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慶春,1966年生於黑龍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文化部書畫基地高慶春書法工作室導師。結業於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中國書協培訓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傳媒學院、清華美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中國書法通訊》執行主編兼《中國書法》雜誌副社長、黑龍江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書法賞評》社長、黑龍江省政協委員、黑龍江省青聯常委。現任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1966年生於黑龍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文化部書畫基地高慶春書法工作室導師。結業於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中國書協培訓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傳媒學院、清華美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中國書法通訊》執行主編兼《中國書法》雜誌副社長、黑龍江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書法賞評》社長、黑龍江省政協委員、黑龍江省青聯常委。現任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

多次在全國書法篆刻展賽中獲獎,多次受聘擔任全國書法展賽評審。1993年獲全國首屆正書大展最高獎,1995年在黑龍江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1998年獲中國文聯首屆蘭亭獎優秀獎,2011年在北京舉辦“高慶春書法工作室首屆師生作品展”,2012年入選《中國書法》雜誌年展暨60位中青年書法家提名展,2013年入選首屆中國書法“三名工程”大展,2013年入選中國文聯“書寫時代”書法大展,2014年入選“翰墨中國”書法大展。2014年在北京舉行“跡顯心通——高慶春書法新作展”。

著有《高慶春書法篆刻集》《當代書法大典·高慶春》《高慶春篆書三字經》《高慶春篆書蘭亭序》《高慶春篆刻選》《當代篆刻九家·高慶春》《高慶春篆刻新作集》《莊敬日強·高慶春篆刻新作集》等。曾應邀出訪德國、伊朗、日本、韓國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作品被中南海、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常委會、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等收藏。

序言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在當代篆書名家中,高慶春先生無疑是書壇矚目的佼佼者。他書印兼善,篆草互映。出新有度,寄秩理於筆情;正奇入妙,顯神韻而不凡。其篆書作品卓犖古健,朴茂沉鬱,儀態爛漫,自出機杼。慶春的聰慧在於他深諳法古不泥古,師意不師跡的哲理,學書溯源而上,沿波探源,他在對春秋戰國楚系文學深入研習的基礎上,比對金文與簡帛文字的特殊形質,以中國書法傳統寫意理念,進行藝術風格的個性化探索。吉金為體,簡帛為用,借楚簡書的形貌與筆勢,彰顯金文的神韻與魅力,化整為散,化圓為方,化正為欹,不斷追尋篆書書寫性的完備與意向性的表達,從而形成個人藝術語言體系的構建。

張懷瓘有云:“大篆者若鸞鳳奮翼,虬龍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枯葉敷暢,勁直如矢,宛曲若弓,銛利精微,同乎神化。”(《論六體書》)慶春書篆,裹鋒落筆,絞鋒作勢,提鋒澀行,右傾取險,正側互用,使轉活通,曲直合度。用筆豪放質樸,沉雄綿亘;結字向背開合,體勢奇麗;布置妥然謹嚴,頗具節奏。書中無不透析出高婉之氣與深朴之氣。所謂高婉,方圓銛利,雋永氣定;“婉”則氣圓不亂。所謂渾樸,樸質自然,奇姿天趣,“朴”乃大巧也。

言恭達 甲午芒種日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主任)

藝術年表

1987年 黑龍江省四煤城書法晉京展。

1988年 入編《當代印人名鑒》,黑龍江省青少年書法大賽一等獎。

1989年 入編《中國青年篆刻家作品集》。

1990年 全國“嶗山杯”書法大賽一等獎。

1991年 全國首屆書壇新人作品展,全國第二屆篆刻展,全國第二屆電視書法大賽二等獎。

1992年 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展,懷素草行書法展,黑龍江省第三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黑龍江省第三屆青年美術書法展金獎,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1993年 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入編《中國印學年鑑》。

1994年 全國首屆正書大展獲優秀作品獎(最高),全國首屆楹聯書法展。

1995年 全國第六屆書法展,6月“高慶春書法篆刻展”在黑龍江省美術館舉行。

1996年 出訪日本參加“大中國藝術節”並在盛岡舉行“高慶春書法篆刻精品展”,賽克勒杯書法競賽二等獎,《書法》第1期專題介紹。

1997年 全國首屆(天津)書法藝術節·書法百家精品展,中韓書法交流展,出席黑龍江省第四次文代會。

1998年

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展,獲中國文聯“蘭亭獎”優秀作品獎,全國首屆青年美術書法展一等獎,世界華人書畫展,西泠印社首屆國際書法篆刻大展,海峽兩岸甲骨文書法聯展,隨全國青年代表團出訪韓國,作品被中南海收藏。

1999年

全國第七屆書法展,《高慶春書法篆刻集》由黑龍江省美術出版社出版,獲韓國第三回東洋書藝大展優秀獎並赴韓國參加開幕式及交流,當代青年書畫展銀獎,文化部全國民眾書畫影展銀獎,黑龍江“輝煌50年美術書法攝影大展”銀獎,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百傑書法家”和“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0年

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展,瀋陽書畫藝術節·書畫家新作展,出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出任黑龍江省第十屆篆刻展評審。

2001年

首屆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書協“翰墨頌輝煌”大展,(釜山)韓中招待作家書畫展,獲全國篆刻藝術展銀獎,全國首屆黨政幹部書法大賽金獎,全國首屆風景名勝楹聯書法展一等獎,《書法導報》首屆推新人大展書法與論文獲獎作品。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2002年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大展,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展,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第二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榮獲《青少年書法報》2001年度讀者評選“最佳中青年書法家”稱號,獲黑龍江省篆刻事業傑出成就獎,(重慶)當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請展,“高慶春黃榕城書法展”在福建漳州圖書館與平和縣周碧初藝術館舉行,獲(天津)全國青少年優秀美術書法作品邀請展金獎暨“2002年全國青年書法家百傑”稱號。

2003年

被吸納為四屆中國書協評審委員會委員,被中國書協四屆四次主席團會議批准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央電視台專題採訪,《中國書法》第6期專題介紹,獲黑龍江省文藝精品工程獎二等獎,全國青聯“萬眾一心抗非典”書畫展,“和平與進步中日當代書法藝術大展”並赴浙江安吉出席中日名家百米長卷筆會,率黑龍江篆刻代表團出席西泠印社百年慶典活動、篆刻參展。

2004年

全國第八屆書法展,中國書協理事書法精品展(西藏),“黑龍江藝術之冬”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高慶春篆刻選》(榮寶齋出版社)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獲第20屆中國蘭亭書法節·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王羲之書法獎”(紹興市政府),第15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展”評審,作為黑龍江書法代表團副團長赴日本山形縣訪問交流。

2005年

《高慶春書法藝術》由中國藝術出版社出版,“鏡泊情”全國名家15人作品展、第16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全國第五屆新人新作書法展、第五屆全國篆刻展、第三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名家展、北京首屆國際書法雙年展·全國獲獎中青年書法展、京華雅集當代篆刻家北京邀請展、參加中國書協第五次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五屆理事。

2006年

中國書協培訓中心頒發教授聘書,“社會主義榮辱觀”全國名家書法邀請展,第17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中國書協五屆三次主席團會議通過高慶春為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協培訓中心錄製的《名家臨摹光碟——篆書高慶春》發行,紀念中國書協成立25周年全國名家書法展,中國美術館篆刻家作品邀請展,全國公安民警書法大賽評審,9月被黑龍江省人事廳批准為國家一級美術師,9月份被批准加入西泠印社,作為正式代表參加全國第八次文代會,作品特邀參加2006中國蕭山國際書法大會。

2007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高慶春篆刻作品4方,當代篆刻藝術大展,第18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翰墨頌歌”中國美術館迎奧運全國名家書法邀請展,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篆書作品,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全國第9屆書法展評審,“楚漢遺風”國際簡帛書法邀請展,沈鵬書法精英班泰山詩詞主題書法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篆書斗方一件及篆書八尺橫幅“觀滄海”被中南海收藏。

2008年

中國書協千人千作書法展評審並特邀參展,“金石永壽”壽山石名家篆刻邀請展、中國書協理事書法展(海口)、《中國書法大典高慶春卷》出版發行,沈鵬書法精英班泰山詩詞主題書法展,“60印象篆刻邀請展”(重慶),第8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8日、9月4日應北京奧組委的邀請,到北京奧運主新聞中心進行書法篆刻表演和展示,篆刻作品“和為貴”、“平和淡定”兩方搭載神舟七號飛船完成“和平頌”太空飛行藝術之旅,策劃組織“全國篆書名家作品邀請展暨篆書委員會工作會議”(深圳),參加西泠印社105周年紀念大會暨第12屆社員大會、篆書作品入展社員作品展。

2009年

全國第六屆篆刻展,中國書法院“淵源與流變”簡帛書法展,被《書法報》等媒體評為當代100位書法名家,中國書協理事書法展(合肥),日本《書道》雜誌第5期刊載專題介紹,沈鵬書法精英班畢業展,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展評審,中國書協理事精品展(鄭州),篆刻篆書作品分別收入《共和國書法大系》篆刻卷、書法卷,《當代書法名家手卷系列高慶春篆書望海潮》(安徽美術出版社),西泠印社60年代青年社員作品展、全國60代表書家提名展,翰墨精華國慶60年書法學術提名展(杭州)。

2010年

中國美術館“情境書法大展”,首屆篆書展評審工作並擔任評審會秘書長,創作篆書秋興八首八條屏,沈鵬先生題寫“高慶春篆書杜詩秋興八首”,由高慶春策劃的《當代篆刻九家高慶春》出版發行,入展當代名家系統工程500家書法精品展(安陽),隨中國書法代表團出訪伊朗、德國,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展,“翰墨濱海”(天津)中國書協理事書法精品展,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匯報展(中國美術館),中國書協第六次書代會上當選中國書協六屆理事。

2011

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在北京授予高慶春“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稱號,文化部國際書畫研究會書畫創作基地高慶春書法工作室在北京開班,中央數字書畫頻道“書畫人生”高慶春專訪播出,作品被外交部收藏並陳列於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入選紀念中國書協成立30周年——中國書協優秀會員作品展,“金石永存”名家邀請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篆書名家提名展”(安陽),西泠印社“百年西泠盛世風華”大型系列活動之名家作品展、社員小品題跋展,《高慶春書法》由中國藝術出版社出版,《高慶春篆書三字經》由中國書店出版,“高慶春書法篆刻工作室首屆師生作品展”在首都圖書館開幕。

2012

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書法兼職教授,書畫頻道百聯迎春書法名家展,“中國資深書法家作品展”,4月2日至6日出訪日本名古屋、京都、奈良、大阪,參加當代中國書法名家作品展(名古屋)開幕式,全國第二屆冊頁展(廣東)評審,《高慶春篆書蘭亭序》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篆書名家提名展(大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錄製的“書印之旅—高慶春”在“環球奇觀”頻道欄目播出,發行《藝銘東方—高慶春》光碟,篆書《屈原離騷》被中南海收藏,第5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入選全國首屆全國 “三名工程”書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秋季雅集社員題跋作品展,《中國書法》年展當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入編《中國經典美術全集(書法卷)》(線裝書局)。

2013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高慶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術館迎新春癸巳楹聯書法大展,書畫頻道第二屆百聯迎春展,全國第二屆篆書展評審、隨中國書法家協會代表團赴台灣訪問並參加海峽兩岸書法交流,3月被批准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高慶春書法工作室第二屆高研班在京開班,“筆墨東方”國際書法大展(成都),“篆刻名家雙年展”(成都),“雲峰獎”書法展評審,在京創作丈六大幅篆書作品《沁園春雪》,“三名工程”書法大展開幕、評論札記收入《“三名工程”書法展作品集》、《“三名工程”書法展入選名家訪談錄》, 10月22日西泠印社第13次社員大會並當選西泠印社第9屆理事會理事,西泠印社國際印社聯展,在政協禮堂“毛澤東詩意書法交響音樂會”現場書寫長卷,12月作品參加“東方紅中國夢”名家書畫邀請展,自作“雲南組詩”參加“書寫時代”全國名家作品展(上海)。

2014

書畫頻道第三屆百聯迎春書法展,篆刻院首屆篆刻名家收藏展(廣西),赴海南萬寧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國小書法節作品評審,赴香港參加“我們愛和平”兩岸四地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式,第三屆中國蘭亭書法雙年展五體大展,全國書法名家紀念啟功先生捐贈作品展,書畫頻道上巳雅集手札展播,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回顧展,第25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莊敬日強—高慶春篆刻新作集》由西泠印社出版,“跡顯心通”——高慶春書法新作展在北京容介書院舉行。

相關評價

創造的意義

——高慶春在當代書壇的立身之本劉洪彪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知道高慶春,那時他20多歲,在全國性書法展賽中頻頻亮相,年紀輕輕卻主攻篆書篆刻,刀筆間才華橫溢又透著一股穩重和勁道。

新世紀伊始,獲知高慶春從黑龍江團省委轉入省書協工作,很快擔任了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年僅36歲。一般說來,這個年齡在書法家裡還算是新秀,可他竟充當了一個省書法隊伍的領軍人物,頗有書壇少帥的意思。對出道甚早的高慶春,我曾有過好奇,便多了些關注和揣摩。於是發現,他在40歲之前,絕對算得上是全國性書法展覽的常客,堪稱獲獎專業戶。

直到2004年,“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在鄭州評審,因為同任評審,我才第一次與高慶春相識。這個小我12歲卻比我書法成就更高的年輕人,看上去削瘦輕盈,少言寡語,但他緩行輕步著堅定,慢語低聲著自信,有一種早於年歲的成熟。

後來就接觸的多了。2006年,高慶春來到京城,受聘為《中國書法通訊報》執行主編,同年,我們分別擔任中國書協草書和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四年後,他被調入中國文在線上關工作。同在京城,同在書壇,我們隔三差五地打照面。

坦率地說,我對篆書和篆刻沒有專攻細究過,因而不具備對高慶春篆書篆刻藝術進行學術評析的資格。我只能從高慶春年少成名、年輕領軍這個特殊現象,試析一下合理的成因。

時下,書法的繁榮、書壇的熱鬧、書家的活躍,無疑是空前的。僅2013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書法展覽就多達30次。以每個展覽300人入展、30人獲獎計,則一年就有約九千人次入展、九百人次獲獎。這是一支龐大的書法生力軍,是一支優秀的後備隊伍。我參與了諸多展覽的評審工作,切實感受到了當代書壇真正進入了取法高古、師出百家、創作多元的可喜局面。同時,我也看到了一個不容迴避的基本事實:作品出處不明顯,淘汰;臨古三五分像,入展;臨古七八分像,獲獎。模仿力強,臨寫的像,入展獲獎的把握性就大。評審們並非有意為之,都懂得食古不化的害處和個性風格的重要。可是,果真有人恃才率性、膽大敢為,擺脫師法對象,寫出新異筆墨,也許會令某些評審眼前一亮、心頭一振而激賞力推,但終難獲得眾評審一致認可而得不到高票通過。於是,在順利入展、儘快獲獎、早日入會的企盼心態支配下,在成名成家、善筆得富的期冀欲望中,許許多多青年學書者選擇了保險的方法和順捷的路徑。他們抑制住創造的衝動,按捺著想像的翅膀,跟著古人亦步亦趨,將臨摹與創作劃等號,不敢越雷池一步。於是,我們一方面感嘆著時下學書者方法對、路子正、起點高、成效快,一方面又很難記得住那些屢次獲獎者的名字及其他們的書法形象。

高慶春則不然。他取法乎上,從根上學,直入最古老的篆書。先寫小篆以鍛鍊腕力,規範筆性,錘鍊線條。繼而上溯大篆,摹《牆盤》《毛公鼎》以求渾穆沉實,擬《散氏盤》以求雄渾開張。又對楚簡、帛書、戰國文字集中研究,尤對包山楚簡、郭店楚簡、子彈庫帛書情有獨鍾。如此上下求索、左右逢源,理智而勇敢地進行融匯、整合、變通、嫁接的實驗,將簡帛書的稚朴浪漫摻入渾厚凝重的金文之中,把刀與石的硬碰硬轉化為筆與紙的軟對軟。他的一系列思路清晰的探索,既避免了死臨金文的板滯遲澀,又削弱了直擬簡帛書的尖薄滑飄,化育出極強辨識度的自家面目。高慶春的篆刻遠追先秦古璽,博涉漢印、陶印、封泥、磚瓦文字,近儀吳昌碩、齊白石、易大廠、來楚生諸家。既重視篆書的書寫性,又強調篆刻的表現性,將自己帶有簡帛書意趣的大篆書法入印,創製出頗具符號性的獨有印風。

極強辨識度,頗具符號性,這就是高慶春深入古典、著力創造的成就,是他師古不泥古、學人勿同人的功果。在高峰林立、名家輩出的中國書法史上,在萬眾染翰、千帆競渡的當代書壇,執筆作書、握刀治印要出新立派,談何容易!高慶春已然成為當下篆書、篆刻專業的風向標人物之一,很大程度上引領著篆書、篆刻的創作風尚,真是難能可貴!

當然,以書法家論,高慶春還相當年輕,穩健而睿智的他,深知書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無止境。創造,使得他進入書法藝術的新境,創造,還將讓他躍上書法藝術的高境。這是創造的意義,也是高慶春在當代書壇的立身之本。

2014年6月5日子時於京北逆坂齋

(作者系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書壇少帥高慶春

黃秋實

2002年,高慶春在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年僅36歲;2003年高慶春被批准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國家級理事。

高慶春以一位書法創作實力派人物走上書壇國展,成為我省書法事業的領軍人物和影響較大的書法篆刻家,不是偶然的。

20年前,不到20歲的高慶春在那場全國性書法熱的洪流中,開始了他藝術人生的苦旅。他從拜師術學到訪友問道,從書信往來到向名家求教,一邊臨貼,一邊創作實踐,整整在硯邊磨爬滾打了近20個年頭,終於以他的勤奮和執著,敲開了一個又一個獎賽的大門。其書法、篆刻作品先後榮獲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展、中青展兩項全國性大展7次,榮獲楹聯展、篆刻展等全國性單項大展30餘次。作品被國外友人和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中國美術館等收藏。在一段時間裡,幾乎省內外、國內外多種書法展賽都能看到高慶春的名字。有人戲稱是黑龍江書法的獲獎“專業戶”。

高慶春硬是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打拚出一片天地,並贏得了書壇內外的一片讚譽。他除兼任中國書協四、五兩屆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外,還擔任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省青聯常委、省文聯委員,又兼任國家級書法評審和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等職。這些榮譽標誌著高慶春在書法界的藝術地位、影響、社會的關注和認可程度。

如國說把高慶春的書法藝術人生分為前期自覺進入時段和後期本職工作時段的話,那么2001年就是這兩個時段的分界點,也是高慶春書法藝術人生的重大轉折點。2001年以前無論高慶春在書法上做出多么大的努力,也都是從愛好和志趣出發所進行的業餘活動,其主業並不是書法。然而當這一年,高慶春正式調轉到省書法家協會以後,書法藝術對高慶春來說從業餘變為主業。這一轉變不但為高慶春個人書藝的悟道提速創造了機會,同時對全省的書法事業也是一個很大的推進。

應該說龍江的書法事業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在沉寂了十幾年後,自九十年代開始緩慢上升,但始終與全國幾個書法大省存在很大差距。省第三次書代會以後,高慶春開始主持省書協的日常工作,他以敏銳的視角,立即把目標鎖定在全國高水平,結合省委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的需要,提出了建設黑龍江省書法大省的戰略思路,並得到了省文聯黨組和省書協主席團的認同與支持,從抓創作、抓精品、抓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入手,實現了黑龍江省書法工作的五大突破,即實現黑龍江省歷史上沒有舉辦全國書法展零的突破,拿到了全國第六屆刻字展的承辦權;在擴大黑龍江書法名家宣傳上突破,開展紀念游壽先生誕辰100周年的活動;在營造書法人才脫穎而出的獎勵機制上突破,兩年來全省表彰了在全國大展中獲獎作者40餘人,獎金額達6萬元;在打造工作品牌上突破,創全國第五屆篆刻展、全國第五屆刻字展分別排名2、3位的好成績;在組織書法精品生產上突破,在連續舉辦兩次精品展的基礎上,2004年全國首屆青年展黑龍江入選排名第五位,獲獎第三位,已居全國前列。

高慶春在省書協的領導崗位上,只有短短的四年,卻能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績,無疑與其本身的素質有著密切關係。實踐證明,作為書壇的領軍人物,必須本身是業務尖子,同時又有良好的品性修養,二者缺一不可。

高慶春在的書法、篆刻之所以在全國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我認為至少有兩點不能忽視:一是定位準。用他自己的話就是“借用小篆的筆法定位於商周金文上,從結體和用筆上切入,作品顯現出嚴謹凝練的氣象。”二是個性化。高慶春以篆書和篆刻見長,經過多年的深入研究和積累,高慶春的書法已創立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篆書以大篆為基礎,金文為里,簡帛為表,形成古雅、俊利朗動的風格;草書已章草為本,今草為面,章草為里,形成古拙樸茂、氣息高古的風格;篆刻取法古璽,融入個人創意,含蓄蘊籍,自然生動。全國書法界權威人士,如現任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和一些書界前輩泰斗,對他的藝術創作都有較高評價。認為“高慶春的書法和篆刻兩方面都有豐富而獨特的藝術語言”、“高慶春的大篆既古典又新穎”、“篆書、草書都有著自己美學形象和價值”等等。

對於高慶春的書品,現今見著於報刊上的可謂俯首可拾,但對於他的人品卻鮮為人知。高慶春是一位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人。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並稍顯木納,對陌生人或有冷漠之感,但如果你真正走進高慶春的內心世界,就會感知他是一位中肯而又成熟、很有良知的藝術家,不乏感恩之情,又存憐愛之心。作為年輕人他首先是一位尊老念舊的人。在他主持工作期間,已經成功的為黑龍江十位75歲高齡的老藝術家舉辦了十老書法展,並用個人朋友關係為十老無償的印製出版書法集。據我所知高慶春正和兩、三位書友為其啟蒙老師個人出資出版作品集。高慶春也是社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和熱心人,凡中國書協和省市組織的社會捐贈活動,他都是一項不拉,不吝賜出,慷慨奉獻墨寶。他前不久主動參與貧困學生上大學“圓夢計畫”,和泰來縣一位應屆貧困聯考文科高分生結隊,個人捐資上學。

今天,當我們看到高慶春主政這幾年來,黑龍江書壇順水順風的形勢,我們便備感做為書法藝術的帶頭人,非才兼備者不能負重矣。

2006年7月29日

(作者系黑龍江省文聯原副主席、省書協顧問)

理解高慶春的理解

吳振鋒

按照伽達默爾的觀點,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認識模式。其獨在性正是因為藝術作品自有其本體論的意義。事實上藝術家用作品向社會發言,以尋求社會的理解與認同。但因了藝術內涵意蘊的豐富與人性的複雜,理解藝術並非一件易事,而理解一個有“想法”的藝術家也就“貴其所難”了。本文之所以言稱“理解之理解”,正是因為“理解”的難度使然。以高慶春書法為例,談談我的理解,其意義大概並不止於認識一個書法家高慶春。

近三十年來,中國書法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普及與發展,這是無疑的。書法也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這也是無疑的。僅就此前的百年里發生的一系列文化事件如甲骨文的發現、簡帛書的出土、毛筆退出日常生活、漢字簡化、白話文運動、廢除科舉制度、敦煌文書的發現、漢字輸入電腦、文字豎寫改為橫排、詩歌大國詩的沒落等等,都深刻地影響了當代書法的發展,其更深遠的意義可能我們還來不及玩味、消化和充量理解。這是我們當代書家面臨的問題情景。然而在巨大的歷史變革面前,一個書家如何“立定腳根”,解決自己“安身立命”的問題,這正是一位真正藝術家必須用行動來回答的。筆者曾用“心靈的自由”來概括這一時代藝術家的“共相”,用“心靈的選擇”來概括這一時代藝術家的“個相”。事實上,藝術中“這一個”的確立都與此相關。在新時期成長起來的書法家中,具有此種“文化自覺”的人,無疑都成為了這一時代的“弄潮者”。高慶春即是一例。

首先,高慶春是有智慧的。高慶春的智慧表現在他對藝術語言的選擇的上。據我所知,早先慶春是從篆刻開始切入書法的。他與我的朋友魏傑曾有過較長時間對篆刻的切磋交往。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之後,他又把視野擴展到在整個書法史中的尋找和發掘上,最終使他“立定腳跟”的是兩個礦點,一是楚帛書,一是章草。楚帛書的最初發現是上世紀40年代的事,從長沙楚帛書出土十年後的1952年起,長沙市郊區連續發現了三批戰國楚簡,這是自晉太康二年(281年)汲冢發現竹書以來的重要發現,備受考古界重視。此後的五十多年裡,湖南、河北、河南等地先後有20多批竹簡問世。這些埋藏地下二千多年的文物為當代書法家提供了賴以生長出自己書法個性的豐富資源。高慶春智慧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一經他發現這是一個不同於書法文化巨大慣性中的“另類”價值時,他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對此“礦點”的選礦、篩選、打磨、精煉之中。其實,他對“章草”書選擇,也是同一思路。這是一個站在歷史視角思考和選擇藝術的當代書家的“果敢”。正如慶春所說:“這種半生不熟的字型很能引發創作的欲望,但需要疏理提煉、借鑑和充實。”說其“果敢”,是因為這種選擇是需要勇氣的。面對這種“半生”資源的選擇利用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藝術上的冒險。就文化慣性而言,相比起來,中國書法史上卷帙浩繁的藝術經典,積澱了成熟的筆法、字法、章法、理法與心法的體系,假如依循“按圖索驥”的套路,未免不是“終南捷徑”,相對也更為“安全”。在當代,更是如此。而在一個尚未被全然認知的領域裡開拓,其暗潛的難度與風險,也是必然的。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慶春的行走是具有歷險的刺激性的,在獲取“占領”的欣遇的同時,便是要面對自己“足力”和“心力”的證驗。因此,我願意表達自己的敬意,對他以及與他一道同行的書道同仁。

其次,高慶春是有本領的。說他有本領,表現在他把握和開掘傳統資源上。由於簡帛書這種金文時代的“手寫體”在表達書法意象時具有書寫性,高慶春便義無反顧地用功於此。他借楚簡之形貌而取金文之神韻,以大篆的“筆法”佐以篆刻“刀意”,從而形成了剛狠野辣、豪邁沉雄的自家面目。近作集中“雪骨冰魂”、“毛公鼎”集句等都堪稱佳什。而篆書聯、集句等,則率性、爛漫、迭宕,真氣瀰漫。從這種剛烈的“英雄氣質”,足以窺見一個外表清癯的高慶春有著怎樣熱烈奔放的內心。高慶春的章草,用筆穩健,風格厚朴,方圓燥潤之間的節奏感,頗見功力。尤以其中刀筆意趣更生溢出幾多姿媚。記得曾熙評沈曾植章草時說,“古與生合,妙絕時流”,章士釗更以“奇峭博麗”四字見評。慶春有寐叟的影子,只在“古與生合”“奇峭博麗”氣象上略輸一籌。慶春君尚可一思。

再次,高慶春的啟示。在某種意義上說,人與藝術是互為本體的。處在當下,我們都是歷史的“在場者”。在文化資源的享有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但如果有了一種“文化自覺”,“占領”了某些地域,繼而辛勤地耕耘、播種,那么,只要陽光水分合適,等待的只是金色的秋天。高慶春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園”,這是他賴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他已經在築建自己的高度了,我對他能有如此的“預設”感到由衷地讚佩。事實上,新時期以來,李剛田等人都已在楚帛書上斬獲頗豐,而高慶春的卓自成家也是理所當然的。不管是李剛田,還是高慶春,當然還有一批當代書法家,他們都是在吸取了上世紀新出土的文字資源而成就自己的。他們的藝術是從民族文化中“化生”的,是從自己心裡長出來的。所以,我覺著,高慶春給人的啟示主要在於多元文化中的我們如何追問藝術創造的本真,從而有效地生長出“自己”來。這需要智慧,需要手段,更需要韌力和耐心,一句話,需要“定力”。在物慾橫流筆墨泛濫的當下,尤見“定力”的價值。這便是我對高慶春的理解的理解。

(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研究部主任。)

“三名工程”高慶春篆書陶淵明《飲酒》詩賞析

葉鵬飛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讀了高慶春所書陶淵明《飲酒》詩篆書條幅,即有此感覺,他做到了“古化為我”這一境界。

晉人陶淵明的《飲酒》詩有二十首,是陶詩中最顯赫的篇章,為作者53歲時作。因詩人已預感到變亂將至,心情沉重,即借飲酒為題寄託感慨,怨諷時事,語含憤激。高慶春所書為此詩的第五首,全詩妙在有意無意,玄而不玄,點到為止,發人深省。由於此詩膾炙人口,大多數人會背誦,即使用篆書書寫,也無礙賞讀。

讀高慶春的這件篆書作品,首先覺得他對楚文字已諳熟於心。楚簡形體複雜,研究其文字也是新興的學科,而作為書家進行創作的書體。要用楚篆創作,就必須識讀掌握其字形,可見高慶春已在這方面下了苦功。從他的這件條幅中看到,他利用楚篆之形,吸收《散氏盤》和吳昌碩篆書的結體,形成“老婦摯幼”式的造型變化,使字形的結構參差錯落,協調而又有對比。看到他所作字形的長短隨文字結構的變化而變化,讀之覺儀態萬方。看到他作書加重了線條,縮小結構間的空白,使字形更顯出張力,以此凸顯出渾厚朴茂的氣象,這成為高慶春書法的一大特色。再從筆法上看,他豐富了楚篆的筆法。由於篆書的筆畫是比較單一的,基本上是一種等線條的運動痕跡,是一種嚴控的運動方式。更由於楚簡文字所以小字傳世,要進行大幅作品創作,不是簡單地將小字放大,而必須豐富筆法、豐富線條,增加藝術表現力。故而高慶春不以點畫、線條的平庸搭配為滿足。他加重了筆畫,利用枯、濕、濃、淡使筆法變化而豐富,“化古為我”,別開新面,形成了他開張奇逸、灑脫渾厚的篆書風貌,他也成為當代書家中以楚篆創作的代表書家。

作為書法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之路,可不論對誰來說,在於目標的明確與執固。高慶春的作品所形成的藝術感染力,也正是他“入我神者,古化為我”的結果,形成了他的篆書同古人、同時人都有一種不即不離,或若即若離的形態。既有古雅意蘊、又有新穎的意蘊,這正是高慶春書法的深境所在,價值所在。

(作者系中國書協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高慶春作品賞析

高慶春作品-書法 高慶春作品-書法
高慶春作品-篆刻 高慶春作品-篆刻

中國書畫家協會黑龍江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傅熙雲
王平[書畫家]
解希方
徐鴻敏
姜美英
丁雙北
趙荷
郎樹春
邢振國
沈潔清
王立民[書畫家]
吳修德
蘇雲龍
鄒玉霞
李文華[書畫家]
李文寶
楊南之
李澤興
汪占革
李世亮
李月貴
張子旭
湯貴輝
劉鳳榮
劉艷東
米金玉
李強[書畫家]
呂相陽
畢良鐵
孫登成
李可[書畫家]
白利峰
馮樹奎
李銳[書畫家]
楊克炎
於惠群
黃濤[書畫家]
徐廣偉
林兆愨
楊茂國
劉銀鵬
郭征夫
范培鑒
陳雷[書畫家]
張英勛
張丹非
翟亦鳴
慕鳳枝
靳繼君
喻更生
張建國[書畫家]
葛世權
張天民[書畫家]
傅伯庚
盛洪軍
張連俊
梁廣林
戚躬圃
劉小聃
張萬棟
錢曉惠
王文雨
申海清
遲文斌
秦德昭
秦伯勛
賈振祥
徐英男
徐士軍
徐永庫
徐書鍾
吳方成
邊健如
耿振有
原立軍
原靜
洪鐵軍
胡春東
胡良偉
胡梅生
趙振寬
趙佩紱
沈寶貴
鄧燦
方文舉
姜玉庫
利化
鄭佩服
鄭珉
呂洪生
呂聖堯
范淳明
苑本民
林中秀
林雨生
於家全
孫嵩傑
孟凡輝
宗緒升
何德元
於暉
陳魯頡
孫毅[書畫家]
初國君
吳正寶
楊一平
周德
鄭傑
沈重
王有喜
張俊東
溫剛
孟憲華
張戈
蔡忠信
范寶峰
崔志
李大維
曹大滄
朱有德
王橋德
沈沉
孫國輝
邢鈺奎
王境
李永祥
趙雋明
趙永本
雷東升
張躍飛
尹壽坤
陳國成
何昌貴
張清波
曲慶偉
朱孝先
王田
王景峰
王中華
薛鳳池
魏天雪
李夫晨
黃國光
朱宏
李曉春
郭恆
王凱霞
聶書春
趙長青
趙國林
金玲
陳鍾
葛冰華
李克民
王鴻慶
徐勤
孟飛
劉新民

高國慶
楊忠
王樹民
高慶春
張少華
孫寶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