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山雀舌茶

黟山雀舌茶

黟山雀舌是產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一個新創名茶。黟山雀舌茶為新創名茶,屬綠茶類,始創於1979年,產於安徽省黟縣,主產於有宏潭的五溪山、漁亭的青嶺山、際聯的金竹園、泗溪的曉源和溪頭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黟山雀舌茶黟山雀舌

黟山雀舌從1979年開始研究試製、到1992年創國優並全面開發;從產品適銷到批量生產;從單一產品黟山雀舌,到黟山毛峰黟山雲尖等名優茶的系列開發,歷經20餘年,現已發展成為黃山著名茶葉品種之一。

黟山雀舌的採摘極為講究,在清明前後,選一芽一葉初展的芽葉。茶名由安徽農業大學著名茶學教授陳椽命名。

品質特徵

黟山雀舌茶品質優異,具有形似雀舌、色澤黃綠、白毫顯露、沖泡成朵、滋味鮮醇、回味甜爽、清香撲鼻、香氣持久、耐沖泡的品質特點。

生態環境

黟山雀舌茶黟山雀舌茶
冬來早,冬季時間長。據《黃山志》記載,溫泉區11月9日開始入冬,冬季155天,而半山腰10月中旬入冬,冬季195天,高山頂上,在9月下旬入冬,冬季長達227天。黟縣之冬,並不想大家想像的那樣北風呼嘯,冰雪難耐,令人生畏。其實,這裡冬天的氣候特點是寒而不凍。

究其原因,一則日溫差小,總在4-6℃之間,而山下周圍各縣日溫差大都在9-11℃;二則空氣乾燥,沒有陰霾籠罩。從目前看來,冬半年的風景,並無蕭條冷落的感覺,往往比夏半年還優美。這也就是所說的“黟縣四季皆勝景唯有臘冬景更佳”,

採制工藝

黟山雀舌茶黟山雀舌茶
黟山雀舌的採摘極為講究,在清明前後,選一芽一葉初展的芽葉,芽葉長度標準為2.0~2.5cm,並要求肥瘦長短一致。採摘時做到六不採,即雨水葉、露水葉、對夾葉、短芽葉、紫色葉、病蟲葉不採。

1、攤青將採下的肥壯勻齊芽葉均勻地薄攤在竹匾內,厚度為2~3cm,時間1~2h,待鮮葉香氣稍露時即可付制。

2、殺青在深底平鍋內進行,每鍋投葉量250g,鍋溫先高后低,為110~130℃,殺青手勢要輕先慢後快,要撈得淨,抖得快,撒得開,直至葉色轉暗綠,芽葉柔軟,手感不粘即出鍋,殺青時間約4min。

3、定型殺青葉出鍋後倒在小篾盤內,高拋簸摔,將芽摔直,使葉抱芽,葉尖與芽尖略有張開,形成雀嘴狀。簸摔還有驅散水蒸氣和簸去碎片、末的作用。

黟山雀舌茶攤涼
4、毛火需3個烘籠。將殺青葉用篾盤均勻簸撒在烘頂上,忌用手翻,以防彎曲變形。3個烘籠溫度從高到低,頭烘95~100℃,二烘80~85℃,三烘60~70℃。每隔2min簸翻1次,簸翻2~3次後換烘,從高到低,依次操作。翻烘時,烘頂要離開火盆,以免碎末掉入火盆產生煙氣,至七成乾時下烘。

5、攤涼在竹匾內攤涼,目的是使水分均勻分布,厚度以不超過3cm為宜,時間半小時即可。

6、足火將攤涼後的毛坯茶均勻撒在烘頂上,烘溫60℃,投葉量0.5~1.0kg,採用文火慢烘,每隔15~20min翻烘1次,烘至九成乾下烘攤涼,然後復火香。復火前應揀去黃片、茶梗等雜物,復火溫度為90~100℃,每烘投葉量為1.5~2.0kg,每隔1~2min翻1次,直至足乾,趁熱裝罐密封

茶藝鑑賞

黟山雀舌茶茶藝
1、其一:三泡法

黟山雀舌的泡法中有上投中投下投之說。

(1)、上投泡茶法
在透明玻璃杯內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3~5克茶葉,靜待茶葉下沉,觀賞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上下沉浮,湯明色綠,待茶葉完全下沉後即可品飲。

(2)、中投泡茶法
在透明玻璃杯內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3~5克黟山雀舌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茶葉完全下沉後即可飲用。

(3)、下投泡茶法
先將瓷蓋杯溫杯,投入適量。加入少許適溫開水,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潤濕,並讓茶葉自然舒展。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等茶葉溶出茶湯後,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後即可飲用。

為了保證黟山雀舌的鮮嫩度,使口感更佳,同時使茶葉中的營養成分能被人體更好吸收,適宜用80度左右的水沖泡。一般就茶葉的營養成分和藥效作用而言,頭泡茶香味鮮爽,二泡茶濃而不鮮,三泡茶香盡味淡,四泡茶缺少滋味,再泡就無多少品飲價值了。

2、其二:具體而言,沖泡程式可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黟山雀舌茶茶具
一)選具: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黟山雀舌,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或暢敘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根據品飲人數準備好茶杯碗以及茶葉罐,茶則,茶匙,賞茶盤,茶巾以及燒水壺。

(二)觀茶: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a.先取一杯之量的乾茶,置於白紙上(或盛茶專用器具上),讓品飲者先欣賞乾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它的天然風韻。對它,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式。b.或者傾斜鏇轉茶葉罐,將黟山雀舌倒入茶則。用茶匙把茶則中的撥黟山雀舌入賞茶盤,欣賞乾茶成色,嫩勻度,嗅聞乾茶香氣。

(三)a.潔具::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b.溫杯:用開水將茶杯燙洗一遍,提高杯溫,在冬天,尤顯重要,利於茶葉沖泡。

黟山雀舌茶沖泡
四)置茶:沖泡的茶杯一般容量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置放相對於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用茶匙將茶葉從茶盤或茶則中均勻撥入各個茶杯內。

五)浸潤泡:一般視黟山雀舌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即先將攝氏85~90度的沸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二是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沖入沸水。至於普通黟山雀舌,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泡茶水溫在85~90℃為宜,水量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葉吸水舒張,便於茶汁析出,約30秒後開始沖泡。

六)沖泡:沖泡次數:約三次,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水入杯內至總容量的七成左右,意為"七分茶、三分情。經過三次“高沖”,使杯內茶葉上下翻動,杯中上下茶湯濃度均勻。另一方面表示禮節,對客人到來以示歡迎。沖泡過程,要求水壺高懸,使水流有衝擊力,並有曲線的美感。 

名稱由來

黟山雀舌茶黟山雀舌茶
黟山即是現代的黃山,黃山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時叫做黟山,在公元747年(唐朝天寶六年)時才有黃山這個名字。為依靠,越民群居黟山之上,兇殘狠殺,經常下山掠奪兩縣居民。因此兩縣之人,對山越人是狠之入骨。地方武裝也很多,一縣的縣兵,保甲達三千之眾。這在一個只要兩萬來人的縣城來說,幾乎是男人多是兵了。

黃山原名黟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裡採藥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過去,由於關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絕頂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當它一露崢嶸,即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藝術大師、著名畫家劉海粟不顧年高體弱,93歲十上黃山。香港攝影家羅蘇民,不顧迢迢路遠旅途只辛,20次上黃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險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上黃山,而且兩次都登上頂峰。嘆而贊之,昭示後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等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保健功能

黟山雀舌茶黟山雀舌茶
1、增強免疫。黟山雀舌中的茶氨酸能使人體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脂多糖、多酚類物質都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飲茶可提高白血球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促進脾臟細胞中的細胞間素的形成,因而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功能。

2、堅齒防齲齲齒俗稱蛀牙,飲黟山雀舌可以增加氟素的吸收,起到增強牙齒釉質層的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能殺滅口腔細菌,減少齲齒的發生率。

3、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防腦中風,黟山雀舌中的茶多酚可降低血脂,抗血凝,防止血管硬化,可以預防高血壓。據荷蘭醫學專家研究黟山雀舌中富含類黃銅,其可減少血板過度聚集,可防範腦血栓等。常飲綠茶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比不飲者低73%。

4、益思提神與鎮靜。黟山雀舌茶可以清思明目,茶裡邊咖啡因的含量比咖啡因不低,茶能夠含到5%的咖啡因,但是由於茶有複合的體系,所以它不像咖啡里咖啡因刺激那么大,它很柔和。茶氨酸具有鎮靜、舒緩和解除心理壓力,使人平靜、心情舒暢。

黟山雀舌茶黟山雀舌茶
5、對嗜煙者有益。吸菸者多飲茶,黟山雀舌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等物質可分解尼古丁等有毒物質,因此飲茶有解煙毒的功效。

6、降脂減肥飲茶能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這是很多臨床觀察的共同結論。黟山雀舌中的咖啡鹼能促進脂肪的分解,能提高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茶多酚能防止血液和肝臟甾醇和中性脂肪的積累;葉素可抑制腸胃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以上這些因素,共同起著消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肥胖的作用。

7、抗輻射輻射。引起的損傷之一是破壞造血功能,降低血液中的白細胞數。茶葉中的茶多酚、脂多糖、維生素C等都能提高肌體的免疫功能,還能有效地提高白細胞數量。因此,茶葉的抗輻射功效是明顯的。

身為都市工作者,上班面對計算機、複印機、印表機、手機,回家面對電視DVD,我們每天都受到電子輻射污染,影響健康,飲用綠茶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此狀況。黟山雀舌多種多樣的功能,現在已引世界各國的注意,歐美、亞洲各國對黟山雀舌功能進行多方面的研究,有望在抗癌、抗過敏、美容等方面取得突破,為人類身體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