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挖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河段——邗溝(即京杭大運河的揚州至楚州段),溝通長江、淮河,由此與運河相伴相生。 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淮安市主城區 淮安市主城區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的大部分)、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回響。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內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淮安市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的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湧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隋唐五代時期

淮安市水渡口廣場 淮安市水渡口廣場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定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的鹽運又興。楚州、泗州(今盱眙縣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也素有“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之稱。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悽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宋元時期

淮安市區清江浦 淮安市區清江浦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淒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鑑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淮安市淮海廣場商業中心 淮安市淮海廣場商業中心

境內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陽縣。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境西北清江浦也隨之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淮安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裡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今淮安區),清河縣更名為淮陰縣(今淮陰區),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

淮安市區園林風光 淮安市區園林風光

淮安是革命老區, 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新四軍軍部 、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 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李一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鬥過。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生過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殉國的壯烈事跡。 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勳。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淮安市區鎮淮樓 淮安市區鎮淮樓

新中國成立後

建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江蘇省新型的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1949年,成立淮陰專區。

1952年,淮安縣從鹽城專區劃歸淮陰專區。

1970年,淮陰專區改稱淮陰地區,專署駐清江市。

1971年,六合地區所屬盱眙縣、金湖縣2個縣劃入淮陰地區,轄1市12縣。

1983年,清江市更名為淮陰市,改由省直轄,撤銷淮陰地區。市區設清河區、清浦區2個區,將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金湖縣、灌南縣、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淮陰縣、淮安縣11個縣劃歸淮陰市領導,轄2區11縣。同時將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領導。

1987年,淮安縣、宿遷縣改為縣級市。

1996年8月,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4個縣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將灌南縣劃入連雲港市。

2001年,江蘇省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縣級淮安市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年,淮安市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2016年,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合併更名為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淮安市洪澤區。

至此今天的淮安市下轄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

行政區劃

淮安市是江蘇省省轄市,下轄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此外,國家級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計畫單列。至2016年末,淮安市擁有17個街道辦事處,108個鄉鎮,其中22個鄉、86個鎮。

行政區劃與人口情況表 
  街道辦事處(個) 鄉鎮(個)   年末總人口(萬人)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全 市 17 108 22 86 564.45 10072
清江浦區 11 8 5 3 73.59 420
淮安區 26 5 21 118.74 1452
淮陰區 21 7 14 89.04 1264
洪澤區 36638.591394
漣水縣 19 2 17 113.7 1676
盱眙縣 3 17 3 14 80.05 2497
金湖縣 11 11 35.71 1393
淮安市行政區劃與人口情況表

地理環境

位置

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中心地域。位於北緯32°43ˊ00"~34°06ˊ00",東經118°12ˊ00"~119°36ˊ30"之間。北接連雲港市,東毗鹽城市,南連揚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鄰宿遷市。東西最大直線距離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50 公里,面積10072 平方公里。

地勢

淮安市地處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無崇山峻岭,地勢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地勢較高。盱眙縣仇集鎮境內無名山真高231 米,為全市最高點;淮安區博里地面真高僅2.3米—3.3米,為全市最低點。

土壤

淮安市屬黃淮和江淮沖積平原。土壤主要為水稻土類、潮土類、砂礓黑土類、黃棕壤土類、基性岩土類、石灰岩土類。有機質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在7~8之間。

水文

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沭新河、蘇北灌概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廢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等9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 ,湖泊面積占11.39% ,丘陵崗地面積占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鄉”。

氣候

橫貫淮安市境內的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是中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氣候特徵,一般說來,蘇北灌概總渠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地區為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全市分布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時數在2136小時—2411小時之間,日照時數分布也是北多南少。

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狀,受洪澤湖水體影響,在洪澤湖區形成一暖中心。氣溫年分布以7月最高,1月最低。全市年無霜期一般在210天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長,受洪澤湖區水體影響,洪澤縣無霜期最長達236天。

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1007毫米之間。降水分布特徵是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降水年內變化明顯,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節多鋒面雨,稱為“梅雨”或“霉雨”。降水年際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達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

全市年平均風速在2.9米/秒~3.6米/秒,以偏東風和西南風為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淮安市屬江淮平原,陸地總面積892萬公頃。全市土地資源類型比較豐富,除了缺少園地中的橡膠園、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類,面積較大。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9.28萬公頃,其中,水田25.90萬公頃。此外,全市還有可供開發的黃河故道和其他河湖灘地近7萬公頃。水域面積31.26萬公頃。

全市耕地分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澆地和菜地等5類,其中水田比重最大,占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為水稻土類、潮土類、砂語黑土類、黃棕壤土類、基性岩土類、石灰岩土類。由於灌溉條件優良,風調雨順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產穩產。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縣丘陵地區,牧草地也幾乎全部在盱眙縣境內。

水資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21全市過境水資源量較多。過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澤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澤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補給豐沛,且又是一個過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達330億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資源數量約為10億立方米~20億立方米,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投人使用,這部分過境水量將大幅增加。

淮安市地下水資源貯量豐富。全市可供開發利用的含水層廣泛分布於第四系鬆散層。平水年全市降水補給潛水的水量為15.08億立方米,一般乾旱年為12.83億立方米,特殊乾旱年為8.16億立方米,潛水調節資源量為8.53億立方米。全市深層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5.4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淮安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分布相對集中。能源礦產資源有金湖縣、洪澤縣的石油和天然氣,洪澤縣老子山的地熱。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有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雲岩;淮安區、清浦區、淮陰區的岩鹽;洪澤縣、淮陰區的芒硝等。其中,盱眙縣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儲量2.72億噸,遠景儲量達5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65%~70%,占全球總儲量的近50%;岩鹽資源探明儲量1350億噸(不包括洪澤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淺、品質優,鹽層厚度達100米~200米,滷水濃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間,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淮安擁有華東最大的無水芒硝礦,已探明芒硝儲量達20億噸。

森林資源

淮安市的平原綠化,林業資源總量及產業化水平居全國先進行列,在江蘇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蓋率18.2%,高於全國1.6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7.64個百分點。到200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積9.07萬公頃,農田林網38萬公頃,林網化率95.9%,四旁植樹1.1億株。淮安市的林業資源以人工林為主,兼有天然林,樹種資源比較豐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屬410種,其中喬木328種,灌木65種,藤木17種,約有172種人工栽培種。

全市主要栽培樹種有:楊樹、泡桐、柳樹、水杉、刺槐、馬尾松、黑松、板栗、毛竹等;珍稀樹種有黃檀、黃連木、野核桃、紅脈釣樟、山胡椒、漆樹、毛棣、毛葉歐李、迎春花、羽葉泡花樹等。

動物資源

淮安市位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生存,市境內的野生動物種類以鳥類居多。全市野生動物有鳥類321種,經濟魚類83種,爬行動物48種,哺乳動物4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二級保護動物43種。

據1987 年鳥類普查統計,全市鳥類資源有125種,隸屬15目38科。生態類群有陸禽、游禽、鳴禽、猛禽、攀禽、涉禽。生態分布有森林灌叢環境鳥類、水環境鳥類、農田鳥類、居民點鳥類四大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鶴、黑鶴4 種,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小天鵝、虎鼻天鵝、鴛鴦等,三級保護動物有大鴨、灰鶴及分布在全市的猛禽所有種。江蘇省重點保護鳥類鴻雁、灰雁、鶴鶉、黑嘴鷗、鷹頭杜鵑、回聲杜鵑、大杜鵑、戴勝、綠啄木鳥、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喜鵲、大山雀、銀喉長尾山雀、灰喜鵲、黑枕黃鵝、畫眉等。在1992年—1993年蛇類資源普查中,淮安市發現蛇類資源10種,分屬2科5屬。其中腹科1 種,游蛇科9 種,屬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 種,即赤鏈蛇、黑眉錦蛇、棕黑錦蛇、烏梢蛇、腹蛇。獸綱、兩棲綱可能分布有貉、豬灌、赤狐、黃鼬、松鼠、東方鈴蟾、東方蠑螈、棘胸蛙、黑斑側褶蛙、金線側摺蛙及爬行綱龜類,它們都是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淮安市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我市人口主要數據如下:
全市常住人口為479988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13060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330716 人,下降6.45%。年平均降低率0.66%。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391345戶,家庭戶人口為456085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8人 ,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5人減少0.4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386802人,占49.73 %;女性人口為2413087人,占50.27 %。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66 下降為98.91 。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06508人,占16.8 %;15-64歲人口為3494273人,占72.8 %;65歲及以上人口為499108人,占10.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9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9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8個百分點。

截至2014年底,淮安戶籍人口達到了5602459人,比上年增加7.29萬人,增長1.3%。年末常住總人口485.21萬人,比上年增加2.52萬人,增長0.5%。城鎮常住人口273.95萬人,農村常住人口211.26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2.34‰,死亡率7.40‰,自然增長率4.94‰。

民族

淮安市有48個民族,是江蘇省民族成份最多的市之一。其中漢族為絕大多數,約占總人口的99.7%;47個少數民族人口約1.61萬人,以回族人口為最多,約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7%。其他少數民族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百人以上的民族有14個:蒙古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僳僳族、傣族、藏族、黎族、朝鮮族等;百人以下的民族有31 個:基諾族。

淮安市水渡口商務中心 淮安市水渡口商務中心

除回族屬早期遷居外,其他少數民族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婚嫁進來的。

經濟

綜述

2014年,淮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55.39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5%。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2.6:45.6:41.8調整為11.9:44.8:43.3。

農業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 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

2013年,淮安全年糧食總產量461.02萬噸,比上年增加4.91萬噸,增長1.1%。其中夏糧172.77萬噸,增長5.6%;秋糧288.25萬噸,下降1.4%。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86.47萬畝,增加5.97萬畝。油料面積51.33萬畝,減少2.61萬畝,蔬菜面積141.95萬畝,增加6.54萬畝。全年完成造林面積8.3萬畝,其中成片林4.8萬畝。全年肉類總產量32.18萬噸,增長0.5%,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1.07萬噸,減少1.3%;禽肉產量11.04萬噸,增長3.9%。禽蛋總產量12.97萬噸,減少1.8 %。牛奶總產量3.17萬噸,減少3.8%。全年水產品總產量25.93萬噸,增長3.0%。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18.40萬千瓦,增長12.6 %。

工業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包括淮陰捲菸廠等10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50戶重點企業,特別是台資集聚, 台灣富士康集團淮安科技城、明基達方電子、台玻集團、康師傅、旺旺、膳魔師等“大個頭”台資企業紛紛來淮投資,正在逐漸形成繼深圳、東莞、崑山之後的國內第四大台資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鋼、電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同時化工、機械、冶金、紡織、菸草等有一定基礎,豐富了整個工業體系。

淮海廣場商業中心 淮海廣場商業中心

2013年,淮安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3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國有工業增加值116.20億元,增長7.1%;集體工業增加值4.12億元,增長10.6%;股份制工業增加值591.60億元,增長13.2%;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加值300.98億元,增長16.5%。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556.00億元,增長10.9%。輕工業企業增加值490.39億元,增長12.6%;重工業企業增加值643.50億元,增長14.1%。

建築業

2013年,淮安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661戶。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63.55億元,增長7.6%。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32.10億元,比上年增長23.0%,其中建築工程產值981.65億元,增長27.5%。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淮安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5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其中工業投資804.24億元,增長22.4%;房地產開發投資312.22億元,增長11.3%。民間投資894.07億元,增長26.0%,占全市規模以上投資61.5%。2013年,全市在建億元項目551個,計畫總投資達143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完成投資821.89億元,增長29.8%,增速快於規上固定資產投資7.7個百分點。

商業

2013年,淮安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40.58億元,增長14.6%,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385.47億元,增長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0.64億元,增長8.3%。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零售業完成零售額648.36億元,增長14.2%;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72.86億元,增長11%。

金融

2013年末,淮安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737.07億元,比年初增加216.27億元、增長14.2%;本外幣貸款餘額1397.43億元,比年初增加207.03億元、增長17.4%。儲蓄存款934.30億元,比年初增加125.34億元、增長15.5%。保險業保費收入42.8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財產險增長21.1%,人身險增長12.3%,意外險增長27.9%,健康險增長64%。全年保險賠款和給付支出14.7億元,其中財產險7.7億元,壽險6.2億元,意外險0.27億元,健康險 0.58億元。

對外貿易

2013年,淮安完成進出口總額3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5.1%。其中,出口總額27.8億美元,下降17.4%;進口總額8.2億美元,下降6.2%;貿易順差19.6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5.30億美元。全市累計進出口超5000萬美元、1000萬美元、500萬美元企業分別達17戶、62戶和112戶。全年新培育進出口超億美元企業2戶、超千萬美元企業15戶。內資生產企業實現進出口6.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5%,其中出口增長15.7%、進口增長58.8%。

蘇北最大中文圖書館——淮陰師範學院圖書館 蘇北最大中文圖書館——淮陰師範學院圖書館

2013年,淮安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43個,其中總投資9000萬美元以上5個、3000萬美元以上31個。協定外資15.30億美元,實際到賬13億美元,其中工業到賬外資8.40億美元。新世代半導體、惠浦OLED液晶顯示屏等一批投資超5億美元外資項目和賓士系列商用客車等一批終端產品項目成功引進。新批台資項目66個,到賬台資4.80億美元;落戶台資產業(科技)園台資項目21個,其中竣工投產17個。總投資15億美元的實聯化工純鹼、總投資1.78億美元的液化空氣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全年完成外經營業額8688.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6%。

社會

文化事業

2013年,淮安清河區及8個鄉鎮入選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縣區和鄉鎮創建名單。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460.52平方米,有線電視用戶入戶率91.0%,有線電視村民小組接通率100%。全市新增有線數位電視用戶16.20萬戶,有線數位電視總用戶49.20萬戶,城區有線數位電視整轉率92.2%。實現鄉鎮電影固定放映點全覆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0.4%,人均公共圖書館總藏量0.62冊。新建3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全年送戲下鄉213場,送電影下鄉2.51萬場,送書8多萬冊,送展覽25個。7個項目獲得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資助,漣水雲錦成為我市首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功舉辦2013淮安(杭州)文化產業招商推介會,集中簽約26個文化產業合作項目。啟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新增月塔、第一山題刻等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市擁有一級文物226件,二級文物370件,三級文物1971件。

科技事業

2013年,淮安全年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32.30億元。全市創新型企業累計達452家,其中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7家,新認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62家。新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1033個,新認定市級高新技術產品161個、省級143個。全年專利申請12075件,增長29.5%;專利授權4573件,增長45.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8件。

2013年,淮安新獲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園1個、國家火炬計畫特色產業基地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全市省級以上孵化器孵化面積超過85萬平方米,在孵化企業455家。組織簽訂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項目79項,新設立知名高校院所重大產學研創新機構8個。新獲認定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兩站三中心”21家,新建市級“兩站三中心”73家,全市累計建成“兩站三中心”515家。

教育事業

2013年,淮安全市共有基礎教育及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48所,在校生80.42萬人。其中:幼稚園263所,在園幼兒16.76萬人;國小284所,在校生32.54萬人;國中146所,在校生14.05萬人;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8.6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生8.2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生0.17萬人。普通高等學校6所,在校生6.69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100.0%;國小鞏固率89.2%;國中鞏固率95.1%(省新口徑);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01.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0%。

體育事業

2013年,淮安全年承辦全國比賽5項、省級比賽11項;獲得省賽金牌115.5枚、獎牌294.5枚。向省隊和“八一隊”輸送運動員28人。舉辦民眾性體育活動和比賽逾430項次,參與活動和競賽民眾約240萬人次。連續八年榮獲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優秀組織獎”。獲省體育局“承辦全國體育競賽最佳賽區”和“承辦省級體育競賽最佳賽區”表彰。“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武林大會走進淮安”等已成為國內外知名賽事。全年銷售體育彩票7.23億元。

醫療衛生

2013年,淮安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 710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個,衛生監督機構10個,綜合醫院32個,專科醫院11個,中醫院6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9個,衛生院129個。各類衛生機構實有病床23467張,其中醫院14324張、衛生院7357張;衛生技術人員2.7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186人,註冊護士12042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32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09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182人。組織開展“淮醫國際周”活動,與英國信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等簽訂六國8項國際合作協定。建成淮醫首個院士工作站。

社會保障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2013年,淮安全市參加企業養老保險職工83.46萬人,比上年增加12.8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80.82萬人,比上年增加4.2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5.26萬人,增加1.0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1萬人,增加1.13人;參加失業保險61.1萬人,增加3.9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77.17萬人,參保率95%。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1.15萬人,參保率99.1%。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100%社會化發放,支付20.63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37.08億元。20.53萬名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服務,管理率100%。為企業退休人員累計提供37.8萬人次免費體檢。累計辦理助保1.6萬人次,發放貸款1.1億元,2250名助保人員順利退休。

政治

領導列表
職務人員
市委書記姚曉東
市委副書記曲福田,練月琴
市委常委張亞青,陳濤,葛平,張彤,肖本明,戚壽余,劉偉,董平
市長曲福田
常務副市長戚壽余
副市長倪興余,陳濤,唐道倫,趙洪權,竇立夫,王紅紅
黨組成員徐振喜,徐利華

交通

綜述

淮安金湖荷花盪 淮安金湖荷花盪

淮安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京滬、寧宿徐、淮鹽、淮宿、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宿淮鐵路縱貫全境。連淮揚鎮鐵路、徐宿淮鹽鐵路兩條高鐵線已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同時建成投入運營。規劃寧淮城際鐵路、臨淮鐵路等,構建京滬高鐵二線。淮安漣水機場為一類開放航空口岸,通達國內主要城市,並開通台北直航,近期計畫開通韓國、泰國航線。

淮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公路、鐵路、航空並舉的立體化大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鐵路

正在建設的連淮揚鎮鐵路自淮安市東北部沿京滬高速公路西側引入地區,跨越古黃河後、省道 327、海口路、京滬高速公路收費站後,在廣州路以北,省道 237 東側,設淮安東站(中心裡程 CK104+860)作為淮安地區主客站。連鎮鐵路和徐宿淮鹽鐵路(遠期徐淮與淮寧鐵路貫通)按方向別引入新淮安東站,車站按合場布置,連鎮鐵路中穿,徐宿淮鹽鐵路半外包。車站連鎮線工程設到發線 6 條(含正線 2條),預留徐宿淮鹽鐵路到發線 5 條,有效長均為 650m;設島式站台 2 座(450m×12m×1.25m)、預留 2 座;站對右設綜合維修車間 1 處。車站預留規劃新長線外繞引入條件,在站房對側預留普速車場位置。

連鹽淮鐵路是一條區域間城際鐵路,將加強淮安、鹽城、連雲港這三個長三角北部城市之間的區域聯繫,使淮安更深的融入到沿海大開發中,為淮安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強的活力。

即將規劃建設的還有徐宿淮鹽鐵路、寧淮城際鐵路、臨(沂)淮(安)快速鐵路,將使淮安接軌省內的南京、揚州、鎮江、徐州等城市,同時又多了一條鐵路直達上海,使淮安人民的出行又多了一個選擇,更加快了長三角同城化的進程。

水運

同時境內水運河道縱橫交錯,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境南北,同時輔以鹽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運網路通江達海,實現了淮安由傳統的“運河經濟”向“海河經濟”的轉變。

航空

已建成淮安漣水國際機場,為國家一類開放航空口岸,可通達上海虹橋、北京、深圳、廣州、廈門、三亞、台北、天津、大連、西安、張家界等城市,進一步鞏固了淮安的交通樞紐地位。

捷運

淮安軌道交通 淮安軌道交通

淮安軌道交通規劃由五條線路組成,線網總長度約125.5公里。在城區外圍有兩條都市圈軌道,線路總長度約74公里。

1號線始於嫩江路站,止於創業路站。線路全長15.9公里。

2號線西起柳樹灣站,止於月湖站。線路全長25.9公里。

3號線規劃為東西向線路,止於南馬廠站。線路全長26公里。

4號線西起葉莊站,止於華西路站。線路全長28.8公里。

5號線北起九江路站,止於長陽路站。線路全長28.9公里。

兩條都市圈軌道分別為淮安—漣水機場—漣水線(S1)和淮安—洪澤—白馬湖線(S2),線路總長度約74公里。S1線南起淮安火車南站,到達漣水縣城,線路總長29.5公里。S2線北起1號線終點站創業路站,到達洪澤縣城,由鹽化工業園區向南敷設支線延伸至白馬湖,線路總長44.5公里,其中白馬湖支線約16公里。

有軌電車

淮安有軌電車工程總投入35億元,線路西起市體育館,沿交通路至大運河廣場北側,經和平路至水渡口廣場,向南沿翔宇大道、楚州大道至淮安區,全長20.3公里。全線串聯起該市商業中心、商務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共設車站23個。淮安市有軌電車2014年已經全面開工,預計2015年運營。

旅遊

概述

淮安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館藏文物4萬餘件,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達50多處。

2014年,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淮安作為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節點之一,共有2處遺產區(清口樞紐、漕運總督遺址),河道1段(淮揚運河淮安段)、遺產點5處(清口樞紐、雙金閘、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總督漕運公署遺址)被列入。淮安積極開發運河文化旅遊,推進裏運河文化長廊、世界運河文化旅遊區建設,爭建“中國漕運之城”、“世界運河之都”。

淮安自然景觀優美。有煙波浩淼的全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水上長城——洪澤湖大堤,有被譽為“江蘇九寨溝”的鐵山寺自然保護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盱眙第一山,有農業觀光好去處金湖萬畝荷花盪。

淮安人文景觀眾多。裏運河文化長廊、文通塔、鎮淮樓、韓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周恩來故里景區、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古淮河生態文化園等一批新的景區景點相繼建成對外開放。

2014年末,全市共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42家。周恩來故里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另有AAAA級旅遊景區10家。省星級鄉村旅遊點36家;省級自駕游基地4家;省級旅遊度假區2家;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2家;星級旅遊飯店48家,其中五星級旅遊飯店1家;旅行社103家,其中四星級旅行社2家,出境社2家;持證導遊3795人。

景區

公園景區
名稱相關簡介代表圖片
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盱眙城區北部,得名於米芾所題“第一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第一山景色秀美以一山占河山之奇秀,有林、泉、亭、宇之玲瓏,融儒、佛、道於一體。不光如此她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漢朝,孔子的後裔孔安國為臨淮太守時,就在此創立了“崇聖書院”,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都極為推崇,宋元以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學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來,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蘇軾、陸游、楊萬里、米芾等名家之作。第一山題刻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現存建築包括:大成殿、淮山堂、翠屏堂、春晝亭、玻璃泉亭、明倫堂、摩崖石刻保護廊等。園內的“第一山題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公園對面是風景迷人的沿淮風光帶。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鐵山寺森林公園占地為70.58平方公里,其中23.73平方公里的次生林海和群山環抱著的9平方公里的純淨的天泉湖,構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環境。這裡繁衍生息著40多種野生動物,170多種鳥類,280多種樹木,近千種植物和800多種中草藥,其中絕大多數為南北地域邊緣物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公園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頗具特色,讓人既可以領略獨特的大自然風光,使人心曠神怡,又可探求科學的奧密,還可以感受這裡歷史文化的厚重。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缽池山公園缽池山公園位於市區的東南側,緊鄰翔宇大道,交通、休閒、購物十分便利。公園占地1800餘畝,2005年建成,是淮安市目前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也是江蘇省第四屆園博會會址。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楚秀園楚秀園是為淮安市一座旅遊綜合性公園,它位於繁華的東大街南側,占地面積約48公頃,198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園內自北向南有雷湖、里湖、西湖、南湖四個湖泊,水色秀麗,環境幽雅,又因淮安舊時屬楚,故名:楚秀園。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五島公園五島公園位於漣水縣城中心,由漣漪湖和五個島組成,總面積1283畝。其中水面846畝,陸地437畝。漣漪湖形成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大水災,當時黃河北岸湯工決口,衝破安東城西門,沖毀縣后街,大水過後,在縣署北邊形成了一個湖,俗稱後澳,後改名為漣漪湖,在水中一些倒塌的高大建築廢墟露出水面,便形成小島,建國前後,通過多次整修,將湖上的五個不規則、不相連的小島建成了逶迤相連、風景秀美的五島公園。這五個島由東向西依次排列,分別為豐樂島、同樂島、後主島、米公島、夕照島。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水文景區
名稱相關簡介代表圖片
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低碳旅遊示範區、江蘇自駕游基地。景區是一處生態優良、景觀優美的生態型園林景區,景區內建有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中國西遊記博覽館、中國城市化史館、淮安國際攝影藝術館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景區將藝術與歷史、生態與文化完美融合,是遊人領略淮安深厚歷史文化以及享受淮揚美食的生態旅遊勝地。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洪澤湖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地理位置在北緯33º06′—33º40′,東經118º10′—118º52′之間,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後,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遊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瀦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清晏園清晏園位於淮安市區人民南路之西側,環城路之北側。是我國治水和漕運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園林,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保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有”江淮第一園“之稱。是蘇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園林。她揉北方的開闊與南方的玲瓏於一處,使遊人於玩樂中得到美的享受。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裏運河裏運河是京杭大運河最早修鑿的河段,介於長江和淮河之間,北接中運河,南接江南運河,長170餘公里,流經江蘇省淮安市和揚州市,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長江。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如今已闢為勺湖公園,湖濱有一四層佛塔,湖光塔影,引人入勝。勺湖先前有十景,現今已恢復的景點有:“勝境長廊”、“勺湖書院”、“飄然一葉”、“金鯉戲波”、“曲橋鐘鳴”等。另外,還有“澗谷流雲”、“梅花春曉”、“勺堤垂柳”及“義霞落櫻洲”等景點,它們各具特色,美麗而迷人。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金湖荷花盪金湖荷花盪――荷花最美的地方。地處金湖縣東南,美麗高郵湖畔,三面環湖相擁,生態環境優美。總面積1.2萬畝,是全球最大、品種最全的觀荷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盛夏時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觀荷、品酒、賞月、茗茶讓人感受“酒沽橫盪橋頭月、茶煮青山廟後泉”的勝境,回味無窮。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景點

故里
名稱相關簡介代表圖片
周恩來故居故居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駙馬巷7號。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96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吳承恩故居吳承恩故居,是明代傑出的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巷尾。河下地處淮城西北部,背靠裏運河。故居為古樸典雅的青磚小院,內有書房等建築。吳承恩故居以成為著名旅遊景點,接待著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韓信故里韓信故里位於淮安市淮陰區境內。淮陰因居淮水之南而得名,自秦置縣(公元前 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是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淮陰自古名人輩出,素有“入京孔道”之稱。李白、杜甫、白居易、劉長卿、蘇軾等歷代文人墨客在古淮陰留下許多華美的詞章。淮陰縣治所在地設在淮安區,因此淮安區是古淮陰的代名詞,這裡古蹟甚多,歷史上寺廟達81處之多。著名的大軍事家韓信就出生於這裡。如今淮安的歷史遺蹟得到很好的修復,深厚的歷史文化象陳封千年的美酒,恭候各位嘉賓前來品嘗。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古建築
名稱相關簡介代表圖片
明祖陵明祖陵位於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朱元璋一統天下以後,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並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後,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牆。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河下古鎮河下古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西北隅,古邗溝入淮處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鎮,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之一。這裡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明清兩代這裡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之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區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歷史地位的象徵和見證,其規模宏大。2002年淮安府署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淮安府衙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鎮淮樓鎮淮樓,又稱“鼓樓”。坐落在和縣城內,縣人民政府對面,建於北宋時期,明弘治、嘉靖年間知州陳憲、宋繼先均修建。另江蘇淮安也有鎮淮樓。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清江浦樓清江浦樓坐落在淮安市(原淮陰市)運河南岸(如右圖)。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樓兩層,青磚灰瓦,方形。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妙通塔漣水妙通塔與月塔並稱"姐妹塔",始建於宋仁宗天聖元年(1123年),內供妙通法師舍利子、金棺等物,歷經元、明、清三朝,1948年毀於國內戰爭,2001年9月重建,塔身八角形,塔高68.88米,地上7層,地下1層地宮,總建築面積1719平方米。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文通塔文通塔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園內,西臨運河。原名尊勝塔,始建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高44米,13層。明崇禎二年(1629年)重修時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為文通塔,此後又曾多次重修。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時,文通塔僅餘2層,後來重建時只修了7層。現塔系磚結構,無樑柱,高23米,七層八角,外形為黃身青檐。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月塔 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濟塔,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82年3月25日,授予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紀念館
名稱相關簡介代表圖片
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文化博物館,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博物館於2009年7月8日開工建設,2009年10月9日建成開館,是中國最大的以菜為主題的文化博物館,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博物館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布展,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於一體,充分展示淮揚菜文化發展、創新、鼎盛過程,讓參與者全面了解淮揚菜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中國西遊記博覽館中國西遊記博覽館位於《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鄉淮安,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座綜合套用聲、光、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對《西遊記》進行全面溯源和演繹的大型文化主題展館,博物館於2010年10月16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占地6000平方米,其間有主體紀念館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造型別致,氣勢雄偉。除主體紀念館外,還有軍部禮堂舊址和陳毅、饒漱石、曾山舊居等建築。在建築風格上,除主體紀念館為造型別致的現代建築外,其餘全為當年民居式樣的院落和茅草房。建築之間翠竹掩映、綠樹環抱;建築之外紅花綠草,整個建築群融入在一片秀美的園林中。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北門外桃花垠。1992年1月16日落成。鄧小平題寫館名,江澤民、李鵬、李先念、楊尚昆等同志為紀念館題詞。周恩來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紀念館,是一座展現周恩來一代偉人風采的巍巍豐碑。
淮陰[淮安舊名] 淮陰[淮安舊名]

美食風俗民情

淮揚菜

淮揚菜 淮揚菜

淮安與揚州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佳味之美”之譽。許多標誌性事件的宴會都是淮揚菜唱主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大慶宴會、2002年江澤民主席宴請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等,都有淮揚菜上桌。

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即淮菜,以淮安為代表的淮河區域,“揚”即揚菜,以揚州、鎮江一帶為代表的揚子江(長江)區域。淮揚菜系形成於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淮揚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線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

淮安菜

明清時期,淮揚宴席的發展形成一個高潮。明萬曆年間《淮安府志》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即當時淮安府治山陽縣,今楚州)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筵費數金。”乾隆、嘉慶年間,有關淮揚宴席的記載更多。

淮安茶饊

淮安茶饊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美食名點,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專家考證,屈原在《楚辭》中寫的“粔籹”就是最早的饊子,漢代稱“環餅”。淮安茶饊製作始於唐代,盛名遠揚於明清,1910年,獲得南洋勸業會銅質獎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三等獎,1930年獲國際巴拿馬賽會金獎。“淮安茶饊”已作為省、市非遺項目和國際域名註冊加以保護。

文化節

節日時間地點
中國淮揚菜美食文化節 每年9月下旬-10月下旬 淮安
中國洪澤湖漁民大閘蟹節 每年10月 淮安市洪澤縣
荷花藝術節 每年6-8月份 淮安市金湖縣
盱眙村民龍蝦節 每年6-7月份 淮安市盱眙縣

方言

淮安地處江淮方言區,屬於北方方言區與吳越方言區的過渡地帶。淮安語音,有“淮平子”之稱。南稱蠻北稱侉,而淮安的語音也就是不蠻不侉的意思,相對較平。淮安內部來說,南部縣區方言,具備典型的南方方言特徵,入聲辭彙眾多,無捲舌音,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難以聽懂,而北部縣區,北方方言色彩開始呈現,一些辭彙、發音有別於南部縣區,並開始出現捲舌音。

戲曲

淮安北部流行粗獷、豪放的淮海戲,而淮安南部則流行較為柔情的淮劇。兩個劇種都是“淮”字打頭,然而唱腔風格各異,淮海戲與流行於安徽的泗州戲、徐州和魯南地區的柳琴戲,同屬拉魂腔;而淮劇起源於鹽城,又名江淮劇,以鹽城一帶方言為基調,故顯得柔情。

建築

淮河以北的地區多乾旱,以土牆草蓋四合院為主,多施以紅色瓦片;而以南建築多為U型、L型主房,廂房結構磚瓦房多,並施以青黑瓦片,在淮安古城區,還留存著大量的青磚黛瓦的民居建築,具有典型南方特徵。在婚俗習慣上,在淮河以北的宿遷女孩出嫁通常下午進門,而在淮河以南的市區則保持上午進門的慣例。

名人

年代名字相關簡介
韓信興漢三傑、漢代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軍事理論家,典故:“一飯千金”、“胯下之辱”、“韓信點兵”、“十面埋伏”。
枚乘漢賦家、漢賦的開創者之一,著《七發》
枚皋漢賦家、枚乘之子,典故:“枚速馬遲”
臧旻東漢享有盛譽的政治家、軍事家。
臧洪東漢政治家、軍事家,臧旻之子。
三國兩晉南北朝陳琳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步騭政治家、三國吳國丞相
陳騫政治家、三國魏大司馬
陳登政治家,三國名人、廣陵太守
鮑照南朝文學家,元嘉三大家之一,著《鮑參軍集》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鮑照之妹
李珏晚唐宰相,典故:“轅門斬子”
趙嘏唐代詩人,名篇《長安秋望》
劉采春唐代女詩人,名篇《望夫曲》
吉中孚著名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劉仁贍五代南唐名將,典故:“轅門斬子”
李之儀北宋著名詞人,名篇《卜運算元》
張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
廉布北宋著名山水畫家
徐積北宋文學家、詩人,有宋一代大孝子
衛朴北宋天文曆法學家、數學家,著《奉元歷》
劉承規北宋,制訂權衡法
楊介宋代醫學家,著《四時傷寒總病論》
梁紅玉南宋著名抗金女將,四大巾幗英雄
龔開南宋畫家、詩人,作品《中山出遊圖》、《瘦馬圖》
湯垕藝術鑑賞家,著《畫鑒》
潘思誠元代名醫,人稱古逸先生
吳承恩明代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
王鳴鶴明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著《登壇必究》
沈坤嘉靖狀元,抗倭名士,民間稱武狀元
瞿佑小說家,著《剪燈新話》
蔡昂政治家、禮部尚書
金濂政治家、戶部尚書
丁士美詩文家,襄校《永樂大典》
葉淇政治家、戶部尚書
仲雲鸞女詩人,著《保世樓集》
關天培清朝虎門銷煙的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王瑤卿京劇一代宗師、教育家,藝名通天教主
劉鶚晚清著名小說家、實業家、金石家,清末四大譴責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
閻若璩樸學大師、清代漢學研究的先導
吳玉搢樸學家、金石學家
邊壽民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陸立民著名畫家
周采名著名畫家
吳鞠通著名醫學家,《溫病條辨》為中國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山陽醫派宗師
汪廷珍清代協辦大學士、道光皇帝老師
李宗坊清代大學士、汪廷珍學生,江浙學政
駱騰鳳著名數學家、著《開方釋例》,被譽為“學開方者之金鎖鑰”
劉金方晚清名醫
潘德輿文學家
魯一同著名文學家,桐城派古文大師、詩人、畫家
張養重著名詩人、被譽為清初詩壇魁首
黃鈞宰晚清文學家
丁晏清經學家文學家
邱心如女彈詞家,《筆生花》為清代“彈詞三大”之一
汪藕裳女彈詞作家,著《子虛記》
程袖芙女詩人,著《舊紅蠶館詩存》
陳雲貞女詩人,著《寄外書》、《寄外詩》
梁魏今圍棋四大家之首,山陽棋派開創人
楊士驤晚清名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丁寶銓晚清名臣、山西巡撫
裴蔭森晚清名臣、船政大臣
秦煥晚清名臣、廣西按察使
近代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
羅振玉近代著名學者、甲骨學的奠基者之一
朱虞生近代銀行家,鹽業銀行創辦人
周信芳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藝名麒麟童
李公朴近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民主主義者,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新聞出版家
周作民近代銀行家,金城銀行創辦人
談荔孫近代銀行家,大陸銀行創辦人、太平保險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陳白塵當代著名戲劇家
滑田友雕塑藝術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謝鐵驪中國著名導演
吳 強著名作家,《紅日》的作者
顧祝同國民黨軍“五虎上將”
安守仁黃埔軍校十五期
現代程莘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針灸專家
周泰沖獸醫病毒學家
陳鑒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工業界先驅
經福謙中國科學院院士,凝聚態物理
溫濟澤新聞學家、新聞教育家、科普作家
黃志千(1914-1965),原名黃永塤,出生於江蘇省淮陰縣,中國著名飛機設計師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許嘉璐副委員長
張賢亮現代著名作家
邱健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冠軍
郎靜山攝影大師
趙晨中國著名藏酒家
謝冰岩中國著名書法家
戚慶隆中國著名書法家
陳士桂中國著名畫家
宋長榮 沈軍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中國著名畫家

友好城市

2005年9月,在河南鄭州召開的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第四屆全國理事會上,淮安榮獲全國友協頒發的“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貢獻獎”。

淮安市結好國際友好城市統計表:

中方名稱 外方名稱 結好時間
國家 城市
江蘇省淮安市 歐洲 法國 韋尼雪市 1988-07-02
江蘇省淮安市 南美洲 厄瓜多 昆卡市 1993-04-20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 亞洲 日本 柏崎市 1995-10-29
江蘇省淮安市 歐洲 白俄羅斯 戈梅利市 1997-06-19
江蘇省淮安市 北美洲 美國 亞伯林達市 1998-03-05
江蘇省淮安市 亞洲 韓國 完州郡 1999-04-22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 亞洲 日本 吉備中央町 1999-11-26
江蘇省淮安市 歐洲 義大利 盧卡省 2000-09-27
江蘇省淮安市 歐洲 俄羅斯 聖彼得堡市科爾賓諾區 2003-09-08
江蘇省淮安市 歐洲 德國 薩斯尼茨市 2007-06-09
江蘇省淮安市 歐洲 波蘭 普沃茨克市 2010-07-08
江蘇省淮安市歐洲
斯諾文尼亞馬里博爾市2015-06-12
江蘇省淮安市北美洲加拿大奧克維爾市2015-06-1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