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鎮

原名"雄德鄉",被來往人誤叫為"窮德鄉",當地民眾認為此名不好,遂改為"尚德鎮",即崇尚道德的意思。

基本信息

簡介

行政區劃

全鎮轄8個行政村,27個合作社,28個自然村。其中尚德、上壩、馬泉、水壩、田家壩、尹家壩等6個行政村地處白水江沿岸, 豐元山、韓家山2個行政村地處高半山地帶。全鄉有1509戶,5899人,勞動力3630個 ,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8人,為全縣人口密度最大的鄉。耕地面積7190畝,其中水田890畝, 水澆地3367畝,旱地2633畝,梯田7270畝,經濟林果園1950畝,桔園645畝,紋黨426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21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552 萬元,糧食總產達到169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553元,人均占有糧287公斤。

歷史淵源

尚德鎮,原名"雄德鄉",被來往人誤叫為"窮德鄉",當地民眾認為此名不好,遂改為"尚德鎮",即崇尚道德的意思。是沿白水江古人類活動開發較早的農業區,據考古發現尚德鎮水壩坪上有新石器時代石嶺下文化遺址和尚德王家坪新石器時代寺窪齊家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對研究白水江流域古代人類生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自然資源

尚德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川壩、山地、溝壑皆有。水利資源豐富,白水江流經川壩6村,此外還有豐元山小河等22條溪流。交通便利,國道212線穿境而過,經過尚德、馬泉、水壩3個行政村,沿江的田家壩、尹家壩兩村也通縣鄉公路。全鄉生產條件比較優越,是全縣的富裕鄉之一,屬白水江沿岸經濟發達區。主要農產品有小麥、水稻、玉米、黃豆、蔬菜、水果等。當地歷史上就是文縣蔬菜、水果的主要生產基地。被稱為"尚德三俏" 的蒜苔、 橘子、 紅辣椒聞名遐邇,有"橘鄉"、"蔬菜之鄉"之稱。

經濟建設

農村實行責任制後,當地農民民眾興起種橘種菜熱,依靠科技作務,成立了農民蔬菜研究會、農民柑橘研究會。田家壩是全縣最早栽培柑橘的村。全鄉農民除種植傳統紅橘外,還引進蜜橘、本地早、臍橙等優良品種,全鄉橘園面積發展到645畝,年產量12萬公斤,除在當地銷售外,還遠銷蘭州、新疆等地。尤其是蔬菜生產得到迅猛發展,全鄉蔬菜面積已發展到1420畝,其中溫室、大棚378座,面積120畝,年產量36萬公斤,產值182萬元,成為全縣城鎮居民的主要菜籃子,還遠銷九寨溝、四川、新疆等地。全鄉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尚德國小附設了國中,新建起了教學大樓,在校學生達 660人。此外,還新建起衛生院等設施。該鄉尚德村(又稱尚德場)歷史上就有集市,每逢古歷三六九逢集,如今更加興旺。文縣最大的地方骨幹水電站--尚德水電站,坐落在尚德村白水江畔,1974年建成發電,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併入國家電網,1998年經擴建後裝機容量增加到4380千瓦(包括河灘電站),供縣城及鄰近鄉鎮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電。尚德電廠利用充裕電力建起鐵合金廠,擁有一台 1800千伏安的礦熱爐,年產矽鐵2000噸。尚德鎮境內白水江上尚有修建電站良好壩址,省上有關電力部門正在規劃開發裝機容量1萬千瓦的天引橋水電站。
建設發展
尚德鎮黨委和政府帶領全鄉人團結奮進,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一是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大搞農田基建,狠抓水利建設,維護水利設施18處,改造水渠3條,更換水輪泵4處,解決提灌水泵1處、變壓器2處;狠抓農業科技培訓,辦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500多人次;引進良種,以馬泉為依託,建設王家咀小麥良種培育基地;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收入,在馬泉村興辦高效農業示範村並輻射下片4村,以關家山黑瓜子為示範帶動全鄉高半山,以荒山造林大戶田濟民、張永熙為典型帶動全鄉綠色工程。二是認真執行政策,積極調動民眾生產積極性。三是為民眾辦實事: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投資20萬元新修、改善、維護水利設施;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資金35萬元架通豐元、張家山農電線路,許家坪農電線路正式上馬,完成水壩村農網改造;加大教育投入,建成尚德中心國小教學樓,為尚德中學添置課桌凳、電化教學設備和住校生房舍,維修馬泉、許家坪等學校校舍,完成"兩基"達標;廣電事業長足發展,通電村社均建成"村村通",改善尚德村有線電視,電視覆蓋率達到95%;通訊事業迅速發展,沿川6村建成程控電話,尚德村建成小靈通網路和139網站;交通建設成效顯著,整修尹家壩、尚德街道路和上壩橋;醫療衛生事業大發展,完成鄉中心衛生院遷址和醫院大樓建設工程;計生工作基本實現"三為主";建成鄉文化站。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三五"普法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獎勵。五、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多次受到省地縣表彰獎勵,榮獲省委、地委頒發的"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集體"獎。

發展構想

尚德鎮黨委和政府工作基本思路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結構調整為主線,經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退耕還林為為契機,以產業、生態環境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堅持"農業立鄉,支柱產業富鄉,科技興鄉,依法治鄉"的戰略和"高山藥材半山椒,沿川優質果品加蔬菜"的經濟發展思路。突出抓好六個產業(紋黨、花椒、核桃、柑桔、油橄欖、冬春蔬菜)開發。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主要奮鬥目標是:全鄉農業總產值達到560萬元,多種經營收入達到360萬元,糧食產量達到200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元,人口嚴格控制在縣上下達的計畫之內。重點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夯實農業基礎,高度重視農業。堅持分類指導:高半山10個社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三年造林8000畝;沿川17個社堅持興水促農,確保5000畝農田灌溉;搞好"長治"五期工程,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
二、重視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川壩戶均達到1畝林果園。下片4個村按照"兩田制"調整,每戶達到1畝蔬菜和其它經濟作物。
三、加大農業科技含量,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每年舉行兩期培訓,向農民傳授各類農業技術和科技信息,到2004年實現每戶1個科技明白人。
四是最佳化投資環境,促進鄉鎮企業發展,樹立大開放意識,吸引客商來尚德興辦企業,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供銷一條龍。
五、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改革政策,穩定土地承包,做好"四荒地"和撩荒地承包、租賃和拍賣,鼓勵農民承包荒山搞開發。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搞好減負工作。
六、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全方位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1、加大社會教育力度。2、抓好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3搞好信用和信貸工作。4、狠抓扶貧攻堅工程的落實,任期內完成尹家壩大渠改善、水壩自來水、河口村莊道路拓寬、許家坪農電線路等工程,積極爭取馬泉村護田河堤、尚德村人飲改造、上壩人飲等工程的立項。5、認真落實計生國策。6、加強社會綜治。
七、加強黨的建設,切實轉變作風,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