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女》

《小兒女》

《小兒女》為中國香港1963年由導演王天林上映的劇情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教師王鴻深妻子早逝, 留下女兒景慧及兩名幼子景方, 景誠. 景慧愛護幼弟, 畢業後放棄升學, 專心料理家務.某天景慧在公共汽車上重遇中學同學孫川. 孫對她素有好感, 經過多次約會後, 二人感情突飛猛進. 王鴻琛得知女兒與孫相戀, 幾達談婚論嫁, 心頭略寬之餘, 亦有續弦之意.景慧得悉父親與同事李秋懷交往, 深恐她將來當了後母后會刻薄幼弟, 幾經思量, 忍痛跟孫分手, 打算外出求職, 獨力撫養幼弟, 以成全父親再婚之念. 她到青洲島國小應徵教員, 孰料秋懷適已轉往該國小當校長. 兩人互訴身世, 各自留下深刻印象. 另一方面, 景方, 景誠兄弟以為父親有意另娶, 遺棄他們, 景慧只好答應他們永遠不會結婚來加以安慰.兄弟倆正想將此喜訊轉告父親, 不料卻遇上父親與秋懷攜手出遊. 兄弟倆深恐被後母欺壓, 大吵大鬧; 回到家中, 又窺見景慧與孫商量婚事, 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兄弟倆跑到母親墳前哭訴, 結果被困墳場. 兄弟倆遲遲未返, 眾人擔心不已, 四出尋找; 秋懷終於在墳場找到兄弟倆, 並送他們到醫院檢查. 兩人對她敵意全消, 眾人亦鬆一口氣, 欣然回家。

影片評價

尤敏為照顧兩個弟弟(鄧小宇、鄧小宙)和喪偶的父親,女當母職,因此遲疑不敢論婚嫁,其父王引反而愛上校長王萊有意續弦。是父子姐弟親情重要還是愛情與婚姻幸福重要?抑或可以兩全其美?為安慰家庭觀眾,最後矛盾誤會消解,影片是圓滿收場。通俗劇結構已成定局,張的貢獻在於一些場面細節寫得相當好,對白流暢自不待言,亦少一般倫理片的囉唆與說教。一些場面用上象徵與比喻相當恰好,如一開始就以雷震手持那籃蟹苦纏尤敏的衣裙直喻她陷入男女關係的困境,之後多次重現吃蟹的母題。又比方風雨交加之夜小兄弟被困母親下葬的墳場,欲跨越鐵欄而乏氣力,整個喻象就很張愛玲式,也有著張的童年經歷之投射。此劇分場爽朗、層次分明,後段採用多線發展收束有力,亦顯出劇作者把握情節劇的功力並不尋常。

若以本片和十六年前桑弧在上海編導的《哀樂中年》比較(有說張愛玲曾寫此劇本的初稿),就彷佛可見本片是《哀》片的女性反轉版本——以女兒的觀點看中年父親喪偶後再娶帶來兒女的心理負擔,和如何逃脫這一陰影。《哀》片採取的解決方式是為父的積極自強,以精神感動了下一代。《小》片正好相反,是開明的女兒默默承受,處處謹慎,並受到女校長樂觀的感染採取行動去調和、化解兩代間的張力,是女性主導。但影片最可取的是那既不強調女性的柔順美德,也不標榜開明,而是淡淡地輕描人性與人倫,那種“世事就是如此這般”的張愛玲筆觸,那淡淡的哀愁(與歡樂)轉化成電影作品仍不失其真味。

獲獎記錄

1963年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資料館推選出100部1916年至1999年間出品的香港電影佳作,歡迎圍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錢》[1959年香港電影]
《四千金》[1957年香港電影]
《琵琶怨》[1957年香港電影]
《家春秋》[1954年香港電影]
《敗家仔》[1952年香港電影]
《爛頭何》
《經巡中國》
《誤佳期》
《天涯·明月·刀》[1976年香港電影]
《再見中國》
《血染杜鵑紅》
《春殘夢斷》
《愛奴》[1972年香港電影]
《擺錯迷魂陣》
《昨天今天明天》[1970年香港電影]
《董夫人》
《書劍恩仇錄》[1987年香港電影]
《玉女添丁》[1968年香港電影]
《金燕子》[1968年香港電影]
《天劍絕刀》[1967年香港電影]
《英雄本色》[1967年香港電影]
《說謊世界》
《原來我負卿》[1965年香港電影]
《寒夜》[1955年香港電影]
《武則天》[1963年香港電影]
《家家戶戶》
《火窟幽蘭》
《同命鴛鴦》
《細路祥》[1950年香港電影]
《延安內貌》
《情深似海》[1960年香港電影]
《中秋月》[1953年香港電影]
《金山大少》
《蝶影紅梨記》
《邊緣人》[1981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省港旗兵》
《天長地久》[1955年香港電影]
《血染海棠紅》
《勳業千秋》
《神奇兩女俠》[1987年香港電影]
《武館》
《小兒女》
《追妻記》
《野玫瑰之戀》
《慈母心》
《孤島天堂》
《方世玉》
《秋月》
《父與子》[1954年香港電影]
《半斤八兩》
《金蓮花》
《七重天》[1956年相香港電影]
《民族的吼聲》
《投奔怒海》
《紅菱血》
《黃飛鴻正傳》
《香港製造》
《美國心》
《笑笑笑》
《危樓春曉》
《刺馬》
《上海之夜》
《半邊人》
《垂簾聽政》
《清宮秘史》
《敗家仔》[1981年香港電影]
《第一類型危險》
《喋血雙雄》
《撞到正》
《倩女幽魂》[1987年香港電影]
《雪裡紅》
《槍火》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空山靈雨》[1979年香港電影]
《醉拳》[1978年香港電影]
《新不了情》[1993年香港電影]
《猛龍過江》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黃飛鴻》
《俠女》
《大醉俠》[1966年香港電影]
《魂歸離恨天》[1957年香港電影]
《牆》[1956年香港電影]
《龍虎風雲》
《警察故事》
《父母心》
《殭屍先生》
《珠江淚》
《瘋劫》
《甜蜜蜜》[1997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東邪西毒》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
《賭神》
《胭脂扣》
《烈火青春》[電影]
《阿飛正傳》
《秋天的童話》

張愛玲作品不完全名錄

排序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

以下是部分作品名稱:

B《霸王別姬》《半生緣》(原名《十八春》) . 《被窩》《必也正名乎》《不幸的她》
C《重訪邊城》《從吶喊到流言》《創世紀》《存稿》《惆悵舊歡如夢》《沉香》《草爐餅》《赤地之戀》《遲暮》
D《到底是上海人》《多少恨》《對照記》《打人》《第愛節》《讀書報告四則》《道路以目》《都市的人生》《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
F《封鎖》《浮世的悲哀》《浮花浪蕊》
G《公寓生活記趣》《姑姑語錄》《更衣記》《桂花蒸阿小悲秋》
H《華麗緣》《海上花開》《海上花落》《紅樓夢魘》(文學評論) . 《花凋》《魂歸離恨天》《鴻鶯禧》《黃金盟誓之書》《紅玫瑰與白玫瑰》
J《借銀燈》《吉利》《燼餘錄》《金鎖記》
L《流言》《琉璃瓦》《留情》《論寫作》《連環套》
M《心經》《牧羊者素描》《茉莉香片》
N 《年青的時候》
Q《情場如戰場》《秋雨》《傾城之戀》
S《十八春》(即《半生緣》) . 《雙聲》《散戲》《私語》《色.戒》《詩與胡說》《說胡蘿蔔》
T《天才夢》《童言無忌》《談女人》《談看書》《談看書後記》《談跳舞》《談音樂》
W《五四遺事》《忘不了的畫》《惘然記》《我看蘇青》
X《小團圓》《寫什麼》《小兒女》《小艾》《心愿》《相見歡》
Y《餘韻》《夜營的喇叭》《憶胡適之》《怨女》《有女同車》《炎櫻語錄》《秧歌》《銀宮就學記》《雨傘下》《殷寶灩送花樓會》
Z《丈人的心》《中國人的宗教》《中國的日夜》《張看》《自己的文章》《造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