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翠鳥

馬島翠鳥

馬島翠鳥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馬島翠鳥馬島翠鳥

中文名稱 馬島翠鳥
中文別名 馬達加斯加島翠鳥
拉丁學名 Alcedo vintsioides
命名時間 Eydoux and Gervais, 1836
英文名稱 Madagascar Kingfisher
科屬分類 鳥綱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

外形特徵

馬島翠鳥馬島翠鳥

馬島翠鳥身長 16cm,雄鳥體重16,5-21g,雌鳥體重18-22g,雌雄完全類似。它們的額頭和頸後羽毛一般由黑色、綠色和淡藍色相雜。冠和枕由黑色、藍色、淡綠色組成。冠頂形成一種幾乎不明顯的峰,前面標有一個小線或紅斑。下頦和喉白色。臉頰和脖子的兩側及前胸是桔紅色。翅膀和尾部的覆羽是藍色。尾巴的背面是蒼白色。腹部黃色。嘴是黑褐色,喙基紅色。虹膜為深褐色,腿部橙紅色。
嘴粗直,長而堅,嘴脊圓形;鼻溝不著;翼尖長,第1片初級飛羽稍短,第 3、4片最長;尾短圓;體羽艷麗而具光輝,常有藍或綠色。頭大頸短,翼短圓,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長大而尖,嘴峰圓鈍,腳甚短,趾細弱,第4趾與第3趾大部分並連,與第2趾僅基部並連。尾脂腺被(冉羽)。兩側存在烏喙骨,胸骨後緣有4個缺刻,胸骨柄單純為外棘所成。

分布範圍

分布圖分布圖

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生活習性

馬島翠鳥馬島翠鳥

棲息於馬島和葛摩島上有河流的開闊的森林空地環境中,或沼澤稻田椰林紅樹林、海岸的河口、池塘、海灘、河流。不遠離水源,特別是在西南地區的乾旱馬達加斯加那裡看到密度稀疏的馬島翠鳥在沿海擦洗。在葛摩鳥,這是一個火山島,沒有永久的河流,它們定居在沿海和火山口邊緣的湖泊。這種翠鳥的食物是小魚、青蛙、甲殼類動物、海洋和淡水水生昆蟲,也吃蟋蟀臭蟲蒼蠅甲蟲

生長繁殖

馬島翠鳥馬島翠鳥

雌雄共同築巢,在河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穴5厘米高,40厘米深。雌鳥將3至6枚卵直接產在巢穴地上。每年1~2窩;孵化期約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鳥餵雛。繁殖季節在葛摩產卵期開始於10月,在馬達加斯加是11月,但持續到4月。

亞種分布

 1.Alcedo vintsioides johannae 分布於葛摩島。
 2.Alcedo vintsioides vintsioides 分布於馬達加斯加。

翠鳥科鳥類(一)

翠鳥科(學名:Alcedinidae )是一些顏色艷麗、體型小巧的食魚鳥類,不過實際上大多數翠鳥並不食魚,並且有不少翠鳥的體型很大。該科共有物種18屬94種307個亞種,中國有5屬11種。可分成翠鳥亞科、魚狗亞科和翡翠亞科(笑翠鳥亞科)3個亞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有三個主要的分布區,分別是亞太地區、非洲和美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