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蝶變》是徐克1979年首次獨立執導的一部奇幻武俠電影,徐克獨特的風格和嫻熟的技巧,使《蝶變》從當時充斥市場的功夫片中脫穎而出,徹底顛覆了傳統武俠片的模式,帶領香港影壇步進“新浪潮”時期,是香港新浪潮影片中影響最深遠的一部。影片敘述的是方紅葉(劉兆銘)和十色旗主田豐(黃樹棠)等人被沈青(張國柱)邀往沈家堡調查蝴蝶殺人奇案。眾人抵達不久,沈青卻突然被蝴蝶殺死,及後相繼有人遇害。究竟蝴蝶是否真的懂得殺人,抑或另有內情。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紅葉先生是武林的“百曉生”,江湖的各種傳奇軼事都經由他來記載。傳聞沈家堡出現了蝴蝶殺人事件,方紅葉為一探究竟,前往沈家堡。前往途中遇到一丈青等武林人士,大家對沈家堡的蝴蝶殺人案件都非常有興趣。一行人來至沈家堡,發現原本熱鬧得沈家堡已經荒涼,堡內只剩下沈莊主,沈夫人和老管家,以及一個啞巴丫鬟,為避蝴蝶,大家都住在地下城堡中。紅葉發現沈夫人酷愛蝴蝶,而且在地下有一個很大的蝴蝶標本存放室。在一次偶然的蝴蝶來襲中,管家為保護莊主而死,而紅葉也突然發現丫鬟並不是啞巴,一切的事情變得詭譎而神秘,與紅葉先生一起來的武林人士紛紛受到蝴蝶的襲擊而死去,大家好像踏進了沈莊主布下的圈套中。直至最後風雷電齊聚沈家堡,紅葉先生才知道,沈莊主原本就是風雷電中的一員,原本三人的稱霸江湖的計畫因為沈莊主的野心而出現內訌,他的師兄這么多年尋找他的下落,直到出現蝴蝶殺人事件。其實蝴蝶並不會殺人,殺人的只是他們以前一起發明的可以置人於死地的暗器,不管是蝴蝶殺人還是沈夫人養蝴蝶,這些都只不過是障眼法,最終的目的是沈莊主要稱霸武林。三個師兄弟一見面分外眼紅,三人旗鼓相當,在殘酷的大戰後同歸於盡,最後只剩下紅葉先生以筆墨書寫這一段歷史。

電影分析

《蝶變》《蝶變》
作為徐克的第一部電影作品,《蝶變》的確令人回味無窮。當年徐克和一眾電視台的編導如許鞍華、蔡繼光等闖入影圈,拍攝了不少在當時屬於破格的電影,領導香港影壇步進被稱為“新浪潮”的時期。《蝶變》是徐克1979年首次執導的奇幻武俠電影,在新浪潮眾片中未必最賣錢,卻可能是影響最深遠的一部。
此片故事屬懸疑加奇幻武俠類型,方紅葉(劉兆銘)和十色旗主田豐(黃樹棠)等人被沈青(張國柱)邀往沈家堡調查蝴蝶殺人奇案。眾人抵達不久,沈青卻突然被蝴蝶殺死,及後相繼有人遇害。究竟蝴蝶是否真的懂得殺人,抑或另有內情?徐克執導的這個故事,由頭到尾都表現出高度的娛樂性和創意。主線的蝴蝶殺人奇案懸疑味道濃厚,有希治閣電影的風味(蝴蝶殺人靈感可能來自希治閣的《鳥》),非常引人入性。有趣的是,這種“妙探尋凶”式的情節,在十多年後日本電視劇《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又瘋魔不少觀眾,或多或少證明這類電影受得起時間的考驗。
要研究徐克的風格和往後電影取向,《蝶變》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先談電影的取材。熟悉徐克電影的朋友,都會知道徐克甚為喜歡拍攝奇幻武俠故事。經典作品如《新蜀山劍俠》和《倩女幽魂》(程小東導演,但主導的是徐克)或比較新近的如《黑俠》系列和《蜀山傳》等,都充滿幻想色彩。故事發生在時間不太明確的古代,戲中人皆奇裝異服,場景亦詭異離奇,這些在《蜀山》系列或《倩女幽魂》系列的原素,在《蝶變》都有跡可尋。原來徐克的幻想王國早在《蝶變》開始已經慢慢建立。
就拍攝技巧而言,徐克電影一貫快到連眼睛也跟不上的剪接在此片亦早已出現。片中尾段的一場武打剪接清脆俐落,充滿動感,顯露出其人對電影動感的追求。此片新穎時尚的服裝設計亦吸引。男主角黃樹棠留一頭飄溢長風,身披斗蓬,活像《風雲雄霸天下》的步驚雲。其餘米雪、劉兆銘、高雄等亦有型有款,半時裝半古裝的造型別致獨特,完全打破了當時古裝片的傳統。武打橋段的設計,更是創意十足。一反李小龍式的硬橋硬馬和胡金銓式的舞打,徐克以寫實和講求邏輯的原則設計片中各武林高手的招式。青影子懂得飛蟬走壁,並非靠超人輕功,而是依賴鋼纜;天雷高手的絕招能把對手燒死,並非“龍珠式”的特異功能,而是靠迷你鞭炮。
說回此片故事,比較特別的是,片中人物幫派劃分雖然明顯,但其實沒有正反兩派之分。黃樹棠飾演的十色旗主應邀查案,不無私心;天雷三煞充滿野心,更不用說。就算天真瀾漫的青影子(米雪),亦非什麼正義人物。亦正亦邪的人物,大大加強片中懸案的劇力,令觀眾投入於劇情之內,逼使大家用心和方紅葉一起競猜誰是幕後黑手。全片故事大部分時間在昏暗的地底城堡發生,場景不多,但編導手法靈活,運鏡和剪接皆見功力,氣氛炮製尤其出色,觀眾不會感到沉悶。
《蝶變》雖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製作規模難和今天的影片同日而語,場面比較簡陋,特技效果也差天共地,但充滿創意和粗獷的生命力,放在現在來看,一點也沒有過時的感覺,而且著重故事的方針,更是徐克電影中所罕見。近年徐克為了追求炫目的影像效果,對於劇本的要求愈來愈低,電影的整體成績亦相應下降,就更令人覺得此片的可貴,也教人懷念他在新浪潮時期的魄力和創意。

幕後花絮

《蝶變》《蝶變》

1979年的7月20日到7月26日,對於整個香港電影歷史來說,這是一段非比尋常的日子,一段見證歷史、銘刻記錄的日子。7月20日,徐克導演的新派武俠片《蝶變》在香港的海運、百樂等20多家影院上映。到7月26日,影片上映7天之際,票房收入達到115萬港幣,在業內引起轟動。《蝶變》之後,許鞍華的《瘋劫》章國明的《點指兵兵》、《行規》等影片陸續上映。這些影片為沉悶多時的香港影壇帶來了新的氣象,由此掀起了香港電影的新浪潮。從這個意義上說,《蝶變》已經不僅僅是一部新潮的武俠片,更標誌著一個時代的到來,而徐克也以一個新派導演的形象出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成了香港電影新浪潮風頭浪尖上的弄潮兒。回憶《蝶變》的上映前後,徐克於我們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意義,回憶這些也就等於在回憶一個時代的興衰起伏。 
《蝶變》是徐克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但這第一次已經足以改寫一段歷史。在執導本片之前,1978年的時候徐克在佳視電視台曾拍出被認為是香港電視史里程碑的劇集《金刀情俠》。在那部電視劇里,他已經顯示出拍商業片的出眾才華。因此佳視倒閉後,他立刻被吳思遠招致帳下,執導了這部《蝶變》。 
《蝶變》之經典不在於俠義之氣的濃厚,俠士功夫之高超,而在於它對中國傳統武俠的顛覆。
之前的武俠片,功夫最高者必定是片中的主角,武功成為決定一切勝負成敗的關鍵所在。然而在《蝶變》中,徐克卻開啟了一個先河,讓一個不懂武功的書生成為片中的主角,而在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紛紛倒下之際,他仍舊能夠行走於江湖之上。
徐克的這種對傳統武俠的顛覆,不僅僅在於一種形式的變化,其中借武俠所表達出來的深意更為人稱道。形式上,他引進日本美國電影的一些元素,塑造出兼具西方槍手、日本忍者特色的新型中國俠客形象,且用完全不懂武功的書生擔任主角,突破了中國傳統武俠片的格局。
而影片中,武林人士高手如雲,但卻不能團結一致,反而熱衷內訌,修得的本領竟用來互相殘殺,其實有著更深刻的寓意。有人以武力殺人,還有人以智慧殺人,而自己的發明不能好好利用也會為人所用。《蝶變》這種改變的力度和氣魄對於一位第一次執導電影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太不容易。能夠不為商業所困,任由自己的想法去放手拍攝這樣一部影片,不是每一個導演都能夠做到的。

導演簡介

徐克徐克
徐克 HarkTsui,男,生於1951年2月15日,越南
星座:水瓶座
徐克祖籍廣東,1951年2月生於越南。自幼就對電影有極濃厚的興趣,自13歲起即開始製作八厘米實驗電影。1966年遷居香港,完成中學教育。徐克1969年進入美國德薩斯州的南循道會大學,一年後停學環遊美國,後來轉到德州大學(奧斯汀)修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與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鐘的有關美籍亞洲人的記錄片《千鍾萬縫展新路》。1975年畢業後,他在紐約編輯一份唐人街報紙,並組織了一個社區劇社,又參與當地的華埠社區有線電視。1977年回到香港,徐克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從事導演和監製等工作。一年後,他轉投佳視,並且拍成了電視劇經典《金刀情俠》。這可說是徐克導演生涯的轉折點,他的才華為電影監製所注意,並於1979年拍成他的第一部古裝劇情長片《蝶變》。徐克獨特的風格和嫻熟的技巧,使《蝶變》從當時充斥市場的功夫片中脫穎而出。
徐克的第四部作品《鬼馬智多星》即為他贏得1981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殊榮。其後的《最佳拍檔女皇密令》更創下了3000萬的票房紀錄。
1984年4月徐克與他的妻子施南生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工作室的首部電影《上海之夜》即獲選為198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最佳電影,並獲邀參展十多個海外大型影展。1987年,徐克監製的古制劇情片《倩女幽魂》亦突破了港片的先河,該片除獲得票房佳績外,亦奪得1988年葡萄牙Oporto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亦在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分別取得五項和三項獎項。
徐克亦曾參與《打工皇帝》、《超級警察》和《最後勝利》等多部電影的演出。而《最後勝利》更令他獲提名一九八八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同年由他監製的《英雄本色》亦取得票房新高,《刀馬旦》更取得國際性的好評。
1989年,徐克憑《英雄本色III》繼承這系列的成功,而且在越南作拍攝的主要場地。同年由他監製的《喋血雙雄》在美國上畫,而且得到很高的評價。1990年《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II:人間道》等電影,不僅確立了徐克武俠電影大師的地位,亦為他贏得法國Avoriaz電影節特別評判大獎。同年徐克亦贏得(Screen集團)最佳導演的殊榮。1992年,徐克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而《倩女幽魂II:人間道》則奪得葡萄牙Oporto電影節最佳特技獎。同年,《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三片在亞洲地區都錄得破紀錄的票房,開創了當時拍攝古裝電影的潮流。而與嚴浩合作的電影《棋王》,在義大利的劇本和影像國際電影節奪得大獎。
1993年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和《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繼承這系列的偉大成績,分別在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服裝大獎和最佳武術設計大獎。1994年,徐克監製及導演了愛情悲劇《梁祝》,被譽為東方《羅密歐與茱麗葉》。徐克亦再表演出他題材的豐富多變,製作了一部愛情喜劇《花月佳期》。同年他亦製作了《黃飛鴻之龍城殲霸》。1996年,徐克製作了三部著名作品《新上海灘》、《黑俠》和《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同年,他更為美國新力公司,導演了他的首部好萊塢電影《反擊王》。
徐克熱愛漫畫人所共知,1997年更監製了首部動畫作品《小倩》。該動畫以名作《倩女幽魂》為腹稿,製作時間長達四年,甫推出即大獲好評。其後,徐克為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監製並導演了動作片《順流逆流》。在美國上映後,即被評論界喻為國際性動作電影新典範。
作為業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元素。2001年由他監製的《老夫子2001》更為香港首部結合3-D動畫人物和真人演出的電影。該片自復活節起,即作全東南亞發行。徐克的另一部作品《蜀山傳》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亞洲發行,並由Miramax公司購得全歐美的發行權。2001年10月,徐克在1993年監製的《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在美國上映。在一個月內累積了1400萬美金的票房紀錄,反映了美國觀眾對中國功夫片的渴望。同時,徐克另一部科幻動作片《黑俠II》,亦於2003年初上映,並由新力公司作世界性發行。2002年徐克監製的《殭屍大時代》,再次由美國新力公司取得世界性發行權。
2003年徐克監製《散打》,散打是近年來中國最流行的拳擊運動,此片描述散打拳手的奮鬥心路歷程,並起用職業散打拳手演出,充分表現了散打比賽的刺激。2005年,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07年與老友林嶺東、杜琪峯合作導演了《鐵三角》。2008年徐克推出兩部作品,一部是年中上映的由李心潔、梁洛施等主演的驚悚片《深海尋人》,一部是年末上映的由周迅、桂綸鎂、張雨綺等主演的喜劇《女人不壞》,兩個不同題材,兩種迥異風格,徐克都拿捏得別有韻味。不過兩部影片的口碑參差,褒貶不一。2009年徐克將重拾古裝劇,攜手劉德華推出《狄仁傑》。

主演介紹

劉兆銘劉兆銘
劉兆銘 Siu-MingLau
男,生於1931年,中國香港
劉兆銘是香港舞蹈界的開拓者之一,為香港舞蹈屆取得許多榮譽。在港開辦有舞蹈學校,因此被人稱為銘sir。
參演徐克的《蝶變》時劉兆銘已經中年,卻因此在香港影壇立足,一演就是幾十年。銘sir多演配角,但十分有看頭:《倩女幽魂》中那位陰陽怪氣的老妖;《賭城大亨》中和劉德華誓不兩立的聶傲天;《笑傲江湖》中道貌岸然的小人岳不群等經典角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米雪米雪
米雪,女,生於1955年9月2日,中國香港
星座:處女座
米雪中學時參加了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訓練期間曾參予了許多大型電影中的臨時演員,如“十四女英豪”、“大軍閥”等。訓練班畢業後加盟佳視,參加了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飾演黃蓉而大受歡迎,更使她紅到泰國、印尼。後來加入麗的(亞視)電視,拍過多套膾炙人口的劇集,如《古都驚雷》、《大內群英》、《武俠帝女花》、《太極張三豐》等等。當年《霍元甲》中的趙倩男一角更是讓內地觀眾痴迷。
1976年到90年代可以說是米雪的搏殺期,演出了許多部電視劇。而這之後到2000年期間,米雪演過幾套膾炙人口的舞台劇,分別是《美人如玉劍如虹》,而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更演足一年,又演出《風流醫生手尾長》與李子雄合作演出一百場,與謝雪芯演出《虎渡門》
從1998年《法網柔情》之後直到2001年的《倚天屠龍記》衝出演殷素素一角而再次走到觀眾眼前。而為亞視拍攝的《勝券在握》卻並沒有多大的反響,之後2005年又重新回到TVB拍攝了《學警雄心》,可謂霸氣十足。
如今的米雪重新活躍在電視螢屏上,人到中年的她保養得當,儀態萬方,當年的美麗絲毫不見減退,而演技也更見老辣。她主演的《突圍行動》、《溏心風暴》等熱播劇目都令冬粉們大呼過癮。同時她也客串出演了《花花型警》等影片。
張國柱張國柱
張國柱 GuozhuZhang
男,生於1948年,中國台灣
台灣資深演員。師大體育系畢業,1977年進入電影界;1979年伙拍胡慧中拍攝電《歡顏》而成名。近作有電視劇《白色巨塔》。其子張翰、張震均為電影演員。曾憑《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片與兒子張震同時入圍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候選名單。
入行二十多年,張國柱是華語影壇公認的長青樹。1968年當他仍在大學裡念體育系的時候,已經拍攝第一出機車廣告,不過之後他選擇執起教鞭,直至1979年才首次拍攝電影《歡顏》,正式踏入娛樂圈。當年已經三十歲的他,演藝成就可說是大器晚成。《歡顏》以後,張國柱接拍了另一部題材大膽的電影《愛殺》,飾演一位變態殺人犯,對他來說,這是從影以來難度最高的角色,但卻為他帶來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使他的演技大躍進。此後多年他一直緊守嚴選劇本的原則,即使擁有一張俊臉,也無懼演出負面的角色。不過這位“偶像派前輩”坦言不喜歡今天的偶像派潮流,認為那些只著重畫面美感,劇情缺乏深度的偶像劇,對演員的發展有不良影響。在影壇浸淫了二十多年,張國柱已沉澱了無數演藝智慧。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思遠影業公司[香港]

製作人

吳思遠See-YuenNg....producer
SijianWu....producer
QuanZhang....producer

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香港HongKong1979年7月20日
日本Japan2000年10月28日......(HongKong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地位

70年代末“香港電影新浪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徐克代表作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資料館推選出100部1916年至1999年間出品的香港電影佳作,歡迎圍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錢》[1959年香港電影]
《四千金》[1957年香港電影]
《琵琶怨》[1957年香港電影]
《家春秋》[1954年香港電影]
《敗家仔》[1952年香港電影]
《爛頭何》
《經巡中國》
《誤佳期》
《天涯·明月·刀》[1976年香港電影]
《再見中國》
《血染杜鵑紅》
《春殘夢斷》
《愛奴》[1972年香港電影]
《擺錯迷魂陣》
《昨天今天明天》[1970年香港電影]
《董夫人》
《書劍恩仇錄》[1987年香港電影]
《玉女添丁》[1968年香港電影]
《金燕子》[1968年香港電影]
《天劍絕刀》[1967年香港電影]
《英雄本色》[1967年香港電影]
《說謊世界》
《原來我負卿》[1965年香港電影]
《寒夜》[1955年香港電影]
《武則天》[1963年香港電影]
《家家戶戶》
《火窟幽蘭》
《同命鴛鴦》
《細路祥》[1950年香港電影]
《延安內貌》
《情深似海》[1960年香港電影]
《中秋月》[1953年香港電影]
《金山大少》
《蝶影紅梨記》
《邊緣人》[1981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省港旗兵》
《天長地久》[1955年香港電影]
《血染海棠紅》
《勳業千秋》
《神奇兩女俠》[1987年香港電影]
《武館》
《小兒女》
《追妻記》
《野玫瑰之戀》
《慈母心》
《孤島天堂》
《方世玉》
《秋月》
《父與子》[1954年香港電影]
《半斤八兩》
《金蓮花》
《七重天》[1956年相香港電影]
《民族的吼聲》
《投奔怒海》
《紅菱血》
《黃飛鴻正傳》
《香港製造》
《美國心》
《笑笑笑》
《危樓春曉》
《刺馬》
《上海之夜》
《半邊人》
《垂簾聽政》
《清宮秘史》
《敗家仔》[1981年香港電影]
《第一類型危險》
《喋血雙雄》
《撞到正》
《倩女幽魂》[1987年香港電影]
《雪裡紅》
《槍火》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空山靈雨》[1979年香港電影]
《醉拳》[1978年香港電影]
《新不了情》[1993年香港電影]
《猛龍過江》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黃飛鴻》
《俠女》
《大醉俠》[1966年香港電影]
《魂歸離恨天》[1957年香港電影]
《牆》[1956年香港電影]
《龍虎風雲》
《警察故事》
《父母心》
《殭屍先生》
《珠江淚》
《瘋劫》
《甜蜜蜜》[1997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東邪西毒》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
《賭神》
《胭脂扣》
《烈火青春》[電影]
《阿飛正傳》
《秋天的童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