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中藥]

鰱魚[中藥]
鰱魚[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鰱魚,中藥材名。本品為鯉科動物鰱魚的肉。功能主治為:①《綱目》:溫中益氣。②《隨息居飲食譜》:暖胃,補氣,澤膚。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鯉科動物鰱魚的肉。

性味歸經

①《綱目》:甘,溫,無毒。

②《東醫寶鑑》:性平,無毒。

《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能主治

①《綱目》:溫中益氣。

②《隨息居飲食譜》:暖胃,補氣,澤膚。

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紡錘形,腹部狹窄,從胸部至肛門之間,有發達的腹棱。體長一般約60厘米。體各部比例隨個體大小而不同,變異範圍很大,眼間距每隨個體的增長而相對地增大;頭長和眼徑隨個體的增長而相對地減小。頭大,約為身長的1/4。吻短,鈍而圓;口很寬。眼小,位於頭側正中軸的下方。下咽齒1行,平扁,成杓形。鰓耙彼此聯合成為多孔的膜質片,有螺鏇形的鰓上器。鱗細小,側線鱗108~120。背鰭Ⅲ7,無硬刺,起點在腹鰭之後。臀鰭Ⅲ12~13。尾鰭叉狀。背面及頭的上部灰綠色,體側和腹面銀白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面同色。其它各鰭色淺,並稍帶黃色。生活於江河、湖泊的中、上層水域。性活潑,能躍出水面,主要食藻類和植物的碎屑,亦食極少數的浮遊動物。產卵期4~7月。冬季在河床或湖泊較深處越冬。

生產區域

長江、黑龍江、珠江、西江諸流域均有分布。是我國養殖魚類之一。

藥材性狀

本品體長約60cm,體側扁,呈紡錘形,鱗細小,背部及頭的上部灰綠色,體側和腹面銀白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面同色。其他各鱗色淺,並稍帶黃色。尾深叉狀。鰓耙癒合為一半月形海綿狀過濾器。

注意事項

患痘疹、瘧疾、痢疾、目疾及瘡瘍者慎服。

化學成份

全魚每500g中可食部分260g,其中水分176g,蛋白質55.8g,脂肪14.4g,灰分3.6g,鈣84mg,鐵3.6mg。含多種胺基酸,牛碘酸(taurine),黃嘌呤(xanthine),ADP,ATP,肌苷(inosine),肌苷酸(inosineacid),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雞油菌黃質(canthaxanthin),異玉蜀黍黃質(iso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薄公英黃質(taraxanthin)。含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基胺(methy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鯉形目(三)

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四大家魚

四大家魚指人工飼養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是中國1000多年來在池塘養魚中選定的混養高產的魚種。
鱅魚生活在水的中上層,主要吃浮遊動物;
鰱魚也生活在水的中上層,主要吃浮游植物;
草魚一般生活在水的中層,主要吃水生植物的莖和葉;
青魚生活在水的下層,主要吃螺、蚌等水底動物,這4種魚混合飼養能提高餌料的利用率,增加魚的產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