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王鄉

雷王鄉位於縣境中段,因其境內雷王山而得名。總面積67.47平方公里,耕地2.40萬畝,總人口11700人,有行政村17個,機關駐地薛河村(北緯34°03′,東經105°08′),距縣城25公里。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禮縣解放後,龍山鄉先後隸屬大潭區、茨壩區,1958年改設為大隊,隸屬中壩公社,1961年改為公社,1966年與江口公社合併,1969年12月後分設,1983年恢復鄉建制並改名為雷王鄉。
全鄉純屬山地,雷王山峰巒高聳,坐落雷王鄉最北邊,山腳有薛河村,南家村,為附近群山之冠,土地瘠薄,植被較差,氣候乾燥,糧食產量低而不穩。1990年糧食年總產2256.76噸,工農業總產值211。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2元。
有中學1所、國小21所,在校師生1300餘人。鄉有衛生院,村有醫療站。
交通不便,全鄉僅有部分村通汽車。
該鄉重視體育,部分村民有練武的習慣。南家村的是棍,山腳村的是硬攻,劉家河的軟拳,陳家陽坡里的拳,也幾村也只有部分戶為武功世家!

相關傳說

走馬溝;走馬溝位於禮縣與西和的接壤處,此溝水少沙多,所以2000年淘金熱的時候曾有人在此淘金,相傳有人在天微明時分,聽見雞嘴(地方名)的雞叫,然後聽見一身馬叫,就看見山樑上跑著一匹半飛半跑的金色嗎,馬如真馬大小,其速度如箭一般朝東駛去,
三足蛤蟆;南家山有陰陽家,南章子親眼目睹三足蛤蟆,紅色,舌綠,能盾土,能治北病,曾多人相見。
金牛;雷王山有,金雞,金牛,金馬的相關傳說。

南家山

南家村共分四組,全村三百多戶人!由南家山,安子下,牛蹄窩下組成!南家山分為一組和二組,吃山泉水,坐落雷王山腳,只有一戶姓龐,余者都姓南,相傳為晉國隱士移民。三組為安子下,吃山泉水,坐落在雷王山腳下,全村姓王;四組是牛蹄窩下,在雷王山止東邊,吃山泉水,全村姓王,為安之下人移居戶!

山上

山上也稱廟上,門口分別為兩山神,裡面都是大爺率領的部將,大爺左右兩旁分別有文武將軍,文將軍雙手捧諭旨,將軍雙手托印,門朝向雷王山頂,傳說所供之神大爺當年為一將軍打仗失敗,在逃亡中一劍力劈山脊,才躲過敵兵追擊。後來為了紀念大爺(將軍)手下拿出令箭向山下射去,箭落之地,就建了,廟上,廟上的建落時間為1983年,而其前身在雷王山頂最高處爺提下,(今人推斷是他的靈墓出)
另有傳說,雷王神為走腳醫生,當時皇帝的愛妃生病,天下之無醫者能醫此病,後經雷王神醫治而痊癒!皇帝大悅!封官不做,於是封了個虛名“蓋天蓋地蓋國的雷王神”後就走了,走後宰相上奏皇帝,封的太大了皇帝也蓋在裡面了,於是黃帝重發諭旨改封,派人追去了,雷王神以為有人追殺他就跑,跑呀跑,一直追到山上,發諭旨的人剛追上,雷王神拔出身帶佩劍向身後一砍,將山分為兩半,只有拿封印和聖旨的兩位在跟前了,其餘人員都擋在了山的另一邊!山兩邊再不能通路,於是拿封印和聖旨的兩位就留下來保護雷王神了,雷王神於在此處留下來為當地窮人免費行醫,救死扶傷,去逝後當地人為了記念建了廟,並將山名改為雷王山!而山上的命名都與雷王神有關,例如:“曬藥場下”相傳為雷王神曬過藥的地方!“廟括下”是為雷王神建廟的地方等等!

歷史

禮縣雷王鄉在鐵籠山以南,一山巍峨入雲,山石蒼黑,給人一種蒼山如黛之感,其勢如龍,蜿蜒盤旋,史稱龍山,今雷王山。山勢高聳,突兀,山脈綿延不絕,恰似昂首挺立的龍頭。清晨,霧氣裊裊,纏繞山間,將一個威猛的大山,愣是妝扮的娉婷多姿,風情萬種。山的中間,是一道山谷,如刀砍斧斫,將山分成兩半,卻又攜手相顧,昂首挺立。雷王鄉入口劉家石峽,山石林立,高入天際,中間峽谷幽深,遙不見底,是不可多見的天然屏障和難得的古代隘口。
《魏書。地形志》載:南秦州漢陽郡蘭倉郡治,故址在今甘肅天水地區禮縣附近。蘭倉即今禮縣,而漢陽郡便是雷王鄉了。真君三年(公元442年)置,有雷牛山,黃帝洞。
《隋書。地理志》漢陽郡(在禮縣雷王鄉境內)治所在上祿縣。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