴塘為止,西藏統治巴塘55年。雍正四年(1726年),巴塘,劃入四川。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將巴塘改為巴安縣,月,升為巴安府,此為巴塘縣治之始。

民國三年(1914年)巴安縣隸川邊特別行政區。1950年8月,巴安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3月,正式成立巴安縣人民政府,10月,巴安縣改為巴塘縣。1955年10月,巴塘縣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行政區劃

巴塘縣 巴塘縣

截至2013年,巴塘縣轄18鄉、1鎮。一個鎮是夏邛鎮。18個鄉是:拉哇鄉、竹巴龍鄉、黨巴鄉,措拉鄉、茶洛鄉、列衣鄉、德達鄉,莫多鄉、甲英鄉、波戈溪鄉、松多鄉,中心絨鄉、地巫鄉、蘇哇龍鄉、昌波鄉,中咱鄉、亞日貢鄉、波密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巴塘縣位於四川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金沙江 中游東岸的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地跨東經98°57.53"至99°44.21",北緯29°2.9"至30°37.50"。東與理塘、鄉城兩縣接壤,南與得榮縣毗鄰,西以金沙江中心與西藏的貢覺、芒康縣和雲南的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相連。

地形地貌

巴塘縣地處橫斷山脈北端金沙江東岸河谷地帶,橫斷山脈縱貫全境,其地形隨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傾斜,並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之狀。地勢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為北東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為北南向。北部極高山區平均海拔3300米。中南部高山峽谷區一般海拔在2800米以下。中東部半高山、高山區海拔一般在2800米至3300米之間。

水文

巴塘縣境內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由北向南貫穿縣境西部。
金沙江在巴塘縣全長167.1公里,平均流量為943立方米/秒,年總徑流量為297.19億立方米。巴曲發源於扎金甲博冰川之下。定曲發源於波密鄉哈日拉西側,巴塘縣內流長116.19公里。巴塘縣還有大小湖泊107個,小河溪流50餘條,其中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的有19條;可利用河川年徑流量達19.6億立方米。

氣候

巴塘縣由於海拔高度、南北走向的山脈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屬高山高原氣候。巴塘縣內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巴塘縣內雨季主要集中在6至9月,秋季由於冷熱氣流交替,小氣候頻繁。冬季,天氣變冷,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雨雪天氣較少。巴塘縣呈現冬暖、春乾、夏涼、秋淋的氣候特徵。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到2011年,巴塘縣已探明境內地下貯藏有鐵、錳、銅、鉛、鋅、錫、鎢、鈷、金、銀、銻、鎂、鉻、白雲母、水晶、自然硫、石灰岩、白雲岩、煤等礦19種,形成固體礦產地69處,溫泉19處。能源礦產主要工分布於措拉、松多和拉納山等地。特種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於蘇哇龍(白雲母)、中咱(水晶)、茶洛一帶。

納交西鉛鋅礦位於巴塘縣城東南60度方向,平距75公里處。礦區海拔3350米至3650米,儲量為97.85萬噸。夏塞銀多金屬礦位於巴塘縣城北東方向,平距65公里處,礦區海拔4400米至5000米,銀的金屬儲量D+E級3150噸,鉛金屬儲量40.4萬噸。砂西銀多金屬礦位於巴塘縣城東北東方向的措拉鄉境內,直距60公里處,距縣城120公里。銀的金屬儲量2148.81噸,鉛金屬儲量51.09萬噸,鋅儲量為18.68萬噸。

土地資源

巴塘縣國土面積11772853.4畝。2013年,巴塘縣實有耕地73910.2畝,占總面積的0.63%。人均占有2.2畝。林地面積4623903.2畝,占總面積的39.28%。園地13219.8畝,占巴塘縣總面積的0.11%。牧草地5157138.8畝,占巴塘縣總面積的43.81%。其中天然草地4983000畝。其他農業用地占巴塘縣總面積的1.855%。交通用地7471.3畝,占巴塘縣總面積0.063%。難利用土地1670735.5畝,占巴塘縣總面積14.19%。巴塘縣土壤有10個土類、18個土亞類、15個土屬、35個土種。其土類分為潮濕土類、褐土類、灰褐土類,棕壤土類、暗棕壤土類、棕色針葉林土類,亞高山草甸土類、高山草甸土類、沼澤土類和高山寒漠土類。

水資源

巴塘縣全縣的水能資源皆源於冰川或高山坡麓,天然落差達360米。水能資源總量為36.6億立方米,蘊藏量達283萬千瓦,可開發量達23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到2006年,已開發水能1.157萬千瓦,年發電量3961萬千瓦時。

人口民族

人口

2001年,巴塘縣的總人口為44751人。2002年,巴塘縣總人口增至44921人。2003年,巴塘縣總人口45039人。2004年,巴塘縣總人口45245人。2005年,巴塘縣總人口45286人。2006年,巴塘縣總人口達46295人。

2006年,巴塘縣的人口出生率為12.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9%,人口計畫生育率為98.56%。

2006年,巴塘縣男性23317人,占50.37%。女性22978人,占總人口的49.63%。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2006年,巴塘縣農業人口40690人,非農業人口5605人,分別占總人口的87.89%和12.11%。

民族

巴塘縣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2006年,在巴塘縣總人口中的藏族達44726人,占96.61%。漢族1543人,占3.33%。彝族8人,占0.017%。回族6人,占0.014%。羌族1人,占0.003%。納西族8人,占0.017%。蒙古族1人,占0.003%。苗族2人,占0.006%。

交通

巴塘縣位於川、滇、藏交界處,境內國道318線縱貫8鄉1鎮,全長175.042公里。巴白公路巴塘段為30公里。巴塘縣城至西藏芒康104公里,至康定483公里,至成都851公里,至理塘198公里。

經濟

第一產業

2006年,巴塘縣農業總產值為8511萬元,增長83.63%。糧食產量達9807噸,增210.45%。牲畜存欄19.99萬頭。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4683萬元,增長107.21%。

2011年,巴塘縣糧食總產量達到2.1萬噸,比上年增長8.87%。油菜子產量達到913噸,比2010年增長26.21%。蔬菜產量達到1.75萬噸,比2010年增長32.0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70元,其中來自種植業的收入1581元。實現農業總產值4.48億元,比上年增加130.15%,占GDP的比重31.85%。2011年共兌現各類支農資金1.6億元。

第二產業

2006年,巴塘縣工業總產值達460萬元,增長1444萬元,增45.68%。礦業生產創產值2364萬元,增長2164萬元。發電量396萬千瓦時,電力銷售738萬元。

2011年巴塘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戶。201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22億元,比2010年增長23.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4.76億元,比2010年增長26.75%。實現利稅總額2.97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實現利潤總額6.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4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4%。

第三產業

2006年,巴塘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71萬元,增加98.98%。地稅組織各項收入1114萬元,國稅組織稅收558.8萬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1786萬元,增加173.11%。各項貸款餘額10983萬元,增加41.90%。

2011年巴塘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7.6%。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7億元,比2010年增長16.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3%。

2011年巴塘縣房地產開發投資2.9億元,比2010年增長51%。2011年巴塘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1.62億元,比2010年增長28.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71億元,比2010年增長17.7%。各項貸款餘額13.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7.7%。保險行業保費總收入達到1.65億元,比2010年增長33.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到2006年,巴塘縣有學校66所,在校學生7862人,教職工478人。其中,幼稚園1所,縣鎮國小2所,縣鎮中心校16所,村小42所,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在園幼兒392人,在校小學生5622人,在校中學生224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

社會保障

2006年,巴塘縣城鄉人民的收入8000元,比2001年的6360元增25.79%。人均消費性支出6500元,增3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96元,較2001年的772元增加624元,增80.83%。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855人,工傷保險參保530人,生育保險參保415人,失業保險參保1754人,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390.41萬元,工傷保險費9.12萬元,生育保險費4.06萬元,失業保險金75.84萬元,巴塘縣參加醫療保險人員達2854人。關心困難弱勢群體,75名特困家庭殘疾兒童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全縣城市低保戶571戶、892人;農村低保戶2635戶、3800人,發放低保金達161.2萬元。

文化衛生

2013年,巴塘縣婦幼保健院創建“愛嬰醫院”並通過州級評審。2013年,巴塘縣有衛生機構23個,病床位152張,衛生技術人員19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9%,計畫生育率99.16%。

2013年巴塘縣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和“掃黃打非”活動。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新華書店1個,影劇院1座,業餘藏戲團1個,藝術表演團1個。有中波轉播台1座,節目2套。電視台1座,節目35套,其中增值頻道3套。

風景名勝

理塘格聶聖山:崗波:梵文“噶瑪日巴”的音譯,在藏語中譯意為眼睛,是 說進入崗放聖地,人們目不忍睹,兩眼應接不暇,也表示佛經中智慧和方便大樂。崗波扎既是佛教密宗經典勝樂金剛的二十四大聖地之一,又是觀世音的聖地之首。

熱坑溫泉:熱炕溫泉位於巴塘縣東北90公里處。”2001年初,熱坑地熱田被國家有關部門正式確定為省級優先開發的地質公園之一。

竹巴籠自然保護區:位於巴塘縣城中南部竹巴籠鄉和蘇哇龍鄉接壤處,地跨東經99°~99°9′7″,北緯29°38′23″~29°48′55″,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12公里,總面積為14240公頃。區內最高海拔5096米,最低海拔2680米。保護區內倖存著全世界瀕臨絕跡的矮岩羊100餘只,屬四川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矮岩羊的繁殖地。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