鷧鳥中計

鷧鳥中計為我國古代的一篇古文。

簡介

選自《權子·假人》。文中的稻草人雖說是農夫隨意想出來防範雞鴨,鳥雀奪人之力的權宜之策,但它蘊涵著一種亦真亦假的智謀。

原文

舊版

人有魚池,苦群鷧竊啄食之,乃束草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懾之。群初迴翔,不敢即下。已漸審視,下啄。久之,時飛止笠上,恬不為驚。人有見者,竊去芻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乃下啄,飛止如故。人隨手執其足,鷧不能脫。奮翼聲假假。人曰:“先故假,今亦假也?”

新版

人有魚池,苦群鷧竊啄食之,乃束草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懾之。群鷧初迴翔,不敢即下。已漸審視,下啄。久之,時飛止笠上,恬不為驚。人有見者,竊去芻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乃下啄,飛止如故。人隨手執其足,鷧不能脫。

舊版譯文

從前有個人有一個養魚池,苦於一群鸕鶿(lú cí )總是偷偷地啄魚吃,那人就扎草做了個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豎立在魚池中用來嚇唬它們。有一群魚鷹一開始在天空中迴旋飛翔不敢馬上下來。不久漸漸地注意觀察,飛下來啄食。過了很久,就經常飛到竹竿上站著,自然不再被它所嚇了。那人看見這情況,就偷偷地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鸕鶿仍然下來啄食飛停。那人隨手抓住它的腳,鸕鶿脫不了身。拚命拍打著翅膀嘎嘎地叫。那人說:“先前的確實是假的,現在難道也是假的嗎?”

新版譯文

從前有個人有一個養魚池,但是老有一群鸕鶿(lú cí )總是偷偷地啄魚吃,那人就做了個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魚池中用來嚇唬它們。鸕鶿們一開始在天空中迴旋飛翔不敢馬上下來。後來漸漸注意觀察,飛下來啄食。過了很久,就經常飛到竹竿上站著,自然不再被它所嚇了。那人看見這情況,就偷偷地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鸕鶿仍然下來啄食飛停。那人隨手抓住它的腳,鸕鶿脫不了身。拚命拍打著翅膀嘎嘎地叫。

字解

1.(yì):即鸕鶿,俗稱水老鴨,喜歡吃魚。善於潛水捕魚。
2.:做
3.迴翔:盤旋飛翔
4.芻(chú):草人
5.:使……恐懼、害怕
6.:捆綁
7.:偷偷地。
8.:坦然,安然的樣子
9.:豎立;樹立
10.拿走
11.已:不久
12.假假:擬聲詞
13.故:原來
14.初:剛開始時。
15.即:立即
16.久之:過了很久
17.執:握,持
18.審:詳細,周密

寓意

鷧鳥之所以被人抓住,是因為他自以為是,不善觀察,不會變通;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我們要仔細觀察,千萬不可以自以為是,要善於觀察,要學會變通。不會變通的人,始終都會吃苦頭的。

擴展

矯枉過正
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釋義】矯:糾正,變彎為直。
枉:彎曲。
過正:超過了正常限度。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正常限度,反而彎向另一邊。
詞義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示例】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