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位於上海市龍華路上,毗鄰古剎龍華寺。

基本信息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位於上海市龍華路上,毗鄰古剎龍華寺。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在此被關押和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義士數以千計。1949年解放後,這裡作為革命烈士紀念地予以保護。 龍華烈士陵園位於龍華寺西側,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這裡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解放後,作為革命烈士紀念地予以保護,20世紀90年代初與上海烈士陵園合併建設。1995年7月1日建成開放,是一座集紀念瞻仰,旅遊,文化,園林名勝於一體的新穎陵園,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稱。
陵園設紀念瞻仰區、烈士墓區、遺址區、地下通道與就義地、碑林區,青少年教育活動區、幹部骨灰存放區和遊憩區等八大功能區。江澤民同志為紀念碑題寫“丹心碧血為人民”。陳雲同志題寫館名“龍華烈士紀念館”。11座大型雕塑與紀念廣場坐落於南北主軸線上。這裡安葬著顧正紅、羅亦農、趙世炎、林育南、李求實等1600餘名烈士,並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畝,分南北兩排,各長54米,遙相呼應。南壁碑碣,為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全文,北壁碑收錄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詩文。
陵園四季林木蒼翠,入春桃花盛開,從農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半個月裡去龍華瞻仰烈士,觀桃花,敬香登塔逛廟會已成為上海人的習俗。
1985年,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新建成現在的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這是一個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的紀念地,占地19公頃,辟有紀念瞻仰區、墓區、老幹部骨灰存放樓、碑林區等,其中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龍華公園前身為血華公園。血華公園建立後,由於管理不善,園容面貌很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在1951年7月接管了公園並進行整修,於1952年5月1日對外開放,改名龍華公園。1964年由市園林管理處設計科吳振千、周在春規劃,又對公園進行擴建整修,增設苗圃、溫室,園地擴大至8萬平方米,1984年上海市園林設計院梁友松的擴建規劃曾被市有關領導部門選中,因情況變化未實現,擴建後園地增至10萬多平方米。
整修擴建後的龍華公園大門朝南,園門內外兩側桃樹成林。大門內,挺立著一座10米多高的赭紅色岩石假山,假山前築有花壇,布置適時花卉,使四季花開不絕。假山東側約20米處是兒童樂園,樂園大門是一座建於民國17年(1928年)的五鬥牌坊,正面書“兒童園”,背面書“龍華園”,園內設有宇宙飛船、龍型蕩船、滑梯、轉盤等兒童遊樂活動設備。樂園北面有一塊長方形大草坪,兩側是畫廊,四隅分別建一座高約4米的軍樂台和3隻精巧的小亭。在草坪北緣有一座古樸典雅的茶室,茶室西北有一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池塘,砌石駁岸,池內養魚,清澈見底。池塘正北有一廣場,可供近千人活動。廣場東、西、北三面有土山環抱,山上植松柏等喬木,廣場西南有長廊、水榭。園內樹木約9000株,其中桃樹約有500株,桂花樹約200株,其他有雪松、梧桐、臘梅、廣玉蘭、青楓等。花卉有120餘個品種。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江澤民題字“丹心碧血為人民”
抗日戰爭前,國民黨的淞滬警備司令部位於龍華公園西側,內設看守所,民國16~26年間,數以千計的革命志士被關押於此。龍華公園東北(今龍華路2501弄1號)為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刑場,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羅亦農、楊殷、彭湃、陳延年,“左聯”作家李求實柔石殷夫胡也頻馮鏗等上百位革命者均在此英勇就義。為了緬懷革命先烈,1985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把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烈士就義地原址和龍華公園建為龍華烈士陵園,但因征地、動遷、投資等複雜原因,延至1990年11月1日第一期工程才動工。工程主要項目是建造臨時紀念碑,布置龍華烈士紀念館,修復原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部分遺址和整修就義地等,至1991年6月26日竣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為龍華烈士陵園紀念碑題寫了“丹心碧血為人民”,鄧小平為陵園題寫了園名,陳雲為龍華烈士紀念館題寫了館名。1991年7月1日,陵園局部向社會開放。
1992年7月14日,中共上海市委決定將在漕溪北路的上海烈士陵園併入龍華烈士陵園,原規劃方案需重新設計。同年9月,市人民政府調整了陵園籌建領導小組成員,由副市長夏克強任組長。1993年7月7日,市人民政府批准龍華烈士陵園續建工程列入市重大工程預備項目,1994年正式列入市重大工程項目。在市、區政府的支持和當地有關單位、市民的配合下,在短時期內動遷了21個單位和780戶居民,土地面積由184畝多擴大至285畝多(19萬多平方米)。陵園採用市民用設計研究院邢同和的總體設計,綠化設計由市園林設計院謝家芬擔任,土建工程由上海市住益建設發展總公司負責施工。1995年7月1日工程按時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

規劃布局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規劃與建築設計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主題、主軸線、主體建築的交融;昨天、今天、明天的交接;建築、園林、雕塑藝術的交輝。突出地把園名建築、紀念碑以及紀念館三組特定紀念建築群作為主體連用。其他建築都圍繞主軸線向四周放射,體現陵園的整體效應。
紀念瞻仰區 
位於陵園中、南部的南北主軸線上,東西寬160米,南北長440米,占地7萬多平方米。大門廣場內是一座有傳統特色的門樓,樓頂上為鄧小平所題的“龍華烈士陵園”6個金色大字。門外廣場東側保留原龍華公園挺立的紅岩巨石,象徵革命烈士威武不屈的英姿。門樓後是香樟林廣場,穿過廣場是一條筆直的長甬道,過紀念橋後,甬道向兩邊拓寬,象徵革命道路越走越寬廣。其後為三層逐層升高和逐層向兩旁擴大的平台。第一、二層平台的中央為中心廣場,是用紅白相間的花崗石鋪成。在第三層廣場正中,一座用紅色花崗石築成的巨大橫碑似由鮮花凌空托起,碑的正面鐫刻著“丹心碧血為人民”7個鎦金大字,反面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署名的龍華烈士陵園碑文。紀念碑後面是烈士紀念館,面積1萬多平方米。紀念館呈金字塔形,四層階梯建築內牆面裝貼的紅花崗石,與塔上覆蓋著的天藍色幕牆玻璃相貫組合,形成4個充滿陽光與生機勃勃的四角中庭,在莊嚴肅穆中透出現代氣息。紀念館是陵園的主體,也是整個陵園的中心。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在第二層平台兩旁,有“獨立、民主”、“解放、建設”兩組主題雕塑,作者為葉毓山。雕塑用四川平武產的芝麻白花崗石雕刻而成,各高6.5米,長12米,共有22個人物,四面可瞻仰。“獨立、民主”一組群雕以近代上海革命歷史為背景,從鴉片戰爭到解放上海等情節組成,表現了先烈們悲壯激昂、浩氣沖天的戰鬥精神。“解放、建設”一組群雕則展示了解放後人民當家作主,建設日新月異的騰飛景象。
碑林遺址區 
在陵園東側,緊依千年古剎龍華寺,占地20畝(1.33萬平方米),由兩座碑亭、四座碑廊、兩座碑牆和大型梯形式花壇組成。碑林入口處是一座名為《且為忠魂舞》的大型烈士群雕,底座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的《蝶戀花·答李淑一》。這座雕塑原置於上海烈士陵園,這次仍由原作者劉巽發遷塑於此。兩亭為方形,攢尖頂,全部以白水泥建成,亭中央各立一根四面有碑刻的碑柱。兩廊外的一側建有對稱的兩座各長50餘米的大型碑牆,一牆鐫刻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全文手跡;另一牆鐫刻自民國16年以來在上海犧牲及曾關押於龍華的烈士詩文29篇。在茂林修竹間,還豎立數十塊保持自然形態、大小不等的石林碑刻,星羅棋布,自然成林。
就義地及地下通道 
位於陵園的東北隅,南銜遺址碑林區,西鄰紀念瞻仰區,面積約1500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義地與紀念區、男女看守所由一條長300餘米的地下通道聯接,東南角屹立著20多塊斧劈石,表示後人對烈士們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的崇敬和懷念。
烈士墓區 
是由烈士紀念堂和烈士墓地及無名烈士墓組成。烈士紀念堂造型別致,圓形的頂部是斜面幾何形鋼架玻璃天棚結構,牆面內外有三塊“百年英烈歷史浮雕”。紀念堂內有一幅2.3米高,13.5米長的瓷版畫,主題“碧血”,內容取材於春秋時期“碧血丹心”的成語故事,和表現歷代人民對愛國志士的緬懷,氣勢非凡。烈士墓地面積1800平方米,分東西兩區,中間是14米寬的通道和花壇。墓地內遍植草皮,道路用鵝卵石鋪設。臥式墓碑用印度紅花崗石,烈士英名由劉小晴書寫,烈士遺像以鈦白銅板網製成。紀念堂西北角的兩層樓房,為生前有較大貢獻的幹部骨灰存放之處。

綠化種植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陵園的植物配置是以相應的植物風姿來烘托景區的主題內涵,園中有大塊草坪,大面積的松柏、香樟、楓、桃花、桂花、杜鵑林,使陵園呈現“春日桃花溢園,秋日紅葉滿地,四季松柏常青”的景色。
園門內廣場保留龍華公園原有的一片香樟林,樹的胸徑達0.35米以上,樹冠銜接鬱閉。外圍散布有龍柏、羅漢松等大樹,下層配植冬青等小灌木,形成陵園入口的一處特色景點。
龍華觀桃是上海歷史上有名的勝景,在陵園大門東側有大片桃花林,種植碧桃、垂絲桃、壽星桃等品種約500株,周邊內側還種有紅花夾竹桃。每當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時,但見落英繽紛,和不遠處隔路相望的龍華古塔交相輝映。“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牆外桃花牆裡血,一般鮮艷一般紅”,這首為人們傳頌的革命詩篇,更使桃花與陵園聯成為一體。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龍華革命烈士陵園
陵園南北主軸線甬道兩側密植高大龍柏,圓柱形樹冠綿延成兩道綠牆,外側成排種植四季常青的雪松。甬道外面兩側種四季葉色呈紅的紅楓,下層地被鋪種杜鵑花,組成上紅下綠的景觀。甬道中段兩旁對稱的大花壇中,滿壇鮮花簇擁至烈士紀念碑前。
東西副軸線與南北主軸線垂直交錯,成為東西向的林蔭幹道,兩旁以廣玉蘭為主調樹種,配植茶花梔子花八角金盤八仙花等花灌木。副軸線東段伸入的碑林區全部植竹叢,青青翠竹既象徵烈士們的高尚氣節,又突出了江南園林的風格。另一條副軸線位於陵園西北部,綠化以墓地為主體,列植蜀檜作為背景樹,墓地前面鋪就常綠草坪,四周群植臘梅南天竹桂花石榴紫薇。此外,在河邊池旁點植合歡、柳等樹種。
在紀念館北端有苗圃,栽培盆花、各種紅色草花及花灌木等,用以補充、調換園中花卉,使陵園花壇常年顯出生機。

旅遊交通

龍華革命烈士陵園交通提示:
從上海火車站乘輕軌到龍漕站下車,步行5分鐘到龍華烈士陵園,或乘捷運1號線到漕溪路站下,鹽龍華西路走到龍華路即可。
公交41路、44路、56路、73路、87路、92路、104路、111路、251路、733路、718路、714路、720路、734路、805路、809路、824路、857路、864路、932路、933路、938路,龍吳線、龍莘線、新龍線、馬龍線等。

相臨景點

上海博物館豫園上海動物園宋慶齡故居上海植物園江灣體育樂園周公館孫中山故居魯迅墓魯迅公園上海大劇院人民公園上海圖書館大洋海底世界八萬人體育場新天地多倫路文化街上海自然博物館共青森林公園靜安寺楊浦大橋玉佛寺南浦大橋《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錦江樂園魯迅故居徐家匯天主堂魯迅紀念館鄒韜奮故居白雲觀共青團中央機關舊址真如寺聖母大堂文廟復興公園江灣政府大樓上海美術館福州路文化街沐恩堂南京路步行街《中國青年》舊址陳毅廣場虹口開發區外灘中共一大會址團中央舊址人民廣場沉香閣奧麗安娜號大世界遊樂城黃浦江自然博物館水上運動場朱家角鎮城隍廟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大理石大廈高橋烈士墓大境閣白雲觀高橋太平天國烈士墓龍華塔潮音庵點春堂丁香花園黃炎培故居龍華寺黃浦江黃道婆墓國際禮拜堂鶴鳴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