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

黑潮

黑潮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自菲律賓開始,穿過台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在與親潮相遇後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黑潮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

基本信息

簡介

黑潮黑潮
黑潮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自菲律賓開始,穿過台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在與親潮相遇後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黑潮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黑潮的流速相當的快,就像搭上高速公路般,可提供回流性魚類一個快速便捷的路徑,向北方前進,故黑潮流域中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回遊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大型魚類。
黑潮的速約為100至200厘米每秒,厚度約在500到1000米,寬度約200多公里。於日本四國的潮岬外海測得海水流量達6500萬立方米/秒,約是世界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流量之360倍。 黑潮年平均水溫約攝氏24至26度,冬季約為18至24度,夏季可達22至30度。黑潮也較鄰近的黃海高7至10度,冬季更可高出20度。 黑潮的主流並非沿著東亞大陸邊緣流動,而是沿著東亞島弧流動,因此,黑潮對島弧的影響也較大陸顯著。然黑潮的支流延深進入東亞大陸的邊緣海,也對大陸區域造成一定影響。

氣候影響

黑潮與氣候關係密切。日本氣候溫暖濕潤,就是受惠於黑潮環繞。我國青島與日本的東京、上海與日本九州,緯度相近,而氣候卻差異不少。當青島人棉衣上身時,東京人還穿著秋裝;當上海已是"昨夜西風凋碧樹"時,九州的亞熱帶植物依然綠葉扶疏。這是因為,海洋暖流對大氣有直接影響。據科學家計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釋放出的熱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氣溫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陽輻射能傳至較深的地方,使相當厚的水層貯存著熱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熱能可使全球大氣增加60℃!
所以說,海洋長期積蓄著的大量熱能,是一個巨大的"熱站",通過長期積蓄著的大量熱能和能量的傳遞,不斷影響著天氣與氣候的變化。然而,通過改造海洋暖流調節氣候,至今,仍是"紙上談兵",能否可行並付諸實施,充分開發和利用海洋中積蓄著的熱能,使全球氣候變暖得到遏制或者趨緩,造福人類,還有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駕馭自然能力的提高,並將成為各國科學家亟待攻克的世紀難題。

地理位置

黑潮黑潮
黑潮從中國台灣東側流入東海,繼續北上,過吐噶喇海峽,沿日本列島南面海區流向東北;大約在北緯35°、東經141°附近海域,離開日本海岸婉蜒東去;最後在東經165°左右的海域裡向東逐漸散開。黑潮流到了這裡,人們就叫它北太平洋流了。黑潮從它的源頭,從太平洋的低緯度海域流向高緯度,南北跨約16個緯度(北緯20°—36°),東西跨約115個經度(50°—165°)流經東海和日本南面海區,行程4000多公里,如果加上黑潮續流,全程約6000公里。

黑潮的流幅和厚度並不都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海區裡有不同的變化。通常它的寬度為150公里,在日本列島南面海域,黑潮的最大寬度可達200—300公里。它的厚度達1000米以上。

黑潮的流速比一般海流要強勁得多。它流速為每小時3一10公里,由此可以計算出黑潮在我國東海的流量為每秒鐘約3000萬立方米。這個流量相當於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量的1000倍,可見黑潮之流量極為可觀。

其實,黑潮的水並不黑,甚至比一般海水更清澈透明。這是因為黑潮水質極少雜質,能見度達30—40米深。不過,當太陽的散射光照射到黑潮海面時,水分子偏重於散射藍色光波,其他光波如紅、黃等色為長波,被水分子吸收。所以,當人們從上往下看海水時,海水成了藍黑色。這樣,人們就習慣地稱它為黑潮,以區別於其他的一般海水。

主流及支流

日本列島近海海流

寒流黑潮主流從與那國海峽進入東海後,在台灣的釣魚台附近分出一支,向西北流入浙江近海,稱為台灣暖流。而黑潮主流沿東海深溝流向東北,在日本九州島西南又分出一支,穿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為對馬暖流。對馬暖流又於濟州島南邊分出一小支進入黃海,稱為黃海暖流,也叫西朝鮮暖流。

黑潮主流

黑潮主流於北緯35度附近轉向東流,令有一分支繼續流向東北,與南下的親潮寒流會合,形成西北太平洋漁場。

台灣暖流

台灣暖流沿閩浙海的槽狀凹地北上,一直可達長江口外,約北緯31度附近,洋流在舟山群島附近與長江入海逕流所形成的沿岸流相匯,形成明顯的鋒面,當地人稱為流隔,也因此形成中國最大的舟山魚場。

黃海暖流

黃海暖流大致沿東經124度北上,然後通過渤海海峽流入渤海。這支海海流呈現一個相對高溫,高鹽水舌,從南黃海一直伸入到渤海,它對形勢封閉的渤海有重要的影響。黃海暖流冬季較強,夏季較弱,甚至消失。由於黃海暖流的影響,中國的秦皇島和葫蘆島等地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不凍港。

對馬海流

對馬海流經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成為日本海的一支強大暖流,對日本西海岸氣候有顯著影響。

形成原因

傳送熱能的海流

黑潮黑潮

黑潮是由北赤道流轉變而來的。由於北赤道流受強烈的太陽輻射,因而,黑潮海流具有高水溫、高鹽度的特點。據調查,黑潮的表層水溫都比較高。夏季在27—30℃,即使在冬季,表層水溫也不低於20℃,它比鄰近海水高5—6℃,因此,人們又把黑潮稱之為“黑潮暖流”。因為黑潮暖流自身擁有大量的熱能,黑潮的部分暖水直接或間接參與了陸架海區的環流。例如,流過東海的黑潮暖流,在重返太平洋之前,於日本九州南部海面分出一個小分支北上,形成對馬海流。對馬海流在流經濟州島西南海域時,又一分為二:一支折向東北,穿過朝鮮海峽,徑直奔向日本海;另一支折向西北,沿黃海東側北上,再轉入北黃海,進而穿過渤海海峽向渤海流去,人們稱它為黃海暖流。儘管冬季渤海黃海一帶水溫顯著降低,黃海暖流仍然顯出其高溫的特性,給沿途帶來溫暖。地處渤海灣內的秦皇島沿岸,因受黑潮暖流的影響,通常能使海水溫度保持在冰點以上,不致結凍。從11月份的表面平均水溫分布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支暖流的影響:由於黑潮暖流的北上,整個黃海有一個明顯的高溫“水舌”存在,它自濟州島南方海域向北凸進,然後轉向渤海海峽,一直擴展到整個渤海

黃海暖流的流速非常低,每秒只有10厘米左右,因此,它常被強大的潮流所掩蓋,不易辨認。但根據溫度、鹽度等各種資料的分析,可以證明它確實存在,尤其是近幾年根據浮游生物的調查結果,發現在黃海和渤海,有熱帶大洋性浮游生物的種屬,為它的存在進一步提供了證明。

奇妙的蛇形大彎曲

海洋氣象學家的研究告訴人們,通過對冬季黑潮水溫的變化,可以預測來年的氣候。例如,當進入秋末冬初時,只要測出吐噶喇海峽的水溫比往年平均水溫高時,我國北部平原地區的來年春季降雨量會比常年多。由此可見,海洋方面的這類研究對氣象預報的重要。然而,對我國與日本等國氣候影響最大的,是黑潮的“形大彎曲”。所謂“蛇形大彎曲”。也叫“動”,是指黑潮主幹流有時會形如蛇爬那樣彎彎曲曲。人們發現,如果“蛇形大彎曲”遠離日本海岸,結果是沿岸的氣溫下降,寒冷乾燥;相反,則使日本沿岸氣溫升高,空氣溫暖濕潤。

當然,黑潮對它所經過的沿岸各國的影響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它對漁業生產也有重大的影響。最主要的是表現在“海洋鋒面”的形成和它對漁場的形成上。兩支海流,特別是寒流和暖流相會,將使平靜的海面受到擾動,引起海水上下翻騰,把下層豐富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促使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漁場也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形成了。我國享有“天然魚倉”之稱的舟山漁場,就處在暖流和沿岸流之間的“海洋鋒面”。日本東部海區處在黑潮暖流和親潮寒流之間的“海洋鋒面”上,因而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當然,黑潮強暖流,也為暖水性魚類的產卵和幼魚的搬遷創造了條件。

謎團

黑潮流經範圍廣,影響大,要想了解整個黑潮的變化,揭開黑潮之謎,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近些年來,為了揭示黑潮的形成機制,弄清黑潮“蛇形大彎曲”的變化規律,以及黑潮暖流和大氣間的熱交換關係等問題,國際間已開展廣泛的科技合作。

黑潮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大體流經方向和路線目前已經基本掌握,但是,黑潮中尺度、長周期的變化規律是什麼呢?對於我國來說,渤海以及東海、黃海均受黑潮影響較大,它們之間互為影響的機理是怎樣發生、發展的,以及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方式等,都需要繼續探索。

黑潮是太平洋西北部一條強勁的暖流,它對這一地區國家氣候影響很大。由於黑潮自身熱交換關係極為複雜,所以它對氣候的影響機理常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例如,黑潮主流有時寬達一二百多公里,甚至更寬,有時變窄,僅有數十公里;有時流速較大,而有時流速較小;黑潮“蛇形大彎曲”,有時彎曲很大,有時彎曲較小,有時又近乎於沒有等等。為什麼會發生這許許多多的變化呢?人們還無法找到確切的答案。特別是當黑潮影響氣候,給一些國家造成災害的時候,更加需要掌握它的變化規律了。

黑潮除了主幹流外,還有一些支流。那么,它共有多少條支流呢?它們是如何分布的?在我國海域裡的具體分布情況如何?對我國東南沿海氣候影響較大的台灣暖流和黑潮主流是什麼關係?

在整個黑潮的流經海域裡,暖流的流經方式或者說是水團的交換方式有幾種?在深層的海流中,是否存在著逆流?是否存在大的上升流?人們已經發現,在沖繩海槽的深層處,存在較強的海流。這股海流的動力機理又是怎樣的?

此外,黑潮是西太平洋上一條較大的暖流。它和大洋環流是什麼關係,它是如何和太平洋水體進行熱能交換、水團交換的?黑潮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係嗎?等等。我們相信,這許許多多的問題,在未來人們開發利用海洋的活動中,一定能獲得解決。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