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門即事

閭門即事

《閭門即事》唐代詩人張繼所作的一首七言詩,是作者站在門口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感觸而作的詩。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閭門即事閭門即事
閭門即事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注釋

閭門即事閭門即事
閭門--蘇州的西城門。即事--就眼前的事抒發感想。
即事--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所感觸而創作。即事,應該是詩歌的一種形式。
耕夫--農民。樓船--指兵船。
吳門--即閭門。窺--望。郡郭--近郊。
新煙--寧代風俗,清明前的寒食節禁止燒火。到了清明節重新起火。煙,炊煙。

譯文

清明本應是農忙時節,可詩人登上城樓眺望,卻只見由於農民都被召去當兵了,農村勞動力缺乏,萬頃農田無人耕作,荒蕪長滿了青草。禁止燒火的寒食節過去了,清明節應該是千家萬戶重新起火的日子,而詩人看到的是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的景象。

賞析

閭門即事閭門即事
這首詩觸景生情,典型而客觀的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社會現狀。安史之亂波及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等省,周邊諸省也都勤王,大量的農民被召從軍後,田園荒蕪、家中孤淒。詩人通過描寫“春草青青萬項田”、“清明幾處有新煙”,表達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抒發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特別是“試上”一詞,把詩人不敢窺望淒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作者

閭門即事閭門即事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