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傳教會

魏瑪傳教會現用途作為青島市第九中學,所在地是上海路、濟陽路口。建造期於1899年至1900年,現狀是樓體保存完好,校舍樓已被拆除。

魏瑪傳教會現用途:青島市第九中學所在地:上海路、濟陽路口建造期:1899年至1900年建築:聖方濟各沙勿修會毛利公司業主:同善會魏瑪傳教會現狀:樓體保存完好,校舍樓已被拆除。
魏瑪傳教會建區由傳教士住宅樓、華之安華人病院以及一所寄宿式書院組成。早在1899年到1900年間,聖方濟各沙勿修會毛利公司建造的具有西方風格的住宅樓已經落成。書院和1902年竣工的學校則按中國傳統建成群落四合院
傳教士衛禮賢曾如此描寫德華書院:這是一所中國式的學校,包括它的建築布局。學校的房屋各自封閉,並以著名的中國建房風格結為單獨的院落。踏入正門,可以看到一個正方形的院子,四周被教室包圍起來。與此相連的東院面積較大,裡面設有學生宿舍。高年級學生擁有獨立的宿舍內院,位於校南。西校區則建有一座專供低年級學生住宿的四合院。每個四合院的入口處均設有一間中國教師專用的門房,以便於他掌握院內學生的情況。寬大的中心校院是一片幾乎正方的場地,四周圍有低矮的排房:一條約5米寬的過道從中穿過,並由此通向前院。很引人注目的是,這裡一道道門緊密相接,其間僅隔一窗,……這個大約住著60名學生的院落同時也作為遊戲和運動場地使用。
1903年,書院增設了商務技術課,以德語口語作為授課重點。此外,還為培養中國官員和教師開設了一門科學技術課。其後,書院調整為三部制。1906年,學校接收的學生來自中國30個不同省份,其中大部分是官僚子弟。在青島的歐洲區,傳教會還開辦了兩個女子學校。其中,美懿書院是一個強調基督教傳統的女子學校,對學生進行家政教育並從中培養女教師。1911年秋開辦的淑苑女學則是一所擁有歐式校舍的中等學校,辦學宗旨在於“向中國的名門閨秀普及德意志語言文化,同時廢止一切傳教宣傳”。該校的教學方針致力於避免學生脫離其自身的社會基礎。
除傳教活動之外,魏瑪傳教會(同善會)還大力推動系統漢學的發展。著名傳教士華之安(1839年至1899年)和衛禮賢曾作為該傳教會代表在青島極活躍。他們並不把建立教區和從事洗禮看成傳教會的使命,而是著眼於發展教育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試圖通過有益的教學活動進行啟蒙。魏瑪傳教會的原定任務還包括德國殖民地範圍內的福音教宣教對話活動。後來,這裡專設了一位德管區神甫。
1911年秋的辛亥革命之後,原清政府的許多上層官員逃往青島,衛禮賢與他們建立了尊孔文社。據1926年柏林出版的衛禮賢著《中國之魂》記載,當時留駐青島的一大批中國官僚皆加入其中。他們共同集資,建起衛禮賢書院,收集了大量珍貴的典籍。書院分設藏書樓和修研館。衛禮賢相信,建社的主導思想在於拯救中華文薈,以開拓未來。
史料顯示,生於1873年的衛禮賢自德國土冰根大學畢業,1899年至1902年僑居青島。在清末官僚勞乃宣協助下,衛禮賢把一些中國經典譯成德文或英文出版。1921年衛回國後,在德國各地演講中國文化,1930年去世。衛禮賢一生著述大都與中國相聯繫,有著作24種,譯作14種,編輯《中德年報》等雜誌8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