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鄉

龍泉鄉

龍泉鄉位於榆中縣南端,總面積84平方公里,境內平均海拔2160米,地形以山溝梁峁為主。屬溫帶半乾旱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400毫米,年均氣溫5.5℃,無霜期120天。轄12村、76社,總人口10968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9%,有農村勞動力63777人。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龍泉鄉龍泉鄉

榆中縣轄鄉。1950年設龍泉鄉,1961年改為公社,1983年復設鄉。位於縣境南端,距縣城54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1萬。甘(草)什(川)公路通過鄉境。轄水家坡張家窯、大坪、李家岔、騾子灘花寨子、武家莊、銀川、水泉灣、廟嘴、楊家嘴洞口12個村委會。

基本概況

龍泉鄉龍泉鄉
全鄉耕地48784畝,人均4.4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1600元。境內有隴海鐵路和高(崖)內(官)公路通過,全鄉12村全部實現了通電、通郵、通路、通電話。有衛生院1所,醫生6人,床位10個。另外,各村都有硬體設施較好、人員配備齊全的標準化衛生所。有國中1所、國小11所(其中完小8所)。在校學生1517人,教師90人。鄉鎮企業涉及建材加工、運輸等行業。農業主產小麥胡麻豌豆,特產紫花苜蓿大蒜洋芋百合藥材。境內有集道教文化和自然風景為一體的旅遊景點龍泉寺

產業結構

龍泉鄉地膜洋芋和地膜玉米長勢喜人
泉鄉為了最佳化產業結構,引領農民走科技扶貧的道路,他們結合鄉情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帶動種植結構調整的依託和著力點,壓糧擴經,壓夏擴秋,椐了解,全鄉2007年糧食生產在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保持了糧食總量的穩定,達到了410萬公斤,農業總產值達到了2800萬元。

2008年該鄉又將糧經飼的種植比例調整到了4.2:4.6:1.2,並大力推廣雙壟溝全膜覆蓋種植,2008年全鄉雙壟溝地膜玉米種植1.5萬畝,地膜洋芋1.5萬畝。儘管上半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連片的作物鬱鬱蔥蔥,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鄉鎮企業

龍泉鄉龍泉鄉洋芋種植
2006年4月29日,在喜慶的鞭炮聲和鑼鼓聲中,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經委等單位的扶貧幫扶項目———榆中縣龍泉澱粉廠正式竣工。這是龍泉鄉的第一個鄉鎮企業,該廠的建成標誌著龍泉鄉的扶貧開發由輸血式造血式的轉變。

龍泉澱粉廠是一個幫扶的工業項目,總投資57萬元,其中30萬元的設備由市經委無償幫助解決。這套設備實現了半自動化生產,在澱粉生產行業屬較先進的設備,日生產能力達到8—9噸,日加工洋芋達到50—60噸,日生產總值2.7—3萬元。該廠的建成,將為龍泉鄉的洋芋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招商引資

苜蓿草產品是優質的補充蛋白飼料,中國每年需要商品苜蓿200多萬噸,年產不足10萬噸,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日本韓國等國家每年需進口飼料200萬噸,市場前景廣闊。隨著種植結構調整和退耕還草還林的步伐加快,西部地區農業將走上特色種植和畜牧業養殖為主的農業經濟。蘭州周邊養殖業的興起將對牧草產生巨大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

龍泉鄉苜蓿飼料
項目建設內容:建立一個年加工20000噸苜蓿的飼料廠,占地10畝,工廠化生產,主廠區分三部分,即三個車間(粉碎烘乾壓縮)。

建設條件:1、種植條件佳,原料充足。龍泉鄉境內特殊的土壤以及乾旱向二陰過渡的氣候,是紫花苜蓿生長的最佳環境,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退耕還草面積不斷擴大,還草種植的品種基本上為紫花苜蓿,僅龍泉鄉種植面積已達5000畝,鄰近的崖、韋營、中連川等鄉鎮和周邊的定西臨洮等地也有大面積的種植,總面積可達3萬畝。

2、市場潛力大。苜蓿飼料是市場上不含任何添加劑營養最豐富、市場銷售量大的牲畜飼料上海、北山東等地該產品十分緊缺,供不應求,國外市場需求量也不斷增長。

經濟效益預測:該項目建成投產後,按年產20000噸計算,產值可達1760萬元,利潤200萬元。

新農村建設

龍泉鄉在榆中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直部門以及幫鄉扶貧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全鄉上下樹立學發展觀,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主題,調動兩個積極性,實現三個突破(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工業建設、商貿活鄉),走好四條路子(產業化富民,科技興鄉,可持續發展,勞務輸出),強化工作措施,改進工作作風,狠抓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保持了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進步。

龍泉鄉通向龍泉鄉的公路
龍泉鄉的發展實踐證明,整合扶貧資源,走扶貧開發的路子是正確的。靚點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農村基本條件逐步改善,農業基礎地位不斷提高。增加水澆地面積800畝,新修梯田200畝,整修道路36公里。

二是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貧困面貌大為改觀。累計投資230萬元,進行武莊等五村的整村推進項目,通過項目實施,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300元。

三是民眾素質明顯提高,生產意識明顯改變。科技培訓36期,受訓人數達到4000人次,科技種植推廣面積達到1.6萬畝,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是產業正在形成,特色前景廣闊。成功推廣雙壟溝地膜糧種植技術,引進小尾寒羊,放養生態雞。種植養殖成了貧困地區的支柱產業,而且玉米秸稈氨化,為養殖業提供了良好的飼料

五是市縣幫扶單位重視,牽頭單位組織,扶貧措施到位,幫扶部門單位投入資金和物資明顯多於過去。

建設成果

龍泉鄉龍泉鄉水泉灣村陣地建設
龍泉鄉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籌措資金7500元,完成綠化任務302畝,四旁植樹2萬株。主要為紅柳插條5萬株,落葉松種植2萬株,側柏種植5000株。抓好退耕還林還草1300畝、“三北四期”造林和村集體林的管護工作;完成了武莊等5個村的整村推進項目,資金達230萬元;完成了武莊學校教室教師宿舍建設,資金達到42萬元,其中12萬元由蘭州慈善總會市人大辦公廳資助;建成了水泉灣等6個村的村委會辦公陣地,資金達25萬元,其中扶貧單位幫扶達10萬元;整修鄉村社道路8條36公里資金達46萬元,其中扶貧單位幫扶達到13萬元;去年共輸出勞務2300人次,其中有組織勞務輸出200人次,為山區農民增收拓寬了新的渠道;另外,建成龍泉鄉澱粉廠,投資達56萬元,其中扶貧單位幫扶設備,折合資金達30萬元;維修了兩處機井,擴大水澆地800畝,投資達8萬元,其中3萬元為扶貧資金;扶貧幫扶完成集雨面建設150戶,資金達3萬元;改造衛生廁所50座,資金達2萬元;慰問貧困戶180戶,慰問資金達到3.6萬元。

旅遊觀光

龍泉鄉外觀龍泉寺
龍泉寺,居芮河北岸,背依風翥山,山高300多米,溝壑縱橫,松柏成蔭,山澗有一雕塑飛龍,口吐噴泉,聲震四野,霧起山谷,陽光一照,成彩虹掛與山腰,映與龍側,使人大有身臨仙境之感,這就是著名的龍吐彩虹奇觀。龍泉寺主寺建設在中台,殿後石壁高數丈,石壁中有300多米長的水系,水溢岩石,百泉爭流,聚者為露,散者為雨,垂者為星,注者為旒,潺潺有聲,形成兩處大泉,一為濃露泉,二為貫珠泉,特別是貫珠泉飛岩欲墜,泉中綠草茵茵,游魚從容,岩面流水如絲如縷注入泉中,樓閣映於水際,石橋彎折其上,別有一番南園林趣味。清順治縣誌記載,“貫珠泉為隴東第一泉”。明崇信知縣柳仲庭詩曰:“龍泉山中古佛堂,流水潺潺繞後廊,人道蓬萊無處覓,誰知仙境在斯方。”龍泉寺門前有一片平坦寬暢的廣場,建有門庭和三塊石碑。穿過門庭,在越過溝谷之處架有一座高高聳峙的白色橋樑,拱洞圓且高,酷似古時官館的玉帶模樣,橋仿照頤和園某橋而造。

相關詞條

甘肅鄉鎮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讓我們一起去領略甘肅的風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