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殼

麝香殼

麝香殼為鹿科動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將香腺囊對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殼,乾燥後即成。多順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連。厚約3~5毫米,起層,內表面有一層棕紅色的薄膜,稱"油皮",中層稱"銀皮"。質堅韌,有濃厚的麝香氣味。以身乾、個大、香氣濃厚者為佳。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麝香殼麝香殼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hèXiānɡKé

【別名】臭子殼麝殼

【來源】為鹿科動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將香腺囊對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殼,乾燥後即成。

【生境分布】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性狀】多順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連。厚約3~5毫米,起層,內表面有一層棕紅色的薄膜,稱油皮,中層稱銀皮。質堅韌,有濃厚的麝香氣味。以身乾、個大、香氣濃厚者為佳。

【性味】性溫,味辛,無毒。

【歸經】入脾經。

【功能主治】通關利竅,消腫解毒。治疔毒腫痛,癰疽久攔及瘡癤硬痛。皮:貼癰腫紅痛。

【用法用量】內服:入散劑,5~8分。外用:研末調敷或入膏藥敷貼。

【注意】氣血虛者勿用。

原形態

1.林麝,林麝體長約75cm,體重約10kg。毛角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體身上一般無顯著肉桂黃或土黃點狀斑紋。耳背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耳緣、耳端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內白色,眼的下部有兩條白色或黃白色毛帶延伸至頸和胸部。四枝前面似體肢為足跡和性。成年雄麝有1對上犬齒外露,稱為獠牙,腹下有1個能分泌麝香的腺體囊,開口於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無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於臀毛中。

麝香殼麝香殼

2.馬麝,體形較大,體長85-90cm,體重15kg左右。全身沙黃褐色或灰褐色,後部棕褐色較強。面、頰、額青灰色,眼上淡黃,眼下黃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緣黃棕色、耳內周緣、耳基沙黃色或黃棕色。頸背有栗色塊斑,上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毛叢形成4-6個斑點排成兩行。頸下白色帶紋不顯,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雜而形成黃白區。腹面為土黃色或棕黃色。

3.原麝,體長85cm左右,體重12kg左右。耳長直立,上部圓形,鼻端裸出無毛。雄性上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向後彎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齒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狹長,側蹄長能及地面。尾短隱於臀毛內。雄性臍部與陰囊之間有麝腺,成囊狀,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骨有二小口,前為麝香囊口,後為尿道口。通體為棕黃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頰灰褐色,兩頰有白毛形成的兩個白道直連頷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內白色。從頸下兩則各有白毛延至腑下成兩條白色寬頻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斑點,排成4-6縱行。腹面毛色較淡,多為黃白色或黃棕色。四肢內側呈淺棕灰色,外側深棕或棕褐色。尾淺棕色

性狀

①整麝香:呈球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7厘米。開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細短毛,呈鏇渦狀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徑約2~3毫米,去毛後顯棕色的革質皮。另一面為黑棕色的皮膜,無毛,手捏略有彈性。用剪刀剪開,可見中層皮膜,呈銀灰色且透明,習稱銀皮,內層皮膜呈棕紅色,習稱油皮,再內包含有顆粒狀及粉末狀的麝香仁。質較柔軟,有特異的香氣。

②麝香仁:鮮時呈稠厚黑褐色軟膏狀,乾後為棕黃色或紫紅色的粉末,並偶爾夾有細毛。其中呈塊狀顆粒者習稱當門子,為不規則圓形或扁平狀,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紋,油潤光亮。質柔有油性,手捻成團而不粘手、不結塊,手放開立即鬆散彈起。有強烈而特異的香氣,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質柔軟、有油性、當門子多、香氣濃烈者為佳。

生境分布

麝香殼麝香殼
生態環境:棲息於多岩石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常獨居,多於晨昏活動。食物為松樹、冷杉、雪松的嫩枝葉,地衣苔蘚,雜草及各種野果等。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於青藏高原、甘肅、雲南、四川等地。

3.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河北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本品多順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連;厚3-5mm,起層,內表面有一層棕經色薄膜,稱油皮,中層稱銀皮。質堅韌,內濃厚的麝香氣味。以笛乾、個大、香氣濃者為佳。

藥材

多順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連。厚約3~5毫米,起層,內表面有一層棕紅色的薄膜,稱"油皮",中層稱"銀皮"。質堅韌,有濃厚的麝香氣味。以身乾、個大、香氣濃厚者為佳。
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化學成份

全草含精油0.30%-0.40%,內有:α-側柏烯(α-thujene),α-蒎烯(α-pinene),香檜烯(sabinene),β-月桂烯(β-myrcene),α-和γ-松油烯(terpinene),間-聚傘素(m-cymene),1,8-桉葉素(1,8-cineole),α-和-β-蒈烯(carene),芳樟醇(linalool),黃樟油素(safeol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欖香烯(β-elemene),α-和β-丁香烯(caryophyllene),α-愈創木烯(α-guaiene),β-蓽澄茄油烯(β-cubebene),α-芹子類(selinene),β-甜沒藥烯(β-蓽澄茄油烯(β-cubebene),α-芹子烯(selin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橙花叔醇(nerolidol),α-芹子烯醇(α-selineol)等成分[1]。

藥理作用

①對中樞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劑量對大白鼠食物運動性條件反射無顯著影響,中等劑量(0.01~0.06毫克/公斤)可使陽性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或反應消失,分化相改善,有個別動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劑量時(1毫克/公斤)則使大多數動物呈中毒現象,表現陽性條件反射的反應不規則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藥、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睡眠時間,但大劑量則反而延長睡眠時間,天然麝香5、10和20毫克的劑量給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顯著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睡眠時間。故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為小量興奮,大量抑制。

②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

麝香對離體心臟有興奮作用,麝香酊靜脈注射於家兔及狗,可使血壓上升,呼吸次數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靜脈注射於麻醉貓亦均有升壓作用,呼吸次數及頻率增加。用貓乳頭肌、豚鼠氣管平滑肌等作實驗,可觀察到麝香能增強兒茶酚胺的作用。

麝香殼麝香殼
③對子宮的作用

麝香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呈明顯興奮作用,後者更為敏感,妊娠的又較非妊娠的敏感,對非妊娠的興奮作用發生較慢但較持久。

④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釋液,在試管內能抑制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由分枝桿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關節炎,其消炎作用強於布他酮。

⑤其他作用

過去曾將麝香用於呃逆、中樞神經衰竭,現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於小兒百日咳的咳嗽及聲門痙攣。

臨床套用

1.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治溫熱病,邪熱內陷心包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乾舌燥,舌紅或絳,脈數。亦治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閉者。牛黃30g,鬱金30g,犀角30g,黃連30g,黃芩30g,山梔30g,硃砂30g,雄黃30g,梅片7.5g,麝香7.5g,珍珠15g,金箔衣上為極細末,煉老蜜為丸,每一丸一錢,金箔為衣。方中麝香辛溫,通性12經,長於開竅醒神,為臣藥。

2.蘇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寒閉證。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心腹卒痛,甚則昏厥。亦治中風、中氣及感受時行瘴癘之氣,屬於寒閉證者。蘇合香、龍腦各1兩,麝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白檀香丁香沉香、各2兩,薰陸香1兩,白朮、訶子、硃砂各2兩,烏犀屑2兩。老人、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可,並空心服之。方中麝香為芳香開竅醒神之品,為君藥。

3.至寶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中暑、中風及溫病痰熱內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紅苔黃垢膩,脈滑數,以及小兒驚厥屬於痰熱內閉者。生烏犀屑硃砂雄黃生玳瑁屑琥珀各1兩,麝香、龍腦各1份,金箔、銀箔各50片,牛黃半兩,安息香一兩半。每兩歲兒服2丸,人參湯化下。方中麝香清熱開竅,為君藥。

選方

①治疔瘡紅腫:麝香殼、蒼耳蟲、冰片。共為末,麻油調塗。

②治癰疽久爛:麝香殼、花蕊石龍骨蛤粉冰片銀硃。共為末,外塗。

③治乳癰發背:麝香銀皮,和冰片外貼。

④治瘡癤硬痛:麝香殼、水莧菜、地膽豬膽汁赤芍、黃丹。共熬膏,貼患處。

各家論述

麝香殼麝香殼
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毒。

2.《嶺南採藥錄》:理跌打傷,能消腫止痛,散瘡瘍惡毒。治氣痛。

3.《南寧市藥物志》:止血,止痛,散瘀消腫。治跌打刀傷,風濕瘡瘍。

4.《廣東中藥》Ⅱ:治山嵐瘴氣,水土不服,產後肝風口渴,並治皮膚瘙癢。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消腫痛。治小兒麻痹,風濕骨痛,風寒腹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6.《廣東中草藥》:治皮膚濕疹,黃蜂螫傷。

相關詞條

花蕊石龍骨蛤粉冰片銀硃水莧菜地膽豬膽汁赤芍黃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