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毛箬竹

髯毛箬竹

髯毛箬竹為禾本科(Gramineae) 、箬竹屬(Indocalamus)的植物。產廣西金秀縣大瑤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髯毛箬竹
髯毛箬竹

【種拉丁名】:IndocalamusbarbatusMcClure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箬竹屬
【屬拉丁名】:Indocalamus
【國內分布】:產廣西金秀縣大瑤山(模式標本產地)。海拔500米,生於常綠闊葉林內。
【海拔】:500

【命名來源】:[Sunyatsenia6:32.1941]
【中國植物志】:9(1):699
【組中文名】:箬竹組
【組拉丁名】:Sect.Indocalamus
【亞族中文名】:赤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SASINAEKeng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約1.5米,直徑5—10毫米;節間長25—35(45)厘米,實心,幼時密被棕色伏貼疣基刺毛;籜環較嚴坦,其周圍有籜鞘基部的殘留物,竿環隆起;節內長9—10毫米。籜鞘長約為節間的1/2—1/3,綠色,背部密被淡棕色疣基長毛;籜耳極發達,鐮形,長1.5—2厘米,邊緣密生兩行放射狀伸展的繼毛,後者長2—3厘米;籜舌高0.5—1毫米,截形或微凹,邊緣密生流蘇狀縫毛,其長為2—3堙米;籜片橢圓狀披針形,綠色,向上逐漸增大。小枝具5—8葉;葉鞘厚硬,背部密被疣基長毛,以後逐漸變為無毛而留有疣基,通常上部還密被白色柔毛;葉耳較厚,極發達,長15毫米,寬約3毫米,其邊緣生有長達3厘米呈放射狀伸展的疣基繼毛,葉舌高約2毫米,邊緣密生直立流蘇狀縋毛,後者長2—2.5厘米;葉片橢圓狀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35(40)厘米,寬5—9(12)厘米,先端漸尖呈錐狀粗糙尖頭,基部寬楔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面沿葉脈被短粗毛,次脈8—12對,小橫脈形成較為稀疏的長方格形。花序未見。筍期春夏。

用途

竿可作筷子和毛筆桿等,葉片可作斗笠,船篷等的襯墊材料。

產地分布

產廣西金秀縣大瑤山(模式標本產地)。海拔500米,生於常綠闊葉林內。

箬竹屬,禾本科植物

Indocalamus Nakai 箬竹屬,禾本科,約30種,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以及菲律賓等地,我國約20種,產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