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蟲

蒼耳蟲

蒼耳蟲(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是寄生於植物蒼耳草梗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具有解表藥,辛溫解表藥的功效,主治癰腫、疔毒、痔瘡等證。

基本信息

外型特徵

蒼耳蟲是寄生於菊科植物蒼耳。莖中的昆蟲幼蟲,狀如小蠶。其藥用始見於《本草綱目》,具有解毒之功效。將其以香油浸漬,用時取適量搗爛外敷患處,可治療無名毒腫、疔毒、疔瘡痔瘡,療效良。

藥用價值

消炎止痛,破潰排膿,清水解毒。主治疔腫、瘡毒、疳積,常配伍白僵蠶或雄黃、冰片等,通常1~2條能奏效,為外科良藥。

來源

本草綱目

蒼耳蟲蒼耳蟲
本草綱目見於《本草綱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蟲之三-蒼耳蠹蟲

【釋名】麻蟲。

【集解】時珍曰:蒼耳蠹蟲,生蒼耳梗中,狀如小蠶。取之但看梗有大蛀眼者,以刀截去兩頭不蛀梗,多收。線縛掛檐下,其蟲在內經年不死。用時取出,細者以三條當一用之。

【氣味】缺。

【主治】疔腫惡毒,燒存性研末,油調塗之,即效。或以麻油浸死收貯,每搗敷,即時毒散,大有神效(時珍)。

【發明】時珍曰:蒼耳治疔腫腫毒,故蟲亦與之同功。古方不見用,近時方法每用之。

【附方】新三。

一切疔腫及無名腫毒惡瘡,劉松石經驗方》:用蒼耳草梗中蟲一條,白梅肉三、四分,同搗如泥,貼之立愈。《聖濟總等 分為末,蜜調塗之。又用蒼耳節內蟲四少頃以手撮出根,即愈。

冷廬醫話

書有“蒼耳子蟲”一條,云:“蒼耳子草,夏秋之交,陰雨後梗中霉爛生蟲,取就熏爐上烘乾,藏小竹筒內,隨身攜帶,或藏錫瓶,勿令出氣。患疔毒者,以蟲研細末,置治疔膏藥上貼之,一宿疔即拔出而愈。貼時須先以針微挑疔骰出水。余在台州,仆周錦種之盈畦,取蟲救人,屢著神效。比在杭郡學舍旁,蒼耳草蟲甚多,以療疔毒,無不獲效。同邑友人鄭拙言學博鳳鏘,攜至開化,亦救治數人,彼地無蒼耳草,書來索種以傳。又青蒿蟲,治小兒驚風最靈,余孫榮霖,曾賴此得生。此二方皆見《本草綱目》,而世罕知其效,特志之。青蒿蟲亦在梗中,焙乾研末,和燈心灰,湯調送下。炳章按:蒼耳蟲,不獨治疔瘡有特效,凡陽癰紅腫已成膿,以此蟲一條,放於瘡頂,外用清涼膏蓋貼八小時,毒即咬通,余常於八玖月採取,用麻油浸藏備用,可代刀針,真奇效也。”

現代研究

蒼耳蟲蒼耳蟲
湖南中醫藥大學譚新華曾做“蒼耳蟲外敷治療體表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的實驗研究與臨床觀察”,結果為“蒼耳蟲的皮玞刺激性實驗和過敏性實驗證明蒼耳蟲對家兔正常皮玞無刺激作用及過敏反應;對致病菌體外抑菌試驗表明該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對大鼠肉芽囊炎症模型的實驗觀察證明,該藥能抑制囊內滲掖的分泌,與金黃散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蒼耳蟲對膿瘍具有促潰作用,能使膿掖中出現大量極活躍的中性粒細胞及少數淋巴細胞。

蒼耳蟲能加速潰瘍癒合,具有生肌作用,臨床觀察發現蒼耳蟲的療效優於金黃散。”此一成果,1992年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儲存

《本草綱目》第四十一卷:“蒼耳蠹蟲,生蒼耳梗中,狀如小蠶。取之但看梗有大蛀眼者,以刀截去兩頭不蛀梗,多收,線縛掛檐下,其蟲在內經多年不死。用時取出,細者以三條當一用之。”另有可儲存於麻油中,用時現取。

用法用量

先用生理鹽水,或濃茶水,或冷開水洗淨患處,再根據疔瘡、癤腫的範圍大小,每次使用1~3條蒼耳蟲外敷(可搗爛,或磨粉),周圍塗蒼耳早浸泡液。如有膿頭,中央應留一小孔,以便排膿,再用油紗布覆蓋包紮,每日揭開紗布,清除膿液。對已經破潰的癤腫、疔瘡,可將蒼耳蟲放入瘡口內,每日1換,症狀好轉時,可隔日1換。亦可將本品搗爛,放在膏藥上敷患處。

中藥方劑之C字類(下)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赤湯
赤芍藥湯
赤小豆湯
赤芍藥方
草決明湯
赤小豆飲
菖蒲丹
蟲積串
赤小豆飯
草蜜湯
蟲枳丸
茶葉方
赤小豆貼方
草烏敷貼藥
菖蒲浸酒
蓯蓉飲
蟾酥丹
赤小豆茯苓湯
蟾肝丸
蟬退飲
菖蒲醞酒
臭靈丹
赤井龍王湯
蟾酥合劑
蒼朮防風湯
蒼朮湯
蔥豉黃酒湯
膽道蛔蟲湯
膽道排石湯
蔥白七味飲
蟬蠍散
草豆蔻湯
蔥歸溻腫湯
茶調散
菖蒲散
蔥膠湯
菖蒲益智丸
蓯蓉羮
蔥豉粥
赤小豆當歸散
蔥白湯
蓴羹方
豉桔湯
蔥乳湯
臭科散
臭橙飲
臭橘散
臭樗皮散
臭椿皮散
臭梧桐洗劑
腸驅蛔湯
腸風飲
蒼連湯
蒼連丸
蒼莎導痰丸
蒼莎丸
蒼芩湯
蒼芩丸
蒼芍丸
蟾蜍膏
蒼耳散
蒼耳子汁
蒼耳子散加減
赤小豆丸
蒼玉潛龍湯
蒼梔丸
蟾蜍灰散
蒼朮除眩湯
蟾蜍散
蟾蜍丸
蒼朮丸
蒼地丸
蓯蓉補虛益陽方
蓯蓉補虛益氣方
蓯蓉菟絲丸
蓯蓉茸附丸
蓯蓉膏
蟾舌膏
草烏複方洗劑
草烏丸
草丹散
茺蔚老薑湯
茺蔚
茺蔚浴湯
茺蔚湯
茺蔚散
茺蔚子散
蟾礬散
茺蔚丸
茶黃丸
茶調香附散
茶蠟丸
茶蒻散
茶箬胭脂散
茶積丸
茶癖散
茶牙湯
茶煎湯
茶煎散
茶清散
茶梅丸
茶柏散
茶末敷方
茶實丸
蟾皮片
蟾靈膏
草果茵陳湯
蟾灰散
草果熟水
草果柴平湯
蟾灰丸
草果建中湯
蟾宮丸
蔥涎丸
蔥油飲
蟾頭散
赤頭散
赤地利湯
蔥汁油
蔥桃湯
蔥桃散
蔥根葛豉粥
蔥朴湯
蔥術散
蔥尖簿荷湯
蔥子粥
蔥姜熨
赤地利散
蔥頭薏苡仁
蔥頭粳米粥
蔥號散
蔥利湯
萃象方
萃仙丹
萃仙丸
菜油飲
菖陽湯
蔥蘇飲
蔥蘇散
蔥蘇姜楂茶
赤地利丸
蔥礬酒
蔥礬丸
赤參湯
蔥白飲子
赤雲丹
赤丸子
赤苓散
蔥白補骨脂湯
蔥白葛根湯
賜方鹿茸丸
賜方五香湯
蔥白益母湯
蔥白甘草湯
豉餅灸方
豉飲
蔥白滴鼻液
豉酒
蔥白散
赤蘇湯
蔥白定痛湯
蔥白大棗湯
蔥白丸
蔥白一物湯
蠶號散
蟲糖散
蟲牙漱方
蟲牙散
蟲心痛湯
蔥餅熨法
蔥餅子
蔥青散
蔥附丸
蔥連膏
赤蒼飲
蔥豉葛根湯
蔥豉荷米煎
豉湯
蔥豉益元散
蔥豉白虎湯
蔥豉湯
蔥豉桔梗湯
蔥豉安胎湯
蔥豆酒
草果子湯
草果子散
草果厚朴丸
草果養脾湯
豉梔湯
草果七棗湯
草寒食散
草頭方
草聖丸
草決明合劑
草仙丸
草烏膏
草烏煎
草烏洗劑
草烏散
草烏揭毒散
草烏頭膏
草烏頭方
豉心飲
草豆飲
豉心粥
豉心散
草豆蔻拔刀
赤芝散
豉尿湯
草蔻湯
草蔻大順飲
草蔻丸
草花膏
草節湯
草節散
草膏
草罌飲
草粉散
草粉丸子
草神丹
誠齋先生如神丸
草牛散
草靈散
草靈寶丹
草靈丹
草灰散
觸飲丸
菖蒲飲
觸痰丸
蟾龍錠
菖蒲膏
赤芍連翹散
菖蒲煎丸
赤眼神效八寶丹
赤白飲
菖蒲汁
菖蒲梃子
菖蒲根丸
菖蒲導赤散
赤白煎
菖蒲大丸
菖蒲參麥丸
菖蒲丸
菖薑湯
赤白散
草龍膽散
草香散
草霜散
赤白二疹丸
草金散
蔥液膏
蔥涕丸
蔥涎膏
蔥豆洗湯
赤白丸
蔥蜜湯
蔥薤湯
蔥蒲膏
蔥蒜膏
蟬殼丸
蟬冠散
蜍蟬退殼酒
蠶鱉散
蠶香散
蠶退紙散
赤痢煎
蠶蠍歸耆湯
赤玉膏
蠶蛾散
蠶蛹汁方
赤玉散
蠶繭散
蠶紙丸
蠶砂黃柏湯
赤靈丹
蠶矢湯
蠶灰散
蠶消散
蠶沙飲
赤靈丸
蠶沙蒸方
蠶沙膏
蠶沙熨方
赤淋丸
蠶沙湯
蠶沙散
蠶子酒
蠶奩散
蟾光膏
蟬青煮肝散
蟬退膏
蟬退甘草湯
蟬退散
蟬蛻餅子
蟬蛻飲子
赤水玄珠
蟬蛻釣藤飲
蟬蛻膏
蟬蛻豬肝散
赤朮丸
赤散
蟬蠶散
蟬菊散
蟬花餅子
蟬花無比散
赤小豆羮
蟬花散
蟬花丸
蟬翼散
蟬砂丸
蟬朱散
蟬殼膏
蟬殼灰丸
赤芍藥膏
蟬殼散
蟾酥錠子
赤小豆煎
蟾酥退毒丸
蟾酥走黃丹
赤小豆塗敷方
蟾酥線
蟾酥散
蟾酥托里丸
蟾酥墨
蟾酥八寶丹
赤小豆散
蟾蠍散
蟾蜜膏
蟾蜍餅
蒼耳蟲
蟾酥錠
蒼朮難名丹
蟾酥膏
蒼朮地榆湯
草烏頭丸
茺蔚子丸
茶葉頂
蟾酥丸
草果知母湯
草果散
草果平胃散
蔥油膏
蔥油
蔥湯丸
蔥姜煎
蔥粥
蔥白香豉湯
蔥白飲
蔥白酒
蔥白豉湯
蔥白膏
蔥白粥
蔥白熨
蔥白煎
蔥白汁
蔥白當歸湯
蔥豉酒
蔥豉茶
草果丸
草烏頭散
草豆蔻飲
蟾蜍煎丸
豉心丸
草豆湯
草礬膏
菖蒲飲子
豉薤湯
菖蒲鬱金湯
菖蒲羹
菖蒲煎
菖蒲湯
菖蒲導痰湯
蓴菜羹
草鍾乳丸
蔥蜜膏
蠶豆花露
蠶蛻散
蠶繭眼藥
蠶礬散
蠶沙酒
蠶沙浸酒
蟬蛻飲
蟬蛻散
豉粥
蟬花無比丸
蟬殼湯
赤丸
蒼朮散
茶葉粥
赤石禹餘糧湯
草豆蔻丸
赤小豆粥
蟬蛻丸
菖蒲酒
草豆蔻散
蒼耳子

中藥C字部分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