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紙紮

鳳凰紙紮

鳳凰的紙紮工藝,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一百多年以前,這一民間工藝就已經繁榮起來,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10多家紙紮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 紙紮工藝的主要材料是竹塊、篾條、木棍等, 紮成各種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用具等形象, 糊以皮紙,施加彩繪,形象逼真,維妙維肖,而且紙紮又稱為“糊紙”或“扎紙”、“扎作”、“扎活”等,現今鳳凰古城紙紮店的招牌一般名以“紙馬人物店”為主。

歷史淵源

鳳凰的紙紮工藝,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一百多年以前,這一民間工藝就已經繁榮起來,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10多家紙紮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 紙紮工藝的主要材料是竹塊、篾條、木棍等, 紮成各種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用具等形象, 糊以皮紙,施加彩繪,形象逼真,維妙維肖。以前南門外的向啞子,標營的侯應龍能製作各種紙鳶、飛鷹、蝴蝶、蝦、蟹、蟆蛤、美人、戲曲人物物, 工藝精湛。正街的滕老叫、十字街的劉棒吾、聶方俊等都是紙紮的高手。
鳳凰紙紮鳳凰紙紮

藝術起源 

紙紮作為一門民間藝術,最初是與喪葬民俗聯繫在一起。在奴隸社會以活人和實物殉葬,封建社會以實物和陶俑殉葬,而近百年(或者更久遠一點),則以紙紮殉葬。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唐代紙紮傳入湘西,清末民國初達到頂峰;另據《鳳凰縣誌》:“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數十家紙紮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紙紮工藝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絲、木棍,紮成各種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紙,施加彩繪,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工序介紹

紙紮工序一共有14道:整平竹節骨;破竹;刮蔑;蔑條作防腐處理;晾乾;製作形狀蔑;紙纏蔑;搓紙捻;扎制骨架;裱糊;彩繪;走金線條;裝飾;組裝。每道工序均存在前後的因果關係,按部就班,環環相扣。在紙紮諸多工序中,形狀篾的製作和扎制骨架是工序中的關鍵和難點。

藝術特色

湘西紙紮具有濃厚的湘西地域特色,匯聚了濃郁的鄉風民俗。它取材廣泛、結構嚴謹、造型誇張、色彩鮮明,並與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緊密相關聯,展現了湘西古老文明的歷史進程,充分反映了湘西民間的審美情趣。對於研究湘西,特別是鳳凰這座古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科技含量、歷史、文化、民族精神、對外文化交流及旅遊價值不可低估。它是湘西一張精美的“名片”。

鳳凰紙紮價值

鳳凰縣的紙紮藝術沒有過多進入官方文獻,詳細的歷史記載甚少,憑老藝人們一代代口述下傳。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鳳凰地域初始建縣(渭陽縣)就有紙紮藝人問世,沿襲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紙紮藝術主要用於民族民間節日喜慶、祭祈慶典。《鳳凰廳志·乾隆志》記載:“元宵前數日,城鄉斂錢,扮各樣花燈,為龍馬禽獸魚蝦各狀……至十五日夜,笙歌鼎沸,燈燭輝煌……”,又據《鳳凰縣誌》記述:“本縣的紙馬人物,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一百多年以前,這一民間工藝就已經繁榮起來,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十多家紙紮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紙紮工藝的主要原材料是竹塊、篾條、木棍,紮成各種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紙,施加彩繪,形象逼真,維妙維肖。各個季節有應時的紙紮工藝品……春節時,城鄉人民照例玩燈歡慶,紙紮的獅頭、龍頭、蚌殼、彩船、蝦、蟹、魚、鱉、雲朵、盆花、燈籠等,千姿百態,五彩紛呈……十字街的劉俸吾〔已故〕所製作的龍頭獅頭,不僅行銷縣內外,並有麻陽、瀘溪,以及銅仁、松挑等地商民紛紛前來訂貨。”
1994年,聶方俊扎制的“太獅少獅”“鯉魚跳龍門”等32件作品被湖南美術出版社採用,收入了《湖南民間美術全集民間美術拾零卷》;1997年北戴河中國萬博文化城喜迎香港回歸民間藝術作品展,其5件作品“福壽雙全太獅頭”等被中國文化學會收藏;1999年喜迎澳門回歸,其扎制的“邊城巨龍”,長199·9米,進京參加全國舞龍大賽,奪得金獎和榮獲全國民間文藝類惟一的全國性獎項—山花獎;2000年國家郵政局發行《龍年吉祥》有獎明信片“12—5”採用其扎制的青龍作為圖案。
聶氏紙紮工藝以其精湛的技藝征服著國人,先後有中央電視一台、二台、上海、湖南、湖北、湘西電視台錄製播放過他的節目。一些工藝美術界的名流也千里迢迢覓蹤造訪了聶方俊,當中就有前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張仃教授。著名書法家劉恪山與其交朋友專門為其書寫了一幅長4米的《蘭亭序》,著名畫家陳白一為其題寫了“湘西獅王”。湖南美術出版社畫家左漢中先生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大型叢書《絕活兒》就有“聶氏紙紮”的獨立版本。20世紀90年代至今,收藏他的作品有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化學會、湖北美術學院、浙江博物館、深圳錦繡中華、陝西省美術學院寶雞分院。並且還飄洋過海,東到日本,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西到義大利等國。

一、科學價值

紙紮美術工藝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智慧創造的結晶品。從紙紮工藝作品剖析來看,它有著奧妙無窮的科學價值。從美學的角度看,給人們的視覺是新奇和美觀,色彩鮮艷搭配,有一種豐富人們想像力的衝擊,給人以鮮美的感受,對於健康人們的心靈起到促進作用;往深處看,每一件紙紮工藝作品都存在著力學和數學幾何圖形造型。一個骨架結構沒有力學的相互幫襯,就會立不起來。沒有數學上幾何圖形組成,它就不會形成左右或上下對襯,就不會存在或方或圓的構架。

二、歷史價值

從歷史角度看,一件物品的誕生都有其歷史背景和人們喜惡的因素。鳳凰紙紮藝術從歷史走來,它代表著人們呼喊幸福吉祥。如:獅子頭的兩個古錢眼,“兩錢”即為“雙全”;眼前貼有金燦燦的“雲蝠”,蝠即“福”之諧音,表示著“福在眼前”;獅子的耳朵為桃型,“桃”為“壽”,將其與雲蝠、兩個眼睛一起看,即為“福壽雙全”;獅子頭頂有兩排各五個雲髻,右為“五世及第”,左為“五代同堂”;獅子鼻是按如意圖案造型,意表“事事如意”;獅子大口,上頜為陽,即天,下頜為陰,即地。天地謂之“兩儀”;四個牙齒〔諧音“伢子”〕都寫有一個“半”字,上頜兩個“
半”加起來為“一”,下頜同樣。加上上頜為陽,即男即“子”,下頜為陰即“女”,女加子為“好”。一切貫通起來即為一切都好,全家和好,萬事如意。所以說,獅子頭一身都是吉祥。它代表了民意,代表了人民的理想和願望,故它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三、文化價值

鳳凰紙紮工藝不是俗品,它有著極為高品位的文化價值,它深受民間人民大眾喜愛,更使得工藝美術專業工作者及專家學者對它的垂青和青睞。它以乾淨利落幹練的篾條有機合諧組合,將一個物品〔例:飛禽走獸〕表現得十分完美,栩栩如生。它有著中華民族厚重積澱幾千年來的智慧文化的價值觀。同時它以實際的工藝美術載體給下一代以至後來的若干代以啟示和發揮,。因為鳳凰的紙紮工藝美術造型依據傳統的“形、體、面、色”四字原則,做工十分講究,有其眼視可感,觸摸可覺的立體形象,從傳統手法元氣中的“奇、古、麗、輕”和“粗、俗、野、土”而造就了鳳凰紙紮工藝的獨具魅力。

四、民族文化價值

鳳凰縣是個以苗族為主要居民的多民族縣分。自古以來,苗族被強勢的統治者步步緊逼趕進了湘西大山。他們渴望幸福,有一個能吃得飽飯的溫馨日子,由此編織產生了一系列美好神話般地傳說。相傳在遠古時期,苗民居住地有妖魔撗行,使人民不能安居樂業。天上神仙於是派了一隻金獅下凡除妖,狡猾的妖魔卻偷了金獅的繡球將金獅引下大海。為尋找金獅,苗民歷盡千辛萬苦,扮笑羅漢吹螺號用珍珠繡球將金獅引回苗山除掉了妖魔。從此,苗民便喜愛獅子,每年都要用紙紮的獅子舞著過年,每年都要舞獅聚會,謂曰“百獅會”。舞獅,體現了苗民的一種精神,顯示苗民自我的粗獷剽悍氣派。

五、對外交流及旅遊開發價值

鳳凰縣紙紮工藝由於是不俗的高品位的美術工藝品,其對外交流和旅遊開發自然就有其很高的價值。
鳳凰縣地處祖國西部邊陲,交通極不便利,素有“盲腸”之稱。很多物產不能外運,人民生活較為貧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共和國改革開放,緊接著又吹響了開發祖國西部的號角,湘西的交通落後的現狀得到極大地改善。湘西大山裡的人們才有機會走出大山,大山之外的人們才探索著走進湘西大山。1996年聶方俊攜帶40件作品赴湖北美術學院參加中南五省工藝美術理論研討會並展出自己的作品,展覽不到兩天便被搶購一空;1997年北戴河中國萬博文化城喜迎香港回歸民間藝術作品展,他的“福壽雙全太獅頭”等5件作品剛一進入展廳,立刻就引起了人們駐足觀看,特別吸引了一些藍眼睛金頭髮的外國人,他們驚讚中國竟然有如此精湛的紙紮精品,準備要掏錢購買,但卻被中國文化學會捷足先登,全部收藏。後來,見過聶方俊紙紮作品的外國友人紛紛通過中國熟人關係另僻途徑買到了他的作品。聶方俊的紙紮作品於是飄洋過海東到日本,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西到義大利以及港澳台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