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圖)《清明節》《清明節》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為香港台灣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中國國務院已經宣布在2008年清明等傳統節日將被列為公眾假期。

概述

(圖)《清明節》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在越南韓國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簡介

(圖)《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由來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

《清明節》清明節
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形式

清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清明節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里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採,應嚴格科學採制,確保產量和品質。
這時北方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天氣冷暖多變,應注意防禦低溫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色,這時常常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令人煩惱和不能忽視的,倒是雨水過多導致的濕漬和寡照的危害。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對開始旺盛生長的作物和春播來說,水分常常供不應求,此時的雨水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地區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時,適時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脅。清明,不僅是一個極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俗演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作“清明節”。民間自古有著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豐富的紀念和娛樂活動,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 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節清明掃墓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酆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

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

清明節
清明逛廟會

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老北京過清明節的習俗老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異常熱鬧,廟內有戲台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家中老人回憶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用藤製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後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即說的清明節這一習俗。

國外清明節

5月6日,敘利亞烈士節。當晚政府要員設宴款待烈士親屬。

5月30日,美國大多數州的“陣亡將士紀念日”。

8月份,日本農曆七八月間有個盂蘭節,機關、企業放假3天,城裡人返回鄉下祭掃先人墓地。

9月1日,突尼西亞全國掃墓日,又叫英雄節,用以紀念在獨立鬥爭中殉國的烈士。
10月31日,墨西哥亡靈節(也譯作萬靈節),晚上人們穿著奇裝異服,戴上祖輩相傳的假面具,對著先人的亡靈又唱又跳。相傳這源自印第安人的風俗。

11月1日,法國萬靈節。人們除祭掃先人陵墓,還到巴黎公社紀念碑獻花。

節令食品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清明節清明果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餚,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這幾樣菜都跟養蠶有關。把吃剩的螺螄殼往屋裡拋,據說聲音能嚇跑老鼠,毛毛蟲會鑽進殼裡做巢,不再出來騷擾蠶。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節日用聯

春風重拂地;佳節倍思親。

燕子來時春社;
梨花落後清明。

三月光陰槐火換;
二分訊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
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槐火光陽春替換;
杏花消自雨傳知。

睹物思親常入夢;
訓言在耳猶記心。

杏酪榆羹當來次第;
石泉槐火夢到賞時。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處夢;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為誰新。
煙景催槐葉;
風期數楝花。
山清水秀風光好;
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
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
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春風已解千層雪;
後輩難忘先烈恩。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

農諺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
風小無雲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清明前後怕晚霜,天晴無風要提防。
麥怕清明霜,谷怕老來雨。
拱棚瓜菜蓋草苫,果樹園裡要熏煙。
麥田澆後快松耪,保墒增溫能防霜
過了“寒食”,還冷十日。
“寒食”莫歡喜,還有十天半月冷天氣。
雨淋墳頭錢,春苗出齊全。
淋透掃墓人,耩地不用問。
清明有雨麥苗肥,穀雨有雨好種棉。
清明有雨春苗壯,小滿有雨麥頭齊。
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濕了烏鴉毛,今年麥子水裡撈。
清明雨漸增,天天好颳風。
關門風,開門住,開門不住過晌午。
大風不過晌,過晌呼呼響。
大風不過晌,過晌颳得狂。

清明節
清明時節


夜裡起風夜裡住,五更起風颳倒樹。
夜間星稀,明天風起。
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風小好太陽。
北風吹過頭,南風來報仇。
北風吹到底,南風來還禮。
關門風,閉門雨。
春天大風翻,百日下滿灣。
春天一場風,夏天一場雨。
春刮東南夏刮北,秋刮西北不到黑。
春天風多,夏天雨多。
春霧狂風,夏霧熱,秋霧連陰,冬霧雪。
要知今年何風多,不妨看看老鴰窩。
三月三,小麥沒磚。
三月八,麥子地里沒老鴰。
三月三,沒老鴰。
三月十五沒老鴰。
春分後,清明前,滿山杏花開不完。
三月里,三月三,杏花桃花開滿山。
桃花開,杏花敗,李子梅子長上來。
桃花開,杏花敗,柿子開花杏下來。
三月里,桃花雪,各樣果子收不多。
頭遍晚,二遍趕,三遍、四遍間隔短(澆水)。
清明到,麥苗喝足又吃飽。
清明餵個飽,瘦苗能轉好。
清明不上,越長越短勁。
麥吃兩年土,只怕清明餓了肚。
施上尿素兩三天,才能開始把水灌。
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澆水也不晚。
春分早,穀雨遲,清明種棉正當時。
寒食撒花,穀雨種瓜。
清明高粱穀雨花(棉),穀子播種到立夏。
清明高粱穀雨谷,立夏芝麻小滿黍。
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後五天不晚(高粱)。
高粱早播秸稈硬,穀子早播多發病。
大麻種在清明前,葉大皮厚又耐旱。
三月八,點南瓜。
過了三月三,南瓜葫蘆地里鑽。
清明種瓜,立夏開花。
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祭罷祖,就種瓜。
稙黍稷,晚棉花,十年就有九年瞎。
早黍稷,晚地瓜,十年就有九年瞎。
芝麻晚了一包葉,棉花晚了桃不結。
早花桃,遲花苗。
早播早出苗,早苗早結桃。
棉花種得早,桃子從腳結到腦。
霜前播種,霜後出苗,躲過凍害,多結棉桃。
春天早下種,秋天早動鐮。
晚深耕不如早下種。
早種強似晚上糞。
能種當時,不種二
早種八分收,晚種三分丟。
天寒地瘦不早種,天暖地肥早下種。
先平原,後山川,背陽山丘宜播晚。
陰陽坡,差得多。
山上山下,差異很大。
山前朝陽地發暖,春種宜早秋宜晚。
向陽早種向陰晚,秋天來個顛倒顛。
熱不耩沙,冷不耩鹼。
熱不耩崗沙,冷不耩鹼窪。
棉花喜向陽,玉茭溝地長。
棉花喜向陽,陰濕不能長。
谷種黃墒麥種泥,小墒正好種玉米。
耩谷沒牛蹄,谷熟籽粒秕。
種好糧滿倉,種賴一把糠。
沙地花生淤地麥,鹼地棉花也不賴。
土地補沙,多種棉花。
棉花性屬,沙溜地最妥。
沙土棉花膠土瓜,石子地里長芝麻。
窪地種秫秫(高粱),十年九財主。
窪地種高的,有吃有燒的。
窪地種高粱,十年九年強。
窪地種高粱,家裡多修倉。
平地種蔬菜,窪地種高粱。
高地芝麻窪地豆。
窪地種子,十年九不眼子。
茬口調得順,糧食打滿囤。
倒茬如上糞。
豆茬種穀子,準備閒屋子。
豆茬種穀,必定有福。
芝麻茬種了瓜,大馬車往家拉。
苜蓿地里種西瓜,吃得人們笑哈哈。
谷種豆,吃肥肉;谷後谷,蹦著哭。
商量不商量,豆茬種高粱。
綠豆茬,要發家,蕎麥黑豆是冤家。
豆見豆,必定瘦。
重茬谷,守著哭。
油見油,年年愁。
瓜茬瓜,永不發。
重茬瓜,沒錢花。
瓜茬種瓜,種了白搭
不怕瓜重茬,就怕重茬瓜。
重茬花生,蒂落葉空。
豆茬不種棉,種棉收僵瓣。
豆茬種花,十年九瞎。
蔥韭蒜,不見面。
蒜見蒜,空一半。
辣對辣,葉不發。
西瓜種西瓜,十年種一茬。
棉花雖不怕重茬,重茬久了就要瞎。
要想發,種雜花。
要想富,地里開個雜貨鋪。
高粱地裡帶黑豆,一畝多收一石六。
上八斗,下八斗,不收上頭收下頭。
棉花地裡帶芝麻,哪裡沒苗就留它。
地溫穩過一十三(℃),棉花播種莫遲延。
清明後,穀雨前,十有八九保全全。
清明穀雨緊相連,南坡北窪快種棉。
清明後,穀雨前,又種高粱又種棉。
穀雨前,先種棉;穀雨後,種瓜豆。
穀雨前,好種棉。
種早難保苗,種晚難保桃,適時播種最牢靠。
播早弱,播晚旺,適時播種棉苗壯。
播早爛籽,播晚高腿,不早不晚,桃花扭嘴。
棗芽發,種棉花。
棗芽冒疙瘩,開始種棉花。
棗芽發,好種;棗芽冒一寸,種棉不用問。
清明節清明節盪鞦韆

椿芽一大把,趕快種棉花。
荷葉銅錢,下地種棉。
柳絨落,種棉準不錯。
清明花,大車拉;穀雨花,大把抓;小滿花,不歸家。
鹽鹼土地溫度低,播到立夏不為遲。
棉花最晚,不到小滿。
雨種豆子晴種棉,種菜最好連陰天。
生地瓜,熟地花。
生地芝麻茄子熟地花。老茬種花用車拉,老茬種棉結白蓮。
麥茬黍,黍茬麥,老茬棉花開不敗。
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
轉轉茬口,多收一斗。
茬口不換,豐年變歉。
新種一年發,連種三年塌。
谷茬種棉花,氣死兩鄰家。
谷茬種棉花,十年九不差。
今年棉花明年稻,水旱輪作產量高。
高粱豆茬喜種麥,玉米谷地喜種棉。
種種紅薯種種稻,水稻紅薯兩相好。
豆茬莊稼肥上肥。
黑豆茬,種穀發。
種花三日晴,不用問老農。
收不收,三個大日頭。
鑽熱被窩(播時天好)睡熱炕(播後天好),棉苗出土快又旺。
播種之前,要看地看天。
芽子催得歡,播種要看天;天暖地溫加班乾,天寒地涼酌情延。
棉種拌上呋喃丹,控制棉蚜五十天。
浸種用上多菌靈,能防枯萎、黃萎病。
沙灰搓種,下種散楞。
棉花頭大脖子軟,頂土費勁出土難。
棉花播種深和淺,靈活掌握莫呆板。
墒足地實宜播淺,墒差地暄淺落乾。
墒小種深,墒大種淺。
濕耩淺,淺了收花,深了白瞎;乾耩深,淺了白瞎,深了收花。
過深難鑽,過淺落乾,墒足地平,兩厘米半。
千耩深,濕耩淺,不乾不濕耩中間。
乾砘濕,濕砘乾,不乾不濕一溜煙。
土墒賴,深播淺蓋。
墒情欠好,水種包包。
淺耠深放,出來苗旺。
淺了漂,深了酵。
淺溝、壓種、厚蓋土。
墒情太差,莫把耬插;寧晚幾天,也要澆灌
地膜真不賴,蓋棉又蓋菜。
棉種播下急雨拍,抓緊劃鋤快揭蓋。
地板揭不開,芽子出不來。

農事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
降水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乾旱,
有的年份連陰雨,寒潮侵襲倒春寒。
地溫穩定十三度,抓緊時機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種下,掌握有急又有緩,
棉花播下鋤夢花,提溫保墒效果顯。
澇窪地里種高粱,不怕後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來下種,水稻育秧搶時間。
麥苗追澆緊劃鋤,查治病蟲嚴把關。
繼續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樹和桑園,
栽種棗槐還不晚,果樹治蟲餵桑蠶。
牲畜配種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大力提倡種牧草,種植結構變“三元”。
鯉鯽親魚強育肥,適時栽種葦藕芡,
捕撈大蝦好時機,晝夜不離打魚船。
家鼠田鼠一齊滅,保苗保糧疾病減。

相關詩詞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1. 斷魂:形容淒迷哀傷的心情。
2. 借問:請問。
3. 遙指:遠遠地指著。
[簡析]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徵(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斷魂”,指內心十分淒迷哀傷而並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遊春。現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裡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淒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於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裡戛然而止,至於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像。 由於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後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

清明節清明詩詞
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淒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齣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裡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繫,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裡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註腳。“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像,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淒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清明節詩詞大觀】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
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明)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天有霓裳》(當代)劉小烽(劉周)
載清明詩五首:

其一:憔悴墳頭土,見之如親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傷情
( 註:丙子,1996年丙子年。評析:凡讀過此詩而到親人墳前者,必能憶起此詩)。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
(評析:此詩落筆寫景,以景寓情。先寫嬌嫩艷麗的桃花杏花。次寫風雨扑打著花枝.花兒靜靜的盛開。再寫雨珠或者還夾著淚珠,從行人的臉上悄悄滑落,此時忽又從不遠的幾處墳頭傳出悽惋的哭聲。這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清明上墳場景,淡淡的哀怨中透著微微的溫馨,使人於此覬見生活的平淡與人類繁衍不息的偉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為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
(註: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謙稱。評析:讀此詩,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淚化成,雨與淚交融,淚使雨淒冷。淅淅瀝瀝,紛紛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淚嗎?)

其四:風吹外婆在時雨,雨打外婆在時風;年年此日都留淚,歲歲墳前奠斯人。

其五: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

其六:道邊衰草萌生意,一點新綠妝枯黃,縱然無雨猶下淚,外婆墳在堆雲旁。

其七:墳頭培土新疊舊,墳前草木枯又青;音容應在此地下,湮沒黃塵多少春。

釋義

清明 :qing ming ①清澈明淨:月夜清明。 ②清醒明白:神志清明。 ③政治開明,有法度有條理:天下清明|生於清明之世。 ④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日掃墓:清明時節雨紛紛。

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