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龍丸

抱龍丸

抱龍丸,中醫方劑名。為開竅劑,具有祛風化痰,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風熱痰內蘊所致的腹瀉,症見食乳不化、噁心嘔吐、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抱龍丸用天竺黃,雄黃辰砂並麝香,更加南星甘草入,痰熱閉竅效堪夸。【各家論述】僵蠶、全蠍、薄荷辛以散肝風,天竺黃、膽星苦辛以泄風痰,辰砂、琥珀安五臟、鎮魂魄,雄黃搜肝膽之伏風,麝香利骨髓之伏痰,金箔佐辰砂可鎮胎驚,竺黃佐牛黃可發音聲,赤苓、燈心可止夜啼。一方加人參二錢五分,培植正氣以御肝風;草河車三錢五分(即蚤休草,切片,黑穭豆制),能伏牛黃、丹砂之毒,並可治驚祛風,二味卻有妙義,當篡入方中。

基本信息

歌訣

抱龍丸用天竺黃,雄黃辰砂並麝香,更加南星甘草入,痰熱閉竅效堪夸。

概述

抱龍丸記載較多,有許多不同版本。大多可鎮靜安神,清熱化痰。用於緩解發熱抽搐,煩燥不安,痰喘氣急,驚癇不安。民間約有十餘種制抱龍丸的方法,但都可以祛風健胃,多用於小兒風痰吐乳腹瀉。

抱龍丸抱龍丸

抱龍丸1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

抱龍丸2

【來源】

【異名】

【組成】

【用法】

【主治】

抱龍丸3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

抱龍丸4

【來源】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組成】

琥珀 人參 天竺黃 檀香 白茯苓各21克 甘草(炙)30克 枳實(麩炒)15克 辰砂(水飛)75克 白山藥250克(炒) 牛膽南星(炒)15克 金箔50片

【用法】

上各味為細末,和勻,取新汲水為丸,如芡實大,陰乾。用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痰壅嗽甚,薑湯調化服。

【功用】

祛風化痰,鎮心解熱。

【主治】

嬰孩諸驚,四時溫疫邪熱,以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搐。

抱龍丸5

【來源】

《醫方一盤珠》卷八。

【組成】

明雄黃4.5克 辰砂4.5克 膽星15克 明天麻(薑汁炒)9克 竺黃9克 麝香1.5克

【用法】

上藥共為末,薄荷湯為丸。每服0.3~1克,溫開水送下。

【主治】

小兒發熱痰喘。

【加減】

冬月加麻黃、款冬花、甘草各6克。 []抱龍丸6 --

【處方】

茯苓50g 赤石脂25g 廣藿香38g 法半夏31g 陳皮25g 厚朴25g 薄荷31g 紫蘇葉31g 僵蠶(姜制)31g 山藥25g 天竺黃38g 檀香25g 白芷25g 砂仁25g 防風31g 荊芥38g 白附子31g 獨活31g 白芍25g 訶子(去核)25g 蓽茇25g 白朮(炒)38g 川芎(酒蒸)31g 木香25g 硃砂47g 天麻25g 香附(四制)25g

【製法】

上二十七味,硃砂水飛成極細粉;其餘茯苓等二十六味粉碎成細粉,與硃砂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3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甘、辛、辣。

【功能與主治】

祛風健胃。用於小兒風痰吐乳腹瀉。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歲以內一次1丸,一歲至二歲一次2丸,一日2~3次。

【規格】

每丸重1.56g

【貯藏】

密封。

主治

脾胃不和,風熱痰內蘊所致的腹瀉,症見食乳不化、噁心嘔吐、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

方義

處方中陳皮、法半夏燥濕化痰止嘔;檀香、砂仁、木香、香附行氣止痛;廣藿香、紫蘇葉、厚朴、薄荷祛風健胃;白芷、白附子、蓽茇、川芎、荊芥、獨活、天麻、防風、僵蠶祛風止痙;白朮、山藥、茯苓益氣健脾;白芍緩急止痛;天竺黃清熱豁痰,定驚止痙;訶子、赤石脂澀腸止瀉;硃砂清心鎮驚,安神解毒。

配伍特點

諸藥組成具有祛風、健胃、止痛三效,為治療小兒風痰吐乳腹瀉之良藥。

加減化裁

若兼見表證不解,發熱惡風,口渴思飲者,可用荊芥6g、薄荷3g,煎湯送服本藥,以疏風解表,退熱止痙;若痰熱內盛,咳喘氣壅者加服羚羊清肺丸,以加強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若昏迷抽搐較甚者,可選用牛黃清心丸或紫雪以加強清心開竅之效;若為體弱病兒罹患此病需用本藥時,當與人參生脈飲同用以扶正祛邪。

禁忌

若緩慢起病,精神疲倦的慢驚風證,不宜使用本藥。

注意事項

本藥用於急證、實證,遵“中病即止”之原則,不可長服、久服。神清痙止後,即可停藥。治療期間,進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火生痰。本品含硃砂、雄黃,均有小毒,不宜過量,也不可久用,以免中毒。肝腎功能不正常者慎用。

抱龍丸7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

【附註】

抱龍丸8

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

抱龍丸9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

抱龍丸10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

抱龍丸11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12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抱龍丸13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摘錄】

抱龍丸14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15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16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

抱龍丸

來源

【別名】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18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19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

【摘錄】

抱龍丸20

-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抱龍丸21

來源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摘錄】

抱龍丸22

來源

【處方】天南星1斤(生),硃砂(細研,水飛)1兩,紫石英(研,飛)1兩,白石英(研,飛)1兩,犀角(銼末)1兩,牛黃(研)半兩,阿膠(銼碎,炒如珠子)半兩,藿香半兩,麝香(研)半兩,金箔50片,雄黃(水磨通明者)4兩(研)。

【製法】上為細末,更入乳缽內研如粉,以黃牛膽45個,取汁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解一切熱,化風痰。主治大人小兒風癇、驚癇,陽毒狂躁;及心熱驚悸,夜臥不安,胸膈壅痰,厥頭痛,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鹽1捻,和藥細嚼,新水吞下。如牛膽少,以煎水相和,諸疾服之,心膈清涼如冰雪,便覺精神爽快也。

【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靈苑方》

抱龍丸23

來源

【處方】臘月黃牛膽1枚,天南星(炮去皮臍,搗為細末,填滿膽中,緊系,通風處陰乾。去膽皮取藥,每1兩入後藥)10片,金箔(小者)10片,銀箔(小者)10片,丹砂1錢半,龍腦1字,麝香1字。

【製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涼心壓驚。主治小兒風熱壅毒,關膈滯塞。

【用法用量】方中黃牛膽,《普濟方》作“豬膽”。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抱龍丸24

來源

【處方】南星(臘月牛膽,制多次佳)4兩,天竺黃(另研)1兩,硃砂(水飛)5錢,雄黃(飛)5錢,甘草7錢,麝香5分(未出痘不必加),牛黃(陝西,千層)5分,琥珀5分。

【製法】上和勻,取臘雪水或早首汲井水,另煎甘草汁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寒、暑發熱,變蒸,驚風痰壅,喘急咳嗽;及大人風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臨睡薄荷湯化下,病急多服。傷風感寒,姜、蔥、紫蘇湯下,取汗。大人每服3-5丸。如風痰,用竹瀝入薑汁數匙化服,薑湯亦可。驚後調理,初生至長,微有不快,即宜服。

【摘錄】《簡明醫彀》卷六

抱龍丸25

來源

【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黃藥子1兩,生乾地黃(焙)1兩,蘭根1兩,甘草(炙,銼)1兩,雄黃(研)半兩,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

【功能主治】暑毒。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牛膽汁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冷鹽湯嚼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抱龍丸26

來源

【處方】大南星1個(重1兩以上者,更清水浸,剖開作2片,中間剜1小孔,內藏巴豆肉3個,合成,線扎定,外用),防風1兩,荊芥1兩,薄荷1兩。

【製法】以清水煮南星,以南星無白點為度,取出,去豆不用,將南星搗如泥,為丸如雞頭子大,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實證驚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薑湯磨下。

【摘錄】《虺後方》

抱龍丸27

來源

【處方】膽星5分,琥珀5分,雄黃5分,硃砂5分,天竺黃6錢,全蠍6錢,麝香1錢,甘草2兩(煎膏)。

【製法】上為末,甘草膏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驚風發搐,或風痰身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薑湯化下。

【摘錄】《玉案》卷六

抱龍丸28

--《古方選注》卷下

【處方】琥珀5錢,辰砂3錢,雄黃7錢(香麻油煎12時,再用水蘿蔔汁煮),膽星2兩1錢,僵蠶4錢(炒,去嘴足),全蠍3錢(研末,用石榴1枚剜空,以無灰酒調末填入蓋定,坐文火上徐徐攪動成膏,取出冷用),牛黃1錢,麝香5分,天竺黃7錢,赤茯苓1兩。

【製法】上藥各為末,蒸餅為丸,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熄風化痰,鎮驚發音,保守肝魂。主治肝驚魂升,搐搦不語。

【用法用量】按:本方加人參、草河車,名“人參抱龍丸”(見《飼鶴亭集方》。

【各家論述】僵蠶、全蠍、薄荷辛以散肝風,天竺黃、膽星苦辛以泄風痰,辰砂、琥珀安五臟、鎮魂魄,雄黃搜肝膽之伏風,麝香利骨髓之伏痰,金箔佐辰砂可鎮胎驚,竺黃佐牛黃可發音聲,赤苓、燈心可止夜啼。集肝經之藥複方,初無深義。一方加人參二錢五分,培植正氣以御肝風;草河車三錢五分(即蚤休草,切片,黑穭豆制),能伏牛黃、丹砂之毒,並可治驚祛風,二味卻有妙義,當篡入方中。

【摘錄】《古方選注》卷下

抱龍丸29

--《誠書》卷八

【處方】遠志(去心)3錢,琥珀3錢,牙消3錢,人參5錢,紫河車(黑豆煮)5錢,甘草1錢,山藥1錢,橘紅1錢,天麻(煨)1錢,茯苓1錢,辰砂6錢,麝香1錢,冰片3分,牛黃5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欲搐。

【用法用量】薑湯或燈心湯,或麥門冬湯送下。

【摘錄】《誠書》卷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