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笙

駱玉笙

駱玉笙(1914-2002),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歷任第五、六、七、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主席,天津曲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榮譽委員,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簡歷

駱玉笙駱玉笙

駱玉笙從小就跟著養父母漂泊於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從4歲起她就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常常是駱彩武在變魔術的時候,把駱玉笙變出來,讓她給圍觀的人唱上一段二黃。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正是需要關心與呵護的時候,而駱玉笙卻已經在為衣食奔波了,有了傷心的事沒法對別人說,有了高興的事還是沒人聽,她只好用唱戲來寄託自己的喜怒哀樂。後來她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總是無限感慨地說:“哎,我是唱著長大的。”

艱難的生活摔打出駱玉笙堅強的個性,奠定了她走向藝術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的夫子廟,漢口的大舞台,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跡。
1931年,17歲的駱玉笙正式演唱京韻大鼓,就這樣,繼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白鳳鳴之後的又一位名家——駱玉笙,從此出現在中國的曲藝界,並且在後來獨領風騷達半個多世紀。

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濟南天津北平一帶演出。建國後,歷任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第二屆副主席、第三屆主席。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其表演在“劉(寶全)派”唱腔基礎上兼采眾長,形成獨具一格的“駱派”。擅演曲目有《劍閣聞鈴》、《紅梅閣》、《子斯聽琴》及新曲《英雄黃繼光》、《光榮的航行》等。有《駱玉笙演唱京韻大鼓選》。

藝術經歷

駱玉笙,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駱派”京韻大鼓的創建者,藝名小彩舞,1914年8月31日生,天津人。16歲以前演出戲法和二簧清唱。自17歲改唱京韻大鼓,1934年拜韓永祿為師,學劉(寶全)派大鼓曲目。韓根據她的音色特點,為她設計獨特唱腔,使她後來獲“金色歌王”稱號。後兼采“少白(鳳鳴)派”、“白(雲鵬)派”之長,形成“駱派”風格。早期以演唱悲曲見長。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紅梅閣》等。1951年參加天津曲藝團,唱段以聲情激越、昂揚向上著稱,演唱《英雄黃繼光》、《光榮的航程》等獲得讚譽。1971年改任教學工作。1976年重登曲壇。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駱玉笙從小就跟著養父母漂泊於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從4歲起她就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常常是駱彩武在變魔術的時候,把駱玉笙變出來,讓她給圍觀的人唱上一段二黃。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正是需要關心與呵護的時候,而駱玉笙卻已經在為衣食奔波了,有了傷心的事沒法對別人說,有了高興的事還是沒人聽,她只好用唱戲來寄託自己的喜怒哀樂。後來她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總是無限感慨地說:“哎,我是唱著長大的。”

艱難的生活摔打出駱玉笙堅強的個性,奠定了她走向藝術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的夫子廟,漢口的大舞台.

駱玉笙駱玉笙

1931年,17歲的駱玉笙正式演唱京韻大鼓,就這樣,繼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白鳳鳴之後的又一位名家——駱玉笙,從此出現在中國的曲藝界,並且在後來獨領風騷達半個多世紀。

《劍閣聞鈴》是駱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駱派京韻大鼓的代表作。

她演唱的《劍閣聞鈴》,那低回婉轉的腔調,如泣如訴,使人如醉如痴似的,當唱到“我的妃子呀……”,那份真摯深厚之感情,一下子爆發出來,令人迴腸盪氣。

代表作品

代表作:京韻大鼓《劍閣聞鈴》、《紅梅閣》,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山河待後生》。《劍閣聞鈴》是駱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駱派京韻大鼓的代表作。

主要作品

駱玉笙駱玉笙

《劍閣聞鈴》(演唱了多半個世紀,如今已成為一代絕唱)、《紅梅閣》(哀婉曲折的行腔,時而深沉,時而激越,動人心弦)、《子期聽琴》、《伯牙摔琴》、《擊鼓罵曹》、《醜末寅初》、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七星燈》、《汜水關》、《關黃對刀》、《馬失前蹄》第二屆津門曲薈演出《子期聽琴》 、《戰長沙》、《義釋黃忠》、《南陽關》、《古城會》、《草船借箭》、《刺湯勤》、《華容道》、《博望坡》、《百山圖》、《游武廟》、《徐母罵曹》、《白帝城》、《連環計》、《探晴雯》、《孟姜女》、《哭黛玉》、《黛玉焚稿》、《金定罵城》、《單刀會》、《哭祖廟》、《狸貓換太子》、三本《千金全德》。《趙雲截江》、《大西廂》、《活捉三郎》、《坐樓殺惜》、《鬧江州》、《桃花莊》、《長坂坡》、《寧武關》等。

新編作品

《和氏璧》、《臥薪嘗膽》、《光榮的航行》、《將相和》、《正氣歌》、《黃繼光》、《邱少雲》、《林沖發配》、《夜請李月華》、《文人與酒》、《金門潮》、《韓英見娘》、《萬里春光》

藝術特色

駱玉笙駱玉笙

濃郁的抒情色彩使《劍閣聞鈴》明顯地不同於其他流派。在駱玉笙之前的京韻大鼓,特別是劉派的曲目,大多以敷演故事為主,而《劍閣聞鈴》卻以抒情為主,用哀婉淒涼的曲調,極力渲染秋風秋雨中行宮的蕭條寂寞,駱玉笙基於對唱詞的反覆品味,運用嫻熟的演唱技巧,細膩勾畫出唐明皇撫今追昔,悔、愧、怨、恨交織的複雜心情。使人聽後如飲醇醪,不覺醉入其中,堪稱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任職情況

1953年、1956年兩度赴朝鮮慰問演出。她曾先後擔任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說唱團副團長、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1978年至1997年,連續4屆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當選為中國曲協主席。

榮譽和獎項

獲天津市特級勞動模範稱號。1989年榮獲中國金唱片獎。

活動年表

1938年7月,農曆戊寅年: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夏季遊藝會”

駱玉笙駱玉笙

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夏季遊藝會”,不僅有露天電影,還有露天雜耍,榮劍塵、小彩舞、小蘑菇參加演出,樓底下大戲院是京劇,李少春、袁世海、李寶奎、高維廉、閻世善、李幼春、於蓮仙、新麗琴、艾世菊等演出。

1989年10月12日,農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

獲獎的戲曲曲藝類演員

梅蘭芳、裘盛戎、馬連良、周信芳、程硯秋、張君秋、李世濟、童芷苓、方榮翔、李維康、俞振飛、新鳳霞、常香玉、郎鹹芬、紅線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陳書舫、競華、筱文艷、嚴鳳英、侯寶林、馬季、高元鈞、駱玉笙、蔣月泉

獲獎的戲曲曲藝類單位

無錫市錫劇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西安易俗社

1992年2月4日,農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播出

1992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晚會以“薈萃名家與精品,奉獻藝術與美好”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傾問,國家級的規格。其鮮明的主題、深遂的文化內涵、高雅的藝術品位對引導廣大觀眾的欣賞走向、提高審美情趣和淨化文藝舞台,起著其他任何晚會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晚會戲曲、曲藝類節目有:

5.京劇《十八羅漢斗悟空》(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董文華等)
6.《文華薈萃》戲曲聯唱(均由文華獎獲獎演員表演):
豫劇《牡丹小唱》選段(河南省豫劇院李金枝)
滬劇《明月照母心》選段(上海滬劇院陳瑜)
湘劇《郭亮》選段(湖南省湘劇院王永亮)
龍江劇《荒唐寶玉》選段(黑龍江省龍江劇實驗劇團白淑賢)
晉劇《閨劇》選段(陝西省晉劇院青年團楊愛蓮
贛劇《梁祝姻緣》選段(江西省贛劇院塗玲慧)
黃龍戲《騎上黃龍飛上天》(吉林省農安縣黃龍戲劇團雷霆)
梨園群英京劇流派唱腔選段

20.《宮門帶》選段(言興朋)
21.《姚期》選段(孟廣祿
22.《女起解》選段(李世濟)
23.《甘露寺》(張學津)
24.《太真外傳》(梅葆玖)
百花爭艷越劇聯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32.《孔雀東南飛》選段(何賽飛
33.《楊乃武與小白菜》選段(陶慧敏
34.《西廂記》選段(茅威濤)
35.《紅樓夢》選段(邵雁,江瑤,夏賽麗,陳輝玲,顏恝,朱丹萍
37.京劇《將相和》擋道(一折)(北京西城區春芽京劇團:朱章光[9歲],蔡可欣[11歲])
43.京韻大鼓《金門潮》(駱玉笙)
44.曲藝聯唱《觀花燈》(中國北方曲藝學校)
46.京劇交響合唱毛澤東詞《詠梅》(中央樂團演奏合唱,秋里指揮,張克瑤扮演毛澤東,李維康、楊春霞、劉長瑜、楊淑蕊演唱)

1995年1月31日,農曆乙亥年正月初一日: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播出

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晚會以“薈萃名家與精品,奉獻藝術與美好”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傾問,國家級的規格。其鮮明的主題、深遂的文化內涵、高雅的藝術品位對引導廣大觀眾的欣賞走向、提高審美情趣和淨化文藝舞台,起著其他任何晚會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晚會戲曲、曲藝類節目有:

5.越劇《陸游與唐琬》(茅威濤)
9.水調歌頭·游泳(于魁智,孟廣祿,刁麗)
16.龍江劇《花木蘭》(白淑賢)
22.京劇《赤桑鎮》(鄧沐瑋,王樹芳)
33.廣東粵劇《荔枝頌》(紅線女演唱,廣東南方歌舞團舞蹈)
35.京韻大鼓《賀新春》(駱玉笙)

1996年11月9日,農曆丙子年九月廿九日:王冠麗拜駱玉笙為師

評劇演員王冠麗為了提高演唱水平和藝術修養,拜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駱派京韻大鼓創始人駱玉笙為師,入室學習一年。學習曲目有《劍閣聞鈴》、《醜末寅初》、《大西廂》、《紅梅閣》、《伯牙摔琴》等九段。

京韻大鼓演員

京韻大鼓是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的曲藝形式。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
白鳳鳴 | 白雲鵬 | 馮欣蕊 | 侯月秋 | 金慧君 | 李世明 | 良小樓 | 林紅玉[京韻大鼓演員] | 林文彬 | 劉寶全 | 劉春愛 | 陸倚琴 | 駱玉笙 | 喬鳳樓 | 孫書筠 | 湯敏 | 王惠 | 王莉 | 小嵐雲 | 小映霞 | 徐德亮 | 閻秋霞 | 楊雅琴[京韻大鼓演員] | 於會江 | 張秋萍[演員] | 趙桐光 | 趙學義 | 孫洪宴 | 王文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