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河鄉

裕河鄉

裕河鄉地處武都東南,距城區120公里,這顆鑲嵌在武都大地上的綠色寶石總面積264.7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760米,年降雨量680毫米——850毫米,無霜期200天——280天,氣溫最高攝氏36度,最低攝氏零下2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屬酸性。特殊的光熱水土資源孕育催生了數以千計的地上、地下特色產品,養育著980戶4640人,全鄉境內植被覆蓋良好,森林面積達21.37萬畝,依據這一特殊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特色品種繁多的實際,裕河鄉近幾年集中精力抓了棗皮、油桐、生漆、棕片、茶葉、香菇、黑木耳、杜仲、黃蓮、天麻、枇杷、魔芋、核桃、銀杏、獼猴桃等15個特色產品的發展。目前,發展成規模、成支柱的特色產品當數茶葉、香菇,其它13個特色產品也有很大的發展,初具一定規模。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裕河鄉地處武都東南,1950年設裕河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東南部,五馬河兩岸,距縣城118公里。面積264.7平方公里,人口0.5萬。
這顆鑲嵌在武都大地上的綠色寶石總面積264.7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760米,年降雨量680毫米——850毫米,無霜期200天——280天,氣溫最高攝氏36度,最低攝氏零下2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屬酸性。特殊的光熱水土資源孕育催生了數以千計的地上、地下特色產品,養育著980戶4640人,全鄉境內植被覆蓋良好,森林面積達21.37萬畝,依據這一特殊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特色品種繁多的實際,裕河鄉近幾年集中精力抓了棗皮、油桐、生漆、棕片、茶葉、香菇、黑木耳、杜仲、黃蓮、天麻、枇杷、魔芋、核桃、銀杏、獼猴桃等15個特色產品的發展。目前,發展成規模、成支柱的特色產品當數茶葉、香菇,其它13個特色產品也有很大的發展,初具一定規模。

自然與經濟

為了著力解決運輸難,裕河鄉黨委、政府把加寬五馬——裕河公路,維修、打通鄉村公路放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春節剛過,包抓五馬——裕河公路項目的鄉領導又組織施工人員投入了公路續建工程,現在全長12公里的五(馬)裕(河)公路路面由過去的4米加寬到6.5米——7.5米,預計“五一”前一條平坦、寬闊、上等級的通鄉公路將展現在山村百姓面前。在加速建設五裕公路的同時,對貫通連線全鄉8個村的趙余、趙陽、趙大3條鄉村公路進行整修,今春準備開工修建張家溝——范家坪5公里通村公路,現修路所需的炸藥、雷管、導火索、鋼釺、大錘等物資已運輸到位,準備開工。爭取年內村村通公路,以公路建設上的一舉突破,徹底打破制約特色產品向外銷售和客商前來收購中運輸難的瓶頸,全面帶動特色產業的發展和質量、效益的提升,啟動觀光旅遊產業的綜合開發。茶葉、香菇產業富民
裕河歷史上就盛產茶葉香菇木耳,據有關部門統計
,1965年就有茶園1720畝。經過歷屆縣(區)鄉政府和民眾的不懈努力,特別是近兩年的發展,茶園面積實現了翻番,茶葉產量有了大幅度增長,經濟效益有了明顯提升,到2007年茶園面積發展到8000畝,其中投產茶園3800畝,茶葉產量6萬公斤,收入600萬元,全鄉實現戶戶有茶園、人人有收入。為把“人無我有”的茶葉產業做到最大化,裕河鄉計畫在今年春秋兩季新種植茶園2000畝,總面積突破1萬畝,人均實現茶園2畝、戶均10畝。在做大特色產業的同時,裕河鄉加大了茶葉生產、加工的科技培訓,不斷完善茶園綜合管理,向做強、做優要效益。今年進入投產的茶園有6100畝,茶葉產量達到9萬公斤,預計收入900萬元。08年以香菇、花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將在去年裝袋料菌30萬袋基礎上突破100萬袋,戶均實現1000袋,鮮菇產量由去年的15.5萬公斤增長到今年的50萬公斤,經濟效益由去年的120萬元增長到今年的400萬元。黑木耳產量保持在1萬公斤以上,收入達50萬元。今年袋料菌生產香菇動手早的孫家灣村孫月智、康雲滿、郭玉平,墳坪子村馬字明、周安興,苦竹園村王興貴,范家坪村楊彩英等180戶生產大戶已裝袋料菌40萬袋,大部分已進入溫室點菌、上棚架階段,其中馬字明、周安興等20戶戶均突破了1萬袋。根據目前的生產勢頭,預計立夏前後全鄉袋料菌生產香菇將突破100萬袋。

特色產業

為了給發展特色產業打下堅實的資源基礎,使耳山永續利用,耳林生長旺盛,特色產業持續發展、永遠造福百姓,裕河鄉一手抓禁伐管護、一手抓撫育栽種,截至目前已發動全鄉12個村900戶勞動力對1萬畝耳山、耳林進行了間伐,清除了影響耳樹生長的雜灌木和立枯木。為給子孫後代保留一塊山清水秀天藍,特色產品琳琅滿目的家園,還組織民眾栽植核桃苗1萬株、茶園500畝,“四旁”栽種杜仲、銀杏、棗、桃、梨、杏、葡萄等經濟果樹1萬多株。
裕河鄉立足當地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以茶葉、香菇富民的特色產品經濟發展模式,隨著區域特色產品面積的發展、質量的提高、數量的增加、經濟效益的凸顯,全鄉實現了戶戶有茶園、家家有香菇,人人增收入。到2008年僅茶葉、香菇兩個產品的總收入可達l300萬元,加上200萬元以木耳、天麻、杜仲、黃蓮、棗皮等為主的13個小宗特色產品,總收入可達1500萬元,人均特色產品收入3100元,人均特色產品純收入實現1800元。裕河鄉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優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模式,將成為武都區發展特色產品最具活力的亮點。

隴南市的鄉鎮

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陲,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甘肅唯一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衝。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區八縣,分別為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有242個鄉鎮、3422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回、藏、滿、壯等23個民族。2010年8月12日凌晨以來隴南發生的特大暴雨,引發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致使多處交通要道受損,電力、通信設施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援助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讓我們了解一下隴南市的行政區劃和它的鄉鎮。
武都區
宕昌縣
文縣
禮縣
陳院鎮
洛塘鎮
成縣
碧口鎮
丹堡鄉
劉家坪鄉
玉壘鄉
范壩鄉
口頭壩鄉
尖山鄉
臨江鄉
梨坪鄉
舍書鄉
堡子壩鄉
石坊鄉
西和縣
店村鎮
馬河鄉
固城鄉
湫山鄉
上坪鄉
江口鄉
兩當縣
西坡鎮
伏家鎮
江洛鎮
泥陽鎮
嘉陵鎮
銀杏樹鄉
水陽鄉
栗川鄉
榆樹鄉
大河店鄉
徽縣
哈達鋪鎮
康縣
沙灣鎮[隴南市宕昌縣]
屯寨鄉
上丹鄉
蘇元鄉
三倉鄉
五庫鄉
郭河鄉
阿塢鄉
賈河鄉
車拉鄉
拋沙鎮
平洛鎮
石雞壩鄉
岸門口鎮
長道鎮
洛峪鎮
石堡鄉
稍峪鄉
馬元鄉
曬經鄉
太石河鄉
六巷鄉
陽壩鎮
祁山鄉
望關鄉
永坪鄉
寺台鄉
崖城鄉
羅壩鄉
大南峪鄉
洮坪鄉
迷壩鄉
王壩鄉
雷王鄉
龍林鄉
中壩鄉
沙金鄉
草坪鄉
雷壩鄉
肖良鄉
三峪鄉
灘坪鄉
碾壩鄉
站兒巷鎮
豆壩鄉
雲屏鄉
白楊鄉
太石鄉
銅錢鄉
黃渚鎮
紅川鎮
尚德鎮
安化鎮
小川鎮
麻沿河鄉
桔柑鄉
沙壩鎮
虞關鄉
佛崖鄉
盧河鄉
裕河鄉
外納鄉
鐔河鄉
八力鄉
中廟鄉
西高山鄉
木耳鄉
顯龍鄉
龐家鄉

何家堡鄉
磨壩藏族鄉
豆坪鄉
蒲池鄉
新城子藏族鄉
永寧鎮[甘肅省隴南市]
竹院鄉
三河壩鄉
甘江頭鄉
索池鄉
何壩鎮
石峽鎮
王磨鎮
韓院鄉
理川鎮
臨江鋪鄉
店壩鄉
鐵樓藏族鄉
好梯鄉
柏林鄉[武都區]
肖家鄉[文縣]
宕昌鎮
馬街鄉[武都區]
漢林鄉
南陽鎮[宕昌縣]
官亭鎮[宕昌縣]
隆興鄉[武都區]
龍壩鄉[武都區]
橋頭鄉[文縣]
官鵝藏族鄉
金木鄉
牛家鄉[宕昌縣]
中寨鄉[文縣]
南河鄉[宕昌縣]
漢源鎮[西和縣]
金廠鄉
馬營鄉[武都區]
姜席鎮
池壩鄉
大舍鄉
錦屏鄉[武都區]
西峪鄉
蘇合鄉
簸箕鄉
興隆鄉[西和縣]
琵琶鄉[武都區]
將台鄉[宕昌縣]
月照鄉[武都區]
十里鄉[西和縣]
大橋鄉[西和縣]
蒿林鄉
楓相鄉
盤底鄉
渭河鄉
坪埡鄉

鹽官鎮[禮縣]
石橋鎮[甘肅省禮縣]
白河鎮[禮縣]
寬川鄉[禮縣]
永興鄉[禮縣]
草河鄉
興化鄉[宕昌縣]
紅河鄉[禮縣]
城郊鄉[武都區]
秦峪鄉
化馬鄉[宕昌縣]
新寨鄉[宕昌縣]
獅子鄉[宕昌縣]
五馬鄉[武都區]
三河鄉[武都區]
大堡鎮[康縣]
西支鄉[武都區]
兩河鎮[康縣]
長壩鎮[康縣]
雲台鎮[康縣]
東江鎮[武都區]
漢王鎮[武都區]
透防鄉
兩水鎮[武都區]
龍鳳鄉[武都區]
玉皇鄉
宋坪鄉
甘泉鄉[武都區]
楊店鄉[兩當縣]
左家鄉
店子鄉[康縣]
魚池鄉[兩當縣]
張家鄉[兩當縣]
紙坊鎮[成縣]
泰山鄉[兩當縣]
金洞鄉[兩當縣]
角弓鄉
鐔壩鄉
大坪鄉[成縣]
支旗鎮
柳林鎮[徽縣]
魚龍鄉[武都區]
水泉鄉[成縣]
二郎鄉[成縣]
南康鄉[成縣]
熊池鄉
黃坪鄉[武都區]
高橋鄉[徽縣]
石門鄉[武都區]
化埡鎮
黃陳鎮
隴南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