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位於丹頂鶴的故鄉,美麗的嫩江東岸,齊齊哈爾市建華區中華西路 64 號。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多民族的少數民族中學,是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2005 年被評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2007 年被評為全國民族中學示範校。同年冬,郭在奉天組建蒙古文化促進會,並以該會客義在瀋陽艾家胡同創建東北蒙旗師範學校,自任校長,張學良任董事長。1953年國家確認達斡爾、鄂溫克等為單一民族,故1953年12月校名改為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1954年初師班停止招生,1955年秋季開始招中師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校起源

齊齊哈爾蒙旗師範與東北蒙旗師範同一年成立,這是巧合嗎?不是的。這兩個學校最早的發起人是郭道甫,又稱墨爾色。達斡爾族,莫和爾圖人,名門望族出身。幼年在家學習滿文,稍長入海拉爾滿蒙學校學習漢文和蒙文。1910年入黑龍江省立第一中學,4年後畢業;1915年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由於他勤奮好學,很快掌握了滿、蒙、漢和俄等文字,後來又自修英語和德語。

為了提高蒙古民族的文化素質,1918年他在海拉爾成立私立學校,自任校長。1920年任呼倫貝爾蒙旗官立學校校長,課程是辛亥革命後新編的教材。1922年任北京蒙藏學校教員兼學監和北京政府中俄交涉公署署長王正庭的秘書兼咨議處俄文翻譯。1923年6月前往烏蘭巴托考察“外蒙古獨立”情況,其間撰寫了《新蒙古》一書。1924年初組建“呼倫貝爾青年黨”接受“外蒙平民革命黨”的主張。

1924年中華教育改進社在南京召開年會,郭道甫代表蒙古地區出席會議,並就蒙古教育問題發表演講,發表《蒙古與教育》一書。隨後南下廣州,會見 孫中山 先生,同他交談蒙古民族的解放問題,使他深受三民主義的影響和鼓舞。同年發表《蒙古問題》《蒙古民族自決運動》等文。

1925年10月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在張家口成立。郭道甫任中央執行委員兼秘書長。這一年他以馮玉祥秘書和西北督辦署咨議的身份活動於內蒙古西部地區,後赴烏蘭巴托,在蒙古被選為全國職工總工會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並代表蒙古出席莫斯科召開的世界工聯會議,當選為世界工聯委員。

1928年7月郭在新左旗秘密召開青年黨會議,決定以“武裝革命恢復呼倫貝爾的完全自治”,提出“蒙古人民來治理蒙古”的口號,並組織武裝暴動,在東北軍的鎮壓下失敗。後來以“政治問題”解抉呼倫貝爾為條件,郭去奉天接受議和。東北當局接受郭主張在不脫離中國的前提下,準許呼倫貝爾自治民治的要求。少帥又親自答應郭提出的第二個要求:大力扶持和發展蒙古民族的文化教育,滿足他抓基礎教育培養師資的心聲。同年冬,郭在奉天組建蒙古文化促進會,並以該會客義在瀋陽艾家胡同創建東北蒙旗師範學校,自任校長,張學良任董事長。辦學經費由奉天每年撥出一萬四乾兩銀元,布特哈、齊齊哈爾、呼倫貝爾各分擔一千六百至三千兩銀元。

郭任東北長官公署咨議和張學良的秘書以後,在郭的建議下少帥指示黑龍江省督軍署在齊齊哈爾市成立蒙旗師範學校初級部。郭提出“欲以造就為蒙古民族奮鬥之人才”的口號。大力培養蒙古民族青年一代,使蒙古人民不再受其它民族的欺壓和剝削,達到振興和拯救蒙古民族的目的。“九一八”事變後郭向張學良打電報表示:誓死不做亡國奴,要和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到底。同年12月去蘇聯駐滿洲里領事館以後失蹤。

齊齊哈爾蒙旗師範學校

建校時間1928年11月,當時學校名稱是齊齊哈爾私立蒙旗師範學校。

1936年夏天,設在奉天的東北蒙旗師範學校合併到齊齊哈爾私立蒙旗師範學校,校名改為興安師範學校。

1938年下半年興安師範學校遷到扎蘭屯,校名改為扎蘭屯師道學校,一直到1945年8月光復。

建校時間為1928年11月, 1929年3月1日 正式上課。是私利公助學校。黑龍江省財政廳每月撥兩千元經費,四旗一辦每月拿兩千元,1936年後全部經費由偽蒙政部撥給。

學制:附設的國小部四年,初師三年,中師五年。

教材和課程設定:各個時期和其它同類學校相同,蒙文自編教材自印。

學生來源:主要招收扎賚特旗,郭爾羅斯後旗,莫力達瓦旗,阿榮旗,布特哈旗,齊市郊區,訥河縣,嫩江縣,杜爾伯特旗,依克明安旗的蒙族、達族、鄂溫克族學生。年齡一般12歲-25歲,個別有30來歲的學生。1936年後招收全東北的蒙族學生。

班級和學生人數:建校初期3個班80人,其中有國小預備班;最多時學生6個班25O人。1933年第一期初師畢業生20名,1935年第二期初師畢業生20名;1937年第一期中師畢業生17名,1938年12月第二期中師畢業生34名,上日本國參觀旅行一個月。

教職員:1928—1931年十名教職員,還有外校教師兼課的,到1933年增加到三十名左右,學歷大部分大專文化程度。

建校有貢獻的人物:

巴達瑪拉布旦:扎賚特旗第十四代王爺,校務委員會委員長,蒙古族。曾任偽興安總省省長,“八一五”光復時被蘇聯紅軍逮捕,死在集中營。

德古來:八旗籌辦處主任,校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達斡爾族。曾任偽蒙疆自治政府財政部長,解放前跑到台灣後定居美國。

德旺道爾吉:杜爾伯特貝勒,校務委員,第一任校長,但不常來校辦公,蒙古族。

多公爺:郭爾羅斯後旗公爺,校務委員,蒙族。

巴貝斯:依克明安旗貝斯,校務委員,蒙族。

吳維幫:訥河蒙旗辦事處主任,校務委員,達斡爾族。

圖門滿都呼:扎賚特旗王爺協理,校務委員,蒙族。

金耀州:梅里斯達斡爾族,校務委員,第一任訓育主任。

沃子述:齊市人,達斡爾族,北師大畢業生,校務委員,第一任教務主任。

包景芳、孟照德都是郭爾羅斯後旗人,校務委員,教蒙文課。

校長更迭表:

1928——1930年:德旺道爾基 ;1931——1932年圖門滿都呼 ;

1932——1934年:哈斯巴特爾 ;1934——1941年:阿成嘎 ;

1936年兩校合併後,興安師範變為國辦學校,陸續派來七八個日本教員,增加了日語授課時間,大搞奴化教育。池尻掌握財政大權,吉村是舍監,他比訓育主任權利大,任意打罵學生。經常藉故折磨學生,十一月中旬要學生只穿背心褲衩,從學校跑到西大橋跑回來。由於日本人的欺壓,學生從36年的220名突減到37年的150名。後來由於學生反抗和強烈要求下,迫於民眾壓力,1938年日偽當局把池尻、吉村調離學校。

當時的校址:如今民族中學正樓位置上,有三所白磚房,每個約有 150平方米 。中間一所為教師辦公室和教師獨身宿舍,東西兩邊為教室。其北面有一棟青磚房 300平方米 ,是學生宿舍,其東面有食堂和廚房 250平方米 ,其南面是水房和洗臉室,浴室約有 40平方米 。

學校經過齊齊哈爾蒙旗私立師範,興安師範學校,扎蘭屯師道學校的變遷,雖然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克服種種困難,在先輩們再接再厲不斷努力下,學校發展成為東蒙地區的民族教育中心,培養了大量的各種人才。日本留學生有五六十名,國內各大學畢業年一百多人,解放初,在內蒙古自治區廳局級以上的幹部中有九十來名。

嫩江省立蒙古師範學校

解放後 1946年8月16日 ,黨和政府重建這個學校,校名為嫩江省立蒙古師範學校,校址在齊齊哈爾市。

解放戰爭艱苦年代裡,嫩江省人民政府在於毅夫主席主持下,同意蒙政廳建議,建國前的 1946年8月16日 重建蒙古師範學校,任命沃文德為第一任校長。學校當時分為簡師和師範兩個班,學生不足百人。簡師班修業期為三個月,師範班三年。

校址在二馬路,現齊市二中校址。1946年冬天遷到藏書樓,1947年4月遷到聯合中學,到暑期遷到十三中舊校址,即北大街西北角崗上。1950年初遷到朝鮮中學校址,1952年8月遷到現校址,新建三層工字形教學大樓。

1947年1月龍江縣土改時把沃校長揪走了,這樣1月中旬西滿分局派在東北軍大學習和工作的畢力格任命為教務主任,代理校長主持工作,現名沙駝,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原副主任,鄂溫克族。當時學校九名教員,多數漢族,齊市原各國高的教師,有北師大、南開、吉林師導大學等名牌大學畢業生。其中有一名蒙古族教師鮑景芳,教蒙文課,他是偽郭后旗的原旗長,負責學校總務工作,有兩名達族職員協助作總務工作。那時教師每月薪水只有 190斤小米,折合成鈔票發。學校有四垧多地農田,現瀏園賓館南側熱力公司位置。省政府副主席楊英傑和省教育廳副廳長兼聯和中學校長吳燕生都很關心這個學校,吳是蒙古族。當時廳長是關夢覺,黨外民主人士。

1947年7月由王爺廟派來偽滿政法大學畢業生都嘎爾扎布任校長,後來蒙和任校長,這期間孟定遠,鄔蘭同志先後任教導主任。同年十月派來風鳴嘎協助工作,學校開展了三查運動,清除了階級異己分子,組織學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鍛鍊了師生,受到深刻的階級教育。

1948年春派東北軍大的金海如為校長,學校各項工作走向正規。1949年4月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5月學校更名為黑龍江省立蒙古師範學校,這時已發展到四個班140餘名學生。9月份30餘名第一期畢業生離校走上了工作崗位。到了1950年風鳴嘎任校長,業喜扎布任教導主任,烏嫩任總務主任。學校增設了蒙文專修班,教職員工16名。1950年12月份34名第二期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解放初期為黨和國家培養了急缺的國小師資和各類民族幹部,為建國初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

1953年國家確認達斡爾、鄂溫克等為單一民族,故1953年12月校名改為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1954年初師班停止招生,1955年秋季開始招中師班。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由於1952年秋季開始招收國中班,1956年開始又招高中班。因此於1956年下半年學校更名為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內設國中班、高中班、中師班。1958年中師班停止招生。

在文革極左路線的指導下,1969年12月以備戰疏散城市人口和就近入學為藉口,停辦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學校改名為齊齊哈爾市第二十六中學校,全部招收市內漢族學生,把學生宿舍改為教室,最多時42個教學班。少數民族學生疏散回家的大多數不念了,高中生全部失學。

粉碎“四人幫”後,由於學校部分少數民族教師的寫信,上訪強烈要求下,於1979年7月7日 正式恢復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校名。1980年開始附設中師班,招收高中畢業的二年制師範。1981年在省民委的資助下又招高考補習班。

1984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把民族中學附設的師範班對外稱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與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合署辦公,兩個學校一套班子。

這期間學校招收國中畢業的四年制師範班、幼師班;民辦教師轉乾的內招班,學歷不達標的國小教師進修班;代培班;外語、美術、計算機等專業班;鄂倫春族高中班;五年制師範大專班等。

2004年9月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撤銷,合併到設在哈爾濱市的原省民族幹部學院。中學部分留在齊齊哈爾市,學校名稱定為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學校簡介

學校規模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多民族的少數民族中學,是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2005 年被評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2007 年被評為全國民族中學示範校。

有近 160 名教師,其中特級教師 4 人,高級教師 60 人。學校除面向全省招收蒙古、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柯爾克孜、赫哲等六小民族學生外,還面向齊齊哈爾市招收漢族及其他民族的學生,現有 14 個民族 1800 余名學生在校就讀。民族中學已成為全省民族教育的視窗和龍頭校,被譽為黑龍江省少數民族人才的搖籃,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和知名度。

發展情況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音樂廳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音樂廳

民族中學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她的前身是 1928 年 8 月成立於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蒙旗師範學校,該校和 1928 年 9 月成立於奉天的東北蒙旗師範學校合併後,沿革、發展成為今天的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作為民族中學的重要奠基人東北行政公署長官張學良將軍不僅積極倡導興

辦少數民族學校,還兼任東北蒙旗師範學校董事長。從第一任校長到現任第四十一位校長在這塊育人沃土上辛勤耕耘。八十年來,學校始終秉承播撒真知、傳承文明、樹德育人、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特別是近些年來,學校堅持“民族、多元、和諧、創新”的辦學理念,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正在走向新的輝煌。

民族中學不斷增加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功能齊全、環境優雅,令人心情愉悅的辦學環境。學校占地面積 5.6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2 萬平方米。置身民族中學,那扇嶄新的設計獨特的書卷型大門,引發莘莘學子的無盡遐想;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藝體綜合樓等特色建築氣勢恢宏,令人讚嘆;那硬化的道路,寬敞的體育場,造型別致的雕塑,錯落有致的草坪、花壇,使人感到和諧溫馨,已初步展示出現代化學校的雄姿。

辦學理念

民族中學堅持“既要成才,更要成人”的雙重培養目標,將德育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認真落實“全員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點德育”的指導方針,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和諧。學校提出“走進民族中學、走進快樂、走進成功”的口號,民族中學的學生不一定都能考上大學,但要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快樂人生,只要有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就會有美好人生。學校還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成長的共性問題,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優勢,像春風化雨、雪潤梅花那樣把高尚的道德情操悄然滲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進一步塑造了民族中學理想的學生群體。學校被評為市德育教科研先進學校。

推行素質教育

民族中學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具有“三大特色”、“兩大優勢”,即民族特色、藝體生特色、人文管理特色;教育信息化優勢、心理健康教育優勢。學校特彆強調“快樂成功”教育,使學生在平等、和諧、快樂、祥和的氛圍中,提升自信,張揚個性,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優勢和才華。

強化對體育、藝術特長生的教育,是民族中學的一大特色。學校除具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外,還建有市內一流的藝體館。在館內學生們或打籃球、桌球、羽毛球,或做健美操、練跆拳道、或唱歌、跳舞、作畫。特別是每年四月的校園藝術節,具有民族風情的表演,精彩紛呈。校園內,絲竹盈耳,歌聲輕颺,舞姿翩翩,這裡充滿歡樂,充滿激情。近些年來民族中學已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瀋陽體育學院等院校輸送藝體生 400 餘人。民族中學是哈爾濱體育學院體育特長生基地學校。學校曾獲省第七屆民運會特殊貢獻獎。近些年來在省、市的各項體育賽事中學校曾四次獲得集體榮譽獎, 92 人次獲單項獎。在省、市各項藝術大賽中有 103 人次獲獎。

學校一直高舉科研興校的旗幟,承擔國家及省、市科研項目數十項,學校是省級心理健康研究基地。校領導在科研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教學和課改研究在學校蔚然成風,已形成濃郁的科研氛圍。學校近些年來出版了《高中生心理健康》、《高中美術專業基礎課程》、《達斡爾族史話》、《鄂溫克民族史話》、《黑土情深》等十部專著與教材;在《理論觀察》等國家二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 300 多篇。 2004 年以來,有 180 人次在全國、東北三省及省、市各項學術研討評選活動中獲獎。

師資情況

民族中學以教師隊伍提高為主題,以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通過拓寬人才引進渠道,依託校本培訓,鼓勵在職進修等形式,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擴大教師視野,牢牢占領中學教育教學的前沿陣地,學校先後與加拿大、北京、上海、長春等地一些名校開展學術交流和互訪活動。在實踐中,民族中學已打造出一支團結勤奮、教學科研一流的師資隊伍。在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 1 人,有碩士學位的 5 人,有省級骨幹教師 4 人,市級骨幹教師 60 餘人,市級科研帶頭人 12 名, 10 餘人被評為省級先進。

辦學成果

一腔熱血育桃李,三尺講台寫春秋。民族中學八十年來,共培養 14279 名畢業生。早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有一批學生投筆從戎,報效祖國,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將士。在畢業生中,有的是造福一方的省、市、自治區及地、廳及領導幹部;有的是造詣較深、著述頗豐的知名專家、學者;有的是蜚聲一方的音樂家、作曲家、醫學專家,民族、民俗史專家;有的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崛起的董事長、總經理;有的是受人尊重的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更多的是默默無聞、埋頭苦幹、無私奉獻的普通勞動者,他們活躍在祖國的四面八方,不斷擴大民族中學的聲譽和影響。

八十載的歲月穿透,譜寫了精彩華章。我們的辛勤勞動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和讚賞。

新中國成立後,民族中學領導和教師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胡耀邦、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地方政府為辦好民族中學,在財力、物力上予以巨大的支持。近些年來,學校榮獲“全國民族中學示範校”、“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等十五項殊榮。

展宏圖於盛世,創偉業於當前。在全民企盼教育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民族中學將繼往開來、追求卓越、立足本市、面向全省、走向全國,把學校建設成為面向普通大眾的、高品位、有特色、有良好聲譽的全國一流民族學校,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辦學特色

人有個性,學校應該有特色。蒙旗師範學校最大的特色是體育活動開展的好,學生健康是第一位的,健身活動與體育運動結合起來。

蒙旗師範學校雖然規模不大,學生人數不多。但體育運動在當時轟動了全齊齊哈爾市。1934年到1938年全市不論徑賽、田賽運動會上都是蒙師冠軍。長跑能手白濟民在1936—1938年間,就得了十幾個銀盾和銀杯。韓維章是有名的三鐵大王,鉛球、鐵餅、手榴彈年年冠軍。張傳彥是百米高欄和 四百米 中欄的驕驕者,那木是三級跳遠能手,業喜扎布是短中跑能手,在1936年全省運動會上戰勝白俄選手,轟動全場觀眾歡呼。當時報紙曾以《蒙古健兒勇挫白俄》曾就此事發一訊息,並加評論,使中國人揚眉吐氣。1936年後齊市每次召開運動會上蒙師報兩個接力隊,結果每次第一第二都是蒙師隊,第三名才是其他學校。學校遷到扎蘭屯後體育運動進一步發展了,1941年偽滿全國中等學校在長春召開的籃球賽上,打敗了七年連冠的南滿中學籃球隊,取得第一名,轟動全東北。

解放初期,蒙古師範學校體育運動也很出色,每年全市教職工籃球賽都是蒙師冠軍,當時桑布、巴圖、卜林、業喜、德木等老師為主力隊員,個頭都 1米 8以上。全市運動會上卜林和陳萬清是摔跤冠亞軍,業喜和那木老師是短中跑能於。1950年市運動會上哈斯巴根(常炎) 3000米 長跑第一名,全校師生掌聲雷動,擊鼓吶喊歡呼“加油”。阿木古郎(杜柳山)和葛根代表學校參加齊市第一屆水上運動會,阿木古郎 100米 自由式和仰泳冠軍,葛根百米蛙泳冠軍。後來他 (她)倆代表齊齊哈爾市參加黑龍江省水上運動會,也榮獲冠亞軍。後來葛根又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大連舉行的全東北水上運動會。

現任領導

朝氣蓬勃的領導班子朝氣蓬勃的領導班子

校長:高春梅達斡爾族在讀博士生高級講師黨總支書記:王景元蒙古族高級教師

副校長:白利泉蒙古族高級講師

副校長:張月秋漢族高級教師

副校長:英力達斡爾族高級教師

組織機構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八十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顧問:穆仁包福全杜柳山何文玉

哈斯何喜慶

總策劃:高春梅王景元

領導小組:

組長:高春梅王景元

副組長:白利泉張月秋英力

校慶辦公室:

主任:楊斌

副主任:那金秋

成員:辛東浩王緒玲何獻平杜彥傑

于海德康玉娟關劍輝

籌備委員會設以下辦事機構具體負責專門工作

(一)聯絡接待組

組長:那金秋

成員:吳少紅胡光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二)宣傳活動組

組長:關劍輝

成員:莫岱嶺王維林杜雪峻吳立明

(三)會議演出組

組長:楊斌

成員:全春萍李媛吳英

(四)校史材料組

組長:陳紅霞

成員:任艷麗吳少紅胡光王玉鳳 多美菊劉玉珠金立軍

(五)捐贈組

組長:安林鎖

成員:康玉娟包忠海潘宇何國峰戚靖彬

(六)後勤保障組

組長:辛東浩

成員:田占國康蘭芬倪亞彪史繼會

(七)安全保衛組

組長:包玉章

成員:趙欣薛全營沃金德

知名校友

校友風采人物之——烏嫩校友風采人物之——烏嫩

校友風采人物之——烏嫩

烏嫩,達斡爾族,1931年生於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額爾和鄉宜和德村。

1939年至1942年在國小讀書。

1939年至1948年在舅舅家做農業勞動。

1947年土改時任兒童團團長。

1948年3月至1952年初在齊齊哈爾市省立蒙古師範讀書,其中48年3月至8月在本校農乾班學習,9月至52年初在第二期正規師範班學習。曾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學校團總支副書記。

1952年初畢業後留校工作,任教務幹事,團總支書記。

1952年9月,入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教育科學習。

1953年8月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黨支部書記,1957年畢業。

1957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師範學校(此校是自治區教育廳直屬純蒙語教學的典型的蒙古師範)教師、班主任,代理教導主任,學校黨支部副書記。

1960年10月在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文教局工作。

論文著作

1、1949年5月寫了短篇小說《嫩江河畔開鮮花》,內容主要反映土改後農村新面貌、新氣象。在省青年報上全文連續登載。

2、1995年7月寫了《淺談提高達斡爾族人的素質問題》,其中,提高達族農民科學素質全文登載在內蒙達族學會主辦的《達族人》報上。

3、1997年,為內蒙、呼盟、莫力達瓦族自治旗三級學會召開烏日喜業勒圖同志生平事跡研討會,寫了題為《難忘的一次談話》的回憶文章。在莫力達瓦旗學會會刊第六期上發表。

獎勵榮譽

1、1949年在內蒙第二師範學校被評為學校、呼和浩特市的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

2、1949年9月底,我代表呼和浩特地區教育界少數民族教工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國慶參觀團赴北京參加國慶活動,並上天安門觀禮台觀看。

3、1971年9月底,在唐山中央辦的內蒙幹部學習班時,我代表內蒙幹部學習班自治區直屬機關文教系統的學員參加國慶參觀團,赴北京參加國慶活動,並第二次登天安門觀禮台觀看。

4、1985年9月我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您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以上,為民族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特授予光榮教育工作者,特發榮譽證書》。

5、我寫的《淺談提高達斡爾人的素質》論文被內蒙古達族學會評為優秀成果二等獎並獲得榮譽證書。

母校改變了我的命運

在我身上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往事。但在我心中刻下了最深的印記是在母校學習、生活、工作情景。

我原是一個既無父母又無財產的(土地、房屋、牲畜)的農民。為了培養我,村農會送我一套被褥,發了路費讓我上學。

1948年3月18日,到齊市蒙古師範學校報到,入學考試後,我被編入農乾班。農乾班學生中不僅有村幹部,國小教師還有像我這樣國小都沒念完的小農民。1948年9月農乾班結業,絕大多數同學都回原地分配工作。我雖然基礎差,但年齡小,刻苦學習,表現積極,學校決定我留校編入第二期正規師範班學習。1948年6月入了共青團後,1948年12月又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9年6月轉為正式黨員。我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學校團總支副書記。

1952年初畢業留校工作,任學校團總支書記。僅僅工作半年,學校保送我入齊市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教育科學習。1953年8月轉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

在母校學習、工作期間,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出現了希望的曙光。母校為我升華自己的人生打了很好的基礎,並提供了自我發展的良好機遇,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大轉折點。應該說,母校改變了我的命運。所以我經常懷念母校,非常感謝母校對我的關懷、培養。

校友風采人物之——哈斯額爾敦校友風采人物之——哈斯額爾敦

校友風采人物之——哈斯額爾敦(寶玉)

哈斯額爾敦(寶玉),男,蒙古族,著名的蒙古語言學家。他出生於1934年,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人,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哈斯額爾敦(寶玉)1952年畢業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蒙古師範學校(今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1952年至1957年在內蒙古師範學院(今內蒙古師範大學)學習、工作。195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語文系研究班。1953年至1990年在內蒙古師範大學工作,1991年調至中央民族大學至今。主要從事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及其方言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任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副系主任、黨總支書記、校和自治區高等學校職稱評審會委員、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副理事長等職,現任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民族語文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顧問、國際蒙古學家協會會員。獲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和自治區高校先進工作者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多次參加了國內外學術研討會。

哈斯額爾敦老師是齊齊哈爾蒙古師範學校解放後早期畢業成才的傑出校友之一,又是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央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很有名望的學者之一。

•不懈執教五十載開設各門語言課

哈斯額爾敦老師從教五十年如一日,不為名利、不求回報、全心全意地把自已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表現出了高尚的師德。他不論從事教學,還是在領導崗位上,實事求是,樸實無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平易近人,真正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教師。

哈老師在高等學校語言課程的設定和教材建設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勞動。他從中央民族學院研究班畢業後,在內蒙古師範學院開設了《語言學概論》》課程,並以此為基礎,於1979年出版了《語言學基礎》,這是國內以蒙古文出版的第一部語言學理論教材。哈老師與那仁巴圖教授1978年出版了《蒙古語基礎》,這一教材不僅滿足了當時各類學校對蒙古語語法教材的需求,也適應了社會上學習蒙古語語法的急切需要,產生了廣泛影響。在1982年與那森柏教授等人,編寫出版了第一部高校統編教材《現代蒙古語》。該教材使用了近10年,又於1996年出版了經哈老師主編的修訂版本。哈老師也審定了2001年由我主編出版的《現代蒙古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哈老師首先開設了《古蒙古語》課,同時也新開設了《蒙古語方言學》課程。

•傾心培養研究生換取桃李滿芬芳

哈老師自1978年以來,同其他老師一同培養了8期25名研究生,參加了中央民族大學兩屆蒙古語言文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的組織和教學工作。哈老師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基礎理論和特色研究,尊重個人特長,開拓研究視野。他開設了《普通語言學》和《普通語言學史》等課,開設與我們研究方向有關的專業課,同時注重不同領域的制高點。

哈老師培養研究生的另一個特點是身先士卒,重視實踐,進行實地考查,蒐集第一手資料。如:1983年11月帶領嘎日迪和王頂柱(內蒙古民族大學校長)去河南省濟源縣考查大紫微宮碑文時,和他們一起徒步往返王屋山的二十多里遠的險峻山路,其敬業精神催人淚下。

此外,哈老師也同其他老師一起培養了大批大學生。

•勤奮探究不間斷研究成果頗豐碩

哈老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不斷探究現代蒙古語言及其方言土語和古蒙古語及其文獻,取得了豐碩成果,也主持編寫了許多大型辭書。

•蒙古語方言土語和我國蒙古語基礎方言、標準音的研究

哈老師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中央民族學院、內蒙古語文工作委員會組織的中國蒙古語族語言和蒙古語方言的調查工作,發表了《鄂爾多斯土語語音特點》、《察哈爾土語語音系統》、《蒙古書面語長元音音節與方言土語的長元間比較》、《蒙古書面語與方言土語的輔音比較》、《鄂爾多斯方言與標準音比較》、《肅北蒙古口語語音與標準音比較》等論文。與那仁馬圖教授合寫的《關於我國蒙古語基礎方言和標準音問題》、《關於我國蒙古語方言劃分》等論文,對我國蒙古語基礎方言和標準音的確定起了重要作用。

•古蒙古語和回鶻蒙古文文獻研究

哈老師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古蒙古語和回鶻蒙古文文獻,發表了《關於蒙古文<孝經>》、《蒙古文<孝經>及其辭彙初探》、《<華夷譯語>研究》、《蒙古文<孝經>的格》等論文。為了實地考查掌握古蒙古語文獻資料,哈老師踏遍了祖國大好河山和石窟、古蹟。1983年11月帶領嘎日迪和王頂柱赴河南省濟源縣考查大紫微宮石碑,並赴洛陽雲窟、少林寺、山東曲阜和泰山、南京靈谷寺、雲南省昆明玉案山筇竹寺等地,發現了許多碑文,寫出了《1240年大紫微宮蒙古文碑文研究》。

從1986年開始,哈老師帶領研究生,與敦煌研究院合作考查了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西千佛洞、酒泉等地石窟和新疆地區石窟,寫出了《敦煌石窟回鶻蒙古文考查報告》和《敦煌莫高窟元代回鶻蒙古文<圖勒黑圖古思題記>釋讀》(與嘎日迪等人合寫)、《安西松林窟第12窟道爾題記釋讀》(與巴音巴特爾等人合寫)等論文。這一研究,使敦煌吐魯番學和蒙古學兩個國際性著名學科能夠聯繫起來,也成為跨學科的研究領域。

從1989年開始,在哈老師的帶領下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和內蒙古大學的年輕學者考查研究了內蒙古鄂爾多斯阿爾寨石窟回鶻蒙古文榜題,出版了《阿爾寨石窟回鶻蒙古文榜題研究》(與丹森等人合著),發表了《鄂爾多斯阿爾寨石窟回鶻蒙古文榜題概述》(與嘎日迪合寫)、《阿爾寨石窟第19窟B20回鶻蒙古文榜題釋讀》等論文。2003年阿爾寨石窟已列入國家重點文物單位,合瀕臨損毀的這一文化遺蹟得到了保護。這與阿爾寨石窟研究成果的社會反響有關係,更重要的是與哈老師等這樣許多知名學者的關心、呼籲有直接關係。

哈老師帶領嘎日迪和王頂柱又赴西藏拉薩、日喀則、薩迦寺等地考查研究了收藏在西藏博物館的1407年書寫的《普度明太祖長捲圖》中的回鶻蒙古文,發表了《<普度明太祖長捲圖>及其回鶻蒙古文之考》、《<普度明太祖長捲圖>第一段回鶻蒙古文研究》、《<普度明太祖長捲圖>第十段回鶻蒙古文研究》等多篇論文。

上述考查和研究,在國內同行中反響很大,《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和新華社等媒體也多次作了報導。

哈老師與巴音巴特爾、嘎日迪、恩和巴特爾等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於2006年編著出版了較全面、系統地闡述古蒙古語面貌的《古蒙古語》。

因此,哈老師是蒙古語和回鶻蒙古文文獻研究的開拓者,又是培養古蒙古語研究人才的功臣。

•組織編寫、翻譯《蒙古族大辭典》等大型辭書

為了全面、系統地介紹我國蒙古族歷史和當代各方面情況,哈老師與已故那順巴特爾(民族出版社蒙古文編輯室原副主任)等同志,從1999年開始組織編寫《蒙古族大辭典》,經過6年多、100餘名學者們的辛勤勞動,於2005年出版了由布赫(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任總顧問、由文精(國家民委原副主任)任主編、哈老師等人任副主編的《蒙古族大辭典》;後又與達胡爾巴雅爾(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翻譯處處長)等人組織翻譯,於2007年出版了蒙古文版《蒙古族大辭典》(通審)。哈老師又主持編寫了由鐵木爾·達瓦買提(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任主編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以及《中華民族百科全書》中的蒙古、達斡爾等民族的辭條。

此外,哈老師也編著出版了《漢蒙語法比較》、《達斡爾語與蒙古語比較》(與拿木四來合著)、《蒙古口語語法》(主編)等較有影響的成果。

校友風采人物之——尤建宏

校友風采人物之——姚寶山

校友風采人物之——戈松

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

校友風采人物之——胡永蘭

校友風采人物之——包彥

校友風采人物之——胡德元

校友風采人物之——包祥

校友風采人物之——趙仁成

校友風采人物之——包聯群

校友風采人物之——敖穎

校友風采人物之——喬文生

校友風采人物之——敖長福

校友風采人物之——關金紅

校友風采人物之——敖林祥

校友風采人物之——多立安

校友風采人物之——莫拉呼爾·鴻葦

校友風采人物之——孫闖

校友風采人物之——陶貴水

校友風采人物之——孫赫

校友風采人物之——常寶剛

校友風采人物之——安曉霞

校友風采人物之——常樹林

校友風采人物之——朱清祥

校友風采人物之——康廣勝

校友風采人物之——色熱

校友風采人物之——梁波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文廷

校友風采人物之——鄂忠齊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文鈞

校友風采人物之——鄂鎖令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向東

校友風采人物之——曾憲萍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經倫

校友風采人物之——韓義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英明

校友風采人物之——韓有峰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春明

校友風采人物之——毅赫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曉春

校友風采人物之——穆仁

校友風采人物之——何銀忠

校友風采人物之——佟君

校友風采人物之——吳占柱

校友風采人物之——吳剛

校友風采人物之——吳英寶

校友風采人物之——吳曉光

校友風采人物之——張彥昇

校友風采人物之——李金富

校友風采人物之——杜興華

校友風采人物之——杜柳山

校友風采人物之——楊士清

校友風采人物之——楊亞娟

校友風采人物之——孟淑賢

校友風采人物之——波·少布

黑龍江省重點中學名單

黑龍江省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黑龍江省國重點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