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峰山

鰲峰山

鰲峰山,位於廣東恩平市中心城區。主峰海拔203.7米,群山聳翠,景色秀麗,山勢雄偉,松林如海。古代稱為石神山是歷代邑人,文人墨客登臨之地。其內有一園(百獸園)二橋(彩雲橋、鵲橋)三館(馮如紀念館、博物館、松濤賓館)八亭(三老亭、黃飛亭、懷慈亭、三角亭、摘星亭、蘑菇亭、龍亭、水雲亭)此外,還有遠近聞名的雲松寺、革命烈士紀念碑、追月樓等。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鰲峰山鰲峰山
鰲峰山,位於廣東恩平市中心城區。主峰海拔203.7米,群山聳翠,景色秀麗,山勢雄偉,松林如海。古代稱為石神山是歷代邑人,文人墨客登臨之地。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各級政府的重視,包括海外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現已開發一個初具規模的旅遊勝地。計有一園(百獸園)二橋(彩雲橋鵲橋)三館(馮如紀念館博物館松濤賓館)八亭(三老亭黃飛亭懷慈亭三角亭摘星亭蘑菇亭龍亭水雲亭)此外,還有遠近聞名的雲松寺革命烈士紀念碑追月樓等。

景點

鰲峰山鰲峰山
山區有紫荊黃愧九里香臼玉蘭等花木,各種花卉交替盛開,香風四溢。公園門口建有一座牌樓,上書“鰲峰公園”,是整個遊覽區的入口處。

沿上山公路而上,峰頂建有馮如紀念館、恩平市歷史博物館,還有賓館、酒家、商場十天松古寺及其他亭台樓閣。再往上,便是電視轉播台、微波站和程控電話微波塔,在這裡可以環視整個恩平市區及其周圍的景色。

龍亭

鰲峰山鰲峰山
在鰲峰山南邊有一條龍廊,從遠處眺望,象一條黃龍從山頂順勢而下,片片黃色的琉璃屁活象龍的鱗甲。龍尾在山頂翹起,那是六層高的追月樓,樓中陳列廣東省著名的書法家留下的墨跡。龍頭是一座兩層高的亭子,名叫龍亭,遊客可在此品嘗各種美點。整條龍廊長360米,寬2米,九曲七十七卡相連,廊內檐上繪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四大古典皂著工筆畫308幅。龍頭的前方,建有日晷儀一座,可以憑日照來看時辰。日晷儀是圓形的,遠遠看上去象是黃龍戲珠,氣勢磅磁,儀態萬千。

古墓群

鰲峰山古墓群在沙溪鎮寺登村南500米的鰲峰山頂,1980年10月經雲南省文物工作隊發掘清理,墓地揭露面積540平方米,清理瓮棺墓34座、火葬墓91座、土坑墓217座,出土器物658件。農耕土下即為瓮棺墓和火葬墓,均用形體多變的陶瓮、陶罐作葬具,瓮棺墓均埋幼童,火葬墓均埋成人,骨骼燒成粉末,少許尚能辨認肢骨、頭骨,個別用銅鐲隨葬。瓮棺墓火葬墓下為土坑墓:除24座的屍骨已成粉末或後期破壞不易辨認葬式外,其餘當屬單人葬和合葬。單人葬174座,其中仰身直肢葬144座,二次葬27座,解肢葬2座,無頭葬1座。合葬19座,其中仰身直肢與側身屈肢合葬6座,仰身直肢與殉人合葬6座,仰身直肢二人合葬3座,母子合葬2座,俯身直肢與殉人合葬1座,側身斷肢與殉人合葬1座。

出土文物

在墓葬群中,隨有殉葬品的有95座。共出土銅器陶器石器下頜骨和海貝等文物658件。陶器有各式雙耳罐陶瓮紡輪等;兵器有等;飾品有耳墜戒指等;石器有等。這批器物與寧蒗大興鎮、永勝金官和德欽永芝、納古、石底墓地所出者基本相同。

墓葬年代

根據出土文物鑑定,鰲峰山墓葬時代晚於海門口遺址,約當春秋晚期至西漢初期。一、出土文物中早期第50號墓人骨,經放射性碳素測定距今2420±80年;中期第19號墓人骨距今2295±75年。二、墓地出土銅器數量和品種繁多,冶鑄技術已相當精良,遠非海門口冶煉技術能夠比擬。三、鰲峰山墓地中尚未發現中原地區“漢式”器物,加之作為瓮棺墓、火葬墓葬具的陶器與土坑墓所出土者有著明顯的承襲關係,又表明它不晚於雲南始有大量鐵器的西漢中期。

墓葬特點

鰲峰山墓葬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均為南北向,死者均頭南腳北,反映了墓主間某些氏族血緣關係。另外,少許墓葬有隨葬品,多數則空無一物,可見已經產生貧富分化。個別墓葬還有殉人現象。凡此種種說明鰲峰山墓葬近乎奴隸社會初期階段。

鑑定說明

鰲峰山墓地出土文物屬洱海地區青銅文化,它的發現,對研究洱海地區青銅文化,乃至雲南高原社會歷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

參考文獻

http://www.jm168.net/AOF..htm
http://www.jianchuanxc.cn/main/home/ns_detail.php?id=79&nowmenuid=6&cpath=000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