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鴻雁旅行社

鹽城鴻雁旅行社

鹽城鴻雁旅行社是鹽城一家旅行社企業 。


鹽城鴻雁旅行社

展商類型: 旅行社企業
中文地址:
英文地址:
郵政編碼: 224000
聯 系 人: 王學彬 總經理
聯繫電話: 0515-8328688
傳真號碼: 8310518

相關資料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裡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城。在各地地名當中,至今仍保留著“團”、“灶”、“總”、“丿”“倉”等與鹽業生產管理相關的名稱。“團”,是鹽區生產組織,灶戶“聚團共煎”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設幾個團,每團設若干灶戶,舊時以“團”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台、大豐,如南團、西團、卞團等。目前,仍保留大豐的西團鎮,全市還有18個村、48個自然村組的地名與“團”有關。“灶”,是灶民煎鹽的重要設施,境內因“灶”稱名的有頭灶、三灶、四灶等6個鄉鎮,另有85個村及368個自然村組也是因“灶”而得名。“總”,是鹽場灶民聚居的單位。明初大規模的“洪武趕散”,移民來到荒漠的海濱燒鹽,為了對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實施管理,各場設總若干,以次為序。清嘉慶時,東台富安鹽場就設有30個總。今天沿海鄉鎮地名中仍保留有一總、二總、三總等地名,境內還有7個村和37個自然村組以“總”命名。“倉”,即鹽倉,以枯枝牡丹名揚天下的亭湖區便倉鎮當年就是伍佑鹽場的便倉所在地。境內還有東台三倉鎮以及11個村和18個自然村組因“倉”設名。“丿”是明後期及清代灶民煮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一,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徑園三尺,深3-4寸。境內以“丿”命名的鄉鎮,有東台的曹丿鎮、大豐的潘丿鎮,市內還有6個村和13個自然村組亦是以“丿”為地名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