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是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現在學校設有國中部和高中部。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簡稱“哈三中”,被哈爾濱人直接稱為“三中”,其高中部是目前黑龍江省內教學水平最高、高考升學率、重點大學錄取率最高的學校之一。學校目前建有兩個校區,其中新校區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知名校友有杜宇新、孔慶東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

具有八十年歷史的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是一所國內一流、國際馳名的重點中學,是全國考入清華北大學生最多的高中之一。

學校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型教師。其中,特級教師14名,高級教師110名,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7名,省級骨幹教師14名,市級骨幹教師66名。

學校目前擁有96個教學班,約有5000多名學生。學校以分層次教育為突破口,面向全體學生施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哈三中新校區藝體樓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具有八十年的歷史,是一所久負盛名的省級重點中學,是全國百所名校之一。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的高考成績一直名列全省榜首,重點大學錄取率在95%左右,每年約有10%畢業生升入清華、北大。今天的三中已成為黑龍江省基礎教育的排頭兵,龍頭學校。未來的三中將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中學。

歷史沿革

新校區藝體樓新校區藝體樓

1954年的哈三中校址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成立於1923年10月,創辦人是中東鐵路公司督辦王景春。學校成立時名為“中東鐵路普育學校”,位於當時的莫斯科商場2號房,即現在的黑龍江省博物館內。1926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逐步收回了一些沙皇俄國在中東鐵路附屬地內非法侵占的中國主權,哈三中於1926年8月被中華民國東省特別區教育局接管,1927年改名為“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1928年遷往學校現在老校區所在的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果戈里大街415號。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學校校園被滿州國第四軍管區占用,學校被迫與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景陽街的第二中學合併,這期間學校先後改名為“東省特別區區立師範”、“第二中學”、“第三中學”、“濱江省立哈爾濱市第三國民高等學校”。

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哈爾濱,哈爾濱歸當時的松江省管轄,學校也改名為“松江省立第二中學”。1954年3月,學校遷回老校區現址,並改名為“哈爾濱市第二中學”,被確立為哈爾濱市重點中學。1964年金日成訪問學校後,校名被正式恢復為“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的教學正常的教學制度被完全破壞。當時代理校長職位的張大文先生曾經遭到批鬥。

1978年,哈三中被正式確立為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自此發展迅速,師資力量雄厚,學生素質優秀,逐漸被公認為黑龍江省內最好的中學,同時知名度也在全中國甚至亞洲部分地區迅速提高。

1995年,哈三中與哈爾濱松雷集團合作,建立哈爾濱市松雷中學

1999年,哈三中分校——三發中學成立。21世紀初,由於學校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老校區的條件和環境已無法滿足教學需要,於是學校決定在哈雙公路附近建立現代化的新校區。新校區於2002年秋季落成並正式啟用。

教育方針

學校確立了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的發展之路,通過教育科研提高教師水平。目前,學校獲市批准立項的《高中生審美素質培養的取向》和《商業社區學生學習心理素質教育》、國家級課題《現代信息教育實證研究》已經結題,成績為A級。目前承擔的課題有國家級課題《交往式教學模式研究》、《校本教材實驗推廣研究》,省級課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市級課題《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心理諮詢、心理輔導實驗研究》。近年來學校教師共參與撰寫著作23部,發表論文108篇,獲獎論文100多篇,積累校內論文300多篇。在每年的研究成果展示日裡,學校教師的觀摩課受到來自教育局領導、兄弟學校領導、教師的好評。

學校文化

校訓:敦品勵學嚴謹求是

校風:文明有志勤奮求實

教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學風:刻苦鑽研勇於探索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育人原則: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質量、主動活潑、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指導思想:以德育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教育教學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

教育原則:堅持“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質量”和“主動活潑、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

辦學模式:即以“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為主體,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特長和教育科研為兩翼”即“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

培養目標: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合理、特長明顯、身心健康、服務社會。

辦學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即“四全三特”)。

辦學思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實現由教育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轉變;達到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的現代化示範性高級中學的目標(即“實現兩個轉變”、“達到一個目標”)

教育特色

哈三中堅持內涵發展,提升教育品位,努力把學校辦成“高標準、高質量、重特色、育英才、優質名牌”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讓學校成為“為受教育者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讓人民滿意”的品牌學校,讓教育融入社會,換教於民,讓學校成為學習型社區的核心主體,為長春市的社會經濟、城市文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公共教育服務。學校十分重視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關心他人為主要內容的責任教育。學校組織“學雷鋒為民服務周活動”、“手拉手互助活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和“青年志願者活動”、“升旗儀式”、“勞動值周班”等教育活動。讓學生從關心自己身邊的同學、教師、父母做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師生情、父母情、同學情。哈三中特困生人數多,為此,學校大力實施“愛心工程”成立“希望工程部”每學期師生捐款,教育學生弘揚扶困濟貧的美德,幾年來哈三中沒有一名貧困生輟學,“愛心工程”不僅溫暖每個困難學生也感動著全校師生。哈三中秉承老校優良傳統樹立“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以排球為傳統項目,推進體育特色工程,為學生成才開闢道路。哈三中是體育傳統項目校,有田徑隊、男女排球隊,尤其女排在省市比賽中一直蟬聯冠軍。已向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輸送了多名優秀運動員。

升學率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以極高的升學率譽滿華夏,揚名海外。目前本科升學率100%,重點大學升學率在95%以上,歷年高考平均分高出當地重點本科線50分以上。每年約有10%畢業生升入清華、北大。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名列全國第二。

2009年高考中哈三中依舊取得了輝煌戰績,黑龍江省今年理科700分以上共6人,全部是哈三中考生,哈三中學生王百洋高考成績716分,一舉奪魁,成為今年黑龍江省理科狀元考入香港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馬文晶715分,為省理科第二名,李博708分,為全省第三名。王丁然702分,郭驊亮702分,孫弘揚700分,分別為省並列第四名和第六名。

2009年高考中,在哈三中文科僅有77名畢業生的情況下,77名學生全部過重點本科線。于丹丹高考成績646分,成為哈爾濱市文科狀元,全省文科第二名。李抒643分,趙曦瑤641分,許銳639分,李溪寧637分,宋泓瀅636分,分列黑龍江省省文科第4、5、6、9、10名。黑龍江省文科前十名中哈三中學生占六名。

2000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39人。

2001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59人。

2002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64人。

2003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60人。

2004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62人。

2005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64人。

2006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67人。

2007年哈三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64人。

省級狀元榜

陳子豐2011高考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于越馬戰(並列)2010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王百洋2009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馬超2007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與外籍教師一起

吳芸2004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宋宇寧2003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趙聰2003年高考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孫超2002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潘偉明2001年高考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章友2001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王毅軒2000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趙端端2000年高考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石銳1999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胡玲1999年高考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馮雲路1998年高考上海市理科狀元(高中三年借讀於哈三中)

欒曄1997年高考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楊傲1995年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

三中校友

孫玉璽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

趙希正國家電力公司黨組副書記

騰純曾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教育科學出版社社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社會兼職有: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基本理論學科組成員、中國陶行知基金會常務理事、全國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和國中教育委員會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國小教育管理委員會顧問。中國發明協會中國小創造教育分會顧問、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顧問、全國說課學會總顧問等。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

關志成曾任清華大學高電壓實驗室主任、高電壓教研室主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國際交流與合作委員會副主任,大學與企業合作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學報副主任編委,清華大學電機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導。兼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繼續工程教育主任教席。

趙為恆著名導演

杜宇新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徐國林博士生導師

李健著名歌手

沈傲君著名演員

校史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成立於一九二三年十月,初名為中東鐵路普育學校,由督辦王景春創建,校址在南崗原莫斯科商場第二號房(現省博物館內)。

一九二六年八月被東省特別區教育局接管,一九二七年改稱“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一九二八年遷到現址。“九·一八”事變後,校址被日偽第四軍管區霸占,第三中學併到道外區景陽街的“第二中學”,先後改名為“東省特別區區立師範”、“第二中學”、“第三中學”、“濱江省立哈爾濱市第三國民高等學校”。一九四六年“四·二八”哈爾濱解放後,改名為“松江省立第二中學”。一九五四年三月,遷回現址,校名改為“哈爾濱市第二中學”。一九六四年校名恢復為“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五十年代中期,三中被定為市重點中學。“文革”期間,三中遭到嚴重破壞,“文革”後得到迅速恢復。一九七八年被重新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以後,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管理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被評為黑龍江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哈爾濱市第19—24屆勞模單位、國家級文明單位,黨總支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在新世紀初哈三中遷入新校區,國內一流的教學設施,使具有80年歷史的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舊貌換新顏。未來的三中,將是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中學。

歷任校長

王景春

張佩瑤

孫紹榮

顏廷超

李松濤

孫紹榮

劉崇業

郭憲章

李澤民

滕健

沈果

武敏

陳光敏

趙玉泉

孔玉范

趙文祥

南崗校區

南崗校區坐落在哈爾濱市中心,位於南崗區果戈里大街415號,占地面積17650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2千6百平方米,有古香古色的教學樓,裝備精良的電教實驗樓,功能齊全的藝體樓,典雅嶄新的綜合樓,造型別致的後勤樓,還有圖書館、籃排球館、體操館、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多功能廳等。

群力校區

群力校區位於哈雙公路北段1.5公里處(哈雙北路17號)、占地24萬餘平方米、投資2億5千萬人民幣、建築面積9萬6千8佰平方米,新校區擁有29082平方米的教學實驗樓、25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6050平方米學術交流中心、8750平方米食堂、9733平方米圖書館、4400平方米的游泳館、11153平方米的藝體中心、2095平方米的鍋爐房、522平方米的變電所。

獲得榮譽

所獲獎盃所獲獎盃

1、哈爾濱市19屆――27屆勞模單位

2、1991――2000年連續十年中小學生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委、市政府)哈三中所獲獎盃

3、連年獲省、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標兵

4、1993年,全面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學校(國家教委、國家體委)

5、1994年,全國軍警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

哈三中所獲獎盃6、1996年,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省委、省政府)

7、1996年,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組部)

8、1998年,全國學生視力監測先進學校(國家教委、衛生部)

9、1998年,“九五”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先進實驗基地(中央教科所)

10、1999年,省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教委、省教育工會)

11、1999——2001年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學校(團中央)

12、1999年,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省教育學會、省教科院)

13、2000年,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教育部)

14、2000年,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實驗基地校(國家課題組、省課題組)

15、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學術交流中心《21世紀學校優質教育研究》項目學校

16、2002年12月第七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優秀參賽學校

17、2002年全國文明單位(中央文明辦)

18、2001年6月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委)

19、2001年4月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省文明辦)

20、2001年6月省“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先進集體(省教育廳、省體育局)

21、2001年9月“省教育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先進學校(省課題組)

22、2002年省“高中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省教育廳)

23、2002年省教研先進集體(省教育學院)

24、2002年黑龍江省示範性高中;

25、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

黑龍江省重點中學名單

黑龍江省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黑龍江省國重點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