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特種郵票

《清明節》特種郵票

《清明節》特種郵票,1套3枚,2010年4月5日由中國郵政發行,志號:2010-8。郵票全套3枚:《祭祖》、《踏青》、《插柳》。清明為農曆節氣,清明節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郵票原地按口頭文化遺產類代表性原地溯源方法溯源。

郵品簡介

《清明節》特種郵票1套3枚。
郵品詳情:
志號:2010-8
圖 序/圖 名/面 值
(3-1)T/祭 祖/1.20元
(3-2)T/踏 青/1.20元
(3-3)T/插 柳/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 20枚
版式二 9枚(3套)
整張規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
版式二 150×146毫米
版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設 計 者:劉赦康凱
責任編輯:陳靜芝
印 制 廠: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原地封述評:
郵票全套3枚:《祭祖》、《踏青》、《插柳》。清明為農曆節氣,清明節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郵票原地按口頭文化遺產類代表性原地溯源方法溯源。清明節與起源於紀念春秋時期晉國介子推的“寒食節”直接有關。

郵品欣賞

(3-1)T/祭  祖(3-1)T/祭 祖
(3-2)T/踏  青(3-2)T/踏 青
(3-3)T/插  柳(3-3)T/插 柳

郵品作者

劉赦 劉赦

——劉赦,男,1960年4月出生於湖北麻城,《清明節》郵票的主創者。198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現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善工筆人物畫,兼攻山水。作品曾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第二界中國體育美展、江蘇畫刊二十年美術作品展及中國藝術展(美術)、中國繪畫藝術展(加拿大)等,多次獲獎。1993年應邀赴香港舉辦“劉赦工筆畫展”。多幅作品被海內外美術館、藝術觀收藏。近百件作品先後發表於《亞洲藝術》、《中國文物世界》、《朵雲》、《香港名流》及《中國工筆畫全集》、《二十世紀中國名家作品集》等數十種國內外專業刊物及大型畫冊。出版有《劉赦畫集》,著有《近代名畫》、《中國歷代國寶精品100例賞析》等。劉赦曾設計了《重陽節》郵票(2003年發行)。

劉赦和康凱先生親筆簽名的《清明節》郵票原地封劉赦和康凱先生親筆簽名的《清明節》郵票原地封

——康凱,男,1979年5月30日出生於黑龍江大慶市,是劉赦老師的弟子,《清明節》郵票的另一位設計者。2005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2003年參加由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黑龍江省畫院聯合主辦的“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作品《黟山雨霽圖》入選由北京今日美術館主辦的“今日美術大展”。論文《淺談寫意山水的意象表現形式》發表於《藝術百家》。

背景資料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植樹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式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說:“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疑。”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應該說這與前兩天(或一天)的寒食節有關。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蹟。原始社會,我們的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天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菸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對此,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詩有生動描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由於寒食節期間禁止生火做飯,就需準備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備禁火期間食用,相沿成習,遂成寒食風俗。寒食節期間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麵粉做成蒸餅,上附紅棗並捏成燕子形狀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麥芽糖調製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黃色近似今日點心的環餅;有用糯米與雀麥草汁舂合而成,以棗泥或豆沙為餡料的蒸食——青白糰子。此外,鴨蛋、棗糕、杏仁粥、凍豬肉、凍魚肉,也是寒食節常用的食品。寒食節期間的習俗,除了禁火冷食,還有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現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袚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道:“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既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袚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大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的活動。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於踏青遊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開始成為一項內容。

原地溯源

——晉國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因不願居功為官而隱居,抱著綿山的一棵老柳樹被燒山之火而焚,晉文公因而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將放火燒山之日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行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定寒食節的最後一天為清明節。據說,山西介休一帶在春秋時代過寒食節要斷炊一個月,到了唐代減為三天,後再減為一天。經唐宋,寒食節和清明節已合為清明節。清明(寒食)節已成為介休縣的特色文化,從2008年至今在清明節時期都舉行了“山西介休綿山中國清明(寒食)文化節”系列活動。清明節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山西介休為“清明節”的代表性主題原地。

——中國清明(寒食)文化節組委會公事封(230毫米×120毫米),山西省郵資票品局單票封3種(220毫米×110毫米),《旱碼頭》文獻郵簡(清明節圖)1種(粘後220毫米×110毫米),中國集郵總公司封介休寄(220毫米×110毫米)。“山西介休 綿山郵政代辦所”日戳,介休綿山新郵首發紀念郵戳2種,“介休·棲賢谷”風景日戳。

原地探微

談《清明節》郵票原地

——中國郵政於2010年4月5日發行《清明節》郵票1套3枚,內容分別為祭祖、踏青、插柳。清明節在兩千多年來不斷得到傳承和延續,其所承載的內容不斷得到豐富和增廣,並發展為一個重要的民族節日。2006年包括清明在內的“農曆二十四節氣”(編號為X-68)和國家民族節日的“清明節”(編號為X-2)同時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自2008年元旦起,國務院又將“清明節”頒定為全國性節假日之一,因此可選北京市中南海郵局(郵政編碼100011)為相關原地郵局。

——談論清明節,清明節氣不能置之不顧,清明節文化是對清明節氣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應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在《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是目前見到的完整二十四節氣的最早文字記載。清明節氣是構成清明節俗的文化基礎。故郵票原地可選《淮南子》成書地作為原地郵局——安徽省淮南市郵政局八公山郵政所,郵政編碼230272。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與清明相近的寒食節(一般在清明前一二天)本是古代禁火忌日,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的祭日恰在寒食節。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郵票原地郵局可選山西省介休市郵政局,郵政編碼032000;或山西介休市綿山郵政代辦所,郵政編碼032007。

——清明節在歷史的自然演變中自覺吸納了古上巳遊春宴飲的內容。上巳節起源於何時,難以確考。相傳源於中古臨水祭伏羲。伏羲和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雲集陵區,朝拜人祖。上巳節,主要風俗是踏青、袚禊,魏晉以後時間固定為三月初三日。由於時間與清明鄰近,又都是在郊外的活動,後來上巳節重郊遊踏青的特點就被整合到清明節習俗之中。郵票原地郵局可選河南省周口淮陽縣郵政局,郵政編碼466700。

——根據現有資料,清明在唐朝之前還沒有成為節日;從唐代開始,清明節逐漸成為一個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習俗的重要民俗節日。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是寒食、清明與上巳三者融合為一體的有力佐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