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Harbin Ninth High School)1948年建校,是黑龍江省首批示範性高中。20世紀70年代,哈九中還是一所國中、高中一體的完全式中學,1978年,升格為市重點中學。學校現有江南、松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近六萬平方米,是一所初高中一體、兼具國際化辦學特色的學校。哈九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特有潛能的挖掘,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2005年,積極回響市政府的號召,依託九中雄厚的辦學基礎,立足未來,長遠規劃,堅持“高立意、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創辦了九中松北校區。學校還爭創了黑龍江省唯一的“外語特色類國家項目特色學校”。

基本信息

概況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老校區)座落於黑龍江省政府對面,位於南崗、香坊兩個區交匯處,發展中的九

中正不斷走向成熟,走向輝煌,成為省級重點中學中的排頭兵,2003年8月建築面積為2.1萬平方米的新教學大樓已投入使用,擁有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的現代化的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所有教室和辦公室都實現了寬頻網路、衛星電視的互連互通,現代化圖書館投入使用。每位教師均配有筆記本電腦,可以同全國各地的學校進行網上交流和學習。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為了擴大優勢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發展。2005年,該校積極回響市政府的號召,依託九中雄厚的辦學基礎,立足未來,長遠規劃,堅持“高立意、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創辦了九中松北校區。松北校區位於松北區世紀花園小區B區,地理位置優越,與市行政辦公中心和即將遷來的省行政辦公中心、科技創新城相鄰。松北校區硬體設施齊備,擁有21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含300米跑道的全塑膠運動場、

7200米的公寓樓、2000平方米的體育館。各種功能教室一應俱全,包括理、化、生實驗室、舞美教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通用技術教室、微機室、語音室、綠網教室、選修課教室、多功能會議廳及大型禮堂,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歷史沿革

初步發展時期

(1948年─1956年)

1948年建校(工農速成中學)。

1952年,正式命名哈爾濱市第九中學校,初、高中同設。高一設2個班,除招收部分哈市學生外,主要是招收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歸國學習的華僑子女;初一設10個班,除招收部分城區走讀生外,主要招收哈市效區農村的住校學生,大部分學生來自動力區黎明鄉及平房,還有少數烈士遺孤。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1952年至1956年,學校黨支部和行政領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九中幹群關係好、教工團結好在市里很有名。1956年,市教育局和市委文教部認為九中黨支部貫徹知識分子政策好,統戰工作搞得好,在全市範圍內介紹、推廣九中的經驗。

1955年冬至1956年春,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共青團市委號召學校教師參加工作隊,組織師生下鄉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九中共派出17個工作隊,還組織了約50人的文藝宣傳隊,由5名教師領導,各工作隊由區政府分配進駐市郊17個自然屯,文藝宣傳隊在各村屯巡迴演出。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建立了高級社。這次社會實踐使師生們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提高。

發展受阻時期

(1957年─1961年)

1957年夏,松花江發生建國以來第一次特大洪水。九中師生夜以繼日地投入到防洪抗災的洪流之中,同全市人民一道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有30多名師生被評為市抗洪勞模,九中被評為市防洪先進單位。57年哈市抗洪的勝利,包含著九中師生不可磨滅的功績。

1957年,反右擴大化。學校主要領導被定為嚴重右傾分子,受到降薪處分。九中的骨幹教師有6人被定為戴帽右派分子,2人被定為壞分子而清出教師隊伍,遣送工廠勞動,另有幾名教師被內定為右派分子和有右派言論者。還有幾位青年骨幹教師被拔“白旗”,受到批判,並記入檔案。王陶同志也因九中轉去的材料被定為嚴重右傾分子,遣回哈市控制使用。反右擴大化對九中的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起了極大的破壞作用,嚴重影響了九中的發展。

1958年,在大躍進的大背景下,九中學生走出校門與工農相結合,在學校的組織下探礦、煉焦炭、煉鋼鐵、辦工廠。此間,學校購買了6台車床辦起了工廠,在校園內,由電機廠協助建起一座小高爐煉鋼。部分師生去亞麻廠煉鐵,去電機廠勞動,到農村參加夏鋤和秋收,課堂教學已不是主要教育形式。在此期間,九中的體操全市聞名,多次獲市中學生體操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學校中興時期

(1961年─1966年6月)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1961年,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民基本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全國貫徹“調整、整頓、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經濟得到逐步恢復,教育也開始步入正軌。為了充實學校的幹部隊伍,工礦企業支援教育界,一些幹部進入學校領導班子。市教育局領導按省教育廳指示和省政府的要求決定辦好九中,對九中的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作了較大的調整,原校領導全部調走,中層幹部進行了更換,韓廣同志由哈爾濱電機廠廠辦主任調到九中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62年─1970年)。

韓廣同志胸懷大志,他從九中和全市中學的實際出發,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一所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校”。他針對當時市重點中學只有三中、六中、一中、十八中四所學校,提出“要改市重點中學三、六、一十八為三、六、九、一十八”的目標,決心把九中辦成市重點中學。

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發揮邵真炎、郭松嶺、叢駿、臧廣東等教研組長的骨幹作用。學校有了較為寬鬆的政治環境,教師被調動起來了,教育教學質量大有提高。

經過一年的艱苦奮鬥,九中教學樓經過維修面貌一新,教學設備得到充實,校園規劃整齊科學,韓廣同志親自指揮師生進行了幾周的建校勞動,修成了250米田徑場(6條跑道),場內開闢一個少年足球場(70米×36米)。

重視德育教育,建立了班任責任制,要求班任自習課必須到教室,間操要站在班級前與學生一同做操,大型集會親自帶班管理。因此,62年以後,學校大型集會,會場鴉雀無聲,秩序井然,效果極佳。在智育工作方面,重點抓教師業務學習和備課,要求教師精通教材,知識準確,講解熟練,並不斷對各科教師進行調整,調入工作認真、業務能力強的骨幹教師,調出不稱職的教師,使九中教師隊伍提高一個大的檔次。對學生的要求是:嚴守課堂紀律,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認真複習,有疑難問題及時向老師發問,求得老師的指導。經過兩年的努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高考成績大幅度提高。體育工作方面,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推動提高,以提高帶動普及”的原則。學校在上好體育課和抓好每周兩節課外體育活動的同時,組成了田徑、男籃、女籃、足球、桌球、體操、冰球、速滑和花樣滑冰九個運動隊,湧現出一批省、市尖子運動員和優秀運動隊,學校被評為市體育先進單位。女子桌球隊多次獲得哈市中學生團體冠軍和單打冠軍,三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大賽,並取得了好成績,董淑良同學還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男子足球隊獲省、市少年足球冠軍,並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大賽;冰球隊獲哈市冰球第三名;田徑隊的成績更加可觀,在1966年哈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高中女子田徑隊獲得除女子跳遠外的全部冠軍,被市教育局和市體委選派參加在青島舉行的全國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爆發,使九中田徑隊失去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韓廣同志的帶領下,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1964年順利通過上級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的驗收,被命名為貫徹《五十條條例》學校,成為哈市著名學校之一。

1965年,學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賓縣對青山公社建立了青年點,動員部分高中、國中畢業生下鄉安家務農。65屆高中畢業生於樹、宋立成等去農村落戶,在全市產生很大影響。

由於哈爾濱市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1962年秋,學校除設4個高一班外,又設24個初一班。1963年夏,從九中分出12個初一班和幾個初二班,連同任課教師新建一個國中學校,即哈爾濱市第49中學。1964年秋,又從九中分出8個初二班和4個初三班再新建一所國中,即哈爾濱市第64中學。該校先在九中二部制上課。分出49中和64中是九中為哈市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是九中一段光榮史。

遭受重創時期

(1966年─1973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韓廣同志被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被污衊為“三球”校長(桌球、足球、冰球),在牛棚度過了十個春秋。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九中是文革的重災區。1966年6月至1971年,是學校最混亂的時期,學生、教師造反,揪走資派,大串聯,打派性仗,學生上山下鄉,教師下鄉插隊,複課鬧革命也不過是學毛主席語錄,念報紙。

初露鋒芒時期

(1976年─1984)

1976年10月,“四人幫”垮台,各條戰線都進行徹底的撥亂反正,在鄧小平同志的關懷指示下,全國重點中學開始恢復建設。

1978年,市教育局根據九中的歷史和地理條件批准九中為市重點中學,任命宋煥鎮同志為校長兼黨支部書記,79年又派吳玉琢同志為黨支部書記,從1978年暑期開始在動力區擇優招收學生,國中是三年制,高中是二年制。80年和81年,高考錄取率51%左右,不甚理想。但81年高考文科成績較好,升學率達75%,畢業生張建同學奪取哈市高考文科狀元,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1980年,九中對原磚木結構教學樓進行了維修,把木製走廊改成水磨石地面,用鋼筋水泥將走廊兩側的教室連成一體,有效地控制了樓身傾斜,及時地搶救了危樓,使其安全使用至今。

1980年6月4日,畢業班的張群,因追求本班的一名女同學,遭到拒絕,懷恨在心,伺機盜得衝鋒鎗、手槍、手榴彈等武器進行報復,造成“六 四槍擊事件”。因追殺該女生傷及數名師生,張鳳臣老師為保護學生身受重傷,終生癱瘓,導致英年早逝;郎永年、楊志榮、蔡天壯、邢一夫等老師受傷;叢駿、黃曼玲等老師冒著危險將被追殺的女學生藏在語文組辦公室桌下;校醫畢艷琴不顧個人安危,組織學生搶救受傷的師生;彭澤仁老師冒著生命危險接近張群,勸他放下武器,雖末奏效,但對減少師生損傷起到了一定作用。這些老師臨危不懼的精神和所立的功勞將銘記在校史上,使後來的師生永誌不忘。

1980年至1981年,九中教師隊伍比較薄弱,數、理、化、外語缺乏教學骨幹,不僅在高中不能實現小循環,就連畢業班也捉襟見肘不能配套。如何對原有教師和新分配來的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成為當務之急。此時,宋煥鎮校長和主抓教學的魏振國副校長先後參加了省教育學院舉辦的教育行政幹部培訓班,系統學習了現代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他們對蘇霍姆林斯基和贊可夫的教育理論、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論、吉爾福特的心理學等等既感覺到新鮮,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試圖通過組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把這作為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手段,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捷徑。他們受“向科學種田要產量”的口號的啟發,提出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的口號,開始踏上艱難的教育科研道路。

快速發展時期

(1984年夏---- 1999年10月)

1984年夏,市教委按照上級幹部年輕化的指示精神,調整各重點中學領導班子。宋煥鎮和吳玉琢同志退居二線當顧問,宋煥鎮同志任九中教育科研室主任,主抓教教育科研工作。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陳若臻同志到九中任校長(1984年夏——1999年),張若華同志到九中任黨支部書記(1984年─1994年)。自此,九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學校逐漸形成規模,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教育教學成績不斷攀升,學校各方面建設逐年上台階,在哈市教育界頗具聲名。

1989年,九中開始實行校長負責制,1994年陳若臻同志任校長兼黨總支書記,負責全校的黨政工作。張若華同志退休。正如柳斌同志所指出的:“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在陳若臻同志的帶領下,九中各個方面的工作不斷走向規範化,形成規模,體現特色。

從84年開始,省重點中學全市招生,動力區一大批優秀學生考入三中、師大附中等省重點中學。由於九中當時是市重點中學,只能在省重點選拔後招生,生源下降,87、88年辦學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陳若臻和張若華同志團結全校教職工,充分發揮九中教育科研的優勢,克服困難使九中87屆和88屆高考錄取率保持在85%以上,市教委領導對九中給予了“教學質量信得過單位”的高度評價。85年哈市實行初高中分設,88年九中成為純高中學校。89年以來九中教學質量穩中有升,91屆王竹同學奪得哈市高考文科狀元,95年以來高考升學率穩定在95%以上,97年高達99.18%,98年進段率達100%,李剛同學以689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哈市高考理科狀元,楊碩和徐菲同獲哈市文科高考第四、第五名。九中社會聲譽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1998年9月19日,九中隆重舉行了以“團結奮進、走向輝煌”為主題的建校五十周年的慶典活動。會議由孔玉范同志主持,省政協主席周文華、省人大副主任單榮范、省人大副主任王人生、副省長王作書、省教委主任張惠芳等省、市、教育局及兄弟學校的領導出席了本次慶典,九中的老校長韓廣、宋煥鎮,老書記吳玉琢、張若華也出席了慶典。程幼東副市長、劉樹民主任作了重要講話;陳若臻校長作了主題發言。本次活動,計數了九中的發展歷程,總結了經驗。

跨越發展時期

(1999年9月至今)

1999年10月陳若臻同志退休後,擔任九中分校和平中學校長。此後的十年,九中在四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科研強校、內涵發展的道路,在傳承中開拓,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學校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1999年9月,孔玉范同志擔任黨總支書記兼校長。

孔玉范(在任時間:1999、9—2002、1),女,中共黨員,特級教師。曾歷任哈九中學年主任,哈九中教學副校長,哈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哈三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現任哈爾濱市教育局副局長。孔玉范任職期間,確立了 “以人為本”,以德立校,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最佳化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德育為靈魂,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規範化建設為保障,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的總目標。同時又提出了“五個堅持”的辦學管理目標,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人格完善,在課程改革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使九中成為全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2002年1月,叢傳忠同志擔任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

叢傳忠(在任時間:2002、1—2007、1),男,中共黨員,哈市民主促進會副主任委員。曾歷任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教務處主任,市教育研究院教師培訓中心主任,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副校長,哈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現任市教育局副局長。在他任職期間,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強校”的理念,探索出一條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升品質、擴大影響的辦學道路。在這五年中,叢傳忠校長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強化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大力推進校務政務公開。同時,多方籌措,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成立江北校區,九中辦學環境得到根本改變,實現跨越發展。

2007年1月,趙文祥同志擔任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

趙文祥(在任時間:2007、1—2007、7),男,中共黨員,市民主促進會委員,全國優秀教師。曾歷任哈三中教務處主任,哈三中黨總支副書記兼副校長,哈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現任哈三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在他任職期間,他繼承學校優良傳統,明確提出了創辦國家級知名中學的發展目標,並為實現目標做出了積極努力。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2007年7月,九中副校長牛佳斌同志被市教育局黨委任命為九中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全面工作,2007年12月正式擔任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

牛佳斌(在任時間:2007年7月至今),女,中共黨員,特級教師。曾歷任哈六中學年主任、哈爾濱師範學校副校長,哈九中教學副校長,哈九中黨總支副書記兼副校長。現任哈九中黨總支書記兼校長。牛佳斌任校長後,繼承九中優良的辦學傳統和工作作風,進一步提出了“以人為本,以德正本,以學修本,以質固本”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即關注教師成長,關注學生成才;以德正本,即倡導教師正己立人,倡導學生明責求是;以學修本,即踐行教師終身學習,踐行學生自主學習;以質固本,即實現教師專業化,實現學生素質化。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而積極探索。

歷任校長

王陶,1952年-1956年任九中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鄭平,1956年-1957年任九中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刁乃勤,1958年-1960年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吳玉琢,1960年-1962年任九中黨支部書記;1979年-1984年任九中黨支部書記

李盛斌,1952年-1962年任九中副校長

韓廣,1962年-1970年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張國興,1970年-1973年在九中任革委會主任

宋煥鎮,1973年任九中革委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78年-1984年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張若華,1984年-1994年任九中黨支部書記

陳若臻,1984-1994年任九中校長;1994年-1999年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孔玉范,1999年9月-2002年1月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叢傳忠,2002年1月-2007年1月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趙文祥,2007年1月-2007年7月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牛佳斌牛佳斌

牛佳斌,2007年7月-2007年12月任九中副校長兼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工作;2007年12月-2014年任九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何泉,2014年至今任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校園文化

校訓

誠、實、搏、愛

校風

勤奮求實 文明向上

教風

嚴謹治學 精益求精

學風

勤學好問 勇於攀登

領導作風

率先垂範 創新務實

九中精神

合作 包容 鑽研 奉獻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 以德正本

以學修本 以質固本

德育工作

一個中心——德育工作必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

兩個過硬——做人、做事

三個結合——家庭、學校、社會

四個毒瘤——網癮、手機、早戀、暴力

五個習慣——行為、學習、生活、道德、思維

六個紅線——打罵父母老師、偷盜、破壞、考試作弊、抽菸、喝酒

七個學會——珍惜、關愛、感恩、回報、溝通、自護、創新

八個主題——3月讀書、4月體育、5月母親、6月法制安全、9月藝術、10月勞動、11月科技、12月德育研討。

九中精神——合作、包容、鑽研、奉獻

十項能力達標:1.能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2.能夠熟練操作電腦;3.能夠用英語進行常規對話交流;4.能夠在公眾面前流暢地進行脫稿演講;5.能夠獨立地編輯製作手抄報;6.能夠精讀一二部國學著作;7.能夠獨立為父母製作一份生日禮物;8.掌握一種球類比賽的規則,有自覺鍛練身體的意識和習慣;9.學會欣賞中外名作,掌握一種簡單的繪畫技巧;10.學會欣賞高雅音樂,了解一種樂器的演奏方法,能夠在公眾面前進行表演。

校徽釋義

九中校徽九中校徽

“9”字象徵九中,地球象徵世界,蜜蜂象徵辛勤的園丁,蜜蜂翅膀象徵科學,蜜蜂的身體象徵茁壯成長的

學子,白色象徵聖潔,藍色象徵沃土。整體意以概括為:九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九中要騰飛,九中要輝煌,九中要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科技人才。

校歌

《我們是春天 我們是希望》

九中校歌九中校歌

王宏偉 詞

靳長權 曲

五星紅旗在眼前飄揚,黃河長江在胸中流淌。

團結我們有海的胸懷,拼搏我們有山的臂膀。

老師的教導在身邊迴響,同學的目光像星星閃亮。

生命屬於親愛的祖國,青春獻給偉大的共產黨。

科學知識給我們力量,發展創造是我們美好的理想。

世界期待我們的腳步,未來的世紀會更加燦爛輝煌。

我愛九中,我愛家鄉,我們是春天 我們是希望。

師資力量

高中一線教師304人,研究生及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141人。其中,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124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省優秀教師7人,中青年專家2人,功勳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30人,省市學科帶頭人18人,市級骨幹教師80餘人,省市兼職教研員15人。江南、松北校區教師,按老、中、青教師,按骨幹、高級、中級、青年教師相同比例配備,全校教師已全部完成高三教學大循環。和平中學(校中校)教師配備與九中江南校區教師配備完全相同。

教育成績

91年,王竹同學奪得哈市高考文科狀元,

98年,李剛同學奪得哈市高考理科狀元,楊碩和徐菲同獲哈市文科高考第四、第五名。

1999年至2011年,語文組高考成績連續十一年居全市第二。

2002年高考,九中文科語文、英語成績全市第一。全校本科率居全市第一;重點本科率88.89%,居全市第二。

2003年4月23日《生活報》以“化師德為有形”為題,報導了九中的高考情況。

2006年九中高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在生源入學第三的情況下,重點率和本科率均位列全市第二。

2007年5月18日,《哈爾濱日報》第八版 “我的高考---紀念恢復高考30周年”系列活動的學校風采展示欄目,整版報導了九中的成名史。

2008年高考,九中理科平均分近620分,重點率超過88%,文科平均分近596,重點率超過86%,名列前茅;5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1名同學考入香港大學。

2009年高考,理科平均分596.4分(省重點線538分),重點率94.09﹪,本科率100%;文科平均分579.2分(省重點線531分),重點率96.3﹪,本科率100%;和平中學理科平均分547.4分,本科率94.7%;文科平均分538.4分。

2010年高考理科平均分597.5(省重點線532),重點率97.5%,本科率100%;文科平均分591.7(省重點線523),重點率100%,本科率100%;松北校區在2010年高考中理科平均分562.9,重點率78.4%,本科率100%;文科平均分557.7,重點率89.7%,本科率100%。

2011年高考理科平均分608.69(省重點線551),文科平均分588.94(省重點線540),平均重點率93.2%,本科率100%,其中文科重點率97.22%,本科率100%;松北校區理科平均分584.5,文科平均分566.6,平均重點率80.65%,本科率100%。

2012年高考再創輝煌,文科重點率100%,全校文科平均分582.1分,比省重點線526分高出56.1分;理科重點率97%,全校理科平均分582.7分,比省重點線514分高出68.7分;松北校區文科重點率82%,平均分550.7分,理科重點率76%,平均分540分;校中校文科重點率68%,平均分536.4分,理科重點率66%,平均分528.5分,其中600分以上的學生有182人。

2013年高考中,哈九中再創佳績,重點率達98.4%,本科率100%,平均分603分,比省重點線527分高出76分,比本科線437分高出166分。其中,600分以上的學生有310人。

2014年高考再創輝煌,理科重點率99.7%、文科重點率99%,理科平分612分、文科平均分599分,姜鵬同學取得695分的好成績,全校600分以上學生達440人,基本實現了全班上重點,其中1名同學考入香港中文大學,1名同學考入香港理工大學。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被國家留學基金委確定為留學生推薦選拔基地,是多所全國知名重點大學的生源基地。

2015年高考再創佳績:全省文理科前50名人數哈九中列哈市第二名,600分以上人數329人,理科蔡沛昱691分,位列哈市第10名。文科姜紫荊633分,位列哈市第4名,張馨予632分,位列哈市第6名。

江南校區理科重點率99.73%,基本實現全學年上重點,平均分599.6分,超一本重點段116.6分,文科重點率98.5%,平均分575分,超一本重點段80分,文理科本科率均100%。三批次理科重點率93.64%,平均分562.31分,三批次文科重點率91.3%,平均分543.54分,文理科本科率均100%。

松北校區理科重點率96%,其中有3個班級重點率達100%,平均分563分,超一本重點段80分,文科重點率81%,平均分529分,超一本重點段34分,文理科本科率均100%。

學校榮譽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學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科研百強校、連續四次獲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省“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優秀基層黨組織、省課改先進集體、市政府勞模單位、市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學校、市中國小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三八"紅旗集體、市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先進集體標兵等榮譽,並獲得了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黑龍江優質教育金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也是黑龍江省籃球基點校,學生男女籃球隊戰績輝煌,曾經在哈爾濱市獲得十連冠,多次名列省籃球比賽前三名,曾經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中學生籃球錦標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另外,學校還爭創了黑龍江省唯一的“外語特色類國家項目特色學校”。

校友風采

牛大勇,男,1991年畢業於哈爾濱市第九中學校,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

劉英魁,男,哈爾濱人,1995年畢業於哈爾濱市第九中學校,現任北京東方般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謝佩玉,女,九中1999屆畢業生。現居日本,現任日本國熊本大學醫學部外國人特別研究員、日本國崇城大學藥學部試實指導教師,享受日本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王艷萍,女,九中1978屆畢業生,國家一級演員,現任黑龍江電視台文藝頻道副總監,黑龍江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政協常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懷進鵬,男,九中1980屆畢業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學校地址

學校地址

地址:香坊區和平路165號(近省政府)

郵政編碼:150040

周邊交通

公車站-省文聯

18路-松電新村-博物館

22路-招商諾丁山小區-達道街

87路-飛達板材市場-六九聯中

118路立匯·美羅灣-防洪紀念塔(友誼路)

相關新聞

哈九中2013年秋季田徑運動會圓滿成功

2013年9月14日清晨,全校師生齊聚哈爾濱工程大學田徑場,隆重召開“哈爾濱市第九中學校2013年秋季田徑運動會”,全體教職員工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政教處主任杜麗娜主持。

在各班級檢閱隊伍入場和升旗儀式之後,王健副校長致開幕詞,預祝全體師生站在新起點、迎接新氣象、展示新風采。運動員和裁判員代表分別在開幕式上莊嚴宣誓。

經過了一天的緊張比賽,運動員們克服困難,勇於拼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經大會精神文明評審組評選:有24個班級獲精神文明標兵獎,有53個班級獲得精神文明優秀班級稱號,授予為大會提供優質服務的江南高二·七班優秀服務班級獎,同時給予江北國際部最佳參與獎。最後由劉洪貴副校長致閉幕詞。

黑龍江省重點中學名單

黑龍江省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黑龍江省國重點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