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病

疰夏病

病名。又名注夏。 一指夏令季節發病的一種病證。出自《丹溪心法》卷一。其證每逢春夏之交,忽然眩暈,頭痛,身倦,腳軟,體熱食少,頻欲呵欠,心煩自汗。還有其它解釋。

病名。又名注夏。

①指夏令季節發病的一種病證。見《丹溪心法》卷一。其證每逢春夏之交,忽然眩暈,頭痛,身倦,腳軟,體熱食少,頻欲呵欠,心煩自汗。治宜益氣陰,消暑熱,方用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麥冬、五味、黃柏、生脈散等(見《時病論》)。

②勞病之一。《雜病源流犀燭·暑病源流》:“勞之為病,其脈浮。又手足煩熱,寒精自出,腳酸削不能行,小腹虛滿,春夏劇,秋冬瘥,謂之疰夏病。”治用黃芪建中湯。

夏痿之別稱。《醫碥》卷三:“痿發於夏者,俗名注夏。”《雜病源流犀燭·暑病源流》:“疰夏,脾胃薄弱病也。然雖由脾胃薄弱,亦必因胃有濕熱及留飲所致。昔人謂痿發於夏,即名疰夏。”證見倦怠,四肢不舉,羸瘦,不能食。參見暑病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