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庚

傅伯庚

傅伯庚,號夢雪廬主人,1944年1月生於黑龍江省雙城堡,滿族,國家一級美術師,研究館員,教授,牡丹江市政協委員。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黑龍江省美術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省書法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省文促會書畫委員會顧問,省作家協會會員,牡丹江師範學院碩士生導師,牡丹江大學特聘教授,現為臻紀簽約藝術家。 其書法作品風格被評論界認為既能做到古意新風、高貴典雅,又能隨心所欲,自成一家。參加多次國內外書法展賽活動,並有多種書法集出版。傅伯庚題寫的“黑龍江”三個字已成為黑龍江省對內外宣傳的標誌文字。

基本信息

簡介

傅伯庚,號夢雪廬主人,1944年1月生於黑龍江省雙城堡,滿族,國家一級美術師,研究館員,教授,牡丹江市政協委員。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黑龍江省美術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省書法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省文促會書畫委員會顧問,省作家協會會員,牡丹江師範學院碩士生導師,牡丹江大學特聘教授,現為臻紀簽約藝術家。

其書法作品風格被評論界認為既能做到古意新風、高貴典雅,又能隨心所欲,自成一家。參加多次國內外書法展賽活動,並有多種書法集出版。傅伯庚題寫的“黑龍江”三個字已成為黑龍江省對內外宣傳的標誌文字。

此外他著作頗豐,《傅伯庚書法集》、《叩問筆墨》、《生命讀記》、《翰墨當歌》、《序文題跋集》、《山巔的風流》、《傅伯庚文人畫小品集》、《當代中國書法名家精品賞析·傅伯庚卷》等一系列理論著作,在國內美術理論界很有影響。

藝術成就

1987年於哈爾濱舉辦個人書法展

1994年與日本舉辦書畫展覽,同年參加全國書法史學美術理論討論會

2000年文藝品論集《山巔的風流》

2001年理論專著《叩問筆墨》,散文集《生命讀記》出版

2006年被省政府省長張左一聘為終身文史館館員,同年文藝評論集《翰墨當歌》出版

2007年《當代中國書法名家精華 傅伯庚卷》出版

2009年《序文提拔集》

2010年出版《當代藝術家賞評周尊聖卷》

成功歷程

自幼受家父影響酷愛書畫,擅長各種書體尤以草書大篆見長。1984年開始發表書法作品,作品入選首屆國際書法大展等多次國內國際書法展覽。有書論、畫論20餘篇發表於《人民日報》、《美術》、《書法賞評》、《書法導報》等大型報刊,作品入編《中國美術年鑑》等數十種大型典籍。

1987年於哈爾濱舉辦個人書法展覽。1994年於日本舉辦書畫展覽,同年參加全國書法史學美學理論研討會。著有《傅伯庚書法集》、《叩問筆墨》、《生命讀記》,文藝評論集《山巔的風流》、2006年出版《翰墨當歌》、2009年出版《序文題跋集》等。

傅伯庚是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花鳥畫研究會理事,牡丹江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民族畫院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其水墨文人畫小品個性鮮明,風格獨具。即構思巧妙又講究筆情墨趣,即能書畫合璧又極富文化內涵。評論界認為,『這是集學養、工力與纔能使然,非兼善者未可企及』。1994年赴日本舉辦書畫展。有《傅伯庚文人畫小品集》出版。

傅伯庚是黑龍江省美術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黑龍江省書法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職稱研究館員。

有書畫本體論專著《叩門筆墨》出版並在《書法報》、《青少年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賞評》等報刊和雜誌發表評論和節選。他的《筆墨語言論》在書法界有廣泛影響,被理論界譽為『東方藝術的至理箴言』。

傅伯庚的文藝評論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其文論《話說中國字號》、《永不熄滅的燃燒》、《虎夢記言》、《中國筆墨讀記》等先後在《國際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大地周刊》等報刊發表。他的文化評論集《翰墨當歌》被副省長程幼東譽為『黑龍江省的一枚文化名片』。近些年來發表評論和為名人著作畫冊撰寫評論和序跋近百篇。

叩問筆墨

傅伯庚:叩問筆墨解讀人生

伯庚先生是個有趣的人,雖然年過半百,開起自己的心來,卻像孩子那樣天真浪漫。他本是我省很有名氣的書法家,作品曾入選首屆國際書法大展,還曾作為省政府禮品贈給日本政府。可他卻笑著說,這些年一直不學“好”,不然為啥把字寫得這么醜!他還是卓有成就的書畫理論家,是第一個對中國千百年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筆墨語言進行系統研究的人,可他卻自嘲說,你知道什麼是理論家嗎?我有一位遠方親戚,初次見面有心要誇我,但見我又矮又醜,沉吟許久才說:“看她大姐夫,體格多棒啊!”這就是理論家,誇人要誇得恰到好處!伯庚先生就是這樣,從苦難的日子裡一路走來,卻依然保有文人的樂觀與灑脫,平靜的外表下,縱有波瀾,也是自己扛著自己消解,讓你觸不到他的痛與愁。

(1)生存就是倖存  1944年,伯庚先生出生在黑龍江省雙城堡的一個滿族人家庭,這是個清貧如洗、姊妹眾多的大家庭。小時候病了無錢買藥、硬是自己挺了過來,天天盼著過年、只為吃上一頓餃子的記憶,至今銘刻在伯庚先生的記憶深處。   幸運的是,這也是一個充滿書香的家庭,奶奶會畫畫、父親寫得一手好唐楷,伯庚先生在家庭的影響下,自幼喜歡書畫。在學校里,他因為年齡小得出奇、身材矮得出奇、人聰明得出奇而引人注目。   17歲高中畢業時,他已是林口縣小有名氣的才子了,但終因家境貧寒而無緣高考。那時,林口縣圖書館成了他的去處,讀書、畫畫、寫字比起一日三餐來,不知道要豐盛多少倍。在讀了多部名人傳記後,伯庚先生豁然開朗,原來許多名人的經歷中,都有非常苦難的一頁。他理解說:“家窮好、苦難好,它們可以逼出一個人的努力來。”   伯庚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努力的人。多年來奔波、飄零的生活,並沒有磨滅他對藝術的渴望,無論是初到牡丹江時棲息在某公司的樓梯口,還是成名後身在某賓館的豪華客房,他都沒有忘記在讀書中思考、在白紙黑墨中揮灑激情。廢紙三千,不捨晝夜,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伯庚先生說:“生存便是倖存,磨難的人生才是富有的人生。在人們無休止地爭論什麼是項鍊的時候,我更願意埋下頭來,把一顆顆珍珠努力地串起來。雖然,我串得未必精緻,甚至笨拙。”

(2)生命就該拚命

1983年,伯庚先生調入牡丹江市總工會任宣教部長,生活安定下來,榮譽也接踵而至:作品在國際文化展覽和交流活動中頻頻露面,在全國大型書法展覽接連獲獎之後,當上了牡丹江市政協委員、市書協主席,1998年成為牡丹江市文聯副主席。

這中間,依然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書壇推崇甜膩的書風,而伯庚先生的字醜中有拙、極具個性,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入流的,還有人勸他:“伯庚啊,咱怎么也得把字寫的順眼些啊,不然是沒有出路的。”   伯庚先生一笑置之,隨之而來的冷遇持續了好多年。他沒有氣餒,因為苦難的生活教會了他坦然面對人生的溝溝坎坎,他早已懂得“生命就該拚命”的道理。   此後,他沉浸在對筆墨語言的思考和研究中,試圖為自己的書法找到根據。這也是他對中國古老文化的一次挑戰,因為面對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說法,叫做只可意會不能言傳,書法藝術更是如此,不能說,說了就淺、就窄。但伯庚先生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門藝術不是用語言進行交流和闡述的。中國筆墨語言研究的滯後,正深刻地說明了我們對這門藝術尚處於感性階段,沒有足夠的膽量和魄力去解析它。   伯庚先生做了這破譯中國筆墨語言的第一人,他歷經二十年研究著就的《中國筆墨語言論》系列書論,一經發表就在全國產生轟動。著名書法理論家郭恆撰文說:“人們多熟悉文學語言,卻很少知道有個東方書畫藝術的筆墨語言,這是因為它的提出與發現,直至當代才為傅伯庚先生所揭示。”著名學者肖廣森讀後評價:“在此之前,有誰聽過系統的筆墨語言的傾訴?有誰比較完整地揭示過筆墨語言的生命氣質和哲理性內涵?這一點傅先生做到了,雖然他做得苦澀,卻讓人感悟到一位藝術家神思的飄渺、獨特和靈動;雖然他跋涉得艱難,卻終於登上了一個具有無限風光的境界。”   從此,伯庚先生跨入了理論家的行列。他說:“與其把石頭畫得沉重,不如把荷花畫得沉重;與其把雲霞畫得輕鬆,不如讓石頭飄上天空。我只是想找到事物不被人發現的一面,顯示出來,獻給這個世界。”(3)餘生也是新生   五十幾歲,人生已匆匆過半,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個傷感的年齡,再走就是下坡路了。然而,伯庚先生卻依然活得有聲有色,因為有藝術自始至終地陪伴他。   早在1985年,伯庚先生就開始關注牡丹江文化現象,這裡人傑地靈,滋養了一大批文化人才,詞作家蔣開儒、車行、劇作家傅軍凱、民俗學家傅英仁……這些名字早已聞名全國。在對一個又一個文化人的造訪中,伯庚先生感到深深的震撼,他們的事跡也在伯庚先生的筆下血肉豐滿起來。1998年,伯庚先生的書《山顛的風流———牡丹江文化人物素描》出版了,此後這部書一直被作為城市名片和市長禮品,送到全國乃至世界。   如今,伯庚先生更忙了,他應省美協之約,開始採訪我省14位卓有成就的國畫家,打算出版一部《黑龍江國畫家評傳》,這之後,他還要到哈工大去講《中國山水精神》……   也有人勸他,何必把自己的餘生過得那么累?伯庚先生卻說:“對於我來說,餘生也是新生。人生真的不容易,也許正因為有太多的遺憾,才更加珍惜生命;也許正因為不了解知識有多深,才日夜求索。而為了實現自己在童年時繪製的一幅明天的藍圖,我願意傾其所有。”

作品欣賞

最新作品欣賞 最新作品欣賞

畫家藝評

傅伯庚從一筆一划開始,揚長避短,獨闢蹊徑。他從花鳥入手,筆法求力度、求鬆散、求古拙、求澀勁、求方、求直;墨法求韻味、求層次、求淡遠、求筆痕、求墨色齊備;章法求空靈、求深遠、求大氣、求獨特;整體風格上,求個性化語言、求自己的獨特符號。傅伯庚的大寫意國畫,被譽為「文人畫中的哲人畫」,寓意深刻,富含哲理。人們生動形象地說,他的畫是寫出來的,字是畫出來的。

中國書畫家協會黑龍江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傅熙雲
王平[書畫家]
解希方
徐鴻敏
姜美英
丁雙北
趙荷
郎樹春
邢振國
沈潔清
王立民[書畫家]
吳修德
蘇雲龍
鄒玉霞
李文華[書畫家]
李文寶
楊南之
李澤興
汪占革
李世亮
李月貴
張子旭
湯貴輝
劉鳳榮
劉艷東
米金玉
李強[書畫家]
呂相陽
畢良鐵
孫登成
李可[書畫家]
白利峰
馮樹奎
李銳[書畫家]
楊克炎
於惠群
黃濤[書畫家]
徐廣偉
林兆愨
楊茂國
劉銀鵬
郭征夫
范培鑒
陳雷[書畫家]
張英勛
張丹非
翟亦鳴
慕鳳枝
靳繼君
喻更生
張建國[書畫家]
葛世權
張天民[書畫家]
傅伯庚
盛洪軍
張連俊
梁廣林
戚躬圃
劉小聃
張萬棟
錢曉惠
王文雨
申海清
遲文斌
秦德昭
秦伯勛
賈振祥
徐英男
徐士軍
徐永庫
徐書鍾
吳方成
邊健如
耿振有
原立軍
原靜
洪鐵軍
胡春東
胡良偉
胡梅生
趙振寬
趙佩紱
沈寶貴
鄧燦
方文舉
姜玉庫
利化
鄭佩服
鄭珉
呂洪生
呂聖堯
范淳明
苑本民
林中秀
林雨生
於家全
孫嵩傑
孟凡輝
宗緒升
何德元
於暉
陳魯頡
孫毅[書畫家]
初國君
吳正寶
楊一平
周德
鄭傑
沈重
王有喜
張俊東
溫剛
孟憲華
張戈
蔡忠信
范寶峰
崔志
李大維
曹大滄
朱有德
王橋德
沈沉
孫國輝
邢鈺奎
王境
李永祥
趙雋明
趙永本
雷東升
張躍飛
尹壽坤
陳國成
何昌貴
張清波
曲慶偉
朱孝先
王田
王景峰
王中華
薛鳳池
魏天雪
李夫晨
黃國光
朱宏
李曉春
郭恆
王凱霞
聶書春
趙長青
趙國林
金玲
陳鍾
葛冰華
李克民
王鴻慶
徐勤
孟飛
劉新民

高國慶
楊忠
王樹民
高慶春
張少華
孫寶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